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乱世枪王 >

第195章

乱世枪王-第195章

小说: 乱世枪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一平手里挽着一个华贵的法国女人在的花园里漫步,他衣冠楚楚,彬彬有礼,很有绅士的风度,把那个美艳的贵妇人惹得像一只母鸡一样咯咯娇笑。
  上尉的眼中露出羡慕的眼神,道:“总指挥就是总指挥,无论工作多么烦忙,总是有时间去搞一下法国女人。正所谓只有在床上征服女人,才能够在战场征服男人,真是太有道理了。”
  正当中**团对这六个奥匈帝国的步兵师进行整编的时候,南下受阻的德国第二集团军又采取新的行动。
  从皮勒港到普瓦捷、波尔多的铁路、公路、桥梁破坏得非常严重,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修复,因而,冯。马尔维茨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丢弃重装备轻装南下,攻占波尔多,逼迫法国临时政府投降;第二只有绕道了。而冯。马尔维茨是舍不得扔掉他们的重装备的,因为波尔多为临海的港口城市,就算能够打下来,如果没有重炮威胁英国人的军舰,也没有办法守得住。
  冯。马尔维茨受到中**团的启发,利用夜晚忽然袭皮勒港以南七十公里的一个交通重镇---沙托鲁。
  但是德国人虽然学到了夜战和突袭这一招,但是他们没有像中**团这么犀利的攻击力,他们虽然做到了突袭,但是没有达到想要的结局。英法美联军在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渐渐地稳定下来。紧接着局势又进入了欧战的怪圈---消耗战。
  随着双方不断地投入兵力,沙托鲁又像皮勒港一样,再次形成了一个绞着状态。
  在图尔,张一平一直关注德军的第五次进攻,在奥尔良战场上,中**团的外籍兵团直接参与了战斗。同样,在沙托鲁,张一平也打算看准时机准备介入。
  在图尔的作战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欧洲地图,地图上所有正在激战的地点都标了出来,两大阵营正做最后和搏斗,军力交叉叠加,让人眼花缭乱。
  曲伟卿游走在地图的下面,“冯。马尔维茨总算是了走对了一步棋,我认为只要切断沙托鲁,协约**又将断去一条重要的物资通道。这样,比斯开湾沿岸的港口码头可能又要歇上好一阵子了,我本人认为,这样比占领波尔多港好多了,付出的代价少,达成的战略目标却相当。”…;
  “伟卿兄,我觉得你还是过高地估计了冯。马尔维茨的智商,冯。马尔维茨就是一个粗鲁、固执、毫无远见的普鲁士小地主,他进攻沙托鲁,其目的不是为了切断协约**的物资通道,而是他要从此借道南下,攻占波尔多。”张一平拿过一根长长的棍子,在地图上比划着,“从皮勒港一直到普瓦捷、到波尔多这条路上的铁路、公路、桥梁,经过我们和英国人的两度破坏,可以说是烂得不能再烂了,冯。马尔维茨的第二集团军又舍不得丢弃重装备,只得另想他策。
  从图尔,经过谢尔河畔有一条铁路可以直通维耶尔宗,然后南下到达沙托鲁,至此,伟卿兄,冯。马尔维茨的意图难道还不明白吗?”
  曲伟卿摇摇头,说道:“真不知道德国人是怎么想的,绕来绕去,最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个啥。”
  “他们最想要的是波尔多,因为波尔多是法国政府的临时首都,攻占它,政治上的意义很大,因为德国国内已经快撑不下去了,需要这样的胜利来鼓舞士气。”
  “那么我们的目标又是什么?”曲伟卿问道。
  “我们的目标?”张一平阴笑道,“我们趁他们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趁机拿下维耶尔宗,从沙托鲁的背后威胁他们,甚至可以让冯。马尔维茨占领沙托鲁,打通通向波尔多的通道。”
  “这不是你的风格,白白替德国人打工?我敢打赌,你一定有后招!”曲伟卿笑道,他已经猜测到张一平想要干什么。


