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355章

残明-第355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亮工在邵武府刚刚打了一个胜仗,就接到闽浙总督佟养甲的命令,让他立刻赶去支援仙霞关,还给他拼凑了五千援兵,以及副将马得功等几位绿营将领。

    这五千绿营兵从各个州府抽调而来,光集结到一起就用了三四天,周亮工虽然着急。也只能干等着,好容易把部队凑齐。又花了两天时间乘船来到浦城县,立刻询问当地守备署。是否有前线的告警军情。

    从前线传来的消息很乱,有些还自相矛盾,蒲城守备署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前几天前面的烽火台点着过一次,明军应该已经对仙霞古道发起了进攻。

    “问题不大,烽火台只点着过一次,南贼估计还在攻打江郎山,还没到窑岭,咱们抓紧些赶去,肯定比他们早到仙霞关。”副将马得功也是南明降将,早先是黄得功的部将,手下的部队算是比较能打的,黄得功死后,他和田雄一起把弘光帝献给多铎请降,后来跟着佟养甲进入福建,这两年一直在和郑成功作战。

    “嗯,抓紧进兵吧,到了廿八都衙门就能知道确切的军情。”

    周亮工抬起头,看着半山腰的枫岭关。这是仙霞古道上最古老的关隘,早在唐朝就有了,南面门洞上刻着四个大字——全闽锁钥。

    “全闽锁钥……,只要枫岭关不丢,福建就高枕无忧。”周亮工的心里稍觉轻松,他既然已经赶到枫岭关,就等于锁住了仙霞古道的南大门。

    枫岭关太过重要,周亮工留下了五百兵马加强这里的防守,带着其他的部队向北进兵。一路翻山越岭,渐行渐高,路上不时能碰到驿铺和烽火台,到了盘亭关的时候,在当地巡检司打尖休息。

    “廿八都驻有多少兵马?”他询问当地的清军军校。

    “回老爷的话,廿八都的浙闽枫岭营有两千多披甲战兵,不过大多分守各处关隘,廿八都镇子和衙门里只有三五百人。”

    “怎么能这样呢?”周亮工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把部队全派出去分守各个关隘,却没有留下一支足够的预备队,一旦哪里遭到敌人猛攻,就只能干看着无法派出支援。

    “臬台大人有所不知,仙霞古道就是一条直路,南贼既然从北面来,当然要把兵马都派到北面去,不能留在廿八都……”

    马得功刚刚说到一半,眼见着远方的山岭上冒起一股浓浓的黑烟,直冲云霄。众人都愣住了,盘亭关巡检司的清军立刻一阵大乱,也跑去点燃了烽火台,周亮工等人也跟着来到烽火台高处,向着山下的盘山道看了半天,盘山道上却空空如也,没有一个人影。

    “混账!廿八都的浙闽枫岭营是怎么搞的?光把烽火台点着却没有派人上报军情!”马得功看不下去了,烽火台只能告警,无法传递具体的军情,应该同时派出快马报警,这样光点烽火台,简直是扰乱军心。

    “一定是出了意外。传令全军,跑步向廿八都进兵!”周亮工大声下令,带着部队离开盘亭关。他一边赶路。一边在心里暗暗琢磨,这既然是第二道烽火台告警。说明窑岭也遭到了攻击,明军来的好快!

    “来人,派快马斥候前往仙霞关,传我的将令……”

    一番布置之后,周亮工带着部队急匆匆赶路,穿关过桥,终于赶到廿八都古镇。这个镇子是仙霞古道的中途枢纽,也是守军驻兵的要地。位于高山深谷中,前面再往北走就是仙霞群关。

    “臬台大人不必担心,我等已经到廿八都,这一路上有好几座关口,南贼就算攻下仙霞关,也攻不进福建。不如先在廿八都歇歇,养足力气再爬仙霞岭,万一遇敌儿郎们也有力气厮杀。”马得功虽然骑马,这一路跑下来也累得够呛,他身后的士兵更是气喘吁吁。盔歪甲斜。

    “决计不可!南贼若占了仙霞岭,只守不攻该如何是好?我等不光要守住福建大门,还要打通整条仙霞古道!传我的将令。全军急速向仙霞关进发,若能一鼓作气攻入江山县,三天后封刀,本司决不食言!”周亮工也跑得衣甲不整,但却只见张狂,不见狼狈。

