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561章

残明-第561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可能杀掉白文选这样神魔下凡的大人物。

    “滚蛋吧,不要耽搁公务,否则把你们的功劳都扣掉!”

    张三等人最后还是被轰了出来,白文选的首级和其他士兵的首级堆在一起,没有任何人多看一眼。

    回到自己的营地,张三看看左右无人,从贴身处摸出一方小小的金印,上面有几个古朴的篆字,表明白文选的身份,可惜张三大字不识,只是无比爱惜地抚摸着黄澄澄的印身,脸上露出迷醉的神色。

    “这可是真金,绝不能被王二麻子他们发现了,找个机会把它融成一根金条吧……”

    张家玉、吕仁青、滕双林等部相继攻克零陵、道州和宁远等地,掐断了西军退入广西的道路,然后分兵四处,追剿残敌,西军成建制的部队大都被消灭,只有一万多人的残兵败将翻过南岭,退入广西,湘南战事首先结束,这个过程用了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其间白文选一直没有现身,张家玉等人继续追查他的下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推断他可能死在乱军之中。

    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楚军还是按照这个口径进行宣传,消息传到广西,刚刚逃到广西的一万多西军残部就起了内讧,两支部队为了争夺钱粮兵员大打出手,并且以一方火并另一方告终,随即又有一支部队赶来为失败者报仇,和胜利者展开激战……

    西军一直是三王并立的格局,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内部矛盾重重,打胜仗的时候所有问题都被掩盖,打败仗之后大家都很困难,稍有一点由头,矛盾就爆发出来了,孙可望、刘文秀和白文选这些大人物不在,其他的西军将领互相不服,不等楚军来攻,自家就打得不亦乐乎。

    张家玉、吕仁青和滕双林本来以为,汪晟会让他们乘胜攻入广西,可是不久后汪晟转来一份汪克凡的命令,命令楚军各部尽快结束湖南战事,对清军发起反攻,于是乎,张、吕、滕等部相继北上,除了必要的留守部队,主力都赶往湖南中部和北部,准备先把邵阳的孙可望吃掉,至于广西的西军,就留给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等人。

    张吕縢北上之后,再次分兵,四面出击,和其他楚军配合,扫荡湖南中部和北部,歼灭逃散各处的西军,历经一个月,先后攻占常德、辰州等地,消灭残敌数万,基本收复湖南全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金声桓和李过在公安县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把岳州府和常德府撤出来的西军堵在长江南岸,全部消灭,楚军水师也及时赶来参战,毁掉了西军好不容易搜集的船只,彻底切断了湖南和湖北之间的联系。

    大局已定!

    楚军以一部进入贵州,增援袁宗第和谭啸,对西军冯双礼所部发起猛攻,另以一部向武昌和汉阳靠拢,准备拔掉这颗一直插在湖广的钉子,汪晟同时集结张家玉、滕双林等部的精锐部队,准备对邵阳发起总攻。

    这个时候,邵阳城中早已断粮。

    孙可望是个内政高手,最擅长计划统筹,城中的存粮正常来说只够吃一个月,但是孙可望很早就在军中实行限粮,再加上杀马杀牲口,啃树皮挖野菜,硬是坚持了两个多月才断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西军再是勒紧裤腰带,终归还是要吃饭,城中的粮食一天比一天少,孙可望也没有任何办法,这期间,有些将领提议突围,孙可望倒是从善如流,就派他们出城反击,被楚军全部消灭,西军连死带投降的折损了几千人,倒是少了几千张吃饭的嘴巴,这以后,再没人说突围的话了。

    孙可望陷入绝望。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三零七章 白门楼

    城外消息已经断绝,但是楚军经常派人到城前喊话,今天消灭白文选,明天收复常德,孙可望想要不信,却还是信了七八分,两个多月以来,楚军的包围圈没有半点松懈,围城的部队好像还变得更多,种种迹象都充分说明,西军其他各部肯定凶多吉少,很难再有援兵赶来邵阳了。

    孙可望派人出城,向汪晟请降。

    刘文秀曾经留下临终遗言,劝说孙可望务必要向楚军求和,哪怕俯首称臣也可以考虑,可是孙可望当时根本听不进去,在他看来,西军还拥有西南数省,还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还拥有争雄天下的本钱,岂能轻易认输。

