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404章

残明-第404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温室里的桂林朝廷不同,前线的人想法更纯粹。更简单,更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无论军民百姓还是士绅官员,都只想着如何打赢这一仗。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人免不了还有私心杂念,但被这场轰轰烈烈的抗清浪潮卷进去后,受到群体气氛的互相感染。也把个人得失暂时放到一边。

    马吉祥作为使节团副使,也过来和傅鼎铨见礼。递上一顶大大的高帽。

    “能把这十数万百姓调配的井井有条,复庵公(傅鼎铨号复庵)实有张良孔明之才,此战若能收复南京,复庵公功在社稷,下官敬佩不已!”

    “马都督谬赞,傅某实不敢当,若不是汪军门借给我百十个精干得力之人,又以多方大力配合,傅某早就手忙脚乱了。”傅鼎铨客气行礼,礼貌周全。

    “是这样啊……”马吉祥感到了傅鼎铨的疏远之意,不再和他套近乎,笑了笑道:“复庵公过谦了。”

    和容易冲动的朱聿鐭不同,马吉祥这几天感受最深的是江西官府强大高效的组织能力,把所有的资源和人力物力都投入到战争中,简直可以用万众一心来形容。能够把后勤工作做到这样的极限,除了百姓士绅的踊跃配合之外,从上至下的发动组织才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他一直怀疑傅鼎铨没有这个能力,听他亲口承认后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傅鼎铨的江西巡抚衙门就是在前面出力干活的,真正调度这一大摊子的还是楚军和楚勋,这就没那么奇怪了,虽然楚军能做到这一步也让人感到非常惊讶,但联想到汪克凡创造的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发动十万百姓拥军助战只是小意思。

    “南京这一仗,汪军门看来势在必得呀!”马吉祥很是担心,感到压力极大。

    作为帝党的骨干分子,作为楚勋的政治盟友,马吉祥知道无论隆武帝还是汪克凡,都在东征中压上了所有的本钱,倾尽国力、军力,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打赢这一仗,已经撑到了最大极限,没有任何退路……如果汪克凡战败,楚军的主力被消灭,隆武帝的皇帝宝座十有*也保不住。要知道唐王一脉只是朱元璋的一个普通的庶子之后,和大明后来的历代皇帝都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隆武新政又遭到士绅地主的联合抵制,如果失去汪克凡这个大军阀的支持,转眼就会被人搞下台。

    在马吉祥看来,汪克凡和隆武帝都太冲动了,不该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南京和清军决战,而是应该按照原定计划杀进江南,兜个圈子就撤回江西……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除了济尔哈朗和谭泰以外,就在几天前,傅勒赫的后续部队也赶到了南京,共计八万五千人的满清大军正在对宁镇山区发起猛攻,楚军已经陷入重围。

    马吉祥非常担心。汪克凡以前虽然百战百胜,曾经无数次以少胜多打败清军,但当时的对手都比不上济尔哈朗和傅勒赫的这支大军。这支大军从山西前线和北京调来,除了一半绿营兵之外,还包括将近三万人的满蒙八旗和汉军旗,加上谭泰、穆里玛和朱马喇手下的八旗兵,差不多占了满蒙八旗所有兵力的四分之一,而且大多是久经沙场的精锐部队。

    (满清入关的时候,八旗兵一共十几万人,后来几年随着满族人口的增长兵力也在缓慢增长,但在本位面中,八旗兵被汪克凡等人零敲碎打消灭了不少,兵力反而有所减少。)

    当然,这一仗如果打胜了,隆武帝的威信就将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皇权得到加强,各路军阀无不臣服,隆武新政的推行也将无往不利,和汪克凡一起成为最大的赢家……总而言之,南京之战是一场豪赌,打胜了赢得一切,打败了全盘皆输。这场豪赌由隆武帝和汪克凡联手坐庄,马吉祥只是跟庄下注,就觉得神经上有些承受不住。

    锦衣卫指挥使听起来威风八面,其实只是一个身份特殊的武将,全仗着皇帝侍卫亲兵的身份狐假虎威,皇权如果强势,锦衣卫就跟着强势,皇权弱势,锦衣卫也得夹起尾巴做人。隆武帝因为根基太浅,前几年在文官军阀面前非常弱势,这两年情况刚刚有所好转,马吉祥可不想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

