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武夫大文豪 >

第12章

武夫大文豪-第12章

小说: 武夫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振国现在也不矫情了,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现在再端起架子只怕二伯耐心也有限了,便道:“二伯,我这次进城见到了一个人。”

    “何人?”

    “是那青山城的百户成大器,在那城门时候成百户还说很仰慕二伯您。”

    “呵呵。。。”祝文仲笑了笑,心中还是很开心的,有人仰慕不论真假听起来也是心中舒畅。

    “四叔还邀请他到我祝家庄来吃酒,成百户也是应允说要来拜访,已经过去了一个来月了,只是这拜访也要我们主人家邀请一下,毕竟成百户也是有些头脸的。”祝振国接着说道。

    “邀请这百户来吃饭也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跟这刀枪弓弩有什么关系?”祝文仲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二伯您没有多想,侄儿我是想得差不多了,请他来喝酒不能白喝了,总要捞一些好处,咱们给他送些厚礼,让他把府库里面不用的一些朴刀枪头卖给我们一些,虽然大多是些废弃的东西,但是我们庄中也是有铁匠的,稍微修缮打磨一下,很多应该还是很好的武器。”祝振国说道。

    “好办法,此法应该行得通,府库中想来这些东西肯定是堆积如山,就算锈蚀了,重新打造一下也是好用的,比买生铁来打造节约不少,侄儿脑子真是聪明。”祝文仲心里也想通关节,这些库房里的武器大多是以前打造的精品,虽然锈蚀损坏了,但是拿回来去锈打磨一下也是不错的,而且还省去了把生铁百炼捶打成钢的步骤,既节约了成本,又节约了人力。

    祝振国看二伯想通了关节又道:“要是可以,还能弄些强弓来,二伯的弟兄们个个都是弓马娴熟,没有弓战斗力也是大打折扣的。”

    文仲想了想道:“军中弓弩是禁品,民间是不能私藏的,这个倒是有些不妥。”军中的弓弩与民间的不同,而且区别很大,一把军中的好弓,制作至少要三年,工序繁杂,先要选好木料晾晒火烤,然后要打磨牛角片,先把木料反曲定型一年,再用动物胶反复粘贴牛角,几层重合,接着又要反曲定型,还要放入特殊桐油与药水中浸泡,接着又要定型晾晒,弓弦也是用上等牛筋晒干,然后用木锤捣开,再人工搓制,最后才成一把好弓。

    民间打猎的弓基本就是把竹子劈成多条的长片,晾晒烟熏,然后定型用动物胶贴合,连上麻绳就成了,威力小了不是一星半点。

    祝振国心中早已经有了腹稿便道:“这个事情两面解决,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名目,有了名目弓弩之事就不在话下,孩儿想了一下,弄个乡勇团练的名目就成了。一边与成百户沟通,多送银两,得到成百户的支持了,再由大哥四叔去找县太爷,缘由就是上次得罪了湖匪,要自保安民,送上礼物。旁边还有成百户说项,应该能成。”

    事情虽然计划得周到,但是成事也是靠人,自己大伯四叔二伯来做这个事情,应该是能成的。

    祝文仲想了许久,觉得可行,这个侄儿给自己的惊喜真不是一般的大,六岁孩童真真是筹划事情比自己都周到,若不是这两年侄儿一直在自己身边晃悠,自己都不会给这侄儿说这些事情的机会,没想到随便与这孩儿聊玩,还真解决了心中大事,心中也是怅然:“人常说,大江之浪,后浪推前浪,国儿还是童子就能有这番筹划,二伯真是空长这些年岁。”

    祝振国趁热打铁道:“二伯,孩儿学武之事?”

    祝文仲回了心神,仔细打量了一下祝振国,心中也是犹豫,良久才道:“学些手脚以后出门也多份安稳。”

    祝文仲心里大概是想稍微教导一下侄儿,也没想去真把侄儿教导成一个武艺大家高手,毕竟想要成为一个高手实在是太难了,只是满足一下侄儿心里即可。

    祝振国可不管这么多,只要开始教了,那就由不得师傅了,徒弟能学能会,难道师傅还有不教的道理。不能说自己学会了五个字,师傅就不肯教第六个字了,何况师傅还是自己的二伯。