    可惜只过了短短几个月,孙可望就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连求和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向楚军请降,到了这般田地,他没有别的奢望,只求保住性命。

    以孙可望的地位和名望,投降之后,暂时保住性命应该没有问题,看着使者坐着吊篮下了城墙,向着楚军的营寨走去,他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我乃西军统帅,汪克凡想要平定西南,总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想来汪晟一定会以大局为重,大开中门,对我礼待上宾……”

    那个使者却如泥牛入海,一去不返,孙可望眼巴巴的等到天黑,最后只能忐忑不安下了城墙,回营休息。

    第二天一早,那个使者出现在邵阳城下,对着城中喊话,他已投降楚军,从今之后和孙贼势不两立,并且告知城中所有西军官兵,汪克凡早有训示,西军谁都可以赦免,唯独不赦孙可望,城中将士有擒杀孙可望者,不但可以免死,而且可以得到重赏厚封云云……

    孙可望急匆匆地赶到城头,亲耳又把那个使者的喊话听了一遍,猛然间脸色变得惨白,再看到手下众将的时候,目光中已经多了几分狐疑,汪晟这么做明显是在效仿白门楼的吕布,西军将领中难保谁会叛变,杀了自己献城投降。

    疑神疑鬼之间,孙可望变得愈发暴躁,对手下将领谁都不放心,接连剥夺了很多将领的兵权,或者重责,或者关押,有两个耿直忠厚的将领出言劝解,却被孙可望看成挑战自己的威信,直接砍了他们的脑袋,邵阳城中一时万马齐喑,军心士气降到了冰点。

    这个时候,汪晟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突然对邵阳发起进攻,用大量的火药把邵阳城墙炸塌了十多处,然后派出西军俘虏,举着馒头米饭和红烧肉,到城前喊话劝降,城中的西军早就饿得头晕眼花,看到城破墙碎,城外又有人喊着家乡话劝降,一窝蜂般的顺着城墙缺口冲了出来,向楚军投降。

    孙可望此时已经失了军心,这股势头一起,很多西军将领干脆带着部队,成建制的从缺口中逃出邵阳,继续向楚军投降,城中的军队一个时辰内就逃散了大半,有些不是孙可望嫡系的部队,也终于发动叛乱,向孙可望的中军发起围攻,孙可望也有一批自己的死党,奋力抵抗叛军的进攻,双方正在激战,楚军的部队终于入城,很快就击溃了孙可望的死党,攻占邵阳。

    可是汪晟很快接到消息,孙可望不见了!

    “给我找,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他跑不了的!”汪晟底气十足,并不着急,楚军把邵阳围得像铁桶一样,孙可望不可能逃走,肯定是藏在邵阳城中某个地方,果然,经过仔细的搜索,终于在一口枯井里抓到了孙可望。

    验明正身。

    即刻处斩。

    枭首示众。

    孙可望的首级用石灰腌制后,在邵阳城门上挂了三天,楚军利用这个时间进行休整,随即整军北上,同时把孙可望的首级送往南京。

    湖南战事,至此彻底结束。

    ……

    湖北方面,李定国阵斩孔有德,击败谭泰,正要乘胜向武昌进军,突然接到刘文秀兵败身死的消息,连忙收拢部队,撤回汉水西岸。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试图支援湖南的西军,渡过长江虽然非常危险,但是西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定国决心冒险一搏,可是不久之后,李过和金声桓在公安县打败了长江南岸的西军,楚军水师又把西军所有的船只击沉击毁,李定国只能望江兴叹,率部沿着陆路向四川撤退。

    金声桓连打了几个胜仗,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派人向汪晟请命,要向楚军水师借船,继续追击李定国,作为左良玉手下的大将,金声桓和李定国当年也是老对手了,对他并没有畏惧心理,看到他领兵撤走,还想追上去占个便宜。

    汪晟很快回复,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金声桓,命他迅速乘船渡江,从侧翼包抄围堵谭泰和屯布儿。

    谭泰被李定国击败后,率部退往武昌,半路上遇到赶来接应的屯布儿,两军汇合之后,谭泰才知道湖南西军已经大败溃散,孙可望被包围在邵阳,估计蹦跶不了几天了,他知道形势已经非常危急,立刻和屯布儿赶往汉阳。

    急匆匆入城,急匆匆整军,急匆匆的调出宝贵的船队,命令他们立刻过江,接应长江南岸的武昌守军撤退。(请注意,武昌在长江南岸,事实上武昌府大部分地区都在长江南岸,包括且不仅限于崇阳、通山、通城、咸宁、大冶,兴国州等等,怎么样,这些地名是不是很熟悉?)

