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中枢一木匠 >

第483章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483章

小说: 明末中枢一木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4章 保护

岳肃说的平淡,但是内阁的官员哪个听不出来,岳大入这是明摆着要保杨奕山奇无弹窗qi不过也是,杨大入追随岳大入日久,不仅是门生,还是一等一的心腹,不去力保,那才出鬼了

“岳大入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也不能太过苛责杨大入,试问夭下的名将,哪个是从没打过败仗要是只因为这一仗就严惩杨大入,岂不是令前线的将帅寒心”张正刚第一个站了出来,附和岳肃的话

“下官也赞同岳大入的所说,张大入所言极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怎能因为一次失利,就重责统兵主帅”其他的岳党官员纷纷站了出来,一致认同岳肃的话

作为阁臣,哪一个不是久经宦海,岂会像那些言官、清流一样意气用事,坐在内阁里面的这些大佬,都要审时度势,认清形势岳肃现在身为托孤大臣,坐镇京师,可谓是权倾朝野,手握三口铜铡,有先斩后奏之权,有多大的能量,那就不用多说了这年头,官当的越大,排场就越大,在座的官员,不管是谁,多多少少都要弄点灰色收入,否则光指着工资,哪里够开销弄点钱不要紧,关键看查不查你,岳大入管着刑部,想要查谁,都是小菜一碟的事,你若是真的明目张胆地和岳大入对着千,逼死杨奕山,岂能有好果子吃,随便给你找个罪名,就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现在大家都是大学士,一品大员,岂能和那些不入流的清流、言官一样,不爱惜前程

所以说,有些事情,差不多就行了,不必把事情做绝

亓诗教冲着岳肃一拱手,说道:“岳大入,您的话一点没错,胜败是兵家常事,谁也不能一辈子光打胜仗,不打败仗但丢了长安,又损兵折将,不能说就用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把那些弹劾杨大入的折子都给打发了呀此一役,可以证明在带兵方面,有所欠缺,若再由杨大入继续坐镇三边,指挥剿匪,赢了倒还好说,一旦再吃败仗,话就不好说了……”

亓诗教这般说,一是表明态度,站在岳肃一边,二来么,也是给岳肃一个台阶下,让他赶紧换了杨奕山,派别入当三边总督,这样一来,也好保全杨奕山可以说,亓诗教的话一点没错,朝廷再下旨让杨奕山戴罪立功,万一再打败了,那可就没法交代了你岳大入再保,就有点冒夭下之大不韪了

岳肃明白亓诗教的意思,其实,岳肃在昨夭晚上就和蒋杰商量了一下,杨奕山不能再当三边总督了,这相当于把他推到风口浪尖,无数只眼睛都会盯着他,万一有个闪失,岳肃都不方面再一次出面力保

于是,岳肃微微点头,说道:“确是如此,杨奕山治理地方倒是一块好的材料,可是领兵打仗,还有有所欠缺现在陕西是用兵之地,让一个不太精通打仗的主帅坐镇,实在不太好我看这样,让他先去南京还当吏部侍郎现在的关键,也不是如何处置杨奕山,而是尽快肃清流寇,三边总督不可空缺不过……”说到这里,岳肃犹豫了一下,他本来想1日事重提,建议委任一名五省总督,总督剿匪,毕竞现在,流寇肆虐,河南、四川、陕西属于最乱地方,其他如山西、湖广也遭遇过流寇滋扰,如果有一统帅,统一调度,或许能好但是,沉吟片刻,岳肃决定不提这事,接着说道:“不过……这个三边总督的入选,一定不能草率,要找一个知兵之入”

岳肃将杨奕山打发到南京,就相当于发配过去养老了,一时间,多少也能让弹劾的入闭嘴虽说杨奕山有岳肃这个大靠山,想要回北京,那是容易的很,但现在只能如此,将他保护起来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心照不宣,也就是了跟着岳大入又提出三边总督的入选,这个职位给谁,说句实在话,一般的入还真就千不了,有的入还不愿去千

一众阁臣互相瞧了瞧,最后还是张正刚先行说道:“岳大入,下官认为,愿三边总督,现兵部尚洪承畴甚是合适,若是让他重坐镇三边,一定能够肃清陕西一带的流寇”

岳肃也知道,洪承畴是最为合适的入选,若换往常,马上就答应了,但他心中现在另有计划,哪能让洪承畴去他点了点头,说道:“洪承畴倒是一个不错的入选,可他现在主持兵部,兵部公务太多,怕他难以抽身呀我看这样,要不然请他过来一下,大家坐下来,一起研究一个合适的入选,如果实在选不出入来,就只能让洪承畴去了”

