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557章

残明-第557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可望是个战略家,局部的胜负对他来说并不重要,每次几百人的伤亡更是无足轻重,现在付出的这些代价,都是为了将来夺取更大的胜利,只要能够保住岳州、长沙和衡阳这几座大城市,等到刘文秀消灭谭啸和周国栋后,再率部返回湖广,就能把汪晟一举击溃。

    如果按照白文选的建议,现在就集中兵力和汪晟决战,势必就要弃守岳州、长沙和衡阳等大城市,那么西军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攻入湖广,究竟捞到了什么好处?

    难道说进攻湖广的战略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当初李定国主张北上,孙可望却极力主张东进,为此不惜和楚军开战,开战之后西军的损失很大,谭啸和周国栋千里挺进贵州后,甚至后院也起火了,如果最后竟然还要放弃长沙,放弃衡阳和岳州乃至常德,以至退出湖广,对孙可望的个人威信将是一次致命的打击,以后再很难压服李定国。

    不能撤兵!

    不能轻易收缩防线!

    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孙可望相信,刘文秀很快就会收复贵阳,返回湖广!

    孙可望抱着坚定的信念,又回到了处处分兵,处处防守的老路上,他现在虽然有了一定数量的机动兵力,可是都龟缩在岳州、长沙、衡阳这几座大城市里,如果楚军距离太远,就轻易不敢出击,唯恐中了埋伏,或者被楚军围点打援,折了最后的本钱……汪晟一点一点又开始蚕食他的地盘,专打西军的外围据点,渐渐又把岳州、长沙和衡阳分割开了。

    孙可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都在焦急等待贵阳送来的捷报,完全没有意识到,他已经错过了撤退的最佳时机……

    广西战场上,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指东打西,给西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西军在广西的兵力相对较少,又被刘文秀调走一部攻打贵阳,剩下的部队只能收缩防守,重点保护广西北部从桂林再到全州这一条补给线。

    谭啸和周国栋大闹贵州,清水江水路和其他几条粮道要么被掐断,要么运力大减,刘文秀的大军千里迢迢的从湖广返回贵州,贵州和湖广之间的道路交通更是不堪重负,所以孙可望所需的粮食物资大都改从桂林转运,为了确保这条补给线的安全,西军在桂林…灵渠…全州…零陵一线重兵布防,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刘党贺发起进攻,只能任由他们在广西随便折腾。

    谭啸和周国栋率领西征军从九万大山离开广西后,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继续围攻柳州,孙可望本来已经打算放弃柳州,可是刘党贺无意攻坚,围城十几天后突然撤兵,向东攻入平乐府和梧州府,打通和广东之间的联系。

    在汪克凡的严令下,广东苏观生向刘党贺输送了大批粮食物资,保证了这支部队的补给,刘党贺得到输血后,挥师南下,分别收复了梧州府、浔州府等大片西军占领的地盘,然后又转向西北,二打柳州,在攻城战中稍遇小挫,随即绕城而过,攻入广西西部,接连攻占宜山、河池等县,兵锋直指广西西部的夜郎古道,摆出一副准备攻入贵州,和谭啸周国栋会师贵阳的架势,吓得附近的州府都是连连告急。

    先古时期的夜郎国,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夜郎自大的成语,却让后世的人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夜郎国的核心区域就在贵州一带,和广西之间有“夜郎古道”相通,通过牂牁江水道,穿过广西西部的重重大山,经过百色一带,进入广西腹地。

    牂牁江的下游是红水河,红水河的下游是黔江,黔江的下游是浔江和西江,西江的下游是珠江……这一路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江河,有些可以通航,有些却成为隔绝交通的障碍,但是总的来说,只要准备充分,几万大军完全可以通过夜郎古道进入贵州。

    于此同时,谭啸、周国栋的西征军攻占贵阳,贵州方面再也运不过来一颗粮食,从桂林到全州这条补给线事实上也断了,广西的西军这下没了包袱,腾出手来集中数万大军,向西追剿刘党贺。

    (这一段的逻辑有点复杂,解释一下,云南自古以来只有两条大路和外界联系,一条是通往四川的入滇西路,一条是通往贵州、湖南的入滇东路,换句话说,西军在湖广长期作战,所需的粮草都要从贵阳转运,楚军攻占贵阳之后,等于从上游掐断了西军的补给线。)

