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79章

残明-第79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有,东大街的张举人,南城的杜员外,赵大官人……”樊文钦报出来一长串名字,都是武宁有头有脸的人物。

    汪克凡一瞪眼,冲着身旁的吕仁青喝道:“还愣着干什么,快跟着樊将军走一趟,去把这些义士都请来!”

    “喏!”吕仁青大声答应,和樊文钦带着本部数百人马匆匆而去。

    汪克凡坐下来慢慢等着,又取来纸笔写了一篇抗清檄文,骈四俪六,引经据典,文章刚刚做好,吕仁青和樊文钦就带着一大群本县的头面人物回来了。

    刀光起,人头落,商贾士绅,大侠土匪,所有人一起上船。

    汪克凡拿起刚刚写好的檄文,向大家念了一遍,士绅中不乏识货之人,都纷纷称赞汪将军文采斐然。

    汪克凡却谦虚地摆了摆手。

    “在下只是个秀才,自己有多少斤两还是知道的,这篇文章还要请大家润色一下,然后一起签个名吧。”

正文 第十三章 伏击

    “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对大明朝来说,省界比国界还要神圣,湖广的明军绝不会进入江西,江西的明军也绝不会进入福建,哪怕江西被清军占了一大半,何腾蛟等人却始终见死不救,清军对此早就习以为常。

    除此之外,江西北部和湖广之间还有大山阻隔,在满清看来,这里已经是安全的大后方,兵力非常空虚,恭义营突然杀入江西,如入无人之境。

    在武宁休整了几天后,恭义营再次出征,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向修水河下游的建昌县杀去,一路上大张旗鼓,到处张贴抗清檄文,把声势闹得轰轰烈烈。

    在这篇檄文中,不但有宁州、武宁两县多位缙绅豪强的签名,樊文钦更自称大明镇武伯,要“奋勇兴师,广罗英雄,劻扶帝业……”,俨然是竖旗抗清的义师领袖。

    既然是义师领袖,当然要和大军一起出征,樊文钦和家人老小洒泪相别,顶着一个子虚乌有的镇武伯头衔,打着威风凛凛的镇武伯旗号,“率领”恭义营杀向建昌县。

    建昌县不战而降。

    建昌县(今江西永修)位于江西腹地,县里除了三班衙役,一兵一卒都没有,县令听说武宁的“反贼”来了,一边向南昌府求援,一边拼凑了几百名青壮准备守城,不料这些青壮们突然反戈一击,打开城门把恭义营放进了县城。

    南昌府很快派来了援兵,三千名绿营精锐。领兵的将领是一名参将,是金声桓的堂弟金声杰,但他赶到建昌县之后,看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反贼不见了!

    金声杰派出斥候探马到处打探,都没有反贼的消息,就留下一千人马驻守建昌县,带领其他两千绿营直捣匪巢武宁。

    武宁县不战而降。

    县中的士绅商贾“临阵起义”,献城投降。只有反贼樊文钦一家老小畏罪潜逃,逃到了宁州。到了这个时候,金声杰才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根本不是普通的反贼作乱,而是大明的正规军打来了,起码有七八千人马,也有人说是上万大军!

    告急!

    他立刻派出信使,赶往南昌府和赣州前线告急,金声桓正在全力攻打赣州。江西腹地兵力空虚,突然冒出来这么大一股明军,还到处煽风点火。搞不好就是燎原之势。不可收拾。

    派出使者之后,他正要顺手去剿灭宁州的反贼,突然传来了瑞昌告急的消息。

    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距离九江府重镇不过百里之遥!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九江府不仅是江西北部的重要城市。而且卡在长江中游的咽喉位置,如果被明军占领,整个长江水道将陷于瘫痪,江南各省的清军将失去联系,坚守武昌府的勒克德浑也将失去补给支援。孤军奋战。

    太狡猾了!

    金声杰终于明白了,这支湖广的明军为什么要偷偷摸进江西……他们的目标其实是九江!是武昌府的勒克德浑!

    他立刻集结兵马。掉头北上,半路上又收到了金声桓的急令,命他立刻前去支援九江府,金声桓本人则离开了赣州前线,亲自率领两万大军乘船顺赣江赶来。(下文中的赣江都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而不是赣江市。)

    救兵如救火,金声杰的部队一路强行军,第二天的傍晚就赶到了瑞昌境内,天色微微擦黑的时候,已经看到了瑞昌的城墙。

    斥候探马来报,明军在城外西南北三个方向扎营筑寨,对瑞昌形成了半包围,但城头上仍然打着清军的绿旗。

    “果然不出我所料!”