岳肃在内阁说话,那可就是言出如山,马上有入前去兵部传话,请洪承畴过来

在传信的入出去之后,岳肃再次说道:“咱们也别闲着,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合适的入选,拿出几个入来,等洪承畴到了,再听听他的意见”

“下官以为,宣大总督吴思南甚是合适,当初他率兵前去太原剿匪,就大获全胜,调他前往陕西,想来定能尽歼流寇”在岳肃的话说完,马上有官员提议,这位老兄是岳党的官员,他知道吴思南是岳大入的入,让吴思南去,立了大功,日后也好提拔

“不妥、不妥……”岳肃心中有气,心想你小子也太不识相了,这个黑锅怎么还能再找自己入当下说道:“吴思南确实是个合适的入选,可宣府、大同也是重地,不能有失,再者说,若是吴思南去了陕西,流寇再窜到山西,还不是一个样子再想想,还有什么合适的入选”

“大入,下官以为,现山西巡抚吴如梦甚是合适”说这话的是礼部尚,近入阁的刘策他是岳肃提拔的官员,事事都要为岳肃着想,可以说,自己这把岁数还能入阁,简直是托了岳大入的福,能当大学士,是他想都没敢想的事吴如梦是岳大入的入,这一点他最清楚不过,吴思南也是岳大入的入,为什么不让吴思南去当三边总督呢,刘策是这么想的,宣大总督和三边总督平级,让吴思南去当三边总督,也不是提拔,岳大入当然不满意而让吴如梦去当三边总督就不一样的,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提拔,想来岳大入一定会高兴“当初流寇攻打太原,吴大入颇有担当,指挥若定,坚守城郭,还出谋划策,率军痛击流寇,由他出任三边总督,一定能够取得大胜”

岳肃知道刘策的心思,但仍然摇了摇头,说道:“刘大入说的也有些道理,可吴如梦终究资历尚浅,由他出任三边总督,必然招入非议而且,下面将帅也未必心服,一旦将帅不和,势必乱”

即不让吴思南去,也不让吴如梦去,岳党的官员都有点迷糊了齐楚浙三党官员心中则是在想,岳大入现在可真是小心呀,放着三边总督,都不敢让自己入接了,想来还真怕烫手你都不愿意接手,我们就不愿意接手了,最后让谁去,您自己拿主意

韩爌现在,仍1日稳坐,心中却在嘀咕,“岳肃呀岳肃,没想到数年不见,你的变化还真大,再不是当年那个一根筋的毛头小子了想要把你斗倒,让东林党重上台,看来还真不容易不过不着急,机会有的是,这么大一个乱摊子,看你一个入怎么摆布,稍有不慎,就叫你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阁臣们一个个各怀心思,岳肃见他们不说话,他也没有再说,等了半晌,洪承畴终于来了先行客气一番,岳肃请他落座,然后将调杨奕山去南京,需要立刻填补三边总督的事情说了一下,希望洪尚给点意见

洪承畴想了想,说道:“岳大入,下官以为,有两个入比较合适,一个是延绥巡抚陈奇瑜,当年下官做延绥巡抚和三边总督的时候,陈奇瑜多有良谋,而且善于统兵如果让他充任三边总督,肃清流寇绝非难事”

岳肃点了点头,说道:“倒是一个合适的入选,但不知另外一个是谁呢?”

“另一个是兵部侍郎孙传庭下官和孙大入聊过几次,听其言,便知此入深通韬略,若统兵打仗,必能指挥若定,剿灭流寇不在话下”洪承畴说道

“孙传庭……”岳肃也知道这个入,甚至还派入从侧面了解过他,知道确实是个入才不过岳大入,现在还不想让孙传庭领兵,犹豫片刻,说道:“洪大入不亏是兵部尚,用兵选将眼光独到不管是孙传庭还是陈奇瑜,都是最佳入选但是,和孙传庭相比,让陈奇瑜升任三边总督或许好,本官是这么认为的,陈奇瑜久在三边,对那里的将领和地形还十分了解,久和流寇交战,对流寇的一些情况,也十分了解,能够做到知己知彼我看,就按洪大入的提议,擢升陈奇瑜为三边总督,全力肃清陕西流寇”

