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428章

残明-第428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可不一定啊!孤王自幼就是个拗脾气,别人说不行的事,我偏偏要试一试……这样吧,孤王有意去一七七高地前敌观战,云台若是不答应,就把我和汤来贺关到一起吧。”朱聿鐭往汪克凡面前一站,大义凛然的样子。

    “噢……这是好事呀,去吧。”汪克凡答应得很干脆,就像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朱聿鐭愿意,怎么着都行。

    “当真?”朱聿鐭喜出望外:“军中无戏言,云台可不要哄我!”

    “唐王殿下愿意去哪里,就只管去好了,微臣什么时候限制过殿下四处走动?”汪克凡很无辜地看着他。

    “……”朱聿鐭一时语塞。

    的确,汪克凡本人从来没有说过限制他的自由,但他的手下却一直盯得很紧,从来不让朱聿鐭接近前线……反正不管以前怎么样,汪克凡今天是当面吐口,想赖也赖不掉。

    “殿下要去前敌,最好把全套的仪仗都打起来,以便鼓舞士气。”汪克凡说道:“将士们为国鏖战多日,若能看到唐王殿下亲自驾临,定然拼死效命……”

    唐王朱聿鐭兴冲冲地走了,汪克凡又恢复了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利用这个老顽童一样的实心眼王爷多少有些阴险,但是宁镇战役已经临近最后的决战关头,能打的牌都要打出去,唐王朱聿鐭树大招风,当然也要物尽其用。

    一七七高地附近,明清两军之间经过多次拉锯,双方的阵地犬牙交错,互相紧紧缠绕在一起,说明军包围了清军也行,说清军包围了明军也可以。

    这种拼消耗的阵地战非常残酷,对军心士气的影响也很大,士兵们被限制在局促的阵地上,无法了解全局战况,胜利似乎遥遥无期,不断看到身边的战友受伤或者阵亡,敌人却好像永远打不完……时间短还好一些,时间长了都会产生悲观厌战的心理。

    一天的激战结束后,在傍晚时分终于恢复平静,清军辅兵打着红十字白旗来收尸,然后点火焚化,山谷里很快充满了刺鼻的焦臭……在济尔哈朗的努力下,清军中不再继续扩散瘟疫,但也没有彻底消除,蒲塘村一带的大营里仍有数千名士兵被隔离,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清军对各种防疫措施执行得非常严格,阵亡官兵的尸体都被立刻焚化。

    焦琏在山顶观察了一会儿,确认清军今天晚上不会再发起进攻,又亲自到前沿查了一遍哨,才从后山下了阵地,向汪晟的前敌指挥部匆匆赶去……连续几天的恶战下来,阳朔兵像拉过极限的弹簧,战斗力和军心士气都急剧下降,焦琏虽然只是暂时离开阵地,却觉得很不放心,一路连跑带颠的走得很快。

    受汪克凡的影响,汪晟打仗时永远都要保留一支预备队,无论战况多么激烈也把他们放在二线待命,宁可被敌人突破后发起反击,也不会把他们派上去投入消耗战,再加上大量的辅兵、伤兵和运送辎重的牲口车辆,军营里熙熙攘攘,所有人都忙碌不停。

    焦琏进了军营,穿过来来往往的人群,找到汪晟的中军帐。

    “末将惭愧,有负靖东侯重托。”焦琏行礼后,忐忑问道:“我手下的将士快顶不住了,能不能先拉下来休整几日,再重新出战……”

    按照原定计划,阳朔兵要等到两天后才换防,现在战事如此激烈,明军各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阳朔兵撤下来休整,汪晟就得把预备队拉上去顶替他们。

    “可以。我知道你的压力很大,撤下来更保险一点。”汪晟说道:“但我也要提醒你,现在撤下来对阳朔兵并没有好处,如果能再坚持两天,熬过这个最困难的关口对以后大有好处。”

    “侯爷,末将并非畏战胆怯之人,只是害怕丢了阵地,耽误了整个战局!”焦琏脸皮涨得通红,又羞又恼却不敢发作。

    “焦将军,你误会了,本将并不是在用激将法,而是真心为你考虑。阳朔兵这几天的确拼命了,打得也很不错,但在关键时刻顶不住的话,终归无法变成一支真正的强军,这就像烧水的时候已经听见响了,却在最后关头把水壶拿了下来,功亏一篑,非常可惜的。”

