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406章

残明-第406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七七高地下面还有三个小型的无名高地,分别叫二六二高地、二七八高地、二一九高地,是一七七高地的前沿阵地,右边侧翼的那个叫三六二高地……”

    京良用词古怪,焦琏和众将连猜带蒙的,大致理解他的意思,但是组合成一句话后,又让人听不懂了。这份地图上画着一个一个不规则的圆圈,每个圆圈中间写着编号,代表一座小山或者无名高地。

    “这样区分确实清楚了许多,但都是些无名山岭,楚军要来何用?军寨都应当道而设,在山顶挖沟筑垒岂不成了失街亭的马谡……”一名军将刚刚说到一半,一七七高地上腾起一片火光和白烟,随着隆隆的炮声响彻山谷,一颗颗石弹高高飞上天空,朝着山下的清军劈头盖脸地砸了下去。

    在冷兵器战争时期,无名高地和小山没有战略价值,在山顶筑寨的马谡贻笑千古,一般不会有人争夺这些无名高地和小山,也就没人白费力气给它们标号。但是楚军用臼炮和燧发枪把清军拖进这种攻山头,抢高地的争夺战,连着几天下来,因为无法区分这些没有明显标识的无名高地和小山,已经给清军的指挥作战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楚军的作战部署是这样的:“我命令,未时三刻,我军兵分两路,对一七七高地发起反攻,以夺回阵地。x营x哨从三六四高地出发,迂回三六二高地右侧,从东南方向对一七七高地发起进攻。x营x哨从一五三高地出发,先行夺取二七八高地、二七九高地,然后从西南方向对一七七高地发起进攻……”

    楚军自从进驻这片阵地后,在修筑防御工事的时候,全体官兵就把这些代号熟记在心,只要命令下达,就能准确无误的执行。

    清军的作战部署是这样的:“传我的将令,未时三刻,我军兵分两路,对‘那座’小山发起反攻。x营x哨从‘这座’山包出发,迂回到‘这座’山包右侧,从东南方向对‘那座’小山发起进攻。x营x哨从‘那座’山包出发,先夺取‘那座’和‘那座’山包……怎么,都没记住吗?来,我再给你们指一遍……”

    没有统一的编号,就无法保证命令传递的正确性,清军几次闹出南辕北辙的误会,不但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还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以前打仗的时候,清军也曾经碰到过攻山夺寨的情况,但那些山峰多少都有个名字,不像现在每座无名高地都要拼死争夺,而且宁镇山区里到处都是丘陵低山,这些无名高地动辄就是七八个,十来个挨在一起,一座大一点的小山周围,往往都被这些无名高地包围着,一个个外表还非常相似,不加编号根本无法区分。

    靠东南西北,左右方位来区分?那也得有个参照物呀。什么叫“右手第二座山包”?从哪座山包开始数才是第二座!什么叫“东南方向的第三个山包”?山沟里辨别方向并没有那么简单!

    济尔哈朗很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给这些山包和无名高地编号,但是仓促之间无法传递到基层部队,清军对这里的地形又不熟悉,该乱的时候还是会发生混乱。

    他把六万大军平摊成一个碾子阵,虽然安全了,却需要更加精确的协调指挥。正常行军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传令兵翻山越岭传递消息,反复进行校正,遭到楚军的顽强阻击后,清军各部互相之间的沟通就不断出错,往往山这边已经发起进攻,山那边还没有找准目标。

    更让济尔哈朗赶到无奈的是,楚军把主阵地都设在山顶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清军就算攻占了某处阵地,为了保持碾子阵的完整性,也不敢立刻向纵深突破,而是停下来进攻两侧的楚军阵地……如此一来,几乎每座小山,每个无名高地都要反复争夺,就像攻城战的时候,炸开城墙后却不敢往里冲,而是停下来向左右继续埋炸药,想把整座城墙拆掉,不但花费的力气成几倍的增加,也给了楚军从容组织反击的时间。

    打仗这种事情,如果仗着兵力雄厚抱成一团就认为可以战无不胜,这种想法其实已经走进了误区。

    济尔哈朗也意识到碾子阵的进攻性太差,楚军的这些无名高地和山岭就像一块块坚硬的石头,只要被挡住一个点,整个碾子阵都得停下来。在狭窄的山区里再摆出一个碾子阵,更加不利于展开兵力,只能靠前锋部队和楚军进行阵地拉锯战,后面的大部队都在跟着打酱油,无法发挥清军的兵力优势。

