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385章

残明-第385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天禄却不是一般人。

    他到底是沙场老将,深知两军交战的时候,最忌讳跟着敌人的指挥棒转悠,敌人打到哪里,你就跟着屁股追到哪里,肯定越来越被动,最后必然以惨败收场。

    楚军的攻势虽然凶猛,但是战线拉得过长,从江西进入安庆走廊后,东至——贵池——铜陵——芜湖——当涂这一段,足足有五百里的补给线,这个时候不考虑拦腰把它切断,却要退回应天府消极防御,无疑是下策中的下策。(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十一章 诡异的豆芽阵

    前线传来的情报太乱,各路的溃兵和斥候说法各不一致,张天禄一开始,并没有搞清铜陵、芜湖和当涂都是怎么丢掉的。

    虽然有很多溃兵声称,是卜从善派人诈开城门,但是张天禄并不相信。卜从善一直好端端地在林家冲待着,五天的期限已经过去四天,据说明天他就会对馒头山发起总攻。

    这几天,张天禄先后几次派人前去查看,卜从善的四百人马都在林家冲,怎么会跑到三百里外的当涂去?要知道,他前几天刚刚打了一个败仗,被楚军缴获了很多旗帜号衣,被楚军盗用他的旗号,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

    事关重大,不管他和卜从善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现在都要放在一边,先查明当涂等地失守的原因……他再次派人前往卜从善军中,召他来船上议事,卜从善却推三阻四,就是不露头。

    张天禄终于隐隐感到,事情有些不对。他再次派出一名心腹军将,率领五百绿营前往林家冲,并且下了死命令,哪怕翻脸动手,也一定要把卜从善带回来。

    临走之前,张天禄特意嘱咐,卜从善虽然只有四百人马,但是贵池城中还有数量不知的楚军,如果卜从善真的和楚军有什么勾连,只凭这五百绿营未必是他们的对手,所以此去一定要小心谨慎,发现情况不对就立刻撤回,不要中了埋伏。

    那军将诺诺连声,领命而去。

    他们走了之后,张天禄在船舱里怎么都坐不住,总觉得心神不宁的,好像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被自己忽略了,却怎么都想不起来。

    他推门走出船舱,扶着船舷呆望江水,被凉爽的江风一吹,他的脑筋清醒了许多,突然抬手照着自己的腮帮子,重重地抽了一个耳光。

    “啪!”

    声音清脆,周围的士兵纷纷扭头朝这边看,见到自家军门在自怨自残,又连忙转过头,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坏了!”张天禄越想越后悔,忍不住又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子。

    光想着楚军的主力去了太平府,但是却忘了昨天收到的一份情报,楚军东莞营和平江营大部已经离开东至县,正在沿着长江南岸一路向北进兵,今天应该已经到了贵池附近。

    派去的这五百绿营就算小心再小心,如果被上万楚军围攻,十有*会出事。

    悔之晚矣!

    那也得亡羊补牢!

    他立刻派出康中军,追赶那五百绿营。

    康中军是张天禄的心腹,行刑的手下都有分寸,那十军棍就像挠痒痒一样,只将养了几天就完全恢复,一点不耽搁骑马。他带着几名骑兵,也带着张天禄的殷殷期望,绝尘而去。

    康中军跑出去不到十里,迎面就碰上一群绿营溃兵。

    说是一群,其实只有三十多人,一个个丢盔卸甲,两手空空,武器装备都不见了,模样极其狼狈。问起其他的四百多个绿营兵,都已经被楚军消灭,这三十多人要不是完全彻底的减负,肯定也逃不出来……

    第二天中午,张家玉和王进才率军离开贵池,新任大明池太总兵卜从善出城送行。

    “卜帅留步吧,我们走了之后,贵池的防务就交给你了,万万不可松懈!”王进才神情傲慢,语气居高临下,就像在训斥下属一般。

    卜从善却没有丝毫不满,仿佛王进才理所当然就该是这个态度,他恭敬地抱拳行礼,大声说道:“请张帅、王帅放心,末将必定稳守贵池,绝无闪失!”

    张家玉点点头:“张天禄已经退往南京,你的兵马虽少,贵池暂时却没有危险。汪军门已经下令,你的部下都会调到贵池来,到时候卜帅手里有两千兵马,足以稳守池州府,若是清军渡过长江大举来攻,卜帅只需闭门不战,等候东至、东流两县的援兵,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末将理会得!”