    在傅鼎铨的陪同下,唐王朱聿鐭一行继续向安庆走廊进发。

    傅鼎铨性格孤傲,又是巡抚一方的封疆大吏,从骨子里看不起马吉祥这样的近侍武官,但碍于对方钦差大臣的身份,又是隆武帝身边的红人,所以表面上还维持着基本的礼貌。

    这样的文官马吉祥见得多了,也不和他计较,没事尽量少打交道,真的碰上了就聊几句前线的最新战况。傅鼎铨掌握的军情比前线稍有延时,但也差不了多少,虽然之间隔着七百里的距离,但是快马往来之下,前线发生的事情最晚两天后江西就能收到消息。

    基本上……都是坏消息。

    济尔哈朗发起进攻之后,没有采取朱马喇、穆里玛那种犀利的中央突破,分割包围的战法,而是真正做到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像延陵镇推进。

    他首先选择攻打丹阳县,城中楚军顽强抵抗,经过四天三夜的激战,在济尔哈朗完成合围的最后时刻,突围撤入宁镇山区。济尔哈朗没有冒险追击,而是停在丹阳县进行休整准备,耐心等待谭泰和傅勒赫的到来。

    攻占丹阳县后,清军已经打开了进入宁镇山区的大门,到延陵镇的直线距离不足百里,济尔哈朗却按兵不动,直到傅勒赫的最后一支部队赶到,凑齐了总数超过八万五千人的大军后,才下令攻进宁镇山区。

    宁镇山区是一片低山丘陵,虽然地势起伏不断,却没有那种绝对意义上的天险。济尔哈朗留下两万多清军守在宁镇山区的外围,然后把六万大军平行铺开,同时覆盖前后左右的几座山谷山峰,各部互相掩护,互相支援,哪怕走得再慢,也要一起行军,一起打尖休息,每天做多推进十五里到二十里就安营扎寨。

    碾子战术!

    济尔哈朗无意之中,和三百年后的胡宗南想到一块了,为了避免地形不利带来的危险,他摆出一个巨大的,不断向前滚动的碾子阵,楚军不可能张开这么大的口袋,最多只能从一侧伏击骚扰他的侧翼部队,对清军的威胁就小得多。

    济尔哈朗结硬寨,打呆仗,准备一路推进到延陵镇,先把朱马喇和穆里玛救出来,然后再考虑如何剿灭楚军。(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不满

    济尔哈朗步步为营,由于携带大量的粮草辎重,数万大军在山区里又难以协调指挥,所以推进速度很慢。

    但是丹阳县到延陵镇不足百里,就算加上山区里绕路的时间,济尔哈朗再有几天就能到达延陵镇,解救朱马喇和穆里玛。

    马吉祥非常担心。

    傅鼎铨等江西官员却显得信心十足。

    他和汪克凡多次并肩作战,已经习惯了一次又一次连续的胜利,就像当初打败孔有德、打败谭泰一样,傅鼎铨坚信楚军能够再一次获得不可思议的胜利。

    被傅鼎铨等人的乐观自信感染,马吉祥的信心也莫名其妙的增强了。这种感觉的确莫名其妙,明明看着敌强我弱,明明济尔哈朗势不可挡,偏偏确信楚军会取得最后的胜利,马吉祥觉得自己肯定也陷进江西军民那种狂热的情绪中,已经失去理智。

    “得找个内行再问问。”

    马吉祥颇有自知之明,虽然身为武将,但是论起带兵打仗的本事,他没准还不如傅鼎铨的水平高。

    内行是现成的,到了南直隶的第一站永丰镇,焦琏和他手下的五千阳朔兵正等在这里。

    焦琏押运辎重粮草,走得本来就慢,到了永丰镇即将进入安全走廊时,又特意停下来等候朱聿鐭一行。唐王朱聿鐭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南京,代天子拜祭孝陵,并犒劳三军有功将士。焦琏要负责保护整个使节团的安全。

    从安庆走廊再往北,楚军只控制着沿江附近的狭窄区域,陆路水路都可能遭到清军袭击。所以楚军的辎重部队都要集结一起行动。前两天有一支楚军的辎重部队出发,焦琏的辎重部队也跟着一起走了,和唐王汇合后轻装简行,行军的速度就快了许多,连着赶了两天路,在贵池又追上了先行出发的辎重部队。

