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503章

残明-第503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实比预想的更为冷酷,事实上,两边都出问题了。

    高承恩派出去的预备队有八百人,除了护卫中军将旗的少量兵马,几乎是倾巢而出,这八百人的任务听上去非常明确“挡住楚军的进攻”,却没有具体的执行计划。挡住?怎么挡?用血肉之躯去挡铅弹吗?楚军还是那样不紧不慢的打着排枪,射击几轮后前进一小段距离,阵前的西军士兵越来越少,这八百人填进去当肉盾肯定不行,领兵的将领一咬牙,干脆带着大家发起了反冲锋。

    冲上去!

    肉搏!

    楚军的火铳打得厉害,难不成还能用火铳肉搏?拼着伤亡些士卒发起冲锋,总好过只能挨打不能还手。

    英勇的西军士兵冒着劈头盖脸的一轮轮铅弹,前赴后继的发起冲锋,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带着满身伤痕冲到楚军阵前,看到的是一片片闪亮的刺刀!

    八百人的预备队投进去,就像一块石头投进池塘,水面上只冒出了两个水泡,然后就无影无踪。

    两侧的迂回部队接到高承恩的命令,顾不上还没有到达最有利的侧后位置,直接从45度的方向斜着发起进攻,和楚军的冷兵器部队撞在了一起,和进攻犀利的火枪兵不同,楚军的长枪兵和刀盾兵一直采取守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西军冲上来就拼死顶住,西军进攻稍缓也绝不反击,就像老练的足球后卫,不轻易下脚铲断,只是死死跟着对手向后场走,一直不给他起脚传中的角度。

    两块牛皮糖!

    楚军的冷兵器部队别的一般般,长枪阵却非常成熟,和八旗骑兵缠斗也毫不慌乱,面对步兵为主的西军更是游刃有余,西军的进攻猛烈,长枪阵就顺势后退,西军进攻稍有懈怠,立刻强力反弹,显得弹性十足。等到中间的火枪兵打退西军预备队的进攻后,两侧的西军锐气全失,进攻更加没有章法,更无法突破楚军的拦截。

    “败了!”

    高承恩身经百战,取舍间极为果断,立刻下令鸣金收兵,西军已经无法阻挡楚军火枪兵的进攻,等到敌人杀到中军阵跟前,全军就会陷入混乱,失去指挥,搞不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现在撤退还能保存大部分的实力,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兵败如山倒,西军正和楚军战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缓冲,贸然向后一退,楚军立刻倒卷着追了上来,幸好西军也有很强的战斗力,各部且战且退,暂时没有演变成全面溃败……一边打,一边撤,高承恩离灵川城门越来越近,看到楚军紧紧咬在后面,他不敢贸然入城,带着败兵绕城而走,向西南方向退了下去。

    楚军这个时候分成两股,一股沿着大道继续追击,一股留下打扫战场,监视灵川县城的动静,周国栋带着兵马来到灵川城下,绕着城墙来回走了一趟,指着东北角一处下令发起进攻。

    “这是这里,搭云梯破城!”

    “不妥吧,汪军门说过,蚁附攻城最不可取。”一个参谋劝道。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这里要速战速决。”周国栋异常的和蔼,明显心情不错,攻占灵川县才能够得着桂林,万一有事可以及时插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军主力都被高承恩带出城外决战,灵川县城里只有三五百人的二线部队,当楚军搭起简易云梯强攻后,只抵抗了一刻钟就被迫弃城而逃,楚军伤亡人数不到二十个,比预想中少得多。

    灵川之战,是楚军和西军之间打的第一仗,以楚军完胜告终。

    消息传到桂林,城中一片欢腾,西军则停止攻势,一连三天没有任何动静,垒砌土城甚至都停了下来,很明显是在调兵遣将,准备迎击楚军。

    奇怪的是,楚军占领灵川后,再次按兵不动。(未完待续……)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二二章 内乱

    桂林。⊥,

    连着两个月,西军对桂林的进攻时松时紧,一直没有停止,来回试探寻找着城防上的破绽,城中的隆武军和百姓始终处在高度紧张的情绪下,就像长时间拉紧的弹簧,渐渐僵硬,失去了弹性。

    眼看隆武军的破绽越来越多,西军逐步加大的进攻的力度,西城墙外的土城虽然仍在继续修筑,但是刘文秀身为百战之将,不会把胜负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座土城上,发现隆武军渐渐不支,他的进攻更加犀利,毫不手软。

    战鼓如雷,杀声正酣,刘文秀亲自指挥攻城,从早上激战到午后,眼看士卒们都是又累又饿,他下令收兵回营,突然看到桂林城内窜起一道道火光,红彤彤的火苗卷着翻滚的黑烟,直冲云霄。

    城中有变!

