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

第433章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第433章

小说: 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眼下已经容不得德绍再犹豫了,要是德绍不准备帮助洛克斯,甚至是准备向霍亨索伦王室告密的话,那么显然洛克斯是肯定不会放过德绍的,德绍固然不惧洛克斯,但是洛克斯疯狂起来的话,就连威廉都不一定能够在洛克斯的手底下讨得到好。

埃尔斯特纳阁下,你可以派人回去禀报洛克斯首相了,就说我同意支持他的行动,但是这件事情我最多只能出动五百名士兵帮助他,其余的我便无能为力了!

在德绍看来,出动五百人的军队帮助洛克斯以及是他最大的努力了,出动的兵力再多的话肯定是瞒不住人的,而就眼下这五百人都不一定能够瞒住王室的眼线。现在德绍只能希望洛克斯能够如他在心中所说的一般争取到布埃尔的支持,毕竟只有布埃尔才能控制住王室情报机构,从而使得那些国内眼睛盯得老大的间谍不至于将这里的情况汇报给霍亨索伦王室。

听到德绍的回答。尽管埃尔斯特纳此前也看到了德绍脸上那纠结的表情,但是毕竟德绍眼下答应了洛克斯的请求,五百人的军队说多不多说少也绝对不少了,此次护卫安娜的王室近卫军总共只有二百人,使团自身的一百人武装那是毫无疑问肯定是掌握在洛克斯手中的,再加上德绍派出的五百人,显然在士兵的数量上。洛克斯一方是安娜的三倍。

而且路易丝能够派暗线暗中保护安娜,难道洛克斯就没有派人吗?尽管普鲁士王国已经废除了奴隶,但是像洛克斯家族这种世家大族之中可是从来都不缺少蓄养的死士的。为了能够完成对安娜的致命一击,洛克斯也是在暗中将自家的三百死士派了出去。

再者说,别看德绍只是派了五百人,但是这已经表明了德绍的态度。作为波西米亚地区包括奥地利刚刚割让地区占领军的最高长官。德绍在一定程度上对此次行动拥有了决定性的作用,只要安娜的护卫力量被打残,只要她出现在德绍防区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那么她不仅受不到保护,甚至会在第一时间受到德绍和洛克斯所派出的人的追杀的!

在埃尔斯特纳离开之后依旧坐在沙发上的德绍并不知道自己下的这个决定是对还是错,但是作为世代和奥地利人作战的一员,德绍早就是坚定的反奥地利派了,德绍的父亲莫里茨在德绍看来正是间接的死在了奥地利人的手中。

德绍的父亲莫里茨亲王在霍克齐战役中。因奥军偷袭普军营地,身受重伤被抬下战场。而他在战后被护送回柏林的途中。遇到奥军拦截被俘,不久被腓特烈赎回。但是赎回之后却发现嘴唇上有恶性肿瘤,最后在1760年不治身亡。

在德绍看来,如果不是因为奥地利人俘虏自己的父亲从而耽误了时间的话,那么自己的父亲是绝对不会死的。虽然说瓦罐难免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但是莫里茨亲王的死却让当时年青的德绍心头被蒙上了阴影。

正因为如此,在历次对奥地利作战之中,德绍总是要求冲到第一线,不光是腓特烈大帝统治时期如此,在威廉统治期间更是如此,这样的结果就是每次只要一打奥地利,军方高层总是会想到德绍。

仇恨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德绍不说,但是每次与奥地利人作战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德绍的心头都憋了一团汹汹的火焰,这团火焰足以将人炸的粉碎!

而在这种情况下,德绍是绝不愿意看到安娜一直坐在普鲁士王后宝座之上的,因为这在普鲁士看来好似是对他的一种嘲讽,他一身都在致力对付奥地利人,但是没有想到眼下却有一个奥地利人堂而皇之的盘踞在了他的头上。

甚至就连安娜的那个孩子也在德绍的心中招到了抵制,在德绍看来,一个拥有半个奥地利人血脉的孩子若是在将来登上了普鲁士的王座,那么他德绍此前的复仇信念岂不是如同一个蹦跶到小湖中都翻不出什么动静的小石头一般可笑。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一点,所以洛克斯才相信德绍是会支持他的,如果没有超过九成把握的话,洛克斯这样的老狐狸又怎么可能将自己的老底和计划全盘透露给德绍。

