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332章

残明-第332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明确的领导权,才能协调指挥万元吉、郑成功和金声桓,汪克凡没指望他们出全力,但起码不能拉后腿,在背后搞小动作。

    “嗯……”隆武帝考虑了一会儿,说道:“你已是提督操江,不日又会加封梁国公,若是擢升太快,未必是一件好事。这样吧,再任命你为东征提督,总揽此次出战军政人事之权……”

    东征提督和提督操江不同,提督操江是常设职务,东征提督却是因事设职,这一仗打完就会卸任,但在卸任之前,东征提督却是名正言顺的司令官,其他方面大员都要服从指挥。

    这一次进攻浙江,是南明第一次主动发起反攻,隆武帝寄予厚望,和汪克凡对作战方案仔细讨论了一番,然后又写了一封圣旨和几封亲笔信,都一起交给汪克凡,就催着他立刻动身。

    前后用了半天时间,汪克凡再次回到码头,上船出发,只是身上多了一份任命东征提督的圣旨,还有一百份吏部的空白告身。楚军到了南直隶和浙江后,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都可以由汪克凡直接任命。

    顺着漓江往北,在兴安县的大溶江弃舟登岸(大溶江是漓江源头),从这里往东走上一百里陆路,就可以到达湘江上游的海洋江(又名海洋河,湘江源头),再次乘船进入湖广。

    自古以来,各省之间的边界大都是顺着地形自然划分的,湘桂两省之间也是这样,这一带山峦连绵,道路难行,汪克凡走出去不多远,就追上了押运辎重的樊文钦。

    樊文钦这几天到处搜刮,携带的各种物资装了上百辆大车,光是卸船装车就用了两个时辰,在路上又走的慢慢悠悠,想快也快不起来。汪克凡没有时间陪着他们慢慢晃,嘱咐一番后就先行离去。

    “听说这一带不太平,路上小心些,宁可走慢些也不要赶夜路,把这些军资给我看好了。”汪克凡特意又嘱咐了樊文钦几句,这一带是湖广、广西和广东交界地带,三不管的地方,去年湖广会战后,有很多溃兵落草为寇,就在这一带活动。

    “军门放心,我有八百多兵马,哪个不开眼的敢来打主意,我顺手把他剿了。”樊文钦非常自信,除了汪克凡拨给他的楚军士兵,程问又派来了五百士兵护送,有这么一大队官军,不怕那些山贼土匪:“军门自己倒要谨慎些,我这里人手足够,军门再带走些吧。”

    “不用了,我到前面驿站换马,人太多了马匹不够。”汪克凡说道:“等等吧,等到手头宽裕些,实在不行,咱们自己出钱把灵渠重新修通,再来桂林就方便的多。”

    灵渠就是湘桂运河,秦始皇攻打岭南时,受阻于湘桂之间的崇山峻岭,开挖灵渠运送粮草辎重,是连接湘江和漓江的重要水路枢纽。但是因为年久失修,这条运河已经失去了航运能力,为了加强湖广和广西的联系,隆武朝廷和汪克凡早就打算重修运河,只是因为需要两万多两白银,暂时资金不足,所以还没有开工。(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三六章 大秘和贴身保镖

    灵渠虽然废弃,但昔日的风采还隐约可见,宽阔的渠堤边上,官道沿着河岸一直向前延伸。

    汪克凡一行一百余人,顺着官道赶路,沿途路过几个村庄都没有休息,中午到了驿站才停下来打尖用餐。除了亲兵护卫之外,队伍里还有十几个新面孔,都是从桂林带来的新人,因为马匹不够,刚才他们大多两人一骑,在驿站里找到几匹马后,行进的速度又快了许多。

    汪克凡和顾炎武并排而行,一边走一边说话,后面突然马蹄声响,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文士赶了上来,操着一口贵州官话,略有些犹豫的说道:“军门方才所言可是当真?这里属于广西地界,咱们来修灵渠不但花费巨大,恐怕还是出力不讨好,惹的一身麻烦。”

    “麻烦肯定会有一些,但是灵渠必须要修。嗯,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做吧,先出一份重修灵渠的策画书,用多少银钱材料,人工从哪里出,工期怎么安排,和广西怎么协调,都要尽量考虑周全……”

