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583章

清末英雄-第583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只要安定地方便可,全是治安战,几个师过去压一压马路就好了,花不了多少钱的。”
  “那德国人那边怎么交代……”谢缵泰知道那些俄国革命者的事情,但完全不知道这些人的威力,若说那么大的帝国就被那几个不起眼的人闹垮,他是不信的。
  “德国那边不需要交代。”杨锐老神在在,“我的承诺是和日本打完四年之后,这个时候欧洲大战已经打了有一两年了,以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表现,参战不要一年,国内就会大乱,两三年内,那就要退出战争,不然就会发生革命,这个时候他既然退出了战争,我们还需要出兵吗?这是没有发生革命的情况,要是发生革命,那就更好办了。”
  复兴会诸人早就熟知杨锐所的欧战大战论,并且从今年开始,协约国和德奥的关系变得更加对立,各**备都在迅速的扩充,大战好像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其他人这么看,但是谢缵泰却有着别样的观点,他的依据是巴尔干地区的局势一直被英德两国压制着,双方都不希望战争爆发,即使战争爆发,双方也有将其控制为局部战争的意图。既然巴尔干地区如此,那欧洲是不是也会这样呢?
  “竟成,怎么最近这段时间我看欧洲那边,大家都有避免冲突的打算。万一欧洲不战,我们岂不是要兑现承诺进攻俄国啊?”谢缵泰道。
  他这么说,杨锐只是笑:“那你看我们和日本如何?是不是也在尽量的避免冲突?”他此话只问得谢缵泰一愣,“我们和日本人不战,美国人乐意吗?我们和日本开战,美国就坐山观狗斗了;俄国也是如此,俄国不和日本人签订第三次密约,而是和我们签,不正是为此吗?甚至连英国人都希望我们和日本开战,为什么?日本人做的太过份了,居然四处抢占英国商品的市场——我已经对商部说了,多让大家买日货,少买英国货。
  东亚这边,周围的国家都希望看中日开战。而在欧洲,德奥、法德就变成中日了,这几个国家在不断的武装,真要是不打,大家和解之后欧洲大陆将变成一个整体,那英国人想哭都来不及。重安兄,我看着欧洲这模样,根本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等大家做好准备了,那战争就开始了。这样一战下来,德国被打压,法俄被削弱,这天下不还是英国的吗。”
  “你就这么相信英国这边会赢?”谢缵泰觉得杨锐说的有理,但又担心压错宝。
  “当然了。”杨锐很肯定,“据说当初美国人在选择官方语言的时候,德语因为一票之差落选。真要是美国人说了德语,那我们就压在德国这边。”
  “你的意思美国人会出兵?”谢缵泰再道。
  “真要是英法俄打不赢了,美国那些奸商会袖手旁观?”杨锐反问:“就是我们没有打赢日本,他们都会跳出来干涉。日本用孙汶、宗社党挑起我们内乱,而美国则用中日矛盾挑起东亚内乱,这样他的重要性就提高了,咱们的市场就不得不向他打开了。这就是个奸商啊!
  还是不说外交了,”杨锐停住了要发散下去的势头,把话题转会了财政,“含章兄,国家的战略上有了一个极大的调整,所以以前的预算怕是不够用了,不能多弄一些钱?”
  “四亿投入实业、五亿五千万的军费,一共九亿五千万。而四年的结余之前估计是八亿七千万,现在算上四年鴉片税入一亿三千万,应当有十亿两。俄国的那一亿卢布是修蒙古铁路的,而美国人这边两亿美元可以用,这么算当有十三亿两,这可要比现在的预支出多了三亿五千万两,即使保守期间留出两亿做军费,也还有一亿五千万啊。”虞辉祖的账才是实实在在的账,这和杨锐之前算的有些出入,但幸好,钱是多了。
  “一亿五千万还不够。”杨锐喊道,“留出的两亿加上15年的三亿结余虽然能保证战争打三年,但其他地方也是要钱啊。从西安到新疆的铁路长三千五百多公里,前段时间初步的探测报告出来了,因为出陕西之后就是戈壁滩什么的,造价现在粗估为两亿三千万两…”居然是两亿多两,虞辉祖和谢缵泰都倒抽凉气,杨锐没管他们,继续说道:“还有西安入川的铁路,一千一百公里,还是我们自己造好了,这也要七千万两。
  再就是德国现在和我们交好,一些该买的设备,该买的技术,总是要趁这个时候买回来吧,放在他们身上一亿两怕是不多的吧。再有一旦开战,海路假设被日本人封死了,那洋货断绝下,那些洋玩意,洋纱、洋布、洋油、洋火、洋面粉、洋……反正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刚好可以自己生产。这些工厂的设备总是要事先买回来吧……”
  杨锐嘀嘀咕咕的弄出四亿五千万来了,减去留下的一亿五千万,还差三亿两没有着落。虞辉祖看着杨锐甩甩嘴皮,几千万上亿的银子就没了,气道:“竟成,你杀了我吧!这么多钱,我哪里去弄去?”
