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340章

残明-第340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比米价还贵!”梁志仁叫了起来:“不行!不行!大不了我去买米,没来由被你宰一刀!”

    “哼,我这价钱够公道了。”李四举起手里的信,对梁志仁摇了摇:“这个消息一出来,米价会涨到什么地步,我现在可吃不准,你要是能买到合适的,做兄弟的绝不拦着你。”

    梁志仁愣了愣,气哼哼地说道:“好,算你狠!我干脆多要一些,五千担番薯,三千担土豆,再加两千担糙米,都是现银交易。”

    “嗯,好啊。”李四心中微微一怔,这些粮食要一万多两银子,价格真心不便宜,梁志仁却答应的这么痛快,有些古怪。

    梁志仁却突然换上一副笑脸:“让我出了这么多银子,你得再帮我一个忙……这次进兵福建事关重大,为求必胜,我想向你借三千精兵助战,如何?”

    他这几年和清军一直在进行拉锯战,兵力不断消耗,补充的速度却跟不上,手下只有四千多披甲战兵,就算倾巢而出,充其量也只能打下一座州府,再没有力量继续进攻,所以跑来向香港借兵。

    “这个肯定不行。”李四正色说道:“我这里虽然有八千兵马,能战的精兵也不过两三千人,不能轻易离开香港。我若是借你三千精兵去福建,万一红毛番从海上杀来,怎么办?”

    “哪有那么巧,红毛番不敢来的。”梁志仁说道:“只要你愿意出兵,粮饷都由我出,若有伤殒加倍抚恤,得胜之后另有重谢,绝不会让你的兵马空跑一趟,如何?”

    李四刚要张口,旁边的张家宝插话道:“四爷,您就放我去吧!这两年弟兄们一直没有断了操练,好容易捞着一个杀鞑子的机会,就这么呆在家里看着,实在不是滋味。我先挑两千精兵留下,然后再挑三千兵,怎么样?”

    梁志仁也抢着答道:“行啊,只要是披甲就行,先留两千精兵好了,免得老四害怕。”

    张家宝的八千屯兵负责保卫香港,这两年一直按照楚军的标准在训练,楚军在前线缴获了铠甲武器,也不断运回香港,把他们装备整齐。虽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但是这八千战兵完全可以上阵杀敌,如果放在广东官军里,肯定都是主力部队。

    “这个……,罗帅是什么意思?”李四询问罗明受的意见。

    “问题不大。红毛番自己正在内斗,最近顾不上和咱们抢生意,厦门那边虽然有些小冲突,郑成功也不至于公然来打香港。”罗明受想了想,说道:“若是四爷不放心,干脆就让他们坐船走水路,万一香港有事,我立刻返回……”

    罗明受无意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从海路包抄泉州府,水路并进打一场登陆战。

    “这个法子不错啊!咱们仔细合计一下……”梁志仁大感兴趣,如果奇袭泉州府成功,就能把中间的漳州府也吃掉,一下子占领两个府,梁志仁固然立下一件大功,就连苏观生也基本达到了目的,其他几路广东兵马,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不行,这件事我做不了主。”李四还是摇了摇头:“如果你们都觉得可以一战,最少也要先行请示汪军门。这样吧,我立刻派快马走驿路去江西,请汪军门决断。”

    “嗨,那不要耽搁十来天?!”梁志仁大为不满。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这十来天的功夫,正好多做些准备。再者说了,水路原本就快,你先出兵好了。”李四考虑的更多,虽然出兵福建是明显的摘果子,但是很难说会不会引起其他的麻烦,还要汪克凡来拍板。

    梁志仁达到目的后,告辞离去,其他人开始积极准备,就算汪克凡不同意出兵福建,香港也要为楚军提供一批军需物资,李四、陈兆安和张家宝等人都忙碌起来。

    分开之前,李四又传达了汪克凡的一条命令:“军门信里吩咐,从今以后,香港不能再有铜铁出海,若有客人贩卖铜钱铁器,咱们都要尽量吃下来,实在吃不下来,也要想办法把他们留在大陆销售。”

    “怎么,军门需要铜铁制造兵器么?”张家宝问道。

    “有这个缘故,不过最重要的是不能再用铜铁换银子了,这样银价越来越高,货物卖的太贱,咱们吃亏了。”这一刻的李四,显得非常深奥,脸上的表情像便秘:“咱们大明以银为币,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度,懂吗?”

