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540章

残明-第540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无力进攻,但是吃到嘴里的肉也不能吐出来,孙可望权衡利弊,觉得现在的局势虽然危险,但也没到全线撤退的时候,长沙和衡**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更不能轻易放弃,他最后做出决定,自己留守长沙,派蜀王刘文秀回援贵州。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七七章 千里回援

    孙可望是个战略家,不管合格不合格,最起码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当然懂得力分则弱这种最基本的道理,眼下最稳妥的办法肯定是全军撤回贵州,把西征军消灭之后再对湖广发起攻势。

    但是这样做的代价太大,西军好不容易才占领了湖广全境,岂能轻易放弃,虽然说占领的地盘越大,需要分兵把守的地方就越多,但是孙可望自信以西军的强大实力,足以守住湖南,守住湖北,守住长沙,守住衡阳,守住岳州、常德、荆州和其他各个州府,不让汪晟捞到半点便宜。

    是的,汪克凡之所以派数万大军千里挺进贵州,就是为了牵制西军主力,缓解正面战场的压力,这种时候当然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为了一支窜入贵州的楚军偏师就打乱整体的战略部署,孙可望相信,以刘文秀所部的实力,再加上从四川、云南、广西等地调去的援兵,足以消灭谭啸和周国栋。

    是的,谭啸和周国栋连战连捷,接连攻克了贵州十来个州县司卫,已经有一些墙头草的土司望风而降,但他们终归是一支深入敌后的孤军,肯定会越打越少,越打越弱,最后要么灰溜溜地逃出贵州,要么被源源不断赶来的西军包围消灭,眼下最重要的,是让刘文秀尽快回援贵州,以免被谭啸和周国栋攻占省城贵阳,在贵州站稳脚跟。

    贵阳是西南重镇,城高墙厚,守军兵力充足,又是西军运送粮草的集散地,城中的粮仓都装得满满的,只要闭门坚守,不要出城和楚军野战,坚持个一年半载没有任何问题,刘文秀从衡阳前线返回贵州,虽然大军调动不易,道路也遥远难行,但是宽打宽算,有三个月时间怎么都够了,等到刘文秀的主力回到贵州,谭啸和周国栋困于坚城之下,就像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围攻西安,吴三桂的援兵一到,就不得不撤退逃走。

    没问题,贵阳肯定没问题。

    长沙和衡阳也没问题。

    楚军在湖广千里反攻,却是虎头蛇尾,后劲不足,孙可望当时就觉得楚军的兵力不是太多,后来才知道谭啸和周国栋等部攻入广西,然后又窜入贵州,汪晟手里只有几万人马,哪怕没有刘文秀帮忙,孙可望也自信足以与他抗衡。

    主意拿定,孙可望命人快马传令刘文秀,让他做好出兵的准备,然后又亲自去了一趟衡阳,与其当面商谈机宜。刘文秀也知道贵州的情况,对这个任务并不排斥,推荐白文选接替自己镇守衡阳,又请调冯双礼和自己一起回援贵州。

    冯双礼和白文选,都是仅次于西军三王的大将,可以独当一面,让冯双礼和刘文秀一起回援贵州,这个分量已经足够,经过一番忙碌的准备,刘文秀的大军在三天后陆续开拔,赶往湖南和贵州边界,在沅州和靖州一带完成集结,然后兵分两路,攻入贵州。

    刘文秀率主力走南侧的靖州,进入贵州后立刻对五开卫、铜鼓卫和湳洞司发起进攻,意图夺回清水江水路,战斗进行的很顺利,楚军在这几个地方只有少量守军,看到西军主力来攻,就一把火烧了仓库和码头,乘船退向清水江上游。

    旗开得胜!

    刘文秀的心情却很糟糕。

    楚军把码头都烧了,一条船也没留下,刘文秀虽然早有准备,从湖广境内的清水江下游带来了一些船,但是手下的部队太多,必须分批乘船赶往上游的凯里、都匀,这样最少要耽搁十来天的时间,凭空增加了许多变数。

    但是事已至此,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慢慢等船,毕竟乘船的速度还是更快一些,如果只靠将士们的两条腿走路,层层叠叠的苗岭比九万大山的面积还大,部队不等走到凯里就垮了。

