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这个食神来自地球 >

第133章

这个食神来自地球-第133章

小说: 这个食神来自地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清明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一股久违的活力,再次回到了向大叔身上,其身体灼灼生辉,瞬间仿佛年轻了二十岁一般。

    这人啊,看来还就是贱命,懒不得。这一懒,就完蛋了!那就什么都不剩了。人只要勤快,不断的做事才行。

    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勤奋才能创造价值,创造生命的价值!




第227章 和面

    (很郁闷,台式机电脑也挂了。【无弹窗。】开机的时候,一切正常,突然就自动断电了。然后就再也没有反应了。全部拆了,启动也没反应。中间,多用插座还炸了一个,直接跳闸。当然,天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总之,运气很衰。一整天都在弄这个!最终也没弄好。明天看是先弄个电源换看看!

    希望大家运气满满,当然,身体一定要健康。最近一段时间,流感横行,但愿大家远离感冒!)

    一大早!

    向大叔起了个大早床,就去买了面粉,加上一点食用碱。当然,这里面还需要盐,不过盐家里都有,也就不需要了。

    “小明,东西都在这,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向大叔一脸的迫不及待。

    没办法,他闲太久了。之前秦河沁在这的时候,他照顾着秦河沁,这小朋友精力总是极为旺盛的。所以,他不愁没事干。

    但自从秦河沁上学去之后,他就彻底闲下来了。一切都不需要他操心,这种日子太难受了。这简直是活生生的“闷杀”。

    此刻,听了李清明所说的’魔性的拉面’之后,整个人如同新生一般。他觉得,这或许就是自己发挥余热的时候。

    “大叔,您先休息一下,别急。我这才起来,等我洗漱之后,给秦总送了早餐后,回来就开始。”李清明说。

    “嗯嗯,是我太着急了。小明,你先忙!”向大叔搓搓手,嘿嘿笑说。

    随后,李清明起来,洗漱之后,提着孙正义打包好的早餐,在河洛财团专车的接送下,到了河洛财团。

    “早餐到了!”李清明放下早餐,“对了,明天开始,或许我会给你换一种早餐!”

    埋首于工作的秦河洛眉头动了动,本来不想理睬李清明的,不过还是受不了这诱惑。

    “什么早餐?你又弄出什么新菜来了?”秦河洛一脸期待。

    李清明笑了笑。

    “保密!”李清明卖关子。

    “小气!”秦河洛瞪了一眼,不去理睬他。

    “好了,我先走了,中午再来!”李清明摆摆手。

    “中午多带一份饭来!一起吃!”秦河洛在门即将关上时,突然说了一句。

    “啊?什么?”李清明有点没听清。

    不过秦河洛却不再重复。

    李清明无奈摇头。

    随后,李清明再次乘坐河洛财团的专车,回到了家中。

    如今,李清明和秦河洛签订协议之后,双方正式成为合作伙伴。因此秦河洛便给李清明配了一辆专车,24小时待命。当然,一切费用自然算是河洛财团的。

    “大叔,我回来了。我们可以开始了!”李清明高声喊。

    “不急,不急!清明啊,你先休息一下再说!”向大叔笑呵呵的,看似云淡风轻,不过眼神之中的炙热目光,却出卖了其心情。

    “我洗个手就好了,人也不累!”李清明笑呵呵的,“马上就来!”

    当李清明洗完手,直接向大叔已经站在了桌子边。上面摆满了他买来的面粉,食用碱,还有盐。站在他旁边的,还有孙正义。

    “师傅,我也能学么?”孙正义一脸期待。

    看着这面粉,孙正义是充满了期待,这个似乎很不一样啊。

    “当然,不过这只是小道,适合大叔。”李清明笑说,“那么,我们就开始了!”