    汪克凡仔细吩咐一番,又对那文士笑着说道:“跃鳞不要太拘谨了,以后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未必要言出必中,最要紧的是不能疏漏……”

    这个文士名叫李云聪,原来是贵州凯里的举子,机敏多智,由文安推荐给汪克凡。

    程问和方正铮等人都出任外职,汪克凡身边正好缺乏幕僚,经过一番考校后对李云聪基本满意,就把他带在身边,参赞军务。

    和顾炎武这种高级智囊不同,李云聪的定位更像一个文职参谋和大秘书,具体工作管的多一些。汪克凡现在军务缠身。有时候甚至要篆姬帮忙处理公务,时间长了终归不是一个办法,除了李云聪之外。幕僚班子肯定还要扩大。

    见到李云聪还是不太明白,顾炎武笑着解释道:“跃鳞不必担心。等到灵渠修通之后,湖广和两广连成一片,桂林的兵船可以直下南直隶,湖广的上船可以到广东出海,别说用两万两银子,就是两万两金子也值得修……”

    灵渠连接漓江和湘江,往大里说,连接着整个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如果能把灵渠修通,华东华南的水运网络将构成一体,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历朝历代,灵渠多次被洪水冲毁,又多次修缮。明朝前期曾经三次大修灵渠,经过两百年的风雨冲蚀,现在的灵渠损毁严重,各种防洪抗洪设施失去了作用,渠道里布满淤泥,最浅的地方水深只有半尺。已经断航了几十年。

    灵渠虽然断航多年,但是渠道的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如果不打算做百年工程。只是简单修缮清淤,恢复通航能力,大约需要经费两万多两白银。和灵渠的重要意义相比,这两万多银子真心不多,隆武朝廷暂时没有这笔钱,汪克凡打算自己来修。

    况且这并不是一个赔本买卖,反而能带来可观的直接收益。汪克凡出钱修通灵渠后,大可以在河道上设卡征收厘金,只要从灵渠通过的船只。都得先交过路费,灵渠的位置这么重要。修好之后通行的船只肯定少不了,很快就能收回成本。往后都是坐地收钱,无本生意。

    唯一的问题是,灵渠位于广西境内,汪克凡向这里插手,肯定不太方便,但是经过“连抢四库”这种大场面后,这一层顾忌就变得无所谓了。

    汪克凡决定,等打完这一仗,就把重修灵渠提上议事日程……

    傍晚时分,队伍来到了牛路陡,天色已经渐渐变暗,汪克凡有些犹豫。牛路陡的位置比较尴尬,距离海洋河还有三十里,如果在这里住一晚,又会耽误一天的时间,如果连夜赶往海洋河,走夜路又有些不安全。

    “走吧,也就是两个时辰的路,咱们尽量快些,还能赶上夜航船。”汪克凡不愿耽误时间。

    李玉石答应一声,正要对亲兵传令,旁边的潘家贵却拦住了他。

    “老爷,方才有两个过路的,今天早上就远远露了一面,看样子不大对头。”潘家贵是傅冠的家将,汪克凡这次回来,傅冠觉得他身边少个武艺高强的护卫,就把潘家贵给了他。

    长者赐,不敢辞,汪克凡就把潘家贵留下了,这几天一直带在身边。看他的样子,的确像身有武功,只是不知道深浅,既然傅冠那么郑重其事的推荐,想来应该是个高手。

    对此汪克凡并不怀疑,只是不太在意。

    有用的东西自然会有人练,这个年代没有热武器,武功练好了很有用,有些人自幼苦练,天赋和际遇也不错,成为高手并不奇怪,潘家贵也许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汪克凡平常都在军营里,出入都带着亲兵护卫,潘家贵就算是个高手,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如果到了战场上,这种武林高手比普通士兵强不了多少,哪怕当斥候游骑兵使用,单论马上的功夫也未必能胜过汪猛。

    汪克凡本来打算再观察一下,如果合适,就让潘家贵去情报局,看他深藏不露很沉稳的样子,情报局的工作也许更能发挥他的长处。但是没想到,刚刚离开桂林就碰到了特殊情况,被潘家贵发现了。

    “那些人是做什么的,看的出来吗?”

