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28章

残明-第28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得,难得!真是应了杜工部的名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众人满脸陶醉,欢喜赞叹。

    吟诵完毕之后,花晓月取过那篇青词用火焚化,上奏城隍,自许秉中以下,场中众人一起俯身向城隍像行礼,有虔诚的百姓更是连连叩头。

    花晓月突然两手一甩,身后啪啪两声大响,醮坛上立刻烟雾弥漫。蓬的一声,花晓月的身后又猛然火光大亮,身影却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化坛卷帘!”一名道士失声叫了出来。

    化坛卷帘是斋醮仪式的一部分,化坛,意思是把醮坛变化为神仙境界,卷帘,则如同人间君王临朝听政,代表神仙马上就要驾临。

    但是,大家从未见过如此真实的化坛卷帘,声、光、烟雾,各种效果合在一起,此刻的醮坛真如同琼台仙境,恍恍惚惚,飘飘渺渺。

    几乎所有人都跪下了,只有许秉中、陆传应和两三个举人还站着,但也是一脸诚惶诚恐,俯首低头,不敢仰视花晓月。汪克凡撇了撇嘴,低下头作出恭敬的样子,心里却暗暗腹诽。

    真是不安生的性子,一得着机会,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

    花晓月伫立醮坛之上,二目微合,作道家存想状,俨然进入了人神沟通的境界,此刻的她,已经被城隍老爷神仙附体,浑身上下仿佛有宝光流动!

    她念念有词地嘟囔了一会儿,突然又睁开了眼睛:“吾乃崇阳城隍,今日特为本县祈福度灾,解怨释结……”

    斋醮仪式继续进行着,花晓月作法画符,以神仙的身份传谕远近枉死的鬼魂,齐聚醮坛听宣经文法言,早登净土,免堕幽冥,又用真水真火炼度,解去鬼魂的怨气。

    到了这一步,士绅百姓都大大松了一口气。有城隍老爷这尊大神坐镇,前番一场恶战死去的几百鬼魂都能早升天界,脱离鬼道,这些冤鬼升仙之后,阳间自然就能平安。

    斋醮仪式临近结束,有道士送上了功果簿,士绅们纷纷慷慨解囊,捐献香火钱。十两,二十两,五十两!眼都不眨就送了出去,互相之间还要攀比一番。

    这钱花的值,也是看在花晓月的面子上,崇阳是个小地方,以前从没见过这么专业的斋醮仪式,更没见过这样修为高深的有德方士。

    围观的百姓们也挤了上来,争着往功德箱里投钱,他们大都是穷人,但胜在人多而且非常虔诚,捐的钱加起来数目也不小。

    “封建迷信真是害死人,挣钱比我还快!”

    汪克凡在心里嘟囔着,目光若有所思的,扫过了那些士绅。

    和牙行商贾比起来,明朝的士绅阶层才是真正的有钱人,只要取得举人以上的功名,就能享有各种特权,积累大量的财富,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家财万贯。

    恭义营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早晚都得向士绅们下手。

    但是,这件事难度很大。

    和牙行商贾不同,士绅的社会地位要高得多,一个举人就可以和知县分庭抗礼,同乡、同年、同案、同门、同痒、同党、同社……,士人之间结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根本不会害怕汪克凡这个小小的六品武官。

    同样的招数不能用了。汪克凡毫不怀疑,如果他把“为富不仁”的牌匾挂在一个举人的大门上,立刻就会被调到湘西山区,负责征剿那些造反的苗族山寨。

    但也不是无法可想。所谓事在人为,现在所缺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机会……

    斋醮仪式到了尾声,最后一项内容和以往不同,和恭义营有关。不知道什么时候,花晓月已经离开了,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汪克凡成了主角。

    他向许秉中打个招呼,然后吩咐下去,很快,一群水匪俘虏被押了上来,大约一百来人,都被捆得结结实实。

    负责押送的是恭义营的汪晟,他迈步登上醮坛,对围观的百姓朗声说道:

    “各位乡亲父老,前日鏖战崇阳,共擒获水匪三百余人,其中罪大恶极者三十人,一律在今日斩首示众……”

    他在解说这三十人的罪行,周围的百姓却哗的一声开了锅,太过瘾了,竟然能看到砍脑壳!那些恶贼,死了好!

