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398章

残明-第398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王朱聿鐭的四弟,历史上隆武帝和绍武帝相继殉国后。他继承了唐王封号,永历十三年被清军杀害。)

    唐王使团走后,隆武帝返回寝宫,总觉得心绪不宁,摊开一本书对着看了半天,脑子里还是乱哄哄的。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一轻一重听起来很熟悉,隆武帝知道。这是内阁首辅何吾驺到了。

    何吾驺今天在内阁当值,和平常相比,他的脚步声明显很急促,似乎有什么要紧事,隆武帝下意识地抬起头看去,心里有些紧张。一定是前线送来的紧急军情,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随着太监的通报,何吾驺匆匆走进来,笑着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沈志祥死了!”

    “谁?沈志祥?”隆武帝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鞑子的续顺公沈志祥啊!堵胤锡与李过从襄阳送来急报,清军襄阳主将沈志祥,五日前突然暴毙而亡!”何吾驺拿出一份文书,交给旁边的太监,呈了上来。

    “沈志祥这奸贼,也有今日!便宜他了!”隆武帝却顾不得看,兴奋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问道:“沈志祥既然已死,襄阳城中的清军有何动静?”

    明军从年前就开始围困襄阳,只是因为城高墙厚一时无法破城,沈志祥突然暴毙,襄阳城中的清军群龙无首,正是破城的良机!

    “沈志祥有一假子名为沈永忠,乃其兄之子,现为城中清军之首,他有意献城降明,派使者缒城而出与我军接洽……”

    “那还等什么?受降好了!只要诚心归顺大明,朕定然既往不咎,还会重赏沈永忠!”襄阳是湖广的门户,明军占领襄阳,进可从南阳盆地向北方发起进攻,退可守住湖北西边的几座州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

    何吾驺目光闪了闪,说道:“沈永忠虽然有意归顺,却求袭沈志祥之爵,非要封国公才肯投降,堵胤锡与李过不敢自专,特请陛下圣裁!”

    “这个……”隆武帝一愣,有些犹豫。

    沈志祥和他手下的主要将领,原来都是皮岛毛文龙的部下,最初也是大明官军,后来却投降满清当了走狗,这些年为虎作伥杀了无数的汉人,从关外一直打到湖广,和吴三桂一样都是声名狼藉的汉奸……投降免死已经是宽大处理,沈永忠还要求封国公,实在有些过分。

    就算不考虑这个问题,沈永忠的分量也不够。假如是沈志祥投降,他原来就是满清的续顺公,大明也给他一个国公还说得过去,沈永忠却只是沈志祥的侄子和假子,被困在襄阳城里走投无路,败军之将还敢讨价还价,大明的王公难道真的这么不值钱吗?

    ……

    因为路途遥远,楚军又在宁镇山区里,汪克凡过了两天,才收到沈志祥暴毙身亡的消息。

    他正在和众将召开军事会议,接到这份紧急情报后,匆匆看了一遍,不由得轻轻皱起眉头。

    “你们接着议,我先出去一下。”

    汪克凡向李云聪招招手,一起出门,来到旁边一座军帐中。

    他把那份情报给李云聪看了一遍,然后说道:“你立刻拟一份文书,快马送到李过军中,让他立刻答应沈永忠的条件,尽快拿下襄阳城。哼,不过是一个空爵罢了,朝廷还养不起他吗?只要夺了沈永忠的兵权,哪怕封王也无所谓的。”

    为了围困襄阳,两万多明军被长期拖在襄阳城下,湖北方面的机动兵力严重不足,后勤补给的压力也很大,既然有迅速解决襄阳清军的办法,何乐而不为?沈永忠想封国公,就封个国公好了,然后送到桂林圈起来当猪养,只要把他的部队收编遣散,就闹不出什么乱子。

    “军门还请三思,这么做恐怕不太合适。”

    李云聪劝道:“是否封沈永忠为公爵,还得看圣上如何决断,军门若是越俎代庖,未必能取信沈永忠,事后还会惹来百官攻讦,圣上那里也不好看呀!”

    “沈永忠为什么不信?难道还要天使进城宣旨,拿到封公的字据文书他才肯出城投降?呵呵,你告诉李过,不要太忠厚了,给沈永忠一个最后期限,要么出城投降,要么就开始攻城,襄阳城中军心已乱,现在攻城他扛不住的,这么拖下去反而会发生变故。”

    “若是沈永忠出降,朝廷又不愿封公,该如何处置?”