 第二十二章 习武开始

    第二十二章习武开始

    第二天文仲自己亲自带着几人去了趟城里,先是拜访了一下成大器,表达了自己如何钦佩仰慕,又小饮了一番,两人尽欢,又相约几日后祝家庄再聚,说好文仲亲自派车来接。

    又与自己两个秀才兄弟把一番事情都商量妥当,文仲便回了庄中,吩咐几个兄弟这几天上山打些野味回来,海味没有,山珍还是要备上一些的。

    安排妥当已经是傍晚了,把祝振国唤到跟前说了一句:“明早跑完步到庄口寻我。”

    祝振国欢天喜地下去了,晚上吃饭都多吃了几碗,夜一黑便洗涮好上床休息去了,明天肯定要一个好的精神面貌。

    第二天一大早,祝振国带着云书桓出门去,早已经有几十个父母干活去了的鼻涕童子等候在门口,一帮人哼哼喝喝的跑了步子。

    回到庄口,庄中护卫队的早操已经出完了,文仲也在树下坐着等候,祝振国上前比平常恭敬些地见礼。

    祝文仲也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武学之道,就在几样,一是力量,二是速度,三是技巧。力量一道是要经久打磨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没有半点捷径。速度一道便是千万次的习练与特殊方法的训练,也是来不了半点虚假的。至于技之一道,那也是门派繁多,各式各样,归根结底就是智慧,对敌要用脑,二伯在技之一道上多是传自军中一个高手,是沧北一派与军中技巧的结合。说来二伯算是沧北一派的传承。”

    祝振国边听边记,听到沧北派便感兴趣问道:“沧北一派是江湖门派?”

    “沧北位于长河以北,古燕赵之地,古时候燕赵多是屠狗之辈,自古武风盛行,慢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技击理论流派,传承上千年到现在就形成了沧北派,现在也算是江湖门派了,之前还多有在军中效力的,现在军中恐怕也不多了。”

    “那二伯师傅肯定是沧北派的大高手。”祝振国道。

    “我那师傅原本是夜不收,也没有正式拜师,却是也不遗余力的教我,军中武技也是不容小觑,我那师傅更是集沧北派与军中武技之大成,当年出征时候他年岁大了负责运粮草,我回来时候已经积劳成疾病死了。”

    “那真是可惜了。”祝振国道。祝文仲的话也间接说明了学武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前途不大,像自己师傅那样的大高手,也是没有出人头地的时候,如今军中早已经有既定势力掌控利益,哪会有外人轻易的升迁余地,自己当初能当百户也是因为有银两开道,还有同乡支持,再加上自己武艺不凡,才勉强得到升迁。

    祝文仲也不多说真正进入主题道:“以后侄儿早上起来先跑,跑完念书,午后练技,傍晚用石锁练力,臂膀要坚实,腰腹要有力。”

    “听二伯安排。”祝振国道。

    “今天就开始练习技巧,先学拳脚,再学刀枪,之后就是弓马。二伯拳脚与江湖上大多的套路不同,沧北拳脚讲究锤炮,意思为拳脚直来直去,每一次攻击都要使出全身力量,不拐弯抹角,跟军中的拳脚道理有些暗合,军中拳脚讲究有效、致命,也是毫无花招,讲究一击毙命,所以二伯的拳脚少防守多进攻。”

    祝文仲说到这里停住了,等待祝振国发问,见祝振国没有发问的意思,显然是都听得明白又道:“不论是什么样的武技都是看人的,什么人使出了决定了武技的威力,军中武技讲究一个字,便是“勇”,兵书也说,夫战,勇气也。即便是以伤换伤以命换命也是一往无前,军中武技必须要有无上的勇气才能学成,国儿明白了吗?”

    祝振国听到这里倒是有些震惊了问道:“那军中武技岂不就是搏命的打法?”

    祝文仲摇摇头道:“国儿想得太简单了,岂是搏命就能简单概括一门武技的,对敌之中勇气是势,脑袋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以势压人,以势带来一往无前必胜的信念,以思想来斗争,用冷静的思考与果决的执行来赢得战斗,这才是精髓,如果只是搏命,那一个人能有几条命来搏,如果只是这样二伯也不会活着回来了。”

    祝振国似懂非懂,也不知道怎么去问,便也默不作声,祝文仲也知道自己说得有些过于理论了,以后慢慢学习也会明白的,便道:“其实也无什么了不起,以后慢慢练就知道了。”

