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345章

残明-第345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娘的,不知道谁咬老子的蛋!找到这个家伙一定活剐了他……”谭畅是谭啸亲兄弟,自幼得他喜爱,在岳州营担任一个小营的营官,是谭啸嫡系中的嫡系。平常他对自己管束的还比较紧,部队结余的伙食费却在账本上没有体现,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扣了下来,却没想到被人捅到了后勤部。

    他一时走神,就没有注意汪克凡下面说什么,隐隐听到一句“成立士兵同志会”,还没搞清楚什么意思,汪克凡就结束了训话。

    岳州营的士兵解散回营后,汪克凡、谭啸、周国栋、滕双林、王鼎等几位楚军高级将领一起向江边走去。

    “请问军门,这个‘士兵同志会’是做什么的?”周国栋发问,其他人也一起看着汪克凡。刚才在训话的末尾,汪克凡突然宣布成立士兵同志会,大家事先都没听到一点风声,感觉摸不着头脑。

    “成立士兵同志会,是为了对各级军官进行监督,包括我本人在内。”汪克凡解释道:“士兵同志会的成员必须是士兵和低级军官,主要负责维护楚军的军纪,监督军中的钱粮经济,如果运作的好,还可以通过士兵同志会统一全军的思想,把各营各部拧成一股绳。楚军已经达到十万人的规模了,来源也比较复杂,有一个统一的士兵组织,便于管理……”

    楚军的士兵同志会,脱胎于红军早期的士兵委员会,又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士兵同志会,发动基层的普通士兵对军官进行监督,参与维护军纪,只是摆在桌面上的初期目标,汪克凡成立士兵同志会,还有更深层次的其他目的。

    现在的楚军,和其他的大明官军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当兵吃粮,拿饷卖命的募兵制军队,兵为将有,山头林立,战斗力很难继续提高,反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短期之内,汪克凡可以保证对楚军老八营的掌控,但是将来早晚有一天,谭啸等将领会羽翼丰满,汪克凡的控制力将逐步减弱,至于闯营和王进才、曹志建等人的部队,现在就有很强的独立性,比如把王进才换掉,谁都指挥不动他的部队,就是汪克凡亲自出马也不行。

    封建军队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他的成长高度,到了楚军现在这个样子,已经离头顶上的透明天花板不远了……岳州营在南昌会战中被清军包围,伤亡过半仍然没有崩溃,一方面是因为顽强勇敢,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害怕清军骑兵的追击,不敢出营逃跑,只能死拼到底。

    八旗劲旅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他们刚刚从渔猎民族转过而来,身上还带有凶狠的兽性,战斗意志比明军顽强的多……明军中的精锐部队在正常情况下,伤亡超过两成就会崩溃,超过三成仍然能继续战斗的,就是了不起的强军。楚军虽然比他们还要强一些,但是部队里的士兵也是农民出身,本性里都有懦弱和温顺的一面,单论战斗意志的话,比悍不畏死的八旗兵还是差了一点。

    汪克凡希望通过“士兵同志会”,把楚军各营的士兵逐步纳入其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变楚军的组织结构,逐步向近现代军队转变。

    过于超越时代的目标难以实现,达到北洋军巅峰时期的水平就行了,楚军最起码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级主官可以进行正常调动,指挥调度更加流畅,局部的受挫不会引起全线崩溃……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可以使用更加复杂的战术,轻松打败所谓的八旗劲旅。

    但是为了防止引起混乱,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士兵同志会不许干涉军官的正常领导,尤其不许干涉军事指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士兵同志会就是弱化的党支部,是汪克凡管理楚军的重要工具。

    成立士兵同志会的目的,不能一下子和谭啸等人说的太透,但也不能完全瞒着他们,必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工作铺开之后,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

    已经三千字了,就再啰嗦两句,解释一下“同志”这个词的来源。春秋时期,左丘明对同志的解释是“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里也有说过,“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士兵同志会这个名字因为比较重要,我想了整整两天,开始准备比葫芦画瓢,也叫士兵委员会,后来又想叫士兵联合会,最后还是觉得“同志”这个词比较合适。(未完待续)