。。。。。。。。。。。。。。。。

在捷克布杰耶维采停留了一天之后,使团再次踏上了前往维也纳的道路。

一路上安娜的情绪十分的低落,低落的心情不仅仅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的死亡,同时也是为了奥地利的战败。

在以前的时候,也就是约瑟夫二世统治时期,捷克布杰耶维采甚至可以用奥地利的腹地来形容了,因为从这里到维也纳根本用不了多少的时间,但是现在这一地区却都被普鲁士人占领了。

看着沿途上大大小小城镇上空悬挂着的普鲁士国旗,安娜心中想哭的冲动却是越来越浓烈了,这里生活的都是奥地利人,他们的语言让安娜感受到了亲切,但是这里却都是普鲁士人的领土,这里都是在战后被割让的土地!

伟大的哈布斯堡家族、伟大的奥地利是真的衰败了!这里的人数百年以来都是生活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统治之下,但是现在却都是别国的子民!

又用了五天的时间,普鲁士的师团终于赶到了维也纳,现在已经是1794年七月十五日了,距离利奥波德二世逝世的日子已经过了近二十天的时间。

但是在这二十天的时间里,利奥波德二世的葬礼并没有举行,一方面利奥波德二世好歹是哈布斯堡皇朝的君主,他的葬礼并不能那么简单需要举行的相当盛大,而另一方面哈布斯堡家族各个分支以及欧洲大陆各国的致哀使团赶来维也纳也是需要时间的。

综合考虑之后,利奥波德二世的葬礼被确定在七月二十五日举行。

普鲁士使团的抵达并没有在维也纳中引起任何的波澜,亚历山大仅仅是派出了自己的宠臣丹尼尔前来迎接普鲁士一行人,按照规格来说尽管丹尼尔是亚历山大的宠臣这一点人尽皆知,但是丹尼尔在明面上的身份也仅仅是维也纳城防司令而已。不论是与安娜的身份相比,还是和埃尔斯特纳的身份相比,丹尼尔的身份都低了一大截。

悬挂着普鲁士国旗的车队一改此前的急速缓缓的行驶在维也纳的街道之上,安娜掀开了马车车厢的窗帘向外看去,只见在街道两边,她的同胞此时都在用仇恨的眼光看着这支普鲁士师团。

当车队在维也纳城内的街道上行驶了一会之后,只见街道右边的窗口上突然出现了两个年轻的男人,这两个年轻的男人看到街道上的普鲁士使团经过之后便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鸡蛋扔向了普鲁士使团的马车,甚至就连安娜所乘坐的马车也遭到了一枚鸡蛋的袭击,鸡蛋在车厢边上的窗户上留下了好大一团污渍。

“该死的普鲁士人,滚出维也纳!维也纳不欢迎普鲁士杂种!”

这两个年轻的男人一边扔鸡蛋一边高喊着,而在他们扔第一枚鸡蛋的时候,护卫在使团边上的普鲁士骑兵便向这两个男人所在的房屋冲去,但是房屋下面的大们已经被锁死了,而楼上的那两个男人又高喊到:

“奥地利永远不会灭亡,你们这些该死的普鲁士杂种,奥地利人永远不会屈服在你们普鲁士的淫威之下!”

这两个奥地利人简直可以形容成现时代的奥地利愤青,而就在两人不停的冲着楼下的普鲁士使团大吼的时候,街道上的那些奥地利人看到普鲁士的卫兵正在冲撞着房屋的大门立即便涌了上来,而当普鲁士卫兵拦住这些奥地利人的时候,人群似乎爆发了起来。

“维也纳不欢迎普鲁士人!”

“滚出维也纳!!!”

“普鲁士人都是杂种!去他妈的普鲁士人!”

耳边奥地利平民的辱骂声不绝于耳,坐在车厢中的安娜顿时留下了眼泪。

是啊,现在的自己在这些维也纳的居民看来也是普鲁士人,这些以血肉之躯冲击着普鲁士卫兵的平民何尝不是奥地利精神的一种体现,而自己在普奥战争中的冷漠旁观又岂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奥地利公主。

第六百三十章会面

这些聚集在街道上的维也纳平民很快被丹尼尔紧急抽调前来的一队匈牙利士兵给驱逐了开来,而在之后,经过丹尼尔和安娜的沟通,安娜同意普鲁士放过那两个向普鲁士使团扔掷鸡蛋的维也纳人交给丹尼尔来进行处理。