    他也试图调整战术,但是清军对这种山地阻击战,阵地战,壕沟战还非常不适应,暂时还不敢把碾子阵分开……

    焦琏安置好自己的部队,匆匆赶往汪克凡的中军营。

    他心里有太多的疑问,想要向汪克凡当面请教。俗话说眼见为实,但是焦琏现在已经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济尔哈朗明明实力强大,明明势不可挡,楚军却能通过正面阻击,硬碰硬地把他们挡在延陵镇六十里之外,这里面的原因他实在想不通。

    刚到中军帐的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汤来贺的声音。

    “汪军门,你就让我去前线看看吧。有什么危险的?本官不怕危险!这个仗到底是怎么打的,本官百思不得其解,一定要亲眼看看才行!”(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赶鸭子上架

    汪克凡见到焦琏,没有太多的客套寒暄,简单询问几句部队的情况,就给他分配了作战任务,两天后接防一七七高地及其附属阵地,尽可能坚守两天一夜。

    焦琏千里迢迢从广西赶来,就是为了参加南京会战,给阳朔兵划定的集结区域又非常靠近前线,更让他做好了很快参战的思想准备,但是短短两天后就直接上战场,还是让他觉得太过仓促。

    “我们广西兵杀鞑子肯定不含糊,但是这个仗该怎么打还没有摸着门道,末将若是守不住那个,那个一七七高地,自然会割了脑袋来向军门谢罪,但就怕耽误军门的大事后,末将虽然自尽也是百死莫赎。”

    长途行军后需要休整,广西兵不熟悉这里的地形和气候,乃至于辎重部队还没有及时到位,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是我们广西兵不会打这种仗,完全是赶鸭子上架啊!

    焦琏在前线惊鸿一瞥,已经看出这种山区里的阵地争夺战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从武器装备到具体战术,从通讯联络到协同指挥,以及许多的其他相关问题,都和他以前经历的战斗完全不同,广西兵这样毫无准备的踏上战场,表现十有*还不如清军,想要守住一七七高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没关系的,这一仗就是让你练练手。一七七高地能守则守,真的丢了也无关大局。你不用自尽谢罪,也没人来责怪你。”汪克凡伸手在地图上一划,说道:“我们在这一线已经顶了三天。是时候往后退两步了。济尔哈朗的拳头虽然打到了这里,但是屁股还坐在丹阳县,如果我们一直死死顶住清军,他就随时可能溜回丹阳县,再想引他进来可就难了。想要钓鱼总得喂个鱼饵,给济尔哈朗个甜头,让他觉得还有希望救出穆里玛、朱马喇。他才能乖乖地钻进宁镇山区的腹地,等他到了茅山再收网!”

    茅山。是宁镇山区东南部的主脉,九峰十八岗,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是著名的新四军抗日根据地。主峰大茅峰海拔372米,二茅峰、三茅峰等山峰蜿蜒相连,高低起伏,在宁镇群山里都是排的上号的“高峰”。茅山地区的地形更加险要,更加易守难攻,深入宁镇山区的腹地,距离丹阳县更远,和延陵镇之间只有一山之隔。

    “既然如此,我就充当这个鱼饵好了。哪怕被济尔哈朗一口吞掉,我也得崩烂他几颗牙!”焦琏听说不用死守一七七高地,沉重的压力感立刻消失。既然随时可以撤退,那就尽量多守一段时间,绝不能刚上去就丢了阵地,让别人把广西兵看扁了。

    “瑞庭兄说的不错,虽然要放济尔哈朗进来,但也不能让他太轻松了。用节节阻击的方式消耗他的兵力和锐气。”汪克凡笑道:“我这一招叫赶羊入圈,等济尔哈朗这只肥羊把力气费光了。在羊圈里折腾够了,咱们再关门打狗……”

    因为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广西兵都比较能打,明朝有著名的广西狼兵,后世的桂系也算强军,和他们相比,焦琏的这支阳朔兵还是差了几分火候。