第314章 鸡和鸭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用尽力气,怎么也拔不出嘴来。蚌也脱不了身,不能回河里去了。这时,恰好有个鱼翁从那里路过,就把它们一同网了回去。
  这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在欧洲,中**团就是那个渔翁。而且是一个下手又狠又准的渔翁!他的每一次出手,都会获取最大的回报,而作战的双方则是损失惨重,除了伤亡什么也没有得到。
  在沙托鲁激战正酣的第三天,张一平带着带着102、106师和五个奥匈帝国的步兵师以行军队形向维耶尔宗挺进。
  三天的时间太短,不可能将六个奥匈帝国的步兵师都改革完成,张一平只对其中的一个师进行了改编,其余五个师保持基本不变。
  张一平将这个步兵师经过梳理,剔除连长以上的军官,其余的士兵全部充入106师的321团。
  321团有近五千人,每个官兵带两个或者三个人,就把一万二千多人的一个奥匈帝国的步兵师吞掉了,而321团也成为一个超级大的步兵团,人数达到一万七千多人。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其中牵涉到了很多问题。中**团官兵是劳工出身,和奥匈帝国的步兵师的小农民成分虽然相似,但是语言和生活习惯会成为他们交流的巨大的障碍。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一平随106师一起行动,要亲自参与这样的改革中去,为以后的部队编制改革得到第一手资料。
  部队沿着谢尔河畔,浩浩荡荡行了一夜,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前锋部队已经接近维耶尔宗。
  太阳刚刚升起,大地还在一片薄雾的笼罩之中,静静的谢尔河还在酣睡着,仿佛在神思恍惚之中,波浪偶尔啪啪地轻打几下河岸,接着又沉寂了。不知从哪儿忽然吹来了一阵风,掠过沉睡的水面,没有惊醒它,只吹起了微微的涟漪……
  而河畔的公路和铁路上却是那么的喧闹,十几万人车轮滚滚,人声沸腾。……但是谢尔河却依然纹丝不动,好象一个熟睡的人,听到一些吵声,睁也不睁一一眼睛。
  张一平带着警卫连来到321团团部所在的一个小镇里,321团现在扩充到一万七千多人,人员忽然多了两倍。不仅小镇里挤满了人,就连周围的村子里已经驻满了,那些向维耶尔宗挺进的步兵和炮兵。团部为了找到住处,天亮的时候被迫多走了三公里才来到这个小镇的。
  走了一夜,张一平也有一点疲惫,坐下的马匹也由于缺乏饲料而变得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的样子。小镇里的法国人的连夜跑出镇,藏到野外去了。
  小镇里明显经过一轮洗劫,屋顶已经烧毁塌陷的屋子只剩下阴郁的黑墙,街道旁边整齐地躺着一排排士兵,一个中国士兵隔着两三个奥国士兵,抱着步枪的姿势,倒是显得非常默契。
  在旷无人迹的小巷子里,张一平偶尔遇到一个愁眉苦脸、恐慌万状的法国居民,她们一般都是一些老太太。就连这样的老太太,只要一看到穿军装的,就急忙躲起来。
  曲伟卿皱着眉头说道:“321团注入这么多奥国士兵,军纪就差了这么多?以前,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烧烤房子的?法国女人见了我们也都笑嘻嘻地走过来讨生意,非常友善。可是现在连八十岁的老太婆好像都怕了我们似的;这对我们的名誉的损害不小。”
  “应该承认,这些奥国士兵的素质是低了一些,据说他们是匈奴人的后代,在他们的基因里有游牧民族到处抢劫的因子,这是不足为奇的。”张一平说。
  “依你这么一说,这奥匈帝国的人跟我们中国人也有一些渊源呀,怪不得我发现他们的脸色跟我们的士兵差不多。”曲伟卿说,“不过,虽然我们默许他们通过抢劫来补充军费,但是也有所限制的,不是随便乱抢的,像这样胡乱地放火烧房子的行为,是不应该的。”
  张一平却不以为然,他说道:“我们是军队,要么就不放,要么就放开,框框太多反而会束缚了手脚,在欧洲束缚了手脚,反而对自己不利。而且杀人抢劫之后再放一把火,这是很合理的事,因为这样可以掩盖罪证。当初英法联军为什么火烧圆明园?不也是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证吗?”
  只要说到圆明园,这一切就变得合理了,中**队在欧洲做的一切事都是理所当然的、理直气壮的。何况这些恶劣的事情都是奥匈帝国的士兵做的,因为中**团从来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中**队是一个文明之师,从不做烧人房子的缺德事。
  曲伟卿微微皱起眉头,“房子还是少烧一点的好,特别是平民的房子,抢了人家的财物也就算,何必赶尽杀绝呢?”
  “慢慢改变吧。”张一平说道,“我也不想抢劫,做绅士总好过做强盗。可是谁叫咱们穷,付不起军饷呢?不抢我们吃什么?拿什么样发给这凭空多出来的二十多万人的饷?”
  沿着街道走了一段路,前面发出一连窜的喊叫声,一个奥国士兵从一间法国人的房子走了出来,肩上扛着一个大麻袋,里面装满了沉甸甸的东西。一个法国人老头跟在后面,扯住这个麻袋不放。奥国士兵于是转过身来,举起枪托向这个老头砸了下去…
  这样的一幕,只有在后世的电影里才看得到,张一平和曲伟卿都口瞪目呆,曲伟卿对对张一平说道:“眼前出现这样的事情,总指挥就不管一下吗?你就忍心看到这个老大爷受委屈?”
  “老太爷?拜托,我太爷是中国人,不是这个法国老头,说不定这个老头还去过中国,烧过圆明园呢?”张一平说着,“你是参谋长,这事情我看应该由你管。”张一平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推脱道。他不是社区干部,不是来欧洲送温暖的;也不是亲善大使,更加不是法国人的救世主;他没有理由管法国人的委屈。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他跟这些奥匈帝国的地方农民语言不通,管这事又要找翻译又要问缘由,现在是战争时期,他没有这个时间管这些闲事。
  “我又不懂他们的地方土方言,无能为力。”曲伟卿同样没有时间理会这些琐事,他耸耸肩说道。
  这个法国“老大爷”看到来了一批中国人,心中浮起了一丝希望,连忙向张一平这边跌跑过来。但是外围的警卫依然举行起了枪托,把他吓了一怔。最后只好眼睁睁地看张一平一行人经过,眼中露出憎恨的神色,好像是抢他东西的是中国人一样。
  “这事,还是交给321团的邵团长处理吧!”曲伟卿无奈地说道。
  可是321团的团长更没有空理会这些小事,张一平还没有来到团部,远远就可以听到团长邵展民哇哇的大叫声,声音中充满了烦燥。
  一脚踏进321团的指挥部,邵展民就哇哇大叫道:“总指挥,你硬塞给我这么多人,就像五千只鸭子里来了一万二千多只小鸡,语言不通,鸡跟着鸭子讲---讲不通不说,这些小鸡他们根本不能跟鸭子相比…”
  “什么鸡呀鸭的?”张一平斥道,“我知道你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打上一仗,这些困难都会烟消云散…”