    刘文秀经验丰富,立刻命令部队暂缓回营,继续攻城……

    城中,隆武帝行宫。

    桂林行使着战时首都的职能,隆武帝的行宫这两年来俨然就是南明的心脏,一向庄严而肃穆,秩序井然,此刻却显得乱哄哄的,宫内宫外无数人像没头苍蝇一样跑来跑去,厚重的大门是一道坚实的防线,已经被紧紧地关上,文武官员都从旁边的偏门出入,脸上的神情或愤慨,或茫然,或者意味深长。

    突如其来的大变,对大多数人是灾难,对少数人反而是难得的机会。

    附近的几个街口都有喊杀声传来,城里突然出现无数的乱兵,从四面八方一起杀向行宫。御林军正在和他们激烈交战,但由于事起突然。仓促应战的御林军明显处在下风,几处战场都频频告急。行宫中最后的几百名守军还要保护隆武帝,不敢轻易出宫支援。

    乱兵们早有准备,暴起发难,一时占了上风,但是忠于隆武帝的文官武将也不少,城中发生变故后,他们纷纷带着家丁亲卫赶来行宫护驾,杂七杂八凑了上千人,其实虽有一些武艺过人的高手。但是缺乏统一的指挥,乱哄哄地分散在行宫外面的几条街道上,一看就不成阵势。

    “这,这,这都是乌合之众啊,怕是不堪大用!”

    何吾驺是真急眼了,拖着一双残腿奋力登上望楼,举目向四周查看,这些护驾的“高手”或比武。或打架,或者搞个刺杀什么的都没问题,却上不得战阵,乱兵可都是协调一致的正规军。如果攻过来的话,这些“高手”未必挡得住。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可是千年以降,如韩信那样的无双国士又出过几个?”隆武帝一身戎装。身披轻甲,俨然已经做好了亲自厮杀的准备。神色并不慌乱,招手叫过几名武将,吩咐他们收拢这些勤王护驾的义兵,分援各个城门。

    “陛下,万万不可!”何吾驺连忙劝阻:“这些人都是各府派来的精壮死士,虽然不堪大用,却也能支撑一阵,若是尽遣去城门,几百御林军如何守得住这么大的行宫?”

    “城门更要紧!”隆武帝皱着眉头,锋利的目光凝视着远方:“御林军左右四营都未参与叛乱,乱贼只是少数,若无城外西军接应,早晚为我所擒,就怕他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打行宫只是个幌子,暗中却另遣精锐夺下一座城门,一旦放西军入城,那就大事去矣……”

    急哄哄,忙火火,几名武将领了隆武帝的信令,出宫召集众人,带着大家分头离去,不一会南边和东边传来了厮杀声,看样子是碰到乱兵打了起来。

    “唉,此事都怪老臣糊涂,一时侥幸才酿成今日大祸!”何吾驺痛心疾首,乱兵谋划良久,搞出这么大的一场乱子,事先不可能没有蛛丝马迹,隆武朝廷也早有察觉,但是这段日子西军攻城正紧,如果对城中军马采取非常手段,何吾驺和隆武帝都担心引起兵变,谁知怕什么来什么,最后还是发生了兵变,桂林一时危在旦夕。

    “不怪你,办法是你出的,最后还是我拿的主意,当初投鼠忌器之时,也料到会有今日之变,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隆武帝说到这里,西边的四道街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大哗,两三百御林军丢盔卸甲的向行宫逃了过来,后面有大群的乱兵紧追不舍,四道街正对着行宫的西墙、西门,相对最为低矮,如果被乱兵冲进行宫,隆武帝和一众文武官员都是瓮中捉鳖的架势。

    “乱贼势大,请陛下再调些援兵来!”何吾驺眼看乱兵人数众多,急忙提醒。

    “不能调,就凭这二百兵马死守,若被乱贼攻破行宫,朕唯有死战!”隆武帝经过这几年的磨砺,已经粗通战阵之术,行宫里总共只有几百守军,要兼顾各个方向的防御,敌人刚冲上来就把唯一的后手用上,万一别的方向乱兵杀到,又该如何应对?