    面粉,其原材料是小麦,在联邦种植有,不过主要用来制作汉堡包,以及一些蛋糕甜点之类。至于说面条,包子,馒头这些,却是没有。

    至于丰富的早餐文化,是离不开小麦的。当然,还有大麦。

    至于说大麦干嘛,啤酒的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大麦,然后大麦可以熬粥,以及大麦制作成为糍粑这些东西。

    如何区分大麦和小麦,也很简单。

    大麦,两头较尖、较细长。

    小麦则是两头较园、较短、较园润。只要比对一下,就能轻易分辨出两者的不同来。

    这制作拉面,第一步就是和面。这一点,是最为关键的。

    这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水温。一般要求冬天用温水,其它季节则用凉水。因为面团的温度易受自然气温的影响,通过和面时用水温度的不同,使和好的面团温度始终保持在0c,因为此时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性最高,可以达到150%,此时面筋的生成率也最高,质量最好,即延伸性和弹性最好,最适宜抻拉。

    若温度低于0c,则蛋白质的吸水性和质量会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超过0c,同样也会降低面筋的生成,当温度达到60c时,则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而失去其性能。一些有经验的拉面师傅在溜条时,冬天要往热水里沾一下条,而夏天又要往冷水里沾一下,就是要使面团保持在最适宜的抻拉范围。

    这些,就是诀窍。你听上去觉得没什么,似乎很简单,很正常。但是少了这么一点点诀窍,就会发现和出来的面,总会各方面有一些差距。总是达不到想要的拉伸度。

    除开水温之外,和面时还要放入适量的盐和碱,因为二者能提高面团中面筋的生成率和质量。比如适量的盐,即氯化钠分子,它的渗透压作用能使面团中蛋白质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密度增大,特别是能使组成面筋蛋白质之一的麦胶蛋白粘性增强,因而也就提高了面筋的生成和质量。

    所以,别看这是做料理,实际上来说,那其中也涉及着极为广泛的化学知识。

    当然,想要将面和好,可不仅仅如此,还有其中的手法。这个也是很关键的。

    李清明说完,无论是孙正义还是向大叔都懵了。这个,究竟是厨艺,还是上的化学课啊。

    “其实单纯学习,不需要学那么多这。只不过呢,我希望你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在其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将其发扬光大。如果只是单纯知道可以做出来,而不知道为何,那做出的味道也会不尽如人意!”李清明解释。

    俩人点头。

    “好了,现在就开始和面吧!你们也一起,跟着我学!”李清明吩咐。




第228章 学问

    开始和面!

    三个人,三个盆。【全文字阅读。】里面各自勺了一大碗面粉,然后开始倒水。现在这气候,还有点热,室温在24度左右,因此这个天气是不错,直接采用自来水就行。

    当然,李清明严格一点,用了凉下来的开水。这个水温,倒是刚刚好。

    “倒入温水,不要太多,加一点,至于加多少,根据面粉的多少来,保证面粉揉搓起来的干湿度刚刚好,不要太湿,也不要太干!”李清明介绍说,“还有,不要直接倒在面粉上,而是倒在这盆壁上,慢慢的倒下。”

    孙正义和向大叔跟着其有模学样,水倒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揉搓。

    “这揉搓的越细腻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最后出来的面团足够细腻。至于如何细腻,你们各自想办法!”李清明一边揉搓一边说。

    这个是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手法的,纯看个人习惯。你怎么揉搓怎么好,只要你喜欢就行。

    一番揉搓之后,中途又各自加了一次水之后,一个面团形成了。当然,现在的面团,并不光泽,而且表面也并不光滑。

    不过到此时,李清明停了下来。

    “这和面,到了这个地步,感觉这面团似乎无法再变得更加均匀,更加光泽时,就可以停下来。现在要做的就是醒面!”李清明说。

    醒面?俩人又是一愣。这个可是新鲜,这是什么意思?。。

    醒面,也叫做饧(ig二声)面。是指将和好的面,在进一步加工或烹饪前静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就叫作饧面。饧面的过程,使得和好的面更易加工,做出的面点更加地筋道(有嚼劲,抗剪性能较好)、柔软,口感也更加的细腻和顺滑。