    谭泰和屯布儿判断,楚军打败西军之后,肯定会转头攻打清军,孤悬长江南岸的武昌首当其冲,早晚都会失守,与其这样,还不如趁早把部队撤出来。清军水师虽然已被楚军消灭殆尽,可是清军在长江北岸藏了一些船只,武昌和汉阳之间只有一江之隔,趁着楚军水师不在,船队迅速过江,很顺利的把城中的万余清军撤到汉阳,其间楚军水师一直没有出现,让无比紧张的谭泰和屯布儿都松了一口大气。

    部队都撤到长江北岸,暂时恢复安全,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谭泰和屯布儿却起了分歧,屯布儿主张立刻退兵,撤往安徽,向吴三桂靠拢,谭泰却觉得不能轻易放弃汉阳,不肯撤兵。

    按照多尔衮的计划,清军要争取划江而治,如果放弃汉阳,退出湖北,就等于放弃了整条长江防线,楚军可以从湖北攻入河南,避开吴三桂的主力直捣京师,这个责任太大,谭泰无论如何都负不起。

    “弃守汉阳,我军岂不是望风而逃?你我二人回到北京后,丢官罢职都是轻的,恐怕还会入狱问罪,乃至开刀问斩,屯布儿,你想过其中的后果没有?”

    “和大清的江山社稷相比,你我的生死荣辱有什么打紧?”屯布儿非常激动,大声叫道:“这几万八旗子弟是我大清最后一支可战之兵,如果断送在这里,再也无法抵挡南人的进攻,谭泰,你又想过其中的后果没有?”

    “此事关系重大,我不敢自作主张,还是报与皇父摄政王,请他老人家圣裁吧。”谭泰犹豫再三,还是不同意撤兵,派出八百里加急快马,赶往北京,向多尔衮请示。

    八百里快马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概念,指的是利用驿站接力传送紧急军情,具体速度能有多快,和驿站的完好程度以及道路情况等等都有关系,因为李来亨、榆园军和其他抗清义师过于活跃,河南一带的驿站系统屡次遭到严重破坏,没有足够的马匹替换,湖北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谭泰派出的信使花了好几天,才穿过这两个省,赶到直隶境内速度才快了起来,这一来一去的就耽搁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多尔衮在回复中指示谭泰和屯布儿,让他们随机应变,相机撤退,可以放弃汉阳,放弃湖北,因为西军完败于楚军之手,楚军非常没有遭到削弱,反而实力更强,长江防线肯定守不住,原定的划江而治的计划就必须放弃,只是在这之前,清廷要试图和楚军谈判,向南明求和,谭泰和屯布儿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如果能在汉阳坚守一段时间,可以让清廷在谈判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既然如此,就在汉阳再呆一段时间吧,反正多尔衮已经权力下放,谭泰和屯布儿想撤随时可以撤,如此一来,不必急于一时。这个时候,楚军金声桓、李过所部相继过江,从东西两个方向向纵深包抄,在黄州府一带,李过和“河西四将”的张勇等人爆发激战,进展速度较慢,西路的金声桓却如入无人之境,他的部队在荆州一带过江,从西军留下的真空地带向北挺进,相继占领了几座州县,对清军控制的承天府和德安府发起进攻,隐隐威胁汉阳的后路。

    “金声桓这厮,不怀好意。”

    谭泰略有些警觉,金声桓过江之后不直接来打汉阳,却向汉阳的侧后方包抄,明显是想分割汉阳和湖北其他地方的联系,只是金声桓的部队战斗力较差,谭泰觉得暂时不用太紧张。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三零八章 钝刀割肉

    紧接着又传来消息,邵阳已经陷落,孙可望也算一代枭雄,竟被汪晟斩首示众,楚军大举过江北上,从几个方向同时压向汉阳。

    不好!快撤!

    楚军的动作太快,大大出乎谭泰的意料,当他感觉不妙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