  “借吧!”杨锐道:“四国银行团那边不是有钱没那花吗,现在市场利率只有四厘,我听说日本人在伦敦巴黎都已经借了十亿,比之前需要的多了五亿,现在还在借。我们也要多借一点,要不然,欧洲那些洋人会以为我们没胆和日本干战。”
  “四厘那是日本才能借得到的,横滨金正银行能直接在伦敦和巴黎债券市场发售债券,可我们不行啊。”虞辉祖叹道,“日本是英国人的盟友,日俄战争的时候他们又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挂上了线,我们借钱借不过他们。”(未完待续。。)


己卷 第八章 合营

  战争总是从金融市场开始的。真要是大战,不借外债是不可能,这不是自己的钱够不够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拉到外国支持的问题。一战若不是英国从一开始就问美国借贷,后面美国也不会那么容易被英法拉入一战之中。
  英日同盟在借款上给了日本极大的优势,欧洲两大金融市场他能自由出入,而中国可是连边都摸不着。四国银行团也正是看准这一点,在川汉铁路没有补偿、美孚借款已成、货币统一案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放了鸽子,其虽愿意借款,但开出的条件……不说利息和折扣,光他们要监督国税局和户部的要求,就让杨锐不想和他们谈第二次。
  之前俄比财团借贷一亿卢布修建蒙古铁路,这已经很刺激汇丰及英国公使朱尔典的神经了,再问俄比财团借款的时候因为英国抗议而告终,幸好此时又冒出来一个叫白启禄的洋人,扬言可以借款于户部。虞辉祖细查之下发现他原来是汇丰银行的对头麦加利银行的人,此人愿意承销中国政府债券于伦敦金融市场,别开生路的情况下,一番运作,户部与一个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经济人克利斯浦所组建的克利斯浦公司,签定发行三千万英镑十五年期债券的合同,这次借款条件适中,债券发行价格九三折,实付九零扣,年息五厘,以农税为抵押,无需监管财政。
  只是此合同一签,银行团一片骂声。朱尔典径直入总理府抗议,伦敦那边亦是打压债券发售,克利斯浦组建的银行团也有被拆解收买的可能。直到后面杨锐发言说欧洲的借款就此最后一笔。这笔借不成,那永不再借,这才挽回些局面。但债券在伦敦卖的极差,若不是中国本身金融状况良好,并且杨锐亲自给克利斯浦写信,承诺如果此次借贷圆满完成,那以后中国在伦敦市场的借贷将优先考虑克利斯浦公司。恐怕这家临时由三家银行组建的克利斯浦财团将不得不解散了。
  杨锐听着虞辉祖诉苦,只好叹气道:“含章,你说吧。要想借款,我还能做什么?”
  “竟成,这不是你做什么能解决的问题。”虞辉祖也是叹气,“现在的问题是英国和日本是盟友。即便是能有更大的金融收益。伦敦的银行家也是偏向日本而不是我们。行健在伦敦求见罗斯柴尔德等犹太金融家都是不见。这说到底,还是政治问题。”
  “这说到底,还是海军的问题!”杨锐的观点和虞辉祖有些差异,中日陆军去年已经鏖战过了,双方都在战后宣称自己是胜利者,但以国际间的舆论看,两支军队是势均力敌,日本的最后失败和天气有关。陆军被人认为是势均力敌。那海军就是一面倒了。在一般人看来,有日本海军在。中国是永远也胜利不了的。对此杨锐也不能解释说自己有两百艘潜艇,有一千多家能扔鱼雷的飞机,这些东西现在弄这么保密,就是为了到时候出其不意的。
  “伦敦的债券就让他先卖着吧。今日找你来是想说和德国人的合同已经大致议定了,户部那边要做好付款的准备。”杨锐见债券的事情没有办法,只好说到了眼下的事情。“总价是三亿三千五百万马克,因为有两成的贷款,也就只要支付两亿六千八百万马克,也就是六千七百万美元。前期要支付总货款的一半,也就是四千一百多万美元。”
  “你是要用美元付?”虞辉祖问道,“这一付大家不都是知道了吗?”