第315章 奥尔良之战(一)

  进攻维耶尔宗的任务自然交给了321团。这个团刚刚充入了一万二千多奥匈帝国的官兵,两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士兵能不能彻底地融合,就要看彼此之间能不能互相信任,而共同战斗是能够快速强增战友之间的友谊和信任的良方。
  维耶尔宗只是谢尔河畔的一个并不出名的法国小镇,只是从南方的港口通向前线奥尔良的铁路线上的一个点,铁路穿镇而过。图尔被中国人占领之后,这里的位置忽然变得重要起来,因为在奥尔良的英法联军的物资补给大部分都要经过这里。
  七月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谢尔河流过维耶尔宗,河水变浅了,上游是急流奔驰,这里由于河床空阔就变成了浅滩,马匹走过对岸去的时候,水连它们的脊背都没不了。
  321团已经进入阵地,在他们面前维耶尔宗的方向,是一大片将要成熟的麦田,麦田过后是英法联军长长的防线,沟壕像一条长长的黑带,和后面的铁路线形成两条平行线,向北一直伸延至奥尔良,向南伸延到海边…
  英法联军簇拥的人头在沟壕里忽隐忽现,也许是出于仓促,他们挖的沟壕并不深,在中**队的面前露出了人头,这是非常危险的事,但是可能他们还没有跟中**团交过手,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致命的疏忽。
  英法联军的战斗意志却似乎非常强烈,他们密密麻麻的枪口从沟壕前面的胸墙上伸了出来,像是一连窜的小数点,两边都没有尽头。
  上午十点,321团发起进攻。士兵们冲进那片将将要收割的小麦地,黄澄澄的麦粒从腿脚间掠过,发出沙沙的响声。
  “前进!”走在前头的中国士兵用匈牙利的地方语言叫道。321团接收的这个奥匈帝国步兵师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