    马得功眼睛一亮,攻克江山县后三天不封刀,这是任凭士兵们屠城抢掠,给大家发福利呀!他连忙催动坐骑。把周亮工的命令向绿营兵大声传达,听说发财玩女人的机会来了。绿营兵士气大振,呼呼啦啦向仙霞岭上爬去。

    仙霞岭是这一带地势最高。地形最为险峻的一座山岭,山路全长二十里,山后是第五关,半山腰是第四关,山顶是第二关和第三关,山前是第一关。关与关之间只有一条麻石铺砌的石阶路相连,两边都是遍布树木竹林的高山,关门紧闭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登上第五关后,周亮工眼望周围景色,突然涌起诗兴,浅声吟道:“万马入关悲九塞,一丝过岭重三吴……”

    他刚刚起句,又觉得不妥,没有接着念下句。马得功虽然是个大老粗,但在他面前公然感慨满清入关和清军进攻浙江福建,总是不太保险。

    “何必如此酸腐呢?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学而优则仕,大丈夫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当此易代狂飙之际,我入仕满清也是迫不得已……”

    ……

    介绍一下周亮工。

    周亮工是上了乾隆《贰臣传》的人物,非常标准的一个汉奸,但是这个人很有几分才华,投靠满清后的经历又非常坎坷,所以在后世有很多同情者。

    他一生的仕途三起三落,刚刚投降满清的时候混的很不错,在清朝初年的汉人中第一个出任布政使,但是官小的时候什么都好说,官大的以后就存在一个站队问题,顺治六年他升到福建布政使之后,一直很赏识他的福建总督张存仁调走了,换来了佟养和担任福建总督,因为政见不同,周亮工和他发生矛盾,从此越混越背。

    佟养和对郑成功以招抚为主,周亮工却是非常坚决的主战派,两个人斗起来,降臣周亮工当然不是皇亲国戚佟养和的对手。

    顺治十一年周亮工最后一次升官,调回北京担任吏部侍郎,向满清朝廷建议停止招抚郑成功,杀掉郑芝龙,派兵攻打台湾,把佟养和和郑芝龙都得罪透了。被软禁在北京的郑芝龙别的没有,就是不缺银子,和佟养和联手再加上银弹攻势,很快把周亮工扳倒。

    这个案子搞得很大,前后历时六年,牵连了上千人,光在公堂上用刑就活活打死了十几个人。周亮工差点被砍了脑袋,后来改判流涉宁古塔,还没离开北京,顺治突然挂掉了,康熙小皇帝登基,大赦天下,周亮工逃过一劫。

    周亮工侥幸逃脱后,不久再次被清廷启用,到了康熙八年又被抓起来判了绞刑,眼看这次他百分之百死定了,北京城里的康熙却突然干掉了鳌拜,小皇帝亲政再次大赦天下,周亮工又溜了过去。

    周亮工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都在福建,他和郑成功曾经多次交手,顺治九年在漳州结结实实打了一仗,加上无辜的百姓,据说死伤超过七十万,最后郑成功败走。(古代文人的数学都是体育老师教的,当时的漳州恐怕没有那么多人,七万还差不多。)(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姚启圣的所见所闻

    姚启圣离开绍兴后,先骑驴,后换船,舟行并用,一路赶到衢州府。

    沿途又听到很多消息,真假难辨。

    据说……明军又派了一支部队进入浙江,两万多大军云集衢州府,到处征集船只,看样子是要攻打衢州府城,甚至会沿着钱塘江一路东进,打到省城杭州。

    据说……在浙江南部一带,又有大群的匪寇蜂拥而起,他们割掉辫子,打出抗清旗号,呼应东征的明军。

    据说……鲁王朱以海亲征福建,忠于他的明军在福建东北和浙江东南一带发起反击,攻克了沿海地区的两座府城,十多个县城。

    据说,明军十多万人马对福建发起围攻,江西明军、广东明军、郑成功、朱以海……福建境内到处都在激战,省城福州都遭到了进攻,情况比浙江还糟糕。

    据说……南直隶那边也有很多人造反。

    据说……谭泰已经派出十万大军支援浙江和福建,很快就能赶到。

    姚启圣缺乏情报来源,无法确定这些消息的真伪,但谭泰派来十万援兵的说法实在太离谱,他不用多想都知道是假的。撑破大天,谭泰最多派来三五万人马已经了不得,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赶到,现在去衢州府看看没有太大的危险。

