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632章

清末英雄-第632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兴军是从中午开始撤退的。打完那一次急速射之后,炮兵就开始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对于一个师来说。撤退最麻烦的是炮兵团,而对于炮兵团来说。撤退最麻烦的不是大炮,而是弹药。一门炮三百发炮弹,就需要六辆弹药车,一个师就要三百多辆,如果是以往,这些弹药车需要七百多匹马,整个炮兵则需要近千匹马。但这是以往,从神武一年起,各师炮团就开始去除马匹换装拖拉机。这东西虽比马匹贵了数十倍。但使用成本低廉,关键是拖拉机比马匹迅捷有力,只要马达一响,那不管多大的坡,都能立马冲上去不喘气,这便是战机。
  拖拉机柴油马达的轰鸣声中,炮团最先撤退,不过他们只退了十五公里,就在刊椽沟的预设阵地上停下了。这里将是辑安方向的第二道防线,这里再敲掉日军几个联队后,部队将会再次撤退,将日军一步步引向深山之中。
  辑安部队夜间刚安顿好时。沈阳司令部内齐清源还未睡,他并不关心前线的战事,而是一心想弄明白日军的整个兵力部署。就目前的情况看,日军已经编成了四个军。辑安方向的是第4军,司令官是川村景明大将。其下辖第5、第8、第19、第20四个师团,这个军的任务就是往北推进以占领通化,而在安东方向应该是日本的第1军和第3军,司令官分别是上一次第1军的黑木为桢和朝鲜总督寺内正毅大将,下辖师团暂时未明,但无疑这两个军将有两个进攻方向,一是沿着通化铁路进攻通化,二是沿着安奉铁路配合从营口北上的日本第2军进攻沈阳。
  日军的战略意图是清楚的,现在无非是比日俄战争多了一个通化罢了;并且因为担心潜艇的威胁,日军士兵只通过京义线运输,而海路则主要运输作战物资,不过海运只能使用朝鲜和旅大码头,今天刚刚被日军占领的安东海港已经被彻底破坏,除了一些关键码头设施被拆除外,剩余码头设施都被炸毁,甚至连航道也被沉船堵塞。
  “海军那边没有动作吗?”想到海运就想到潜艇,齐清源并不情况潜艇的作战计划,但照道理来说,潜艇还是能干扰敌军的船只运输,尤其渤海葫芦岛军港已经驻扎了潜艇。
  “来了一份电报,说是潜艇击沉四艘日军运输船,但那全是挂英国国旗的。”参谋长黄福锦少将想起白天的那封电报,边说边摇头,“英国人又要大发雷霆了。”
  接管沪杭、沪宁铁路、占领日本租界、击沉英国商船,这些几件事情加起来让素来以绅士自居的朱尔典暴跳如雷,不过他并未单枪匹马的冲到总理府,而是让比利时领事带领着全体驻京公使前往银安殿,一致向杨锐抗议。因为被接管的铁路不止英国一家,所以比法俄三个公使也怒气冲冲,另外强行占领日本租界、以及击沉英国商船也引起了各国公使的愤怒,他们全部表示中华政府此举违反了北京议定书、以及国际法,尤其是后者,中华海军潜艇击沉商船钱,并未检查船上是否有违禁物品,也没有妥善安排船员逃生,这被认为是不人道、残忍的行为。
  杨锐对十几个洋人公使的围攻凛然不惧,他早就知道这些洋毛子会闹这一出的,他只得再次申明这是一场战争,沪杭、沪宁等铁路不管何种背景都必须军管,军管期间如有损坏,政府将会赔偿,期间发生的运输费用,军方也会一一支付,如果大家还不满意,那政府可以提前赎回;
  而占领日本租界,中日两国已经互相宣战,既然处于战争状态,租界为何不能占领?至于最后指责击沉英国商船一事,杨锐拿出上午发给各国的照会,指着上面的条文告诉所有公使,旅顺、大连、安东附近海域已经是战区,此处不但会有潜艇出没,更会遍布水雷,英国商船被水雷击沉也好,被潜艇击沉也好,中华政府都已经尽到了提前通知各国的义务,现在被击沉他只能深表遗憾。