不过对于安娜的态度,埃尔斯特纳心中可以说是相当不满的,要知道那两个维也纳人的所作所为完完全全就是对普鲁士的挑衅,但是现在安娜却是一放而过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是尽管埃尔斯特纳争辩了几句,胳膊始终是拗不过大腿的,最后普鲁士师团上下人等不得不无奈的接受这一让人感觉到憋屈的处理意见。

对于安娜来说,她自然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她却没有考虑到普鲁士使团中其他人的感受。这个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而普鲁士作为欧洲一流强国眼下居然在奥地利这个手下败将的家中遭到了不平等的待遇,这如何不让大多向大国沙文主义思想转变的普鲁士人感受接受不了。

普鲁士使团在维也纳街道上的遭遇以及其后的处理意见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亚历山大以及一些耳目遍及维也纳的权贵所得知,而随着丹尼尔逮捕了那两个维也纳青年也是在维也纳上层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当然这是后话目前暂且不说,就在安娜抵达了普鲁士位于维也纳城内的使馆之后。亚历山大便立即派人前来普鲁士使馆邀请安娜前往维也纳皇宫之中。

随着利奥波德二世的葬礼日期越来越近,就在安娜到达维也纳的前一天,被关在维也纳大牢中数月的弗朗茨也被放了出来。当然亚历山大并没有减轻对弗朗茨的监视,有一百名匈牙利士兵被亚历山大严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待在弗朗茨身边,即便是弗朗茨睡觉或者是上厕所都要死死的看住弗朗茨,而除了这明面上的一百人之外,亚历山大还安排了更多的人在暗中紧紧的盯着弗朗茨的一举一动。

弗朗茨的复出在明面上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但是整个维也纳上层社会都知道,随着弗朗茨重见天日。维也纳必将再次掀起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这一点根本毋庸置疑,因为目前奥地利对于亚历山大统治不满的人相当的多。

而其中特别是对着考尼茨的长子克里斯多夫掌握里特贝格家族的大权。这个在奥地利拥有庞大政治势力的家族开始越发的靠近弗朗茨,而之所以亚历山大能够同意弗朗茨出狱参加利奥波德二世的葬礼也可以说是在面对里特贝格家族逼迫之下的一种无奈的妥协。

利奥波德二世死后,维也纳城内包括整个奥地利的形势都越发的有些风波诡异起来,尽管整个维也纳表现的相当平静。但是正是这种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是最让人感受到煎熬和心惊胆战的。

当安娜在维也纳皇宫之中看到亚历山大的时候。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正是自己的弟弟亚历山大。在几个兄弟姐妹当中,安娜排名第四,而亚历山大则是排名第六,但是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从外表上来看却如同一个三十岁的男人一般。

可以说亚历山大自入主维也纳之后,每一天都生活在繁重的国务之中,因为他统治正统性遭到了普遍性的怀疑,因此亚历山大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获得国民的支持,尽管他的行动取效甚微。

在皇宫之中还有三个人。分别是利奥波德二世的长女特丽莎、次子斐迪南、三子卡尔,长子弗朗茨因为被软禁的原因所以未出现在宫殿之中。而其他的孩子又太小因此也没有在宫殿内。

看到安娜进入到宫殿之中,除了亚历山大之外,其余的三个人纷纷向安娜行礼,看到自己的亲人向自己行礼,安娜的心中不但没有升起一股骄傲感,恰恰相反,她的眼睛里面蒙上了一层雾气。

“特丽莎姐姐、斐迪南哥哥、卡尔弟弟、亚历山大,我终于又见到你们了!”

安娜语气哽咽了起来,而她说完之后,特丽莎走到了安娜的身边握住了安娜的手说道:

“安娜,我也想你了!”

特丽莎在1787年嫁给了萨克森的安东尼亲王,但是随后普鲁士攻占了萨克森并且在萨克森溶于到自身的统治之后,特丽莎只好随着自己的丈夫流亡到了维也纳。

尽管在之后,奥地利人也曾经利用过安东尼的身份在萨克森内组织了多次的暴动起义,但是在普鲁士人的强力镇压之下,这些暴动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多次的失败之后使得奥地利政府也不再对萨克森复国抱有希望。

握着安娜手的特丽莎其实心中非常的复杂,要知道正是普鲁士人吞并了萨克森导致特丽莎丈夫的母国沦陷,而且不仅如此,普鲁士人还击败了奥地利,可以说正是普奥战争的失败间接的导致了利奥波德二世的逝世。

安娜虽然身上流淌着的还是哈布斯堡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