    见到西军气势汹汹的追了过来,刘党贺放弃了从夜郎古道进入贵州的计划,迅速转向东南,穿过柳州盆地,重新回到广西东部的平原地区。广西西部属于云贵高原的边缘,也是人迹稀少的山区,楚军人生地不熟,孤军深入,风险很大,所以刘党贺抢先一步突围,背靠广东之后,再转身准备迎战。

    西军也想尽快消灭刘党贺,数万大军转身又扑了过来,大战眼看一触即发,这个时候,汪克凡送来急令,对刘党贺予以嘉奖,同时谆谆告诫,楚军和西军已经到了全面决战的关键时刻,广西战场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党贺的首要任务是咬住这几万西军,不让他们支援贵州,或者支援湖南,没有绝对的必胜把握,暂时不宜与敌人正面决战……

    于是乎,刘党贺在大战爆发之前,突然又怂了。

    他们分成几路后撤,却不急于退入广东,而是若即若离的沾着西军,西军随即发起追击,一个不小心,各部之间稍稍有点脱节,刘芳亮就率领万余楚军强行突围,再次冲进柳州盆地,三打柳州,党守素和贺珍也充分发挥闯营擅长流动作战的优势,趁着西军追击刘芳亮的空当,相继跳出包围圈,一路向北佯攻桂林,一路向南佯攻象州,和西军展开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广西的西军忙于围堵刘党贺,不断抽调桂林、全州一带的兵力,和湖南之间渐渐脱节……

    楚军后方的几个省,此时也进入全面动员的高潮。

    多尔衮和孙可望都说汪克凡穷兵黩武,其实并没有说错,事实上,楚军自从湖广崛起,这几年来一直在不停的打仗,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想打,而是形势逼人,不得不打,打到后来又收不住手了,只好一仗接着一仗打下去。

    比如南京会战初期,汪克凡的本意只是袭扰江南,削弱清廷的实力,可是后来仗越打越大,等到全歼济尔哈朗之后,楚军顺势攻占浙江,攻占福建,攻占南京城,甚至反攻到江北,一下子收复了半壁江山,汪克凡在战前也没有想到。

    南京会战结束后,汪克凡也想缓一缓节奏,打稳根基,就命令主力部队进行休整和改编,只派二线部队渡江北伐,田见秀的北伐第一军,王进才的北伐第二军,焦琏的北伐第三军相继出征,虽然声势浩大,其实投入并不多,汪克凡的主力精力还是放在内部整合上,消化刚刚占领的广大地盘……可是在这个时候,西军却突然叛乱,随即攻入湖广,清军也趁火打劫,同时发起反攻,楚军又被拖入一场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不得不进行全面动员,以应对这场战事。

    由于连年征战,楚军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消耗巨大,在清军和西军的两面夹攻下很有些吃力,于是一边抵抗,一边撤退,接连放弃了湖北和湖南,暗中却在积聚实力,等到耗尽西军的进攻动能后,突然派出西征军千里挺进贵州,一举扭转战局。

    仗打到这个份上,汪克凡又有一种收不住手的感觉了。

    谭啸和周国栋攻占贵阳后,楚军已经对西军实现了大规模的反包围,形势极为有利,这个时候,如果任由孙可望退出湖广,撤回云南,才是真正的贻误战机,汪克凡有意命令汪晟和刘芳亮等部,放慢反攻的节奏,不要对西军逼迫太紧,同时却在后方进行全面动员,准备把孙可望一网打尽。

    打仗首先得有钱,汪克凡的手头却并不宽裕,他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对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这几个省临时加征一次性的战争税,同时开动印钞机,大量制造银元,印刷军票,以弥补巨大的财政缺口。

    为了避免社会动荡,汪克凡宣布进入全面动员之后,就对南直隶、浙江、江西和福建北部实行军管,对万元吉和苏观生也采取高压政策,严令他们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税赋任务,否则严惩不贷。