  如果目光能吃人的话,杨锐早被朱尔典吃了,中国借口战争。不断的冒犯大不列颠的尊严,这在以往是绝不容许的。只是碍于中国确实没有把矛头指向大不列颠,并且一但开战。大不列颠的既得利益将会受到重大损失,加之欧洲局势紧张,所以英国只是大喊大叫,并没有宣战;而对于日本政府,伦敦则以是日本进攻中国而不是中国主动攻击日本为由,把同盟条约关于‘两缔约国任何一国若因防卫所述利益而受到一国或者数国攻击,则不论攻击发生于何地,另一方缔约国立即应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至媾和’的第二条给绕开了。
  提前赎回铁路,那只能按照现在的收益计算。这将是无法获利的,最多能收回本钱,英比法俄等国根本不干。铁路不光能赚钱,更是掌握中国的经济命脉,所以杨锐的赎买提议被列国驳回。虽然驳回,但这几国公使还另外要求补偿,他们认为军管使得铁路公司的商业营运受损;而朱尔典也提议所击沉英国商船也需要中国赔偿船主损失。
  前者杨锐原则上同意,并将其已移交户部办理;而后者则坚决不反对。因为按照国际公法,战争中战船不经检查、并妥善安置船员而击沉商船是违反的。但水雷击沉商船并不违法,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商船是触雷沉没的,还是被鱼雷击沉的,所以对商船的赔偿无从谈起。另外商船出现在交战区域,本就是要受到击沉风险,现在这种局面。只能是由商船投保的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中华政府不对此负责。
  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最后只有英国公使没有满意,朱尔典大喊大叫也是没用。英国在远东的部队只够保护侨民,妄图想进攻北京,怕刚出天津就会被击溃。至于海军,巡游在扬子江和中国沿海的舰队直接处于中国潜艇的威胁之下,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是禁运。公使们回去之后,朱尔典就召集众人开会,再次商议军事物资禁运,以惩戒中华政府违反北京议定书、国际公法。照道理来说只要德国青岛对中国政府开放,那禁运就无从谈起,但德国公使哈豪森却吊诡的同意了英国人的建议,唯有美国公使芮恩施义正言辞的反对这一提议,他认为作为被侵略的再国理应该受到文明世界的同情,而不是对其进行禁运,但他却孤掌难鸣,英国的提议获得了与会公使们的完全赞同。
  公使团关于禁运的照会很快就送到了外务部,而谢缵泰拿着照会则急急的来总理府,“竟成,这情况好像不对啊?这禁运德国人居然也同意了?”
  “之前不是商议过了吗?禁运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又不是岛国,什么都不缺,只缺镍。”杨锐不以为意的道,他并不像谢缵泰那般敏感德国公使的变化。
  “不,我说的不是禁运,我说的是德国人的态度。”谢缵泰道:“我刚才专门去找个哈豪森,他说这是因为不想引起列国公使的反对,现在各国都认为中德已经结盟,此来正好可以正面德国政府和中华政府并无密约存在。竟成,这不对啊。德国人什么时候这么为我们考虑了,站在德国的立场,为制造声势,没密约也会被他们说成有密约。”
  “真有那么严重?”杨锐顿时明白谢缵泰话里的意思,德国和法国站在一边,这可是天下奇闻啊,这么多年来,它和法国在中国都是对着干的,现在居然凑一块了。“我们在德国造的潜艇已经造完了啊,”杨锐思索道,一会又按铃对秘书道:“请华封先生过来一趟。”
  见杨锐如此安排,谢缵泰道:“你是担心德国又卖我们一次?”
  “嗯!”杨锐沉闷的回道,“潜艇是回来了,可现在德国那边有不少技术正在向我们转交,只要德国再反复,那这些东西可就没了。”
  一刻钟之后,工部尚书徐华封来了,杨锐待他坐下便道:“德国那边有什么异常没有?”
  “异常?”徐华封诧异道,“什么异常?”
  “就是我们在德的那些科研人员接受德国技术有没有什么反常啊?”杨锐道,他担忧思考的时候习惯把烟点上,在等徐华封到时候,已经抽了两根了。
  “暂时还没有收到电报。”徐华封没想到叫自己急急过来就是因为这个。他看着沉默不言的谢缵泰和不停抽烟的杨锐,问道:“德国那边又出问题了?”