    至于原因,在和面的过程中,面粉与水充分混合后,蛋白质吸水膨胀形成面筋,经数道压延后,面筋相互粘连,并在面片中以细密均匀的网络包络着松散的淀粉,最终使之成为具有可塑性和弹性的湿面团。但此时由于和面或是揉制过程中的外力作用,面筋中的蛋白质大分子处于一种纠缠状态,分子结构中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且由于这种分子结构的纠缠状态,使得蛋白质分子在空间上产生收缩,会使得面团的口感粗糙,筋度降低,适口性差。

    饧面的作用就是让和面或塑形后,面团内的蛋白质分子有松弛和重构的时间,(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重构恢复其空间构形是蛋白质分子的一个特性),是一个消除应力和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重构的过程。通过饧面过程,面团中在外力作用下被扭曲及破坏的网状结构得到了重塑,面团中的蛋白质重新恢复了应有的空间构形,得到了很好的舒展,饧过面会更加地筋道(有嚼劲)、柔软,口感也更加的细腻和顺滑。

    面粉中蛋白质骨架结构从开始饧面,到达到松弛和重构稳定,有一个相对较为固定的时间,饧面的时间一般地不少于这个面团稳定时间。在面粉质量评价中,面团稳定时间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向大叔和孙正义睁着睡眼惺忪的双眼,差点没睡着。

    他们这到底是来做饭的,还是上课的?这也太夸张了吧!

    李清明却是一笑。

    “就这样,什么都不要做,就放在这就好。”李清明指着两眼惺忪的二人,笑呵呵说。

    “呃,就这样?这就是醒面?”大叔愕然。

    “这也太简单了吧!”孙正义惊呼。

    “就是这么简单,什么都不要做,只要放置在这就行。”李清明耸耸肩,“所以,我才给你们介绍这些,打发一下时间。不过有很多人,在醒面过程当中好,有个误区!”

    误区?俩人诧异。

    李清明点点头。

    “很多人会将饧面时的盖膜保水,误认为是饧面的必要组成部分,或是认为饧面是一个无氧过程,需要隔绝空气,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观点。饧面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静置过程,不需要太多的多余动作。至于饧面时在面团上盖个膜或是在面盆上加个盖子,那纯粹是为了防止静置时面团中的水分被蒸发或风干,根据气候条件,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夏天,饧面时完全没有盖膜或是在面盆上加个盖子的必要。”李清明说。

    俩人看看四周,现在虽然不再是夏天,不过江城气候却依然很湿热,所以倒是没必要盖个盖子什么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饧面时,对于发面一定要进行保温,否则由于温度胀缩作用,会使得发面团出现塌缩现象,从而降低发酵的效果,并降低饧面的效果(发酵时产生的面团内应力,已经因为面团孔洞内气体的收缩而产生的面团塌缩,而抵消了),甚至会使得饧面对发面制作产生不利影响(当由于面团的塌缩作用太过强烈,而使得已初步发酵膨胀的面团内,出现了反向内应力的时候,饧面反而会使得二次发酵更难进行)。”李清明提醒说。

    “师傅,这个能说简单点么!”孙正义已经晕了。

    这些理论知识,听起来太深奥了。

    向大叔一旁点头,深表赞同。

    “其实吧,简单来说,就是醒面的时候,要注意温度的差异,太冷,就要对其保温,就要加盖。太热,就无所谓。当然,如果太干燥的话,也就要注意保湿。总之,这世界,没有什么是千篇一律的,一切都需要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李清明说。

    “师傅,你这天时地利我们能理解,可是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人么?”孙正义大脑转不过弯来问。

    “徒弟,这和面的是谁?不就是人么!这可不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么!”李清明指点说。

    呃!这么一听,还真是如此。

    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典故,李清明和他们之前就说过。他们也明白。只是没想到,弄一个拉面,也有这么多讲究,这个,可真是让人有点瞠目结舌的。

    “所以说,我们华夏料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祖先们,研究出这一道道美食,不是没有讲究的。绝不是说,突然一下子,意外不小心的给弄出一道菜来,然后就成了。这一切,都是有理论研究的。华夏最讲究起源。”李清明自豪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