正文 第十章 打铁就得自身硬

    说一千,道一万,汪克凡搞出这个士兵同志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楚军内部建立一个由他直接控制的社团组织,加强对部队的掌控,把枪杆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很多事情要早作布局,防患于未然。

    他娓娓道来,介绍着有关士兵同志会的构想,谭啸和周国栋等人听得很认真,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得到解答后,再仔细思索一番。

    士兵同志会这个概念太超前,汪克凡说的每句话他们都能听懂,组合起来却抓不住重点,更体会不到其中的深层用意……但是他们知道,汪克凡对这个士兵同志会非常重视,没打招呼就直接宣布成立,差不多等于下了死命令,必须不折不扣的办好。

    楚军众将已经习惯了……这些年来,自家军门经常有一些闻所未闻的奇思妙想,当时看起来无不匪夷所思,难以理解,但事后都会证明他的正确性,唯一有所区别的,就是经过时间的长短。

    楚军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局面,汪克凡早就树立了自己的威信,没人会质疑他的决定,楚军众将哪怕暂时不理解,也会选择服从命令。

    谭啸的态度尤其重视,岳州营最近出了不少问题,军纪和财务上比较混乱,士兵同志会以“维护军纪”和“监督钱粮经济”为责,正好对症下药。他甚至觉得,士兵同志会就是为岳州营量身打造的,正是因为自己没把部队带好,汪克凡才会如此煞费苦心。

    “云台,岳州营这一仗没打好,又出了这么多的事,都是因为我这个坐营官不称职。还是把我免了吧,换个人来做。”

    “换谁?你说。”汪克凡摇了摇头,说道:“咱们楚军就这些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撂挑子不干了。换谁能替得了你?”

    “顾宗福就不错,他是九边官军的老将,带兵打仗都有一套,吉安营有王鼎当家,把顾宗福调走也没关系……”

    谭啸刚刚说了一半,王鼎就瞪起眼睛叫道:“谁说没关系?谭帅,这可是你的不对,我有几斤几两大家都知道。吉安营全靠老顾撑着,你可不能挖墙角!”

    “那你也不能见死不救啊!岳州营这次伤亡了三千人,就是在我的心里割了三千刀,疼的整晚整晚睡不着。”谭啸又转脸对着汪克凡,诚恳地说道:“云台,带兵打仗是个精细活儿,我却是个粗枝大叶的性子,的确不称职,你把顾宗福调到岳州营来,我给他当副手。保证不会出乱子。”

    “不行,顾宗福还有其他安排。”

    汪克凡拒绝的非常坚决,抛下还想说什么的谭啸。顺着江边向前走去,周国栋拍拍谭啸的肩膀,和众将一起跟了上来。

    突然间顺着江风,传来一阵号子声。

    老表来砸夯啊!嘿呦——

    使劲往下夯啊!嘿呦——

    不使劲是王八啊!嘿呦——

    大伙日他娘啊!嘿呦——

    江边的码头上,一群群青壮民夫担土背石,喊着号子打夯平地,周围的田野里,还能看到纵横交错的壕沟土垒,勤劳的农夫却已在播种早稻。舒展的白云。清澈的蓝天,青葱的稻田。昔日铁马金戈的战场,战争的痕迹正在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机勃勃,就像奔流不息的赣江,一直向北,向北!

    汪克凡举目四顾,良久无语,突然向谭啸问道:“义声,咱们当年在崇阳起兵,为的是什么?”

    “那时候没想太多,眼看大好河山要被鞑子占了,只有举兵反抗。”眼望四周景色,提起当年的豪情,谭啸的心情好了许多,笑着说道:“我当时还在山谷书院,听云台招呼一声,跟着就走了,一直就这么到现在。”

    “是啊,有时候就是一闪念,就决定了一辈子的路。”汪克凡微笑点头,又说道:“亭林先生有句话说得好,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满清入关,要占我汉家江山,这是关乎亡国灭种的大事,我等只有挺身而出!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的道理。”

    “云台误会了,我不是要回头。”谭啸面色沉重:“岳州营这副重担我担不起。”

    “岳州营这副担子已经在你的肩膀上了,不担也得担,这是不能推脱的责任。这一仗没打好,该罚肯定要罚,但是你的坐营官不能免,还得接着干,而且不许闹情绪。”