  “换一个名义好了。”杨锐说道,“就算是军工厂扩大的货款吧,要还是不行就说炮弹钱。”
  炮弹一词让虞辉祖记忆犹新,打战就这个贵,而且量大的不得了。他闻言道:“这样也成,可一说买炮弹,那不就是……”
  “中日开战是早晚的事情,顾不得那么多了。”杨锐道。“德国人那边我已经谈完了,剩余的事情,你就跟着吧。对了,华封先生呢,我记得不是要他来的吗?”
  “不是开实业大会吗,现在各省的代表都到了,华封先生总是要出面接见这些人的。他现在应该到了吧。”虞辉祖解释道,“竟成,你可别忘了,明日你也是要和诸人座谈的。”
  “这会早就要开了。”杨锐只摇头,“我们这工业啊,哎,开作坊的都邀请过来了,全国还不到八百人上京开会。”
  杨锐话音刚落,外面就听见徐华封的声音,“竟成,你可不要小看开作坊的,天字号还不是由小到大,一步步做出来的。”
  徐华封刚进乐寿堂,就听闻杨锐嘀咕开作坊的,不由高声反驳。他今日和全国各地来的代表畅谈一日,感触良多,只觉得国家实业虽小,但这些办实业的人却是难能可贵。有这些人在,实业必定兴旺。他高兴道:“竟成,这工业我们虽然不济,但也不能小视啊,假以时日,这些人个个都会业界柱石啊。”
  “那也要假以时日,”杨锐一边起身招呼他,一边说道。“不对他们扶持,不把金融环境、商贸环境彻底整顿,他们能发展?哼……这些日后都是白眼狼!”
  杨锐只呼这些人日后是白眼狼,诸人听的一笑也是莞尔。复兴会现在的根基是在农村,农民是选票的最大来源,情况虽如此,但复兴会要干的事情却是劫农济工,扶持实业。现在农业强工业弱,复兴会屹立不倒,可日后要是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那以税收为标准的选举人制度只会使得工商业资本成为复兴会日后的强有力对手。
  也许几十年后复兴会能转而代表工商业,但杨锐则认为这没有可能。一是就目前的分类情况,复兴会不可能什么都代表,因为什么都代表那就等于什么都不代表。等工商资本壮大了。它会自动找自己的代理人;二是现在被打压的士绅、满清那些官吏,都流向了工商业。复兴会本身就和这些人积怨甚深,待他们以后翻了身,复兴会定是要被他们反对的。
  “怎么,竟成现在就想着以后的事情了?”徐华封捻着胡子笑道,身上还有微微的酒气,看得出来他高兴的很。
  “没有。我只是想着按照国家发展的眼光看。农民永远是受苦的。”杨锐有些心伤:“以农民的血汗浇灌工业,以农民的血肉去打退列强,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可最终是便宜了工商业主,到最后,这些坐享其成的人还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想来真是可叹可悲!”
  带着些醉意。徐华封道:“竟成。你才知道啊。几千年来都是读书人坐在上面,农人站在下面,打天下的时候是他们死人,治天下的时候是他们出钱,最后坐龙椅的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还要对上面的人感恩戴德,这就是这么个世道。”徐华封闲话完才知道自己说多了,连忙问道:“和德国人谈定了吗?”
  “嗯。基本谈定了。”杨锐异常平静。“剩余的技术细节就靠你这边了。还有透皮机那边人就已经答应了,你准备派什么人去学习?”
  听闻是透平机。徐华封的精神立即一震,酒也醒了不少,当下道:“德国人愿意让我们直接进锅炉房?”
  “可以。而且还可以参与制造。”杨锐说道,“他们说的是客气,但估计还是让我们一边看着的可能性更大。不过他们承诺会知无不言的,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