    “那就杀掉沈永忠好了,兵不厌诈嘛。”汪克凡突然露出一丝微笑:“这件事就不该报到桂林,让圣上为难。只管先答应沈永忠,拿下襄阳城,圣上若封他为国公,那就皆大欢喜,若是不愿封他为国公,李过和堵胤锡就该当这个恶人。哎,可惜他们两个都是一诺千金的君子,不会骗人。”

    如果隆武帝不愿封沈永忠为国公,那就必须把他杀掉,否则的话,他很可能再次出现反复,又带着手下的军队再次叛变……对沈永忠这种劣迹斑斑的汉奸,必要的时候,汪克凡绝对是心狠手辣,翻脸无情。

    “李过只是耿直忠厚,想不到这种,这种……”李云聪说到一半,觉得不合适,硬生生的把毒辣二字咽了回去,对汪克凡尴尬地一笑:“军门既然下令,李过就不会推诿,但堵胤锡堵军门,恐怕不会应允。”

    “堵军门和李过一样,也是个耿直忠厚的大丈夫,我对他很敬重的。”汪克凡想了想,说道:“这种腌臜事就不要把堵军门扯进来了,告诉李过,这个黑锅他自己背,想办法瞒过堵军门……”

    安排好这件事后,汪克凡回到中军帐,接着开会。

    他进门的时候,参谋部的军官刚刚结束军情通报。

    由于朱马喇所部将近一万清军被困在延陵镇,济尔哈朗的动作明显加快。他的大军还没有集结完毕,徐州只有三万多清军,为了救援朱马喇,济尔哈朗已经带着这三万多清军南下,顺着大运河到了淮安府,预计再过几天就会渡过长江,从山西等地赶来的其他后续部队也在加快速度向徐州集结,估计很快也会南下,成为济尔哈朗大军的第二梯队。

    除了济尔哈朗之外,谭泰也来了。

    朱马喇是谭泰的部将,他当然一定要救。谭泰在衢州府留下一支偏师,配合田雄继续进攻江山县和仙霞古道,他自己率领主力乘船北上,又杀回南直隶,杀向宁镇山区。(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十二章 参谋部的意见

    连续打了几场干脆利落的胜仗,楚军上下士气高昂,中军帐内,众将讨论得非常热烈,并没有因为大敌压境而紧张。

    相比之下,曹志建显得比较谨慎,当然,也只是谨慎,并不是紧张。他是九边官军出身,对济尔哈朗比较了解。

    “济尔哈朗来者不善!他只是老奴(努尔哈赤)的侄子,却能封到郑亲王,都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军功,就连名将满桂都不是他的对手,我在辽东的时候,就知道济尔哈朗的名字……”

    满桂是天启、崇祯两朝的抗清名将,在九边官军中威名赫赫,在宁远之战中却败于济尔哈朗之手。

    曹志建接着说道:“济尔哈朗这次带来了三万多鞑子,谭泰也有两万多人,加起来就是六万大军,南北夹攻对我军很不利,我觉得,现在应该解决朱马喇了,尽快攻克延陵镇,免得再被鞑子来个内外夹攻。”

    张家玉却不以为然:“你慌什么,被济尔哈朗吓怕了?朱马喇反正跑不了,咱们应该先打穆里玛,然后再回头吃掉朱马喇。”

    帐内的文官武将纷纷点头,支持张家玉的意见。朱马喇和穆里玛都是楚军碗里的菜,如果先打朱马喇,穆里玛很可能缩回南京,毕竟他离南京很近,而且占着涥化镇,又有秦淮河水师相助,如果掉头就跑,楚军很难把他堵住。

    王进才又补充道:“还有郝尚久、胡茂祯、刘弘遇、张天禄……这帮家伙都不能放过了。把他们先打掉,济尔哈朗和谭泰就变成了孤军,我军在宁镇群山里慢慢和他们周旋。未必不能以少胜多!”

    经过前面几场战斗后,楚军上下对山区作战已经充满了信心,尤其王进才和曹志建的感触最深。他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从来没有这么欺负过敌人,自己的伤亡却很小,而且敌人还是号称天下无敌的八旗兵,王进才和曹志建以前见了他们……不。根本见不到,一般都是望风而逃。

    尝到甜头了!