    汪克凡转身对着众将说道:“南昌之战,楚军总计伤亡了五千余人,却被鞑子逃回九江,这一仗的确没打好。岳州营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其他各营也有类似的问题,说到底,根子还在我这里,要罚首先该罚我!咱们是楚军,没必要搞曹操削发代首那一套,有错必改,不要在同一条沟里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提议,士兵同志会首先要对我进行监督,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至于谭啸和其他人的指挥失误,这次就不追究了。”

    众将纷纷表示赞同,汪克凡话锋一转,又说道:“指挥上的失误不予追究,违反军纪却不能姑息,谭啸、董桥宣和谭畅该如何处理,很快就会有个结果。大家回去以后,都要在本部开展自查,严肃军纪……”

    岳州营离不开谭啸,所以他的坐营官不能免,但是可以免去其他的职务,汪克凡打算把他降一级,从总兵降为副将,以示惩戒。

    这件事还要和谭啸进行沟通,不便当着众将明说,暂时就含糊处理。

    “打铁就得自身硬!人呐,对自己下手总是不容易,但是为了楚军的将来,这次自查一定要动真格的,勇于对自己下手开刀。如果谁下不去手,我可以派检查组帮他。”汪克凡指着周围说道:“我们楚军将士流血牺牲,和鞑子拼死作战,不是为了桂林城里的那些官老爷,而是为了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不做亡国奴,请诸位牢记在心!”(未完待续)

正文 第十一章 慈不掌兵

    九江府。

    谭泰最近压力很大。

    南昌会战受挫后,他率部退回九江,很快向清廷送去了一份战报,解释退兵的原因,并为三军将士请功。

    在这份精心炮制的战报里,谭泰沉痛地指出,他的部队围攻南昌半年多,城中已经弹尽粮绝,消灭金声桓已成定局,可是因为湖广会战突然失利,伪明汪克凡所部倾巢来援南昌,清军处在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如果遭到内外夹击将会全线崩溃,不得已只好主动退出战斗,以至于南昌会战功败垂成。

    这份战报名义上是谭泰写的,却凝聚了黄澍和一众幕僚的集体智慧,从大的战役进程来说,基本符合事实,只是在几个关键的地方采用了春秋笔法,把被迫逃跑变成了主动撤退。

    站在战略高度来分析,南昌会战失利的原因很明显,正是因为湖广方面的清军突然发生脆败,汪克凡才能腾出手来救援南昌,如果勒克德浑和耿仲明没有被消灭,始终对湖南方面保持压力,汪克凡就不敢轻易离开湖广,南昌会战也能顺利取胜……所以这属于不可控的外力因素,谭泰这边没有责任,非战之罪也!

    战报中隐去鸡笼山之战、新建镇之战、南昌破围战、黄沙岗之战等几场局部的败仗,着力强调在南昌城下顽强阻击金声桓,黄沙岗奇袭楚军,马国柱设伏获得大捷,歼灭楚军岳州营,李成栋巧妙突围等诸多亮点,总之杀伤无算,虽败犹胜,南昌虽然解围。楚军和金声桓却都元气大伤云云……

    在南昌会战中,刘良佐、蔺光远、王立福等忠良之将殁于王事,八旗健儿也折损了近千人。但是谭泰临危不乱,沉着应对。设下巧计连挫敌军,八旗兵和绿营兵英勇作战,金声桓所部十五万叛军被消灭了一半,楚军最为骄横的精锐岳州营被全歼,崇阳营和东莞营被击溃,通山营、恭义营和万元吉的赣州营也被打残,明军总的伤亡超过十万人……南昌会战这一仗,明军的伤亡远远超过清军。在战略上清军虽然失败了,战术上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捷!

    这份战报送出去不久,谭泰又向清廷连续上书,指出江西位置太过重要,就像一座切入清军占领区的桥头堡,西可以进攻武昌,北可以进攻安徽,东北方向是南直隶,正东是浙江,东南是福建。清军的防线过长,难免顾此失彼,守无可守。所以请朝廷尽快派来援兵,调集粮饷物资,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