    “这,这怕是守不住啊!”何吾驺的命运和隆武帝紧紧联系在一起,见到他有危险,真心着急:“还请陛下更衣遁走,老臣身边尚有十数个亲随,都是武艺高强之士,必能护得陛下脱险!”

    效仿当年的福建之变,让隆武帝自己赶紧溜吧。

    左右群臣也纷纷劝说,隆武帝犹豫着拿不定主意。

    留在行宫,忠于他的士兵还能坚持作战,如果自己先溜掉,行宫就必然失守,各种瓶瓶罐罐都会被砸得稀巴烂,人员的伤亡肯定非常惨重,搞不好还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桂林城的失守……但是话说回来了,留在行宫就是孤注一掷,搞不好被乱兵抓住,隆武朝廷也就此亡国了。

    “陛下身系天下安危,还请快走!”

    “是啊,请陛下尽快离去,我等愿坚守行宫。”

    “等一下,那,那是谁家的兵马?”

    众大臣的催促声中,隆武帝终于下定决心,转身准备下楼,何吾驺却突然抬起手,指着不远处的街角大声叫了起来。

    不远处的街角,数百名盔明甲亮的兵马赫然出现,挡住了蜂拥而来的乱兵。

    ……

    内个,最近杂事太多,不好意思,断更好长时间,不过事情已经到了尾声,后面开始。(未完待续……)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二三章 弃城

    “是大司马带来的兵!”一个年轻的武将眼尖,首先看到了队伍后面的兵部尚书程问。↖,

    “兵部,兵部从哪儿调来这么多兵?程问哪来的兵符?”何吾驺惊喜之余,微微一惊。

    由于处在战时,桂林城中的驻军不像平常那样严格控制,但是大体上有多少家兵马何吾驺都心里有数,兵部只是一个文官衙门,不直接掌握兵权,程问急切间能调来好几百披甲精兵,让何吾驺感到非常意外。

    “这些兵,可战!已经把乱贼挡住了!”朱天麟意味深长地看了何吾驺一眼,加重语气说道:“程问虽然与首辅政见不合,对皇上的忠勉却一般无二,危急时刻能上阵的就是好兵,首辅何必顾虑太多。”

    两年前大西军归顺隆武朝廷,朱天麟是招安派的骨干,一力主持和西军的谈判,不料孙可望降而复反,朱天麟一时间变成了众矢之的,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不是有楚勋集团给他撑腰,早就丢官罢职甚至被关进大牢了,所以一听何吾驺话里味道不对,立刻反唇相讥。

    何吾驺无心一句话,竟然招来朱天麟这么一大套,心中隐隐生出些怒意,但他涵养甚好,脸上不动声色,点点头赞许道:“国破思良将,板荡识忠臣,傅寄庵(傅冠),程宪知(程问)都是朝廷栋梁,最有急变之才,今日必能护得陛下周全……”

    群臣在这里指点议论,隆武帝一言不发,始终盯着前面街口处的厮杀。

    接口处。忠于隆武帝的御林军原本步步后退,突然得到生力军的增援。恢复了战斗的勇气和信心,不再败逃。而是转身和乱兵交战,这个年代的街道宽度有限,士兵们只要死战不退,百十人就能把一条街堵得严严实实,更何况他们有好几百人,很快稳住了阵脚。

    程问兵分两部,带着二百余人快步来到行宫前,求见隆武帝。

    “臣,程问。请陛下立即移驾出城,以策万全。”程问身着轻甲,匆匆行礼说道:“城中生乱已有大半个时辰,乱贼调度颇有章法,事先分明谋划良久,陛下若一直留在行宫,恐怕是坐以待毙!”

    “这个……,乱贼虽多,朕已调兵马前来剿灭。胜负尚在未知之数,岂能轻易逃走?”隆武帝坚持着。

    “陛下,桂林大小七座城门,哪一座丢了都是滔天大祸。乱贼这个时候发作,必要向刘文秀献城,如今有近半城门被乱贼阻挡。已经失去消息,此刻定已遭到里外夹攻。若是西军大举入城,陛下再想走可来不及了!”程问有情报局帮忙。掌握的战况比隆武帝更准确,更及时,从种种迹象上来看,乱兵用的是声东击西的法子,攻打行宫一是为了吸引隆武军来援,二也是为了拦截、迟滞隆武帝和重要的官员,防止他们大量的逃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