    卜从善再次行礼致谢,他反正归明后,汪克凡没有剥夺他的兵权,让他非常高兴。

    前些日子,他被楚军迎头痛击,手下一千五百多绿营兵损失了将近七成,除了被杀死和逃散的以外,还有四百来个绿营兵当了俘虏,卜从善反正之后,这些俘虏已经还给了他……现在他手下有六百多人,如果再把王铁棍、卜从德等部调到池州府,他就能基本恢复元气。

    东莞营和平江营离开贵池之后,保护着一支庞大的辎重部队,一起向铜陵县前进。因为携带的辎重物资较多,部队的行军速度很慢,张家玉和王进才并马而行,时不时随口聊上几句。

    “嗯——,贵池终归是一座府城,把卜从善这个降将放在这里,会不会有什么隐患?”张家玉有些不放心。

    “应该没事吧。他既然已经反正归明,总不能立刻再反回去,哪怕他是有意诈降,现在已经弄假成真,鞑子不会再轻易相信他的。”

    王进才用马鞭遥指周围,说道:“咱们一路攻入南直隶,如果每处都留下重兵防守,走不多远就没人打仗了,所以汪军门也是迫不得已,才会重用卜从善这样的降将。”

    张家玉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后,突然又问道:“我有一事不明,还要向王帅请教,汪军门把咱们全都调到当涂,是准备攻打南京吗?”

    “这个,我也看不懂。”王进才说道:“我军现在战线拉得过长,粮道随时可能被清军切断,这可是兵家大忌。要说打南京吧,南京这样的坚城,又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打下来的,汪军门到底作何打算,我是猜不到……”

    王进才的平江营是楚军第一大营,虽然在东流县留下了三千人马,但是还有一万多人,再加上东莞营和一支庞大的辎重部队,浩浩荡荡一路向北进军。

    到了铜陵县后,他们遇到了前来接应的西骑营,行军速度明显加快,紧接着到了芜湖,又碰到了江骑营来接应,很快一起赶到当涂,和汪克凡会师。

    随着东莞营和平江营的主力调到当涂,楚军现在的阵型部署,就像一颗头大脖子细的豆芽菜,几万大军云集当涂,前面是虎踞龙盘的南京坚城,后面却甩着一条长达五百里的补给线,而且这条补给线就在清军水师的眼皮子底下,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

    从古至今,都没有这么打仗的,楚军众将对此很不理解。

    汪军门到底要干什么?你正在阅读;如有!

正文 第七十二章 诱敌深入

    张天禄一不小心,在贵池稀里糊涂损失了五百精兵,平江营和东莞营乘胜追击,一口气追杀到长江岸边,吓得清军水师的战船连忙砍断缆绳,远远避到江心胡乱开炮,再也不敢靠近长江南岸。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这一仗输的实在太窝囊了,那五百披甲战兵是张天禄的嫡系部队,装备好,训练足,大多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兵,却被楚军一口吃掉,扔进去连个响都没有听到,让张天禄非常心疼。

    损失了五百精兵,唯一的收获就是确定卜从善已经“叛变”,张天禄简直把这个卑鄙的家伙恨透了,只要一听到他的名字就会两眼冒火,大发雷霆……有一个不开眼的幕僚还想劝劝张天禄,在他的面前大骂卜从善两面三刀,反复无常,却没有注意到张天禄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面皮红通通的几乎要滴出血来,又羞又恼!

    马屁拍到马腿上,此幕僚,卒。

    再没人敢提卜从善的名字,连卜从德、王铁棍都跟着成了敏感词,向张天禄报告军情的斥候总是战战兢兢的,生怕喜怒无常的张军门突然翻脸。

    张天禄杀人立威,压住了军中的流言蜚语和各种议论,以掩盖他的失误。

    到了这个时候,他心里其实很清楚,卜从善之所以会“叛变”,九成九是被他自己逼反的,由此类推,铜陵、芜湖、当涂的失守,他也要负主要责任……事已至此,再后悔也没有用,屎盆子只能往卜从善的脑袋上扣,张天禄拼命的捂盖子,谁敢再提这件事。肯定就是一个死。