    “也许冯双礼能多找一些船,到下游来接我们。”刘文秀把希望寄托在冯双礼身上。

    冯双礼从北侧的沅州进入贵州,首先对思州府发起进攻,却遭到袁宗第的坚决抵抗,前些日子,袁宗第已经攻占思州府,而且修缮城防,筑寨掘沟,把思州府的府城变成一座坚固的堡垒,光是攻打城门前面的两座营寨,冯双礼就用了五六天的时间。

    城前有营,可以遮蔽城门,随时发动逆袭,又可以得到城墙上的“火力支援”,只用少量兵力就能守住营寨,给进攻的西军造成大量伤亡,在拔掉城前营寨之前,西军的进攻队形不敢靠的太近,很多攻城手段都用不上,冯双礼虽然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对这两座讨厌的营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按部就班的慢慢进攻,直到打造了足够的攻城器械,才一举拔掉了这两颗钉子。

    接下来,又是漫长的攻城战,思州府虽然不大,但也是一座府城,城墙上瓮城、敌楼、望角等防御设施一应俱全,西军又连续猛攻了五六天,还是无法破城,冯双礼迫于无奈,也采取蛙跳战术分兵绕过思州府,攻打位于“狗脖子”的镇远府,结果又遇到了袁宗第的坚决抵抗,冯双礼兵力占优,袁宗第占据地利,双方在思州府和镇远府乒乒乓乓打了半个多月,终于等到了姗姗来迟的刘文秀。

    刘文秀的先头部队乘船到达施秉,楚军无意坚守这座城防设施不全的县城,略作抵抗后就烧仓,烧船,烧码头,然后乘船逃走,刘文秀原本等着冯双礼来接他,最后却先一步到达施秉。

    他在镇远城下观战了半个时辰,得出确定结论,西军短期内无法攻占这座坚固的府城,大军不宜在此耽搁太多时间,于是乎,他就让冯双礼留下对付袁宗第,自己率领主力继续乘船向凯里进发。

    凯里是黔东南的门户,虽然只是一座县城,城池却远比施秉更加坚固,刘文秀的部队回师贵州后,在凯里城下第一次遇到了顽强抵抗,刘文秀猛攻了十多天,又特意的围三阙一,放了城中楚军一条生路,才终于攻占这座县城。

    攻占凯里后,就打开了通往贵阳的大门,刘文秀松了一口气。

    他传令云南、广西和四川派来的各路援军,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一个月内赶到贵阳附近,对正在围攻贵阳的谭啸、周国栋和刘体纯实现反包围,然后一举将其歼灭。

    为了保持足够的机动兵力,防止谭啸等人向其他地方流窜,刘文秀甚至没有分兵进攻都匀,而是把全部兵力压向贵阳,封死各条道路。只要能够消灭谭啸、周国栋和刘体纯的主力,楚军占领的那些州县司卫,还有那些投降楚军的蛮族土司,肯定都会望风而降,不值得再为他们分兵。

    刘文秀调兵遣将,来回的调整部署,一步一步稳稳的收拢包围圈,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楚军仍然滞留在贵阳附近,他的脸上终于露出胜券在握的笑容,这些日子他的压力一直很大,生怕楚军突然放弃贵阳,跳出仍然没有合拢的包围圈,然后窜入云南或者四川,要知道,云南可是西军的大本营,永王朱慈焕就在昆明,如果朱慈焕出个三长两短的,对西军将是一个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楚军如果窜入四川,同样很麻烦,四川盆地沃野千里,地势平坦,大军可以任意驰骋,可不像贵州这样只有寥寥几条大路,楚军如果像老闯营那样流窜作战,刘文秀这几万人马就显得兵力不足,很难面面俱到的把各个地方都守住,到时就会变成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一不小心,又会被楚军窜回贵州,甚至直接进入云南。

    刘文秀下定决心,毕其功于一役,就在贵阳城下和西征军进行决战,并且把他们打垮,至于取胜之后再回兵收拾袁宗第,都是非常简单的顺手之劳。

    半个月过去了,一切都在按照计划顺利发展,直到他突然接到急报——贵阳失守。

    贵阳失守!!!

    怎么可能?

    说好的坚守一年啊!