    这一路无惊无险,并没有遇到大股的清军袭击。济尔哈朗急于救援朱马喇和穆里玛。清军主力都集中在宁镇山区一带,还顾不上分兵迂回包抄楚军的后路。

    但是据池太总兵卜从善所说。这段时间以来,也有两支清军在不断骚扰楚军的补给线,一支是败退到九华山、石埭县一带的熊立春所部,一支是李成栋派来的另一支援兵马宝所部。好在他们的兵力都只有一两千人,只能进行骚扰,却无法切断楚军的补给线。

    马宝在历史上跟着吴三桂造反,也算是吴三桂手下的第一员上将,但这个时候还是无名之将,马吉祥对他没什么兴趣,更关心焦琏对宁镇战役的看法。

    “汪军门在此与鞑子决战,其中必有深意,此战到底谁能取胜。末将也不敢妄加断言。”焦琏说道:“济尔哈朗既然势不可挡,大不了放他进延陵镇,虽然走了朱马喇和穆里玛甚为可惜。但是济尔哈朗总是缩成一团,也就无法追剿楚军,现在断言胜负还为时尚早。”

    济尔哈朗害怕中了楚军的埋伏,所以摆出一个碾子阵,虽然安全却很笨拙,楚军不和他正面相抗就没有危险。

    马吉祥连连点头。突然间灵光一闪,担心地问道:“济尔哈朗救出朱马喇后。若是不在宁镇群山间和楚军纠缠,而是原路返回丹阳县,以重兵分守外围,再遣派一支奇兵奔袭贵池或者芜湖,该如何是好?”

    “这个……,末将倒是没有想到这一节,若是济尔哈朗果真来断粮道,汪军门只能尽快退兵了。”

    楚军漫长的补给线始终是个弱点,济尔哈朗不用在宁镇山区里和楚军交战,分兵截断楚军粮道就能稳操胜券。到了那个时候,汪克凡只能尽早突围,退回江西。

    见焦琏也没了主意,马吉祥又开始担心了。

    傅鼎铨却仍然信心十足:“我等都能想到此节,汪军门又怎会想不到,他定然早有破敌之策,两位将军只管拭目以待。”

    这也很有道理啊!马吉祥当然希望楚军打赢这一仗,患得患失之余,不断催促焦琏加快行军速度,急着赶到前线,了解最新战况,

    但是辎重部队走不快,马吉祥着急也没有用,紧赶慢赶的赶到秣陵关,刚刚进入宁镇山区,东征监军汤来贺带着属官卫队从后面追了上来。

    唐王朱聿鐭这次来到南京,还担负着协调明军各部统一作战的任务,给汤来贺、万元吉都带有旨意。汤来贺从福建特意赶来,一是接旨,二是和汪克凡碰头开会。

    福建最近战事不利,汤来贺作为东征南路军的统帅,心情自然是很郁闷的,楚军却捷报频传,不断攻城略地,接连消灭了好几支清军,更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对汪克凡也有些不满。

    他来当这个东征监军,主要任务就是为了收复福建,这是临来之前隆武帝反复交代过的。现在汪克凡擅自改变作战计划,一路打到南京城下,把整个战场的重心都引到了南京,听说隆武帝已经调整东征战略,各种补给兵员都向南京倾斜,福建那边接下去还怎么打?别的不说,如果把焦琏这支生力军投入福建,再加上他带来的这批粮饷军需,汤来贺就有信心拿下泉州这个硬骨头,甚至对福州再发起一波猛攻,现在的福建战局就像两队拔河角力,只要有人帮把手,立刻就会打破僵局,分出胜负。

    当然了,汤来贺身为帝党大佬,隆武帝的亲信大臣,不会真的违背隆武帝的旨意,也不会在公事上和汪克凡有意对着干。从他个人的愿望来说,也希望楚军能够创造奇迹,打败强大的济尔哈朗,一举收复南京城。但是作为东征南路军的统帅,汤来贺掌握的情报更为直接,更为全面,对战局的认识程度远远超过焦琏、马吉祥等人,在他看来,楚军想要打败济尔哈朗是根本不可能的,汪克凡的冒险行为已经危害了整个东征战局,收复福建的计划很可能因此功败垂成。

    头脑发热!

    好大喜功!

    不顾大局!

    公事上该配合的配合,但是对他的错误也不能姑息包庇。汪克凡为了楚军和他个人的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以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哪怕他权倾朝野,汤来贺也暗下决心,如果楚军在宁镇山区战败,轻易放走了穆里玛和朱马喇,就立刻上疏参他一本。

    ……

    ps:在各位书友的支持下,《残明》这个月的成绩上了一个台阶,各项数据都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