    八旗兵怎么了?我躲在山上用臼炮一通乱轰。八旗兵一样鬼哭狼嚎,血肉横飞,想要攻山又会遭到燧发枪的迎头痛击,楚军这几仗充分发挥了地形优势。王进才和曹志建简直爱死宁镇山区了,恨不得立刻把济尔哈朗和谭泰引到山里面,架起臼炮再狠狠轰他娘的。

    “没那么容易吧?”

    曹志建不愿和张家玉抬杠,却不怕王进才:“你吃过苹果吧,吃苹果就要挑个大的。刚才你说了一大串,郝尚久、胡茂祯、刘弘遇、张天禄……再加上穆里玛和朱马喇,鞑子东一坨西一坨,咱们就这三万人马,一时半会儿肯定没法把他们都吃掉。济尔哈朗来的又这么快,咱们还是应该先挑个大的,把朱马喇吃掉……”

    “不行!不行!最少也得先打穆里玛。他手下有五千八旗骑兵。出了宁镇群山就是咱们的大敌,一定要把他留下来。”帖兆荣抢着插话,又财迷地嘿嘿一笑:“我早就盯着穆里玛这几千匹好马呢!一定要把他全歼,让我们西骑营和江骑营换一遍战马。”

    众将轰然叫好,只有曹志建小声嘟囔着:“就算全歼穆里玛,也得不了五千匹马呀。马肉倒是管饱……”

    “那就行了呗,有马肉吃你还想什么?”帖兆荣笑道:“五千匹马就算死一半。还能剩下两千多匹嘛!今天汪猛正好不在,这两千多匹都归我了,你们谁要偷偷告诉他,别怪我老帖翻脸!”

    又是一阵哄笑。

    接下来,众将纷纷各抒己见,讨论先打哪支清军,由于济尔哈朗和谭泰很快就会相继赶到,这里面肯定存在一个取舍问题,不可能把所有的清军都消灭。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的意见渐渐趋于一致,都赞成先打穆里玛,再打朱马喇,他们手下都有大量的八旗兵,在清军中战斗力最强,对楚军的威胁也最大。如果来得及的话,再把郝尚久解决掉,他已经窜到四径山附近,深入宁镇山区腹地,虽然兵力不多,对楚军的骚扰性却很强。

    至于刘弘遇、张天禄、胡茂祯等部的清军,一来都在宁镇山区的外围,不太容易实现包围全歼,二来都是些绿营兵,楚军众将还真的看不到眼里。

    讨论到了尾声,众将一起看向汪克凡,等他最后拍板。

    汪克凡没有急着说话,目光一一扫过众将,最后停在京良的身上。

    “参谋部有什么意见?”

    “我们有另一个计划。”

    京良站了起来,神色稍有些紧张,走到挂着的大幅地图前面,对众将点头示意:“参谋部认为,如果现在就消灭朱马喇和穆里玛,济尔哈朗和谭泰就不会进入宁镇山区,形成对我军的不利局面。”

    他的语气里没有任何情绪色彩,只是在陈述事实,王进才等众将的脸上却有些尴尬。

    “接下来的战事发展有两种可能,其一,我军击败张天禄所部,收复秣陵关,在宁镇山区和清军形成对峙。但是济尔哈朗可以利用水师优势,绕到秣陵关后面,在东至县到秣陵关一线的任何一点切断我军的粮道,我军就只能被迫向江西退却,或者冒险向东攻打常州府等地。”

    众将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京良舔了舔嘴唇,指着地图接着说道:“其二,济尔哈朗及时派出精锐援兵,支援张天禄和刘弘遇,我军短时间内就很难收复秣陵关,被清军围困在宁镇群山中。这个结果对我军更为不利,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军就快就会断粮,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嘶……”曹志建倒吸一口冷气。

    长沙营的实力虽然差,他却是行伍出身的老将,战略眼光比王进才和张家玉都强一些,最先理解京良所说的危险。

    真的有危险!而且非常危险!

    曹志建刚才也有一些模糊的感觉,所以才一直和众将唱反调,现在被京良点破,立刻恍然大悟。

    毫无疑问,宁镇山区是个很厉害的陷阱,但是陷阱只能用一次,第二次清军就不会上当,如果一步走错,楚军反而会困在这个陷阱里!(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十三章 要玩就玩个大的!

    穆里玛为了救援朱马喇,从涥化镇向东,强攻句容县城,城中的楚军却早有准备,顽强防守将其击退。只是因为楚军的主力分散在宁镇山区里,句容县城里的兵力不多,没有趁机出城反击,所以清军的伤亡不算大。

    伤亡不大也是打了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