    “……”

    陈兆安、张家宝、罗明受、秦给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目瞪口呆,如听天书。

    李四其实也是现学现卖,囫囵吞枣,捏着汪克凡写来的那封信,却像一个刚刚得到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大拿:“按照军门之命,两年内准备在香港铸造一批银元,在本埠内代替散银,这件事大家也合计一下吧……”

    汪克凡对经济学并不擅长,对银本位制度的了解也很肤浅,只懂一些很基本的原理,但是用来唬住李四足够了。

    他要铸造银元,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根据历史的发展,判断银币制度必然会代替银两制度。西方进入大航海时期后,纷纷铸造金币银币作为统一的货币,香港要发展海洋贸易,也要提前做好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四章 动员(上)

    “私铸钱币,这是死罪啊!”陈兆安叫了起来。

    “银元不是钱币,只是军票。”李四解释道:“银元上面没有明确的字号,也没有几文几两的标注,暂时只在军屯和香港本埠流通,最多算一块小些的银锭罢了,没什么可怕的……”

    明朝使用银本位制度,却没有标准的白银货币,用的还是银两制度。但是银两制度有很多弊端,比如说换算复杂,又比如银锭铸造的时候,又很容易搀入杂质,产生“火耗”问题……总之复杂的银两制度不利于商品流通,只适合商品交换不发达的农业社会。

    汪克凡要改变这一点,就要慢慢建立一种信用货币,发行纸币太不靠谱,银元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铸造货币非常敏感,如果汪克凡的银元上标明价值几两几文,隆武朝廷马上就会翻脸,所以干脆铸造一个莫名其妙的银元,建立信用之后,再慢慢的扩大使用范围。等到老百姓都接受了这种银元,隆武朝廷再做什么都晚了。

    这个过程也许很长,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汪克凡也不知道。

    大家开始热烈的讨论,但是一群外行,聊着聊着就跑题了,话题又转到福建之战和梁志仁身上。

    “等到将来,梁志仁的那一成份子也给他算成银元,这厮真是好运气,幸亏他只有码头的份子,要是整个香港的话,那可发大财了……”秦给本是钱粮师爷出身,对银钱最为敏感,对梁志仁的一成股份充满了羡慕妒忌恨……听说这一成股份是汪克凡给的,梁志仁当初只拿了三千两银子,但是去年的红利就有两千六百多两,几乎是百分之八十的年利,这样的投资回报,实在太惊人了,难怪梁志仁不愿退股。

    “我琢磨着,咱们就算出兵,也得晚些去,等梁志仁先把鞑子引过去再说。泉州可是个好地方,咱们占了那里,再找个岛子建成第二个香港,以后把生意做到东瀛和高丽去……”被郑家船队卡着,香港的海贸生意无法大规模进入日本,罗明受一直耿耿于怀。

    “观察能向汪军门再要些人么?石鼓书院里都是擅长格物学的能工巧匠,咱们这些正好用得着。”齐管事也有自己的建议。

    ……

    几千里外,湖广,长沙。

    史铁匠这两年头发全白了,精神却健旺,他在衡阳兵工厂处处受人尊敬,老得其所,老有所用,没有任何烦心事。前几天儿子史无伤返家探亲,一家人其乐融融,不料史无伤突然又接到通知,要提前返回江西,史铁匠莫名的有些担心。

    “阿大,又要打仗了么?”

    “差不多吧,要不然的话,把俺叫回去干嘛。”史无伤把老爹扶着坐下:“阿爹,你不用担心,俺是万岁爷亲口封的‘无伤’,不会出事的。”

    “唉——,你不还是受过伤?关键自己小心点。你呀,就是个一根筋的直肠子,也是三十大几的人,干什么事都要多想想……”史铁匠絮絮叨叨地数落了一会,又说道:“我和你商量个事,爹老了,在厂子里也干不动了,打算跟着大奶奶去桂林,你看成么?”