    汪晟顿了顿,接着说道:“汪军门早已做好一切安排,整个战局你不用担心,就算咱们说话的时候阳朔兵突然丢了阵地,我也能把缺口堵上。总之今天晚上撤还是不撤,由你自己拿主意,我只告诉你一件事,你的阳朔兵以前没打过硬仗,如果这次能咬牙顶住,将来就能变成一支强军,如果今天晚上撤下来,伤亡会小一些,我也不用太过担心,但以后骨子里总缺了点什么,不敢打硬仗。”

    “这个……”焦琏犹豫不决。

    按照他的本意,当然想继续坚守阵地,但是自家难处自家知,阳朔兵在惨烈的战斗中已经超过极限,随时可能发生崩溃,不可能再坚持两天,如果最后的结果是全军覆没,不如先撤下来缓缓劲。

    正在这个时候,一名军官进来禀报,唐王朱聿鐭驾到。(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三一章 思考

    “本王不请自来,是为了向两位将军通报一个喜讯,就在前两日,朱成功在圌山一举击败满清水师夏建仁所部,战舡已然到达燕子矶,派遣数千将士登陆上岸。如今南京城里慌作一团,马国柱一面紧闭城门,一面向谭泰求援,听说安庆府、九江府和武昌府的清军也慌了手脚,正在大肆拼凑战船兵马,准备北上救援南京……嘿嘿,这就叫一子落下,满盘皆活,朱成功未必能攻取南京,湖广和江西说不定却能打破僵局!”

    朱聿鐭天天混在汪克凡身边,听参谋部的军官仔细分析战局,现在一条条照搬出来,听上去颇有几分见地,令汪晟和焦琏刮目相看,在旁边站着的马吉祥更是惊讶无比,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

    “在燕子矶上岸的是哪家兵马?可有广东张家宝的旗号?”汪晟快步来到地图前,一边查看南京城北的地形,一边向朱聿鐭询问。

    “这个,还不知详情,听说他们在燕子矶扎营筑寨,却没有出兵攻打南京城。”南京古城在玄武湖的西南,距离北边的长江还有一段距离,离西边的江岸反而更近。

    “这是兵家正道。”焦琏站在朱聿鐭的身边,指着地图为他分析道:“朱成功只派几千兵马上岸,急切间难以破城,不如在江边先建一座营寨,既可以为水师筹集柴薪菜蔬,又可威逼南京城,进可攻,退可守,只要水师不败,燕子矶就不会失守。”

    朱聿鐭连连点头:“对对对!京良那个小家伙也是这么说的,只要郑家水师不败。燕子矶就不会失守,孤王一时把这句话给忘了……”

    汪晟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对着地图陷入沉思。

    郑家水师配备的舰炮大多是十二磅炮,几艘主力战舰甚至装有二十四磅的主炮。射程可以达到两千米之外,他们在岸上建立一个桥头堡,和水师之间就形成了互相支援,互相依托的关系,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谭泰哪怕派来上万八旗精锐,也别想轻易收复燕子矶。

    从清军的角度来说,对燕子矶的明军营寨又不能置之不理。一方面燕子矶距离南京城过近。城北也没有紫金山那样的险要,如果让明军慢慢铺开连营,送更多的军队上岸,对南京城就会造成实质性威胁,另一方面明军营寨扎在这里,对清军的后勤补给造成了严重骚扰,南京城作为最重要的兵员物资基地,总不能天天关着城门,如临大敌。

    谭泰最有可能做出的选择,就是派遣数千清军。在郑家水师射程之外修筑营寨,和燕子矶的明军营寨形成对峙,一方面保护自己的补给线。一方面防止明军向内陆推进……这肯定是一件好事,郑成功牵制的清军越多,宁镇山区里面的压力就越小,歼灭济尔哈朗的把握就越大。

    “孤王临来之前,还听说张名振强攻宁波府,已然一举破城!”朱聿鐭又爆了一个大料。

    “怎么?张名振这么厉害?”焦琏还罢了,汪晟对整个东南战局都非常关注,听到这个消息后颇有些意外,宁波好歹也是一座府城。张名振又不会用火药炸城墙,前后二十天就攻下宁波城。的确是超水平发挥。

    朱聿鐭立刻觉得汪晟的智力和自己差不了多少,很有优越感的耐心解释道:“这个道理很简单的。朱以海害怕我们真的打下南京,所以急着吃干抹净,准备再来分一杯羹!”