    由于东莞营和平江营进入池州府,贵池一带的楚军已经超过两万人,张天禄的手下却只剩三千战兵。继续留在福建也讨不到什么便宜,再加上马国柱不断催促他回援。张天禄终于下令,水师起锚返航,全军撤回南京。

    刚刚回到南京,张天禄就收到消息,他前脚刚走,王进才和张家玉后脚也跟着离开了贵池,两万大军一路北上,已经抵达当涂和汪克凡会合。而贵池方面,只由降将卜从善把守。

    楚军这样的调动部署,大大出乎张天禄的意料。

    进入南直隶之后,楚军一直沿着长江南岸向东北方向推进,占领的地盘成一字长蛇阵,而且这条蛇是典型的铜头铁嘴豆腐身。

    当涂是蛇头,恭义营、江骑营、西骑营、东莞营、平江营、火器营和工兵营的一部……汪克凡手下数万大军猬集于此,对着南京和应天府张开血盆大口。

    从东至——贵池——铜陵——芜湖是蛇身,楚军相对兵力薄弱,只占领着几个县城府城等重要据点。却无法保证整条补给线的安全……要知道,清军控制着长江水道,可以选择的登陆地点很多。完全可以避开那几个县城府城,很轻松的切断这条蛇身。

    张天禄打了半辈子的仗,各种情况都见得多了,却从没见过楚军这样的豆芽阵,这个头重脚轻的豆芽阵有违兵家常理,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猜不透汪克凡的用意。

    打仗这种事,当然离不开攻守相持,进攻一方因为掌握着主动权。可以选择的战术相对较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大的战略思路却只有那么几种……

    要么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每次向前推进一步,就要站稳脚跟,扫清侧翼的威胁,然后再次向前推进。

    要么是寻求决战,雷霆一击,先把敌人的防守部队彻底打垮,然后就可以很轻松的攻城略地。

    要么是多路出击,互相配合,既可以互相支援掩护,也可以起到声东击西,迷惑敌人的效果。

    要么是奇兵突袭,直捣黄龙,占领敌人的首都或者军事重镇,从而摧毁敌人的指挥中枢,整条防线也就不战自溃……

    楚军这个奇怪的豆芽阵,却和以上几条都不符合。

    步步为营,多路出击什么的都不用提了,寻求决战也得要清军配合,最靠谱的就是直捣黄龙,攻占南京。南京是南直隶的心脏,也是整个江南最重要的城市,楚军如果攻占这里,当然就能一举控制局面,其他的州府大多传檄可下。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下,楚军想用奇袭的方式攻占南京肯定是不可能的,难道说,汪克凡打算兵行险招,强攻南京?

    没道理啊!

    南京城池坚固,周围地势险要,就算城中只有几千守军,楚军也别想轻易攻占这座坚城。汪克凡也算知兵善战的良将,为什么会冒险强攻南京,难道他不怕困于坚城之下,最后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没道理归没道理,楚军现在摆出的架势,的确就是这样的战略意图,张天禄和马国柱反复讨论,都觉得不可理解,最后还是马国柱的幕僚苏瑾一语道破天机。

    “以学生之浅见,这其中并无甚么古怪之处,不过是汪贼过于骄狂,以为我南京不堪一击罢了。”

    苏瑾一语惊人,赫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当下矜持地微微一笑,解释道:“汪贼这几年屡战屡胜,击败我大清数位名将,八旗劲旅也不敢直掠其锋,自然不把我江宁绿营放在眼里,以为我军未战先怯,一鼓可下南京……嘿嘿,所谓骄兵必败,这南京城虎踞龙盘,就是汪贼的毙命之地!马督抚和张军门不妨诱敌深入,待汪贼兵势衰竭,再以水师出奇兵截断他的粮道,必能一战而破之!”

    有道理啊!

    马国柱和张天禄仔细想了想,的确只有这个解释最为合理,汪克凡到底是个毛头小伙子,年轻人的经历如果过于一帆风顺,就会自我膨胀,头脑发热,不知天高地厚……他把孔有德、勒克德浑、谭泰这样的强军都打败了,当然不把江宁绿营放在眼里,所以才会选择强攻南京。

    急于求成!

    考虑问题太简单!

    打一次胜仗并不难,常胜将军却从来没有,苏瑾说的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