    汪克凡的家人即将搬去桂林,史铁匠是汪家的老庄户,就想跟着一起去。

    “行啊,阿爹只要觉得合适,在哪安家都行,等我立了功,也给你挣个一品诰命来……”

    ……

    井冈山,军校。

    王景正坐在桌前批阅公文,门外突然有人请见,紧接着,十来个戎装少年鱼贯而入,站成整齐的一排,向王景行军礼。

    “见过教授!”

    少年们很守规矩,为首的一个说话,其他的紧闭着嘴巴站得笔直,用目光支持自己的同伴,那个为首的少年说道:“我等每日操练武艺,熟读操典兵书,为的就是上阵杀鞑子,汪军门既然大举东征,为何不用我等出战?”

    “你们年轻还小……”

    “报国不分老幼!”那少年口齿伶俐,而且天不怕地不怕,堵住王景的话头说道:“大军东征,原本就应尽起青壮,我等正当少年,理应沙场效命。这封血书,就请教授转交汪军门,为收复汉家江山,我等愿效仿岳王之志,马革裹尸而不悔!”

    他说着话,从怀里掏出一封请战书,下面密密麻麻都是血指印,后面十多个少年也一起大声说道:“为收复汉家江山,我等愿效仿岳王之志,马革裹尸而不悔!”

    ……

    荆州,闯营大寨。

    听说刘体纯和马进忠一起来了,李过、高一功和田见秀一起出大门迎接。

    这半年多来,闯营和堵胤锡的兵马互相配合,收复了湖北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只有荆州府城还在清军手中。为了避免伤亡,闯营扎下连营,深挖壕沟,进行长期围困。

    因为清军水师一直控制着长江水道,所以荆州能够得到补给,孔有德还时不时派兵发起反击。闯营将计就计,并不急于强攻荆州,反而进行围城打援,两次击败孔有德的援兵,始终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这场阵地战,已经变成了一场消耗战,总的来说对明军有利。闯营和堵胤锡的兵马在城外活动,可以就地筹粮,清军虽然能用水师运粮,却长途辗转,损耗较大。按照汪克凡和李过原来的计划,这场消耗战反正对明军有利,就先在湖北站稳脚跟,扫清其他据点的清军,大概在半年后才对荆州发起总攻。

    不过就在最近两天,汪克凡又有一份新的命令,计划有变。

    “军门吩咐我等,在一个月内攻克荆州,配合东征。”李过说道:“拿下荆州,我军直接威胁武昌,孔有德就不敢分兵去救援马国柱……此战关系重大,务求必胜,到底该怎么打,各位兄弟一起合计合计吧。”

    闯营加入楚军后,被编成八个小营,但是大家还是习惯听从李过的命令,除了李过之外,高一功是闯营的二号角色,这个时候就该他发言了。

    “这一仗是赢定的!咱们围了荆州半年,鞑子早就兵疲将乏,只是咱们不想打,真打的话,早就把荆州拿下来了。现在要琢磨的,就是怎么打的凶一些,一定速战速决,打出咱们闯营的威风,把孔有德老小子狠狠吓一跳,吓的他不敢出武昌城一步……”

    众将立刻议论纷纷,攻破荆州应该不难,难点在于速战速决,对孔有德造成最大的威慑,但是荆州城高墙厚,哪怕从现在起就开始打造大量的攻城器械,谁也不敢说一定能速战速决。

    李过一抬手,制止了大家的议论:“这个其实不难,汪军门已经派人来帮忙,用火药炸开荆州城墙,只要城墙破了,最多一天就能全歼城里的鞑子。”

    听说有办法攻破城墙,大家立刻兴奋起来,剩下的问题虽然还有很多,但都有解决的办法,对于久经沙场的闯营来说,只要认真准备,协调一致,就能保证全歼荆州守敌,打一个干净利落的歼灭战。

    众人仔细讨论的一个多时辰,战斗计划基本成型,剩下的就是各自回去准备。散会之后,刘体纯和马进忠却没走,私下找到了李过和高一功。

    “虎哥,这一仗打完了,我想去江西走一趟,跟着汪军门东征。”在闯营里,刘体纯算是兵力较多的一家,当初加入楚军的时候,他曾经犹豫过很久,和汪克凡曾经讨价还价,想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汪克凡答应了他的要求,不但让他自成一营,没有改编他的部队,还把他先行派到湖北,好抢占一块根据地,只是粮饷都由刘体纯自筹。

    “这一仗是赢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