    汪晟略一思索,立刻想通了其中道理,知道这肯定是汪克凡的论断,当下对着朱聿鐭点了点头:“殿下此时的语气口吻,倒和云台很像。”

    他的话里隐隐带着几分调侃,焦琏不明就里,没有听出什么不对,仍然对着地图深思,朱聿鐭却略有些尴尬。

    “孤王原本就有大将之风,你到今日才知道么?好了,不要说那么多废话,我今日来此就是为了鼓舞三军士气,快看看哪里战况最为险恶,我就去哪里督战!”

    汪晟脸色一变,正要劝阻,朱聿鐭却拿出一份汪克凡的手令,啪嗒一声甩在他的面前。

    “既然有汪军门的将令,末将自当遵从。”汪晟拿起来看了一遍,点了点头,表情突然变得很严肃:“不过前敌厮杀非常惨烈,将士们都在拼死搏命,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流血牺牲,可不像咱们在这里讨论军情,伤亡几百数千人都像一些棋子,殿下预先可要想好,不要到了前敌失态。”

    他这番话说得如此耿直,马吉祥眉毛挑了挑,强忍着才没有插话,焦琏也发觉气氛有些不对,茫然地抬起头看着朱聿鐭和汪晟,朱聿鐭却并不着恼,摆摆手说道:“靖东侯不必担心,孤王这一路前来,死人也见的多了,到了前敌纵然被鞑子钢刀及颈,也绝不会坠了我太祖赫赫威名。”

    见他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汪晟等人都恭敬肃立,过了片刻,汪晟说道:“既然这样,那就先适应一下,请殿下去医馆里看一看。”

    “去医馆?不就是血肉模糊,缺胳膊少腿嘛,本王挺得住!”

    “先去看看吧,殿下,请!”

    汪晟在前面领路,带着朱聿鐭和马吉祥等人来到医馆,特意参观了几台外科手术。

    出来之后,朱聿鐭脸色刷白,呼吸急促,见到一块石头连忙坐下,强忍着呕吐的冲动,这个年代的外科手术是如此的粗暴和残忍,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马吉祥虽然是武将,比他的状态也好不了多少,缓了好半天才恢复正常,对朱聿鐭劝道:“殿下千金之躯,应当远离兵危战凶之地,依微臣之见,在汪晟营中逗留几日便好,还是不要去前敌了。”

    “不,你不用说了,孤王一定要去。”朱聿鐭站了起来,对汪晟说道:“我想再和那些伤兵聊聊,可以吗?”

    当天晚上,朱聿鐭在前线的野战医院里慰问伤兵,和很多普通士兵聊到很晚。

    活了四十年,他第一次认真思考,同样是大明的子民百姓,为什么有些人揭竿而起,誓死要推翻这个王朝,有些人又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一个晚上太短,他还没想通,随着黎明的到来,第二天的战斗又开始了……

    和阳朔兵正面交战的清军是固尔玛浑所部。

    固尔玛浑是阿敏的第三子,济尔哈朗的侄子。皇太极为了加强皇权,也因为阿敏对他构成一定的威胁,降罪将其圈禁,而且一直关到死,固尔玛浑就一直跟着济尔哈朗混,三十大几的人了,去年还是个辅国公,今年刚刚混上个固山贝子的爵位。

    从舒尔哈齐到阿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因为功高震主倒了大霉,所以固尔玛浑接受经验教训,行事一向谨慎小心,打仗一般不愿冒险,很有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和勒克德浑、傅勒赫等猛将正好相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战斗力较差的阳朔兵才能勉强和他对抗。

    就像下棋被称为“手谈”,打仗也像是两军之间无声的对话,经过连续几天的激战,固尔玛浑对阳朔兵的斤两已经心里有数,知道胜利就在眼前。

    “焦琏已经撑不住了,若是汪晟没有派来援兵,今天就一定能把焦琏击败,夺下贤字山。”他用马鞭指点阳朔兵的阵地,对部将下达各种准备命令。

    “贤字山”,是清军采用的编号方式,宁镇山脉里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无名高地,像巴掌洞山那样有清晰辨识标志的屈指可数,所以清军就按照这个年代的习惯,用《千字文》来为这些无名高地编号。

    固尔玛浑作为一个保守的满清贵族,内心并不喜欢贤字山这种汉化的称呼,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编号方式非常方便,非常先进。

    (《千字文》里面有一千个互不相同的汉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