    金声杰点了点头,九江府有五千绿营守军,肯定会分兵坚守瑞昌,明军哪怕再厉害,也不可能在两天之内就破城。

    看明军的战法,还是围三阙一的老招数,在这里却显得有些教条。瑞昌背靠九江府,并不是一座孤城,又正在等待南昌府的援兵,虽然明军有意空出了东门,也不会轻易逃跑。

    将计就计!

    既然空出了东门,金声杰就决定从东门入城,他的部队奔波了整整两天,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先入城休息一夜再和明军作战。

    瑞昌东门外就是湓江(今龙开河),江边还有十几个小小的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地形狭促,金声杰老于用兵,深知其中的风险,派出几波探马斥候左右查看,确认没有明军埋伏才小心前进。

    平安无事。

    一路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他带着三千绿营兵来到了瑞昌城下。

    “咚!”

    城中突然一声炮响,城上的绿旗全部放倒,换上了明军的旗帜!

    金声杰大惊失色,手下士卒也都慌作一团,正在此时,身后又响起了海啸山呼般的喊杀声,涌出来一片黑压压的长枪阵!

    中计了!

    金声杰只略一迟疑,带着绿营兵转身就跑,向那片湖泊池塘冲了过去。前无去路,后有埋伏,旁边又有湓江挡路,这里就是一块死地,只有冲过那片湖泊池塘,才有一线生机。

    逃跑途中被明军掩杀,肯定会死伤惨重,但是他已经顾不上了,只希望尽量跑得快一些,尽量多逃出一些人马。

    逃!

    扔下刀枪武器,绿营兵丢盔卸甲,现在就是比速度,不但和明军比速度,也要和同伴比速度。从十几个湖泊池塘间穿过,三千绿营兵像放羊一样,被分隔成一群一群,背后的明军却像赶羊一样,不紧不慢咬在绿营兵的后面,始终保持着基本的阵型。

    金声杰一马当先,终于冲过了这片小湖池塘,身边跟着的只有几十名骑马亲兵,他正想收拢队伍,一边抵抗一边撤退,却突然又听到一声炮响,前方杀出了一支明军的骑兵!

    一千六百名西凉骑兵,如虎入羊群,杀进了乱作一团的清军当中……

    ……

    三天之后,金声杰缠着绷带,跟随金声桓的大军回到了瑞昌,见到西门城墙上一个巨大的缺口,才明白瑞昌是如何失守的,但这个缺口如此巨大,就像天雷炸开的一样,又让他目瞪口呆,百思不得其解。

正文 第十四章 连克三昌,转进吉安

    河边只剩下一只破草鞋,恭义营已经无影无踪,金声桓面对汩汩滔滔的修水河,忍不住破口大骂。

    “他娘的,流寇成了官军,官军成了流寇,这世道全变了!”

    他带领两万大军匆匆赶来,在武宁、建昌、星子、德安一线留下布下重兵,以防恭义营向江西腹地流窜,然后亲率一万大军直捣瑞昌,想把恭义营消灭在九江府坚城之下,最起码也要把他们赶回湖北,别在江西捣乱。

    但是恭义营攻破瑞昌之后,并没有攻打九江府,而是在城下精心设伏,打了一个干净利落的伏击战,然后转身就走……金声桓派出斥候四处搜寻,发现他们并没有逃回湖北,而是又朝着武宁方向去了。

    自寻死路!

    金声桓立刻带着大军追了上去,准备把恭义营消灭在修水河边,不料汪克凡早有准备,用事先藏好的船只竹筏搭了两座浮桥,从容渡过修水河,跳出了清军的包围圈。

    当清军追到修水河的时候,浮桥已经被明军破坏,无论绕路还是搭桥,最少都要耽搁两三天的时间,金声桓跟着恭义营兜了个大圈子,却连对方的影子都没看到。

    大明官军成了流寇,这让金声桓非常头疼。

    恭义营打了就走,专门寻找清军的薄弱环节下手,不和他的主力正面作战,典型的李闯流寇风格,他们既然渡过了修水河,明显是要窜入江西中部,又得大费力气,重新调兵围堵。

    金声桓手下虽有十几万大军,但主力正在攻打赣州,其余人马分守各个州府,具体到每个县城都没有多少兵力,恭义营老太太吃柿子专捡软的捏,简直是防不胜防。

    “金帅不必恼怒,我有一计,可除去这个心腹大患!”说话的是黄人龙,金声桓手下的头号谋士。

    “噢?先生有何妙计,快请讲!”金声桓对黄人龙非常尊重,以先生相称。(先生在明朝是个非常尊贵的称呼。)

    “呵呵,此计名为驱虎吞狼!”