    原因很简单,广西在明末乱世中还算太平,焦琏的阳朔兵没有打过大仗和恶仗,最激烈的一仗是在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的部将唐苗子杀进广西,焦琏将其击败,把唐苗子生擒活捉然后招降……再往后,焦琏所部几乎没上过战场,最多哪个壮族土司不老实了才出兵打上一仗,但是一般的土司实力有限,和焦琏的正规军碰上后都是一触即溃,阳朔兵总是赢得很轻松。

    被突然调到南京前线,阳朔兵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从广西出发的时候,焦琏没有向普通官兵宣布即将参战,阳朔兵一路走来,还以为和前几次一样只担任辎重部队,除了押运粮草之外,就是多了一个保护唐王朱聿鐭的任务。没想到过了秣陵关后,部队被直接拉到前线,开始做战前准备,官兵们的心情立刻变得非常紧张,几乎有一种将要窒息的感觉。听到不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厮杀声,阳朔兵一个个面色阴沉,有些胆小的新兵身子微微颤抖,不停地流眼泪。

    第二天早上天刚亮,焦琏集合部队,对五千官兵亲自训话。

    “诸位弟兄,我军即将开赴战场,与鞑子决一死战,你们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报效皇上的时候到了!只要诸位奋勇向前,此战之后本将必定不吝厚赏!”

    犹如巨炮轰鸣,阳朔兵此刻才明白这次开赴南京的真正意图,几乎就在一瞬间,场中立刻响起一片哭声。

    “娘啊,孩子不孝啊!”一个新兵跪倒在地,对着广西方向哭嚎不已,他的哭声感染了所有的士兵,气氛异常的压抑和凄凉,几千阳朔兵像遭到雷击一般呆呆站立,久久说不出话。

    焦琏迈步下台,走到近前亲手扶起那个新兵,又抬头对着众军和蔼说道:“弟兄们,你们放开哭一场吧,现在哭够了,打仗的时候就少流血!”

    得到主将的鼓励,年轻些的新兵尽情抱头痛哭,一个村的,一个乡的新兵都聚在一起,互相嘱咐,如果我死了,还活着的人一定要帮着去看看我的爹娘……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很多新兵都非常后悔来当兵吃粮,如果可以逃跑的话,半数以上的新兵都会毫不犹豫地开小差。

    中午饭的时候,很多新兵一口也没吃,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般耷拉着脑袋,眼睛里含满泪水,老兵虽然还算镇定,但是情绪也不高,整个阳朔兵军营里就像七月半鬼节一样,到处都是哀痛的哭声。

    晚饭后,官兵们接到通知,由营中的文书代笔,帮每个人写一封家信。这个时候该哭的都哭够了,该闹的也闹完了,大多数新兵都被迫接受现实,情绪上有所好转,纷纷抢着找到文书,充满感情地口述着,盯着文书给父母亲人写信。

    第二天上午,全军再次集合,举行祭旗誓师大会,汤来贺等高官出席观礼,宰杀牺牲,血衅旗鼓,焦琏再次训话,鼓励阳朔兵奋勇杀敌。

    “杀尽鞑虏!死战到底!”焦琏举起佩刀,大声高呼!

    “杀尽鞑虏!死战到底!”五千阳朔兵一起呼和,声音铿锵有力。

    到了这个时候,老兵新兵都知道命运已经无法改变,心情反而趋于平静。左右都是一死,与其当孬种,还不如拼命多杀几个鞑子,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誓师大会结束后,提调官下发了三天的干粮,并且要求大家把随身的水葫芦灌满,铠甲被分发到战兵手中,每名弓箭手配发一百支箭矢,随军的铁匠打磨刀枪武器,几门弗郎机炮也被抬下大车,进行仔细检查……当士兵们一个个全副披挂,手持锋利的刀枪,平添了几分勇气和胆量。

    午饭时,汪克凡亲自到来,向即将出征的阳朔官兵敬酒,气氛再次变得激昂庄严,全体将士一饮而尽,把酒碗摔在地上。烈酒入腹,年轻的新兵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踏上战场,杀尽鞑虏!

    汪克凡饮下壮行酒,当场赋诗一首。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

    除了鼓励官兵士气之外,焦琏还有太多的准备工作要做,这两天忙得焦头烂额。

    这一仗到底该怎么打,他心里完全没谱。

    让他喜出望外的是,汪克凡下完命令后,很快派来一整套参谋班子,协助他做战前准备。

    讲解军情和战术,提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