岳大入一句,说让谁千,基本上那就是拍板了

第125章 九宫阵

让杨奕山到南京上任,基本上算是把他保护起来,这样一来,不处置杨奕山,也就没法处置张我续了。反正岳肃也不想处置他了,对他的事是只字不提,你小子接着干吧。

不过,朱燮元病逝,四川巡抚得找人填补,陈奇瑜升任三边总督,空出来的延绥巡抚也要找人补上。对于这两个官职,岳肃就安排吏部,自己拟定吧,拟好了人选,内阁再研究一下,也就是了。

对于杨奕山的处置,清流和东林党的低层官员自然不满,说是重罪轻判,但折子进到司礼监,也就如同石沉大海,再无回音。这年头,言官、清流就指着骂人赚眼球了,家里穷的叮当响,全凭两片嘴,从大明开国到现在,哪个官员不挨参,所以这等事根本就不用放在心上,你乐骂你就骂,累了就消停了。

京师的口水不用多说,旨意传到陕西,陈奇瑜顶替杨奕山,升任三边总督,即日上任。杨奕山则是带着护卫,绕道前往南京上任,不再细表,虽说对调往南京有些不心甘,但也能体谅恩师,再怎么说,打了这么大的败仗,换做别人,最轻也得是一个罢官。

再说陈奇瑜,接任三边总督后,立刻调集延绥兵马,会同陕西现有兵马,兵扑长安。

李自成是流寇,他也不可能去守城,一旦被围,那可真就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俄都得饿死。所以,李自成一听说陈奇瑜的兵马分几路包抄而来。连忙研究逃走路线。

陈奇瑜的主力兵马是从延安一带赶过来,所以不能往北逃,一旦正面遇到,那可就倒霉了。但现在想从汉中走,显然也行不通了,因为汉中新近被左良玉给夺了,西边陈仓,南边渭南,都有官兵,渭南的兵虽然少点,不一定打不过,可后面就潼关,想往河南逃窜,必经潼关,总不能在那里和官兵死磕吧。

想来想去,好像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跑回四川,一个是请四川的流寇过来帮忙,第二个机会明显是行不通的,看来只有往四川逃窜了。

反正在长安抢了不少粮食和军械,自己的兵马已经足够强大。不能往汉中走,咱们就往金州方向走。李自成率军直奔东南方,曹文诏的兵马正从金州奔长安,因为只有五千人,也不敢直接去打长安,一只停留在柞水,负责堵截流寇。

李自成当然也知道曹文诏在这,可他没办法呀,往别的地方走,打赢了也逃不出去,除非是北上,打败陈奇瑜的主力,然后窜进山西,可这太不现实,陈奇瑜麾下五万多人呢,自己也就三万,这要和陈奇瑜碰上,谁灭了谁还不清楚呢。

于是,李自成也打算拼了,和曹文诏碰上一碰,总不能让你吓死。三万大军杀向柞水,曹文诏得到探马回报,心中暗喜,自己的五千强兵,哪怕碰到女真人,都可一战,更别说是流寇了。曹文诏当下分兵两路,侄子曹变蛟率军一千,伏于柞水东部,待到自己的主力和李自成撞上之后,曹变蛟再从侧翼杀出,定能痛击流寇。

可惜,曹文诏没有想到,今天的李自成已经不是以前的李自成了,他的兵马不裹挟百姓,里面没有什么乌合之众,而且多是精壮,还有像正规军一样的编制,作战纪律严谨,比别的流寇,不知要强上多少。另外,李自成手下还有李岩、牛金星出谋划策,再也不是那种莽夫式的硬拼。

牛金星跟李自成建议,咱们现在,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装备有装备,曹文诏虽然勇猛,但也不用怕他。只要指挥有方,定能取胜。当下,他为李自成的进军阵形进行了规划,布置了一个九宫阵,以此进军,遇上曹文诏定可一战。

兑宫在正前,由大将刘宗敏率三千人马坐镇。震宫、坎宫分居兑宫两翼,分别由大将高一功、郝摇旗率军三千坐镇。兑宫后是中宫,李自成亲率六千人马坐镇,居中指挥;中宫两翼,分别是艮宫和离宫,这两宫由李过和李岩率兵三千坐镇。中宫后是乾宫,由大将田见秀率兵三千坐镇,坤宫和巽宫分居乾宫两侧,分别由大将刘方亮、袁宗第率兵三千坐镇。

此九宫阵变化多端,一宫有难,附近三宫可马上支援,即刻策应,又可迂回包抄,一切随令旗而动,哪怕曹文诏的兵马有天大的深通,也不用畏惧。

李自成认为可行,当天就召集众将,操练阵形。每一宫,最外围的兵马全都是盾牌兵,内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