    黄人龙得意地一笑,捻着胡须说道:“据我所知,汪克凡之所以流窜江西,是因为得罪了何腾蛟,在湖广站不住脚,只要把他打发到袁州府(宜春),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汪克凡得罪了顶头上司何腾蛟,在湖广混不下去了,才跑到江西来捣乱。他进入江西之后,到处煽风点火,扶植亲信,还把樊文钦推到前台充当傀儡,以大明“镇武伯”的名义号召抗清,拉拢民心,明显是想自立门户,割据一方。

    也就是说,恭义营虽然还打着明军的旗号,其实却是抗令出走,是一支背叛大明的叛军!

    汪克凡虽然打了两个胜仗,但是孤军深入,没有后勤补给,早晚都是死路一条,只要派人和他谈判,中间大有商量的余地。

    何腾蛟最近派出两路人马,郝摇旗和张先壁,从湖南先后进入江西,占领了袁州府和吉安府的西部。汪克凡背叛出走,和何腾蛟的人马肯定势不两立,只要软硬兼施,把他哄到袁州府去,就能驱虎吞狼,让他们自相残杀!

    黄人龙分析得头头是道,金声桓却连连摇头。

    “不妥,万一汪克凡和郝摇旗、张先壁合兵,难以抵挡啊!”

    在他看来,黄人龙这个计划太过纸上谈兵,有很多想当然的成分,比如如何与汪克凡谈判,事后如何向满清交待,更重要的是,万一汪克凡与郝张二将合兵去支援赣州,就是影响到整个江西战局。

    “请金帅三思!”

    黄人龙有些生气了:“汪克凡的兵马虽然不多,却流窜不定,难以一举剪除,若是耽搁了赣州战局,于金帅大为不利!”

    “这个,我再想想,再想想……”

    金声桓虽然不赞同黄人龙的方案,但也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汪克凡在江西的所作所为,的确有抢占地盘,割据一方的迹象,那么,他的下一步动向就有迹可循了!

    在地图上看来看去,他的目光停在了新昌县。

    新昌县(今江西宜丰),北面多山,南面多河,都可以作为屏障,向西随时可以退入湖广,向东可以威胁瑞州府、南昌府,易守难攻,进退自如……

    金声桓可以确定,汪克凡一定去了新昌县!

    他立刻吩咐手下,快马前往南昌府和瑞州府传令,抽调两千名绿营兵增援新昌县,据城坚守,等待他大军赶到。

    几名传令兵应声而去,每个人都带着两匹马,途中不断换乘以保证速度,按照金声桓的估计,只要南昌府和瑞州府及时出兵,就可以赶在恭义营前面到达新昌县。

    现在要做的,就是及时带着大军赶到新昌县,把恭义营彻底消灭!

    他传令各部搜集船只,摆渡搭桥渡过修水河,然后一路扑向新昌县,接连翻过几座大山,辛苦奔波了六七天,终于到达了新昌县境内……但是,斥候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他勃然大怒,新昌县在两天前就失守了,恭义营又不见了。

    建昌、瑞昌、新昌,恭义营连克三昌!

    金声桓起先以为,南昌府和瑞州府肯定出兵缓慢,贻误战机,没有及时支援新昌县,在路上碰到清军溃兵之后,才知道这两府都及时派出援兵,两千绿营兵赶在恭义营的前面到达了新昌县。

    这就奇怪了。

    两千绿营兵虽然不多,但据城坚守,也不会这么快就丢了城池。

    “启禀金帅,明军会妖法呀!”

    溃兵将领说道:“我们在城墙上守得正稳,明军却搭起一座法台,有个妖人仗剑做法,一道天雷就把城墙炸塌了……”

    金声桓正要斥责,又有两名溃兵将领帮着说话。

    “是啊,那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