    水匪俘虏们被推到醮坛前跪下,其中三十名是死囚,其他的都是陪绑。

    钢刀挥起,人头落地,陪绑的被吓得瑟瑟发抖,却又被拉起来,解开了绑绳。

    全部当场释放!

    杀一批,放一批,改造一批,这就是恭义营的俘虏政策。

    杀一批可以立威,放一批同样可以立威,刚柔并济才是最有力的打击手段,没有人意识到,汪克凡对宋江又一次出手了。

    改造一批最麻烦,也是最有价值的,恭义营的士兵都是普通农夫,还需要各种工匠,在社会上招募的不够,就从俘虏中补充。

    百姓们此时显出了淳朴敦厚的一面,并没有为难这些被释放的水匪。刚才汪晟讲得明白,他们都是临湘等地的守法良民,被逼着加入水匪,却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情,和那三十名死囚不一样。

    官吏士绅的感受就复杂的多,这一杀一放之间,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要杀人什么时候不行,偏偏选在这个场合,汪克凡明显是有意为之。这些水匪说杀就杀,说放就放,也没给武昌府知会一声,他的胆子真的很大。

    有人脊背发凉,有人暗生怒意,有人敬而远之,还有人带着几分欣赏和敬佩,却再没有一个人把他当做粗鄙武弁,莽撞后生。

    祭神仪式结束之后,巡街队伍再次敲锣打鼓,送城隍老爷和城隍奶奶回庙,许秉中和陆传应等官吏也准备回衙门。上轿之前,陆传应还在感慨。

    “这又是杀,又是放的,真是恩威并施,想不到汪克凡年纪轻轻,手段却不输仕途老马。”他顿了一下,又对许秉中说道:“这些我还能看懂,有件事却想不明白,听说他恭义营连受伤的水匪也一律救治,不知是什么用意。”

    许秉中皱眉沉默了一会,才说道:“恭义营扫荡群匪,行的是霹雳手段,救死扶伤,怀的是菩萨心肠,这才是刚柔并济的治世之道……”

    ……

    汪克凡回到恭义营之后,花晓月主动找到了他。

    她还是女扮男装的样子,但重新换回了方巾长衫,文士打扮,和醮坛上那个羽衣道冠的方士判若两人。

    “今天斋醮得了些银钱,请汪将军点验查收。”花晓月的脚边有一口打开的箱子,里面白花花的是银子,黄灿灿的是铜钱,接过单子一看,总计超过一千五百两白银。

    到底是干过四合教教主的专业人才,一出手就骗来巨款。

    “好,我先收下。”汪克凡略略迟疑,又说道:“嗯,你可以留一些私用,多少无所谓,你自己看着拿吧。”

    这笔钱虽然是花晓月“劳动”所得,但数目太大,让她拿着不合适,但可以给些奖励。

    花晓月摇了摇头:“我姐弟衣食不缺,没有用钱的地方,汪将军的好意心领了就是。日后还有效劳之处,请将军只管吩咐。”

    “这种场合应该不会太多,以后碰上了再说。不过,你今天做得的确很好。”这也是一种天分,除了汪克凡知道她的底细之外,其他人都被唬住了,还心甘情愿地大把掏钱。

    “是么?”花晓月眼睛一亮。

    “嗯,虽然看不明白,但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小女子旁门左道,落在方家眼中,自然是破绽百出。”花晓月露出尴尬的表情,把汪克凡的夸奖当成了反讽:“家父意外去世,我只学了他三成本领法术,开坛做法都是装神弄鬼,让汪将军见笑了。”

    在花晓月心中,汪克凡才是真正的得道高人,他说看不明白,当然是在讽刺自己乱七八糟,狗屁不通。

    “这个,你我所学不同,你倒不必妄自菲薄……”汪克凡暗暗惭愧,装神棍也没那么简单,一不留神,差点说露馅了。

    “噢,不知汪将军所学是何种法术?”花晓月有些疑惑。

    ”这个……”汪克凡略一迟疑,眼中突然寒光一闪,四周立刻变得杀气腾腾:”我不会诵经请神,我只会杀人于干里之外。''

正文 第四十章 君子当守拙取正

    第二天早上出操完毕,恭义营全体将士在校场上集合,分发作战奖赏和抚恤银子。

    手里有钱好办事,从牙行商贾那里筹措了四千多两白银,花晓月又搞来了一千多两,恭义营从来没有这么富裕过,正好还上以前的旧账。

    论功行赏!

