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夫大文豪 >

第57章

武夫大文豪-第57章

小说: 武夫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爷文广更是早已吩咐了庄汉骑着快马回青山报喜。有了这快马之后,回祝家庄急事,坐船逆流倒不如草原健马的脚程来得快。

    众人围在一处,唐白石又是相约今晚聚会,还是那竹林学社,还是那江畔竹林,溪边曲水流觞,只是多了几人。文远,董明算是新加入的,倒是大爷文广受了邀请却是婉拒了。

 第九十七章 鹿鸣学宴(感谢姜梵大神的章推)

    第九十七章鹿鸣学宴

    竹林学社的聚会倒还是与往常一般的流程。只是这次聚会想谈的内容更加让人畅想,有了举人头衔,已经是官身,年轻人在一起不免会畅想未来。

    畅想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想着天子堂前为万民谋福祉,为万世开太平。

    按照往常的惯例,乡试过后,必然是有由郡抚大人组织的“鹿鸣宴”,也是为这些新进举人学子们庆祝。

    今年也是不例外,过得两日,郡府衙门把这些新进举子的档案登记等等事情忙完之后,鹿鸣宴如期而来。

    今年鹿鸣宴会却是没有安排在那些环境优雅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一个酒楼里。倒也是省事不少,免去了好多准备工作。

    祝家三人与欧阳文峰如期而至,进门来已经有小厮接过请柬,引导入席,祝振国却是与两位叔伯不在同席之中。祝振国与欧阳文峰跟着小厮直接上了头前第二桌的地方坐定下来。

    陆陆续续厅中大桌慢慢坐满起来,只留首席上面一个空桌子,显然这张桌子上面是几位大人的座位。举子们的座位排序也是按照名次来排的。

    祝振国这一桌便在首席下面一点点,也是坐满了人,董明、欧阳文峰都在这一桌上。加上祝振国,这张桌子上就这三位少年,其余大多都是三十岁左右或者以上的举子。

    举子们基本已经到齐。其实几位大人们也早早就来了,只是在雅间会客处等待着,直到举子们都到齐了,几位大人才缓缓出来入席。

    见到几位大人出来,所有举子们全部站起来作揖相迎,直到两位主要大人孙思潮与欧阳正坐下来之后,众人才收了礼节。

    郡抚孙思潮大人满脸笑意,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开口道:“今日鹿鸣宴,庆贺诸位新进举子大喜,大家倒是不必多礼,只管吃喝。哪日若是同朝为官,必然再把酒言欢。下面请欧阳大人说上几句。”

    孙思潮笑着看向身边坐着的欧阳正,欧阳正也满脸是笑道:“今日诸位大喜,老夫倒是心中有些感慨,年少好时光,却是金榜题名时,人生喜事不过如此,预祝诸位举子能一朝荣登天子堂,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在场众人听言个个心喜,苦读寒窗为的就是一朝见天子,学政大人也说出了众人心中的期盼,众人更是觉得心中的梦想已经走进了一大步。

    孙大人举杯开宴,众人便开始了吃喝。当然按照座次,众人也需上首席敬酒。

    祝振国当仁不让第一人,提起酒杯就上了首席。

    却是欧阳正心中转得极快,见祝振国到来,便先开口道:“振国,先敬孙大人。”

    祝振国立马会意,之前在文昌诗会的时候,祝振国敬酒就是先敬的欧阳正,此事倒是不太合规矩,也是孙思潮心中不在意。

    不过也显示出了欧阳正的政治地位却是比这郡抚大人高上一些,导致这孙大人完全不在意这些事情。

    孙思潮见欧阳正这般开口,心中也是想要谦虚,正欲开口推迟,祝振国却是已经先说话了:“学生感谢孙大人多年来的教诲,谨以此杯中酒聊表心中不胜感激之意。”

    说完祝振国便先干为敬了,孙思潮也是笑笑回言道:“振国好儿郎,大江郡出了振国这般麒麟儿,是这大江之福啊。”

    说完孙思潮便也满饮一杯。孙思潮要是比起地位,比这祝振国不知高了多少个档次,却是也满饮一杯,其中不仅有对欧阳正的尊敬,也可见心中对祝振国也是相当看重。

    祝振国连忙感谢孙大人赏脸,几番感谢之后。祝振国又满上一辈敬了这欧阳正。

    欧阳正听了祝振国的感谢话语,慢慢说道:“振国啊,你是个好学生,以后必然也是前途远大,倒是为师郁郁不得志气,却是蹉跎了半生,以后你定要谨慎前行,不可轻率送了好前程!”