    刘文秀一开始以为情报有误,再三核实后,才知道贵阳陷落的原因,楚军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贵阳城下埋了一个大炮仗,谭啸和周国栋把所有的火药一次都用上了,硬生生地炸坏了一段城墙。

    贵阳虽然是一座省城,但是和武昌、长沙这样的大城还是比不了,城墙没有那么坚固,爆炸发生之后,城墙勉强没有倒塌,却由碎土砖石构成一个巨大的斜坡,楚军就由这个斜坡发起强攻,连续几次不计代价的冲锋,硬生生的杀进城中,贵阳随即宣告陷落。

    贵阳攻坚战,是楚军进入贵州后打的第一场硬仗,伤亡超过一千五百人,但是付出高昂的代价后,也换来辉煌的战果,楚军攻占贵阳之后,不但歼敌数千,缴获无数,还有了和西军对抗的根基,就像被恶狗追咬的叫花子,靠到墙根之后,就可以举起棍子和恶狗搏斗。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七八章 贵阳(上)

    贵阳意外失守,让刘文秀进退两难。

    按照一般的道理,楚军刚刚攻克贵阳,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与其正面交锋并非上策,西军既然失去了歼敌于坚城之下的良机,就该暂且后撤,稳固防守,等到从湖广等地调来更多的援兵后,再对贵阳发起进攻。

    但是刘文秀等不起。

    一来湖南孙可望那里已经没有多少机动兵力,从湖北李定国那里调兵路途又太远,部队长途跋涉回到贵阳,就会变成一支疲兵,战斗力严重下降,比如刘文秀和冯双礼以数万大军攻打思州府、镇远府和凯里县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和此就不无关系。

    二来这中间耗费的时间太多,如果放任楚军好整以暇的在贵阳休整,等他们养足力气,没准又会流窜到哪里,刘文秀的主力在贵阳以东,贵阳以西的云南方向却兵力薄弱,楚军攻占贵阳后,战略上变得非常主动,随时可以出兵贵州西部的普安府,进入云南,刘文秀哪怕贵为蜀王,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再三权衡之后,刘文秀决定立刻进军贵阳,对楚军发起进攻。

    “谭贼和周贼虽有数万之众,甲士却寥寥无几,我以十五万大军攻打贵阳,正是泰山压卵之势,此战务求全胜,不使贼人走脱一个!”

    湖广会战持续了大半年,西军不断向前线投入兵力,仅在湖南就有七万多的战兵,刘文秀这次回援贵州带来了一半兵力,其中包括两万余披甲,一万五千人的无甲和轻甲,还有少量的骑兵,再加上辎重部队和搬运铠甲武器的辅兵,麾下一共有十万大军,从云南、四川和广西又调来了大几万的援兵,哪怕除去留在思州府和镇远府的冯双礼所部,刘文秀所说的十五万大军也只少不多,没有半点水分。

    任何一支部队中,战兵和辅兵的比例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来配置,一般来说,行军的路程越远,携带的辎重装备越多,那么所需的辅兵就越多,除此之外,行军途中有没有足够的补给点,行军的道路条件不同,部队中的骑兵多少,都会影响辅兵的数量。

    举个夸张点的例子,如果一支部队只行军十里,那么一个辅兵也不需要,士兵们扛着盔甲武器就自己走过去了,同样的一支部队,如果千里迢迢的从衡阳走到贵阳,那么就需要大量的辅兵帮他们运送粮草,搬运盔甲装备。

    刘文秀这十五万大军中,战兵的比例将近三分之一,总数大约有四万七千人,以西南地区的交通条件,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除了刘文秀和孙可望组织得力,更是因为沿途州县可以为大军提供补给,征集民夫青壮,为西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楚军的西征军进入贵州已久,斥候和细作早已探明他们的兵力,除了袁宗第的一万人马之外,谭啸、周国栋和刘体纯大约有五万人马,其中还包括在都匀征集的八千丁壮,考虑到他们是从广西翻越九万大山进入贵州的,这一路长途跋涉,肯定需要大量的辅兵搬运粮草辎重,所以西征军中辅兵的比例肯定非常高,换句话说,谭啸、周国栋和刘体纯手下的战兵应该就在一万人左右,其中还有很多轻甲兵和无甲兵。

    料敌从宽再从宽,考虑到楚军攻占贵阳后,可以用武库中的盔甲装备武装一批辅兵,刘文秀推测,西征军的战兵最多不超过两万人,以四万七千战兵对两万战兵,西军最近又得到了充分的休整,打赢这一仗有很大的把握。

    刘文秀步步为营,指挥几路大军逼向贵阳,一路经黄平、龙里、新安走东路,一路经龙耸关渡过南明河走南路,四川来的援军走北路逼近鸦关,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