    进了衢州府地界后,离着府城还有大约一百里左右,前面的路就被清军哨卡封住了,这里已经接近前线,为了防备明军的细作,衢州府的府城周围早就戒严,闲杂人等别说入城,连靠近城郊都不允许。

    姚启圣却有的是办法。找个一个往前线运送物资的民夫队,随便编了一个谎话,又送给管事的几两银子。就跟着民夫队过了哨卡。

    到了衢州府城附近,姚启圣离开民夫队。从小路继续往西边走,很快进入了明军控制的江山县。他大老远巴巴地跑来,就是想看看楚军是什么样子,但又搞不清明军各部的番号归属,稀里糊涂把陈邦傅的广西兵当成了楚军……三天之后,陈邦傅沿着仙霞古道向南发起进攻,跟在后面的老营辎重部队里,多了一个浙江绍兴籍的年轻文书。名叫姚启圣。

    仙霞古道从江郎山下穿过,一路还算平坦,到了窑岭之后就开始翻山越岭,两旁山岗上的竹林似乎永远没有尽头,郁郁葱葱,茂密繁盛……山路变得越来越窄,一节节的台阶不停爬上去,很快就耗尽了人畜的体力,牲口驮不动沉重的粮包,就分摊到辅兵长夫的肩膀上。

    姚启圣所在的这支辎重部队包括五百个辅兵。一千五百个在浙江当地征集的长夫,以及两百多匹牲口和满载着物资的大车,排成的队伍浩浩荡荡。队首已经快到窑岭山顶,队尾还在半山腰甩着。

    山路难行,领头的军官却催得很急,辅兵和长夫稍微走得慢些,呼啸的鞭子就劈头盖脸抽下来,打得他们哭号哀求不停。听说前面的仙霞关已经开战,这支辎重部队运送的物资非常重要,耽误了军情全都要砍头。

    姚启圣是负责写写算算的文书,受到领队的江千总优待。不用下力扛粮包,就这样爬山也累得够呛。好容易挨到山顶关卡。前面突然传来命令,让大家坐下原地休息。

    其他人都忙着喝水吃干粮。姚启圣却登上窑岭关墙,向前方的仙霞关方向眺望凝听,不知道是不是距离太远,仙霞关那边没有任何声音传来,只有一道狼烟远远的竖在山岭后。

    他转过身,向窑岭前后的盘山路看了一回,轻轻摇了摇头,坐下摸出一块饭团,送到嘴里慢慢地咀嚼着。

    旁边突然递过来一个水葫芦。

    江千总也爬了上来,坐在他的旁边,面对重重翠绿的山岭,解开衣襟尽情吹着山风。

    “姚秀才,你们这些读书人就是心太软,看这些长夫吃苦挨打就受不了啦,是不是?你大概还在心里骂我了吧?”

    “啊哈,看江总爷说的哪里话,所谓慈不掌兵,军法如山,打仗的时候当然不能婆婆妈妈的。”姚启圣打着哈哈,没有多做解释。他刚才摇头,是觉得这支广西兵的后勤运输有问题,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做好,仅从这一点上看,陈邦傅的思恩兵就算不上一支强军,当然,这种得罪人的话不能当着江千总说。

    “说得好!你这个秀才还有几分见识。”

    江千总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姚启圣:“都说忠义报国,但是读书人里能吃这个苦的真不多,你算个好样的。这几天先在我这儿踏实干着,到了福建后我会向陈帅保举你的。”

    “不用了,学生情愿在江总爷麾下效命。”

    姚启圣淡淡笑道:“话说回来了,只凭咱们这支兵马,怕是打不到福建。仙霞古道六岭九关十八寨,都是一等一的险要之处,陈帅只怕没打算攻进福建,只是要夺下仙霞关。”

    江千总露出迷惑不解的神色,刚想说什么,又觉得头皮发痒,伸手在发髻里挠了几下,捏出一个虱子送到嘴里,啪嗒一声咬破:“这个我就不懂了,你们读书人都是有见识的,也许说得对。唉,秀才你说说看,仙霞关能打下来吗?为什么不让咱们继续往前走了?

    “仙霞关易守难攻,沿路又有许多塘兵烽火台,强攻不利,奇袭不成,怕是不好打。让咱们停在这里,也许就和这件事有关……”姚启圣看着仙霞关方向,心里暗自揣摩,如果自己是明军主将,该怎样才能攻占仙霞关,但是想了半天,都没有万全之策。

    “你是说,前面的战兵打了败仗?”江千总是运送粮草的辅兵千总,在广西也很少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