    欧阳正说话却是真真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悲凉,有诗为证:

    少年得志入中京,

    殿前钦点探花郎。

    扶摇万里学士令,

    君王一怒半生殇。

    少年中举入了京城会试,与祝振国现在何其相似,皇帝钦点三甲探花,三十而立便入了内阁,做了这内阁大学士,正是这春风得意马蹄疾,已经是臣子之极致了。

    只是因为言论违背了君王的意愿,十几年大好政治年华却是只能窝在这大江郡中做了这学政闲职。

    祝振国并非不懂师尊的教诲,却是难以感受这岁月蹉跎带来的感伤。

    鹿鸣宴,以《诗经》中《鹿鸣》篇而得名,这鹿鸣宴必然要唱这诗经中的《鹿鸣》篇。

    祝振国在首席一一敬过,却是不好多留,这般公众场合,也要为后面举子们考虑。

    人人敬酒,大人们没人都要说上几句勉励话语。不论关系亲疏,总要关照几句,勉励好学,为国为家为圣人出上自己的一番力气。

    只是这些人真正入朝为官了,又能有几人还能记得今日的教诲,做这官场上的清流。

    很多事情也是非人力能为,清流都被贬到这大江做了十几年的学政了。还要这清流做甚。

    公众场所却是非交流感情的地方,祝振国受了这在场学子们连番敬酒,也是已经招架不住了,可是谁让祝振国是这大江秋闱乡试案首头名,是这大江解元公。

    祝振国借着酒意不禁天马行空想起上一辈子鼎鼎大名的唐伯虎唐解元,鹿鸣宴上是不是也如自己这般轮番饮酒不止。

    宴会散罢,祝振国已经只能由铁牛、首行两人抬着前行了。

    第二日祝振国午时才醒,却是又有宴饮邀约,还不得不去,是自己那老师欧阳正的邀请。

    欧阳正也知这祝振国得了举人,便要入那中京城中,此番倒是要有一些交代。

    祝振国提上礼物,带着几个伙伴去了欧阳府。

    晚宴时分,倒只是轻酌几杯小酒,主要都是欧阳正的一些交代。

    京城之中,不比大江,势力复杂,却是各方都有巨大能量,欧阳正虽然政治影响依然还在,却是比不得那些手握权柄的既得利益者,一方面吩咐祝振国谨慎处事。

    另一方面却又给了一叠书信,大多都是让祝振国带给旧友投拜。书信内容大多也是先叙旧情,再推荐这得意门生祝振国一番。

    欧阳正一番情义,祝振国心中也是感激不尽。

    临走之时,祝振国跪拜大礼念师尊保重身体,此去中京两千里,却是不知哪日再返回了。

    请多多支持推荐票,也可打赏一二!

 第九十八章 中京野望

    第九十八章中京野望

    随后几日,祝振国先是回了青山祝家庄,拜别了家中长辈,对着祖母跪拜三叩首,对着父母作揖深躬。

    安排好众人杂事,叮嘱练兵事宜。围着这养育自己十几年的祝家庄转了几圈。

    祝振国登上江船一路入了沙洲城,拜别众多长辈。

    又同欧阳文峰一起宴请了两位好友,唐白石、董明。席中几人也是表达,过得一段日子来这中京与祝振国相会。倒是欧阳文峰本来想与祝振国同行,却是家中不允。欧阳正也有自己的考量。

    散会之时,路上欧阳文峰借着酒意说出了一番话语:“振国,你我兄弟无间,倒是有一事要与你说道。”

    “文峰直说便是,你们兄弟关系,你还卖关子做甚?”祝振国见欧阳文峰一本正经说事,心中倒是觉得欧阳文峰太过见外了,两人这关系,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直说。

    “好,那便直说,舍妹年纪也是不小了。”欧阳文峰说了这句,话语便停住了,意思已经很是直白。

    “这个。。。得了进士出身,便回来操办大事如何?”祝振国倒不是不愿意娶这欧阳诗梦,一来欧阳诗梦也是倾国倾城,二来更是大家闺秀,三来也是知根知底,相互之间应该还有不少好感。娶这么一个妻子,哪里有不愿意的。、