    祝文仲也不多说,先教扎马,马步是基础,哪里都一样。祝文仲手中也是拿着一根竹条子,只要祝振国稍有动作变形竹条子马上就印在身上,直打得祝振国是嗷嗷直叫,心中有些埋怨,毕竟自己才六岁,这二伯也真下得去手。

    祝文仲心中早已通透明白,要就不教,要教就不能是庄稼把式,要就不学,要学就受得住管教,不过在祝文仲内心里还是觉得这从小没有受过苦的侄儿怕是坚持不了多久。心中又想侄儿坚持下去做条好汉,心中又不想侄儿坚持下去,读书进学的天才实在没有必要受这份苦。

    马步一扎就是半个时辰,祝振国早已经大汗淋漓两股颤栗,祝文仲也觉得差不多了才放过祝振国。接着开始教拳,先从直拳练起,如何腰马合一,如何摆腰冲拳,如何趟动脚步,说得兴起的时候祝文仲自己拄着拐一一做着示范。

    就这样两个时辰过去了,祝振国直觉得比跑了三圈还累,全身没有一处不酸痛的,祝文仲也是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一起回家吃饭去了。

    下午饭后休息,祝振国把云书桓叫到跟前,也不说什么道理,把上午二伯教给自己的动作要领示范了一遍便让云书桓下午照着这个练习,也教他扎马半个时辰。本来还想叫二伯一起教导云书桓的,却是知道二伯教自己的大概心思,也就没有说出口,等练得一段时间找机会再说。

 第二十三章 练武成痴

    第二十三章练武成痴

    开始习武之后,祝振国每天都是按照二伯安排的时间来一一完成项目,早上起来跑步,跑完了回来读书,下午跟着二伯学武,傍晚打熬身体力气,只是还多了一项吃完饭自己又教导云书桓半个时辰,云书桓也是越来越听话,对于祝振国安排的也是毫不打折的做完。有时候晚上祝振国还会检查一下云书桓,把白天自己受的气都原封不动的“发泄”到云书桓身上。

    就这样过了一年,祝振国已经开始练刀了,手中开始拿着竹刀咿咿呀呀,祝文仲教的基础刀法相当简单,一招把刀高高举起快速劈下,就让练了一个月,每天就是这样一下,开始时候对着空气劈,之后会对着大树下石凳子劈,竹刀不知道劈坏了多少把,听二伯说之后会拿树叶来练准度。。。

    庄子中的族人个个都知道这小少爷是练武成痴了,平常念书也不见他表现出彩的地方,就算去了族学也是自己一人默默念书,有时候还是老夫子上门来教,也没见到在文才方面祝振国的表现,只是多听得老夫子夸赞。

    倒是练武,人人都瞧见了,个个都觉得这小少爷好玩,之前还觉得好笑,之后也是暗暗佩服,天天如此,风雨无阻,也是有一番大毅力。

    祝文仲也是习惯了教这个侄儿习武,每日固定时候,一步一步的教授,也没有再多想之前的一些小心思,或者是说也懒得去想之前的小心思了,走一步算一步。

    这一年来,祝家庄也是没有发生什么鸡鸣狗盗的事情,一切都相安无事,至于湖匪,更是半个也没有看到。年前筹划的事情也大多实现了,官府盖上大印的团练文书也下来了,刀枪等武器也配齐了,成大器收了好处,多方奔走,还买来了五六十把强弓,箭矢倒是自己能造出来。

    今年秋天,也就是大华承平二十年秋,祝文广与祝文远要到大江郡城去赶考了,参加秋闱,也就是举人考试。有了举人功名的读书人才又做官的资格,也是读书人完全上了一个台阶,变成真正的贵族阶层。但并不是说中了举人就能做官,举人做官的还是很少的少数,做官也是要排队补缺的,翰林院那么多进士都在排队等着空缺,一般哪里能轮到举人上任的。

    除非是朝廷有了大动荡,需要大批官员后补,举人才有机会为官。青山县的知县杨仁甫就是同进士出身,干了一辈子还是在这偏僻的青山县当个知县。

    祝家大爷与四爷要出发了,庄子中有头有脸的都来相送,祝文仲也是安排了十个军汉子陪同,清一色的深色劲装,腰挎长刀,马背上还有硬弓箭筒,还专门到官府开了批文,免得出门遇到巡查难以解释。

    祝家两位爷也是到城里成衣铺子置办了一身高档江南出产的丝绸衣裤,也是为了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