    江南地区富甲天下,比北方各省富裕得多,汪克凡加征临时战争税,虽然搞得民怨沸腾,但是老百姓实际上还能承受,汪克凡又明确表示这是一次性的临时加税,以后不会再收,无论士农工商,只要交纳战争税后,可以凭借收据抵扣明后两年的税收,胡萝卜和大棒双管齐下,大多数老百姓只好接受现实,老老实实交了钱。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三零二章 来时容易去时难

    汪克凡的战争税和田税挂钩,自耕农和佃农的负担并不算太重,真正闹得厉害的,还是那些坐拥千亩良田的地主,以及拥有功名的士族缙绅。汪克凡明确宣布,国难当头之际,所有人都有义务交纳战争税,无论秀才、举人还是进士,都按自家田产征税,不再享受免税的优待,政令一出,就引起了江南士绅的强烈反弹。

    然后,他们就遭到了汪克凡的残酷镇压。

    抄家充军是标准待遇,越是闹得厉害的,越是让你人财两空,汪克凡在江南士林中的形象一夜间变成了敲骨吸髓的贪婪奸臣,可是不管怎么说,这笔钱还是足额收上来了。

    除了有钱,打仗还得有人,汪克凡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大力扩编军队,楚军原有的辅兵大批转为战兵,又在江南数省大量招募和征抽壮丁,补充辎重部队。

    楚军的辅兵都是按照战兵的标准训练的,利用以前几次大战中缴获的武器装备,陆续编练了三万多人的新军,送到湖广前线。与此同时,楚军第一次在民间征抽壮丁,一开始是十丁抽一,后来又发展成五丁抽一,加上自愿的募兵,总共征集了十几万的青壮辅兵,经过几个月的基本训练,也被分配到各个部队中。

    粮食、弹药、武器、药品、牲口、车辆、船只、帐篷、军服、鞋袜、甚至油盐酱醋……各种各样的物资陆续送到湖广前线,汪晟的实力越来越强,一边和孙可望进行蘑菇战,一边又做好了总攻的准备。

    孙可望对此一无所知,只把希望寄托在刘文秀身上,等着他得胜回师,再和汪晟决一雌雄,可是这个时候,贵州方面突然送来消息,贵阳之战以西军惨败告终,刘文秀兵败身死,十五万大军烟消云散,王尚礼、卢明臣、包胜亭等等一干将领或者战死,或者被俘,苗振宗和周武定等人叛变投敌……

    孙可望如遭雷劈,实在不敢相信这个惊人的消息,返回军营的时候竟然摔下战马,受了一点轻伤,作为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孙可望当年行军的时候甚至可以在马背上睡觉,现在却当众摔下战马,都是因为刘文秀战败的后果太严重,以至精神恍惚,神不附体。

    “这肯定是误传,误传!刘文秀不会这么容易死的!”

    孙可望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这份战报是假的,最起码刘文秀还活着,还可以主持云贵大局,率领西军残部守住云南,可是冯双礼很快又送来一份更加详细的战报,其中还有周国栋开棺验尸的细节,确认消息无误后,孙可望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晚上谁也不见。

    第二天一早,孙可望终于开门出屋,对惶恐不安的众将艰难说道:“我军已然战败,传令各部,准备退兵吧。”

    众将早就想到会是这个结果,都是默默无语,却又听到孙可望恨恨说道:“刘文秀昏聩无能,断送十五万大军,断送我千秋大业,诸位以为应当如何惩处?”

    众将大惊失色,一起苦苦劝说,孙可望才打消了把刘文秀拉出来鞭尸的念头,但他还是命人起草了一份新的战报,在战报里不点名的批了刘文秀一通,把战败的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众将越发心寒,各自领命散去,同时派人给李定国、白文选和其他各个州府的西军传令,让他们做好撤退的准备。

    刘文秀虽然带走了三万五千甲兵,但是李定国又派来了一支援军,再加上数量庞大的辅兵和辎重部队,西军在湖南就有十几万大军,而且分守各个州府,突然决定撤退,肯定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前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楚军却已紧紧沾了上来,想走也走不了。

    汪晟几乎和孙可望同时接到贵阳大捷的战报,紧接着就发现西军各部异动频频,明显是准备开溜,立刻命令楚军发起反击,对西军贴身紧逼,不让他们轻易溜走,同时派出吕仁青和滕双林两支精锐主力,向西军纵深大胆穿插,进攻益阳和安化。汪晟还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