    “说不太准。要是绿林人物还罢了,就怕是从桂林城里跟出来的。”潘家贵眉头微皱,分析说道:“老爷身边带着百十号军兵,一般的山贼草寇不会来惹麻烦,他既然敢盯上咱们,肯定是有备而来,最稳当的办法还是立刻折回去,和大队汇合。”

    “唔……”汪克凡略有些意外。

    这几年来,汪克凡还没有遇到过刺客,南明的党争虽然很激烈,但是文官有文官的游戏规则,很少使用刺杀这种极端手段,刺杀政敌不但有很大的风险,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但是潘家贵的分析也很有道理。山贼土匪拿抢劫当工作,选择目标的时候其实很谨慎,那些敢在老虎头上扑苍蝇的,早早都被灭掉了。汪克凡这一行人明显是一只大老虎,瞎子也不会看走眼,现在既然也被人盯上了,绝不是绿林劫道那么简单。

    “把驿站老吴叫来,问问这一带的情况。”

    随着汪克凡的命令,带路的驿卒老吴被引到马前,向他询问后得知,这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寨有十几家,有些名义上还是官军,其实都是湖广会战的溃兵,其中较大的有五家,每家三五七百,人数不等。

    “牛角湾有七百多人,算是最大的一家,但是他们的地盘在南渠,很少过界到牛路陡来……北渠这边最厉害的是下刀营和青石岭。下刀营有四五百人马,原来是刘承胤的手下,落草后还是按着官兵的路子操练,半年前和牛角湾干一仗,杀了他们一百多人,硬是抢下了北渠……青石岭是个老贼窝子,听说只有二十几号人,但是三个当家的都是有名的狠角色,尤其老大叶瞎子最厉害,一个能打一百个的好功夫,所以谁也不敢惹……”

    老吴是地头蛇,对这一带的山贼土匪非常熟悉,不但能说出每个山寨的大致规模,甚至还能介绍一下匪首的情况,只是其中明显有道听途说的成分。

    汪克凡转过脸,对潘家贵问道:“这个叶瞎子,你知道吗?”

    “听说过。”潘家贵答道:“老大叶瞎子,老二断魂刀,老三江北一枝花,都是桂林府挂着号的独行大盗,身上背着十几桩案子。”

    “很厉害吗?比你怎么样?”汪克凡饶有兴味看着他。

    “绿林朋友过得是刀头舔血的日子,手底下的功夫半点来不得假,叶瞎子他们三个在桂北湘南闯出这么大的名头,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肯定是一流好手。”潘家贵淡淡说道:“不过混绿林终归不是正路,叶瞎子他们再厉害也有限,只要没有从桂林跟来的强援,小人一个就可保老爷平安。”

    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这个年代的武林不是武侠小说,真正的顶尖高手要么飘然出世,要么投靠官府皇室,如果就喜欢在社会上混着,也不会轻易落草为寇。反倒是大内王府和高官显贵的手下,往往都搜罗了一批高手。

    就像书法和绘画一样,有些人勤学苦练了一辈子,但是因为自身修养不够,终归难以突破藩篱,成为真正的大师。武功练到一定程度后,也需要精神上的感悟才能继续提高,绿林中的强者不乏一流好手,但受到生存条件和经历、眼界所限,很难出现顶尖高手。

    汪克凡点了点头,傅冠郑重其事的把潘家贵推荐给自己,要是连几个山贼大盗都对付不了,那也太不像话了。

    他想了想,吩咐道:“既然来了客人,咱们就不急着走了,今晚就在牛路陡村子里扎营。”

    ……

    请各位书友放心,这本书不是武侠小说,里面出现的武功连低武世界都够不上,但是在没有手枪,没有阻击步的年代,武艺高强的侠客和刺客的确是存在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三七章 准备

    牛路陡是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紧挨着灵渠岸边的大道,周围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村子里的房屋院落一间挨着一间,盖的颇为紧密,把前后村口用大车路障堵住,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据守的临时据点。

    村子里合适的几所房子都被楚军征用,设置了明哨、暗哨和巡逻哨,其他人住在最大的一座院子里,如果敌人攻进村子,楚军以这座院子为中心,和其他几所房子相互支援,就可以构成第二道防线。

    吃过晚饭后,天已经彻底黑透,各家百姓都接到警告,今天晚上严禁点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许开门。汪克凡把手下的一百名亲兵分成三班,每班三十人担任警戒,一个时辰一换,其他人立刻休息。士兵在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