  “不知道。重安感觉他们今天有些诡异,所以我才担心德国那边技术接受的事情。我们买了那么多潜艇,花那么多钱,总不能什么技术也拿不回来吧。”杨锐答道。
  “要发报问一下德国那边吗?”徐华封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当下提议道。
  “发吧。让各技术小组注意加快进度,一些次要的东西可以先放一放。”杨锐说道。“还有小徐那边,有空让他去拜访一次德皇威廉,不要一留学什么都忘记了。”
  “明白了。”徐华封起身想走,只站起身他却想到另外一个事情,“竟成。真要是德国情况有变,那我们的火种计划该怎么办?国内军工方面也是人才紧缺啊,真要是把人派过去了却什么也学到,那就……”
  在欧洲战争时派出两千多名科研、军工人员进入德国各种工厂、研究院工作,这是杨锐提出的火种计划。这两千多人中高级技工占了绝大部分,他们要学习的主要是各种工艺——杨锐不认为拿到技术资料、配方就算掌握了工业技术,唯有不断实践、加之解决本土化问题,技术才算学全。为此,欧战前派两千人去很有必要。这些人在大战之前之初也许只有看的份,但等大战中后期德国扩产缺人之时,他们就会进入主要岗位工作,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对于中国的这项计划。德国政府和克虏伯等公司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在中方反复说明这些人不是劳工,而是实习生。且不需要工资等等,这项计划最终得到了德皇的同意。毕竟,中国已经相当于德国的准盟国。只是没有签约。派出人员简单,得到德国那边同意也不难,但要确保这些人在大战时的安全和食物给养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为此柏林的中华驻德公使馆特意在近郊购买了一个农庄,农业部一些人也派了过去,那边是准备战时种粮养猪的。
  “不行!人一定要派,只要德国没有明确反对,这些人都要过去,而且上半年就要全部过去。”杨锐决断道。“这可是种子啊,不去德国工厂干几年,我们的工业能快速提高吗?”
  “我就担心万一情况有变,那这些人就白去了。现在大战,我们军工也紧张啊,这些人一抽掉,那军工产量就要下降。”徐华封道。
  “宁愿下降,宁愿和日本人刺刀对刺刀他们也要去!”杨锐挥着手很是决然,他说完又感觉自己的口气重了,缓和道:“华封先生,军方那边我会亲自打招呼的,只要明白为什么产量下降,将士们会理解的。做那么多,不就是为了有一个强大的新中华吗?军人保卫,工人建设,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强大,牺牲不是可怕的,就怕连牺牲的机会都没有。”
  “我明白了。”徐华封没有生气,反而沉重。
  “还有大学里的那些工科生,大三、大四那些也给我派出去吧,理科生大四的也去。大战的时候正好淘金。”杨锐说道,瞬时又把派遣人员扩大数百人。
  “我明白了,我回去找孑民商量的。”徐华封再道,而后便步履沉重的走了。
  安排完技术上面的事情,杨锐顿时把德国的异常抛掷脑后,问向一边的谢缵泰,“英国不出我们的意料没有宣战,但等我们反攻朝鲜的时候,它是不是就要宣战了?”
  “难说!”谢缵泰道:“英国依旧可以把发生在朝鲜的战事看成是东北战事的延续,认定这不是我们主动攻击日本,而是日本主动攻击我们,这样就可以回避同盟条约了,其实英国毕竟在我国有太多利益,我们都打到了朝鲜,那说明日本根本无胜利之可能,它跟着开战将会失去既得利益,这是英国所不能接受的。不过,他还有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实际上派出海军巡航朝鲜等海域,但实际上不做宣战。”
  “那那什么英日同盟条约不就是成了废纸了吗?”杨锐笑道,“撒克逊人果然是卑鄙无耻、老奸巨猾,雷奥说的对。”
  “同盟条约只是针对俄国,现在英俄之间争端已经缓和,日本已无实际价值。”谢缵泰道。“可以说日本人是被英国人卖了,要是这一次再被我们打回去,连甲午吃进去的都吐了出来,我想日本国内政坛将要发生大地震,那什么大正天皇估计要被气死。”
  “气死就气死!”杨锐不屑道,“天皇死了,让财阀当政,正好可以投靠我们。”
  杨锐一直想着收日本为小弟,但谢缵泰却感觉这不太可能,毕竟中国的实力不能像美国人那样说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日本战败后务必会被英美等国拉拢,加上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