    按照汪克凡的要求,恭义营不以首级和缴获论战功,而是强调遵守军纪、服从命令、作战勇敢等原则,只要在战斗中没有违反军纪,就可以领到赏银,有突出贡献的,由哨官、队官、什长等各级长官为其报功,额外发放奖赏。

    凡是参加对杜龙王那场战斗的士兵,每人领到一两赏银,长枪阵外围的排头兵处在作战的第一线,每人领到三两赏银,像史阿大这样勇敢负伤的,领到了五两赏银。

    恭义营八百战兵几乎人人有份,校场上欢声雷动,士气高昂。这些士兵大都是思想简单的庄稼汉,当兵卖命就是为了多挣些银子,除了灌输忠义孝悌和民族大义之外,还要用金钱刺激他们战斗的。

    阵亡和伤残退伍的,按朝廷的标准加倍发放抚恤银子,解除士兵们的后顾之忧。

    接下来,又处罚了两名违反战场纪律的士兵,他们在战斗中私藏缴获财物,被没收之后还取消赏银,当众打了三十军棍。

    “砰,砰,砰……”沉闷的军棍声中,史阿大的脸色蜡黄,越来越难看。

    解散之后,他找到汪克凡,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小的金戒指。

    “汪千总,这是俺那天私自藏下的,现在上交……”

    “不用了,那天的经过我都看见了,你已经负伤脱离战斗,不算违反军纪,自己留着吧。”

    “真的?那谢谢千总,俺留着娶媳妇用。”史阿大喜滋滋的刚要走,汪克凡却叫住了他。

    “回来。”汪克凡皱着眉头打量史阿大,把他看得直发毛:“你也是一名队官,怎么连条例军纪都搞不清楚?平常怎么管理部下的?”

    “啊?俺是个粗人,谁要是敢不听话,俺就上脚踹……”

    “回去把所有条例都抄写十遍,有不认识的字去找花医官。”汪克凡顿了一下,又说道:“花医官是有学问的人,跟着她好好学,以后用得上。”

    史阿大缩了缩脖子,有些迟疑的样子,看到汪克凡脸色不善,连忙大声应了下来,汪克凡摆摆手打发他去了,没有多说什么。

    大老粗只能当一辈子低级军官,路已经给史阿大铺好了,就看他自己能不能把握住……

    发了赏银之后,恭义营士气高涨,每日操练不停,重点放在野外行军作战和土木作业上,新兵们也渐渐和部队融为一体。

    吕仁青正式加入恭义营,并领到了第一个任务——赶赴武昌府,拜见何腾蛟、黄澍、牛忠孝等文武大员,并呈递申状,再次讨要粮饷。有黄澍从中作梗,这笔粮饷八成要不回来,但还是要去抱屈喊冤,闹上一闹,不能吃个哑巴亏。

    过了几天,汪克凡突然接到通知,巡抚何腾蛟召见。

    ……

    武昌府中,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

    左良玉和白旺刚刚经过一场大战,战争刺激了经济的畸形发展,几十万大军的吃穿用度,一举一动都要花钱,商行店铺的生意反而比平常好了很多。街面上更加热闹,官兵们得了卖命的赏钱,大都挥霍在吃喝嫖赌上,青楼赌场家家爆满,酒楼茶肆也座无虚席。

    在普通人看来,北方的战乱非常遥远,湖广有左良玉几十万大军作为屏障,自然坚如磐石。只有少数目光敏锐的有心之人,才能发现背后的危险预兆。

    航船靠岸,搭上跳板,汪克凡踏上武昌码头,京良提着行李在后面跟着。

    吕仁青前几天就到了武昌府,奔走于各个衙门之间,今天特意赶来接船,大家一起出了码头,走进了一家街边的酒楼。

    正是中午吃饭的时间,酒楼里的客人很多,雅间已经没了,大堂里也坐了七八成。吕仁青塞给小二一串铜钱,在角落里找到个临窗的位置,这里相对僻静一些,方便说话。

    落座之后,吕仁青说起这几天武昌府的新闻,汪克凡才知道湖广官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记忆中的历史基本一样,虽然对不上具体的时间细节,但该发生的都发生了。

    南明弘光帝撤销了原来的川湖总督,何腾蛟即将升任湖广总督,加兵部侍郎衔,主持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五省军务。

    堵胤锡升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