    只是祝振国十六还差两月,谈婚论嫁在祝振国现代人心里确实有些早了。再一个现在正是出门的时候,也没有时间来操办这些事情。过得三年,十**了,娶欧阳诗梦为妻也是一个好选择。

    “倒是我父心中不知作何想法。”欧阳文峰说出这一句也是试探一下祝振国是不是真的愿意娶自己妹妹,毕竟是自己妹妹,不能误了自己妹妹的幸福。

    其实欧阳文峰今日说出这话,何尝不是欧阳正的意思,只是欧阳正不好说出口来,便托了自己儿子的嘴说出。若是两情相悦倒是好事,若是不能成事,也不误了欧阳诗梦的幸福,毕竟这个年代女子十五六岁正是出嫁的好年华。

    祝振国听了欧阳文峰的话心中也是一急,也是知道自己若是不好好表个态,这好老婆以后不定是不是自己的。

    “文峰,大丈夫志在四方,此番去了中京,必然要取个功名,真真正正得个官身,以后也好风风光光娶了诗梦回家。岂不是美事。”祝振国说话的意思倒是也直白了,心气也横了下来,以后就娶这欧阳诗梦了。

    “好,今日多饮了些,我先回家去了。”欧阳文峰也不多说,有了一句表态即可,这祝振国的人品欧阳文峰倒是信得过的。

    祝振国心中也好像是得了一股精神一般,似乎有了前世“哥哥进城努力奋斗,以后开着奔驰回来娶你”的气势来。

    只是祝振国像是忘记了自己这样着急去中京,有很大一个原因是要去会那倾国倾城解大家。

    第二天.

    打点好行装,祝振国带着侍女云小怜,云书桓,祝铁牛,祝文才,祝首行五人,在这沙洲码头上了这百料大江船。

    江流汹涌,疾风呜咽,江船顺流如离弦之箭般航行。

    地位、人脉、声望。一切重新开始。

    也许声望并非从头来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两千里水路而东下,途径大江郡、江州郡、平东郡,便入了京隶府,也就到了天子脚下中京城。若是再过了京隶府两百里便入了茫茫大海。

    一日一夜行遍小半个大华天下,不免让祝振国想起“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到得京隶府码头,正是上午,这码头却是比水运集散地的沙洲还要显得巨大,六人下了船只,带好所有行礼,问得道路,租了车马行的马车,直奔中京城而去。

    行礼倒是不少,也很沉重,主要却是这银两,没有银行的世界着实是不便。祝振国不免想起一事,“汇通天下”这个词倒是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却是比什么生意都要暴利。

    车行不过一刻,已经能远远望到这巍峨中京城,临到脚下,看着眼前高大五六丈的城墙绵延看不到尽头,祝振国心中也是震撼不小,更不提几个目瞪口呆的伙伴了。

    天朝上国中心便是这一望无际的中京城,里面住着一百来万人,却是掌控着整个大华四亿人口的所有一切。

    城门有盘查,却是不能在车上进城,众人下了马车,祝振国向兵丁递上自己举人的文书,过了检查便入了这中京城。

    城中大道平直,铺着青砖,便是十辆大车交汇也丝毫不会影响,两边商铺林立,过往人群更是熙熙攘攘望不到尽头。

    刚到外地,最先要紧的便是要找个地方落脚。祝振国心中是有主意的,他也知道这解大家在中京城并非也时常待在画舫之中,而是这城中有一处“摘星楼”,这摘星楼便是解大家的楼宇小筑。也是这中京城中顶级的文人骚客向往的地方。

    祝振国也想住得离这解大家近一些。询问着路人,直奔这摘星楼而去,这摘星楼却是实在太过有名,马车完全没有走错路途便远远望见了摘星楼,五层的楼宇在这个中京城也是高耸屹立,比旁边楼宇都高出不少。

    祝振国看着高大的摘星楼,便也下了马车,左右观望见却是发现一间小楼上书四个大字“大江会馆”。

    祝振国脸色带笑,这是运气使然,走了运气了,这大江会馆不就是为他这大江人准备的吗?

    祝振国带着伙伴直入会馆,会馆大多是商会的驻地,而这大江会馆显然也就是大江郡商会开设的,只为服务大江郡商人所设,当然也赚些费用。

    祝振国进入之后倒是碰到了熟人,这人认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