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232章

残明-第232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郝摇旗的那点小心思,汪克凡心知肚明,却没有点破,你既然要讲战术,我就和你讲战术,从军事角度把你驳得哑口无言。

    “衡阳的这三万多清军,是鞑子在湖南的所有机动兵力,如果把他们放走,将来在长沙和岳州都免不了一场恶战,尚可喜的援兵已经到了长沙,距离衡阳只有两天的路程,如果现在不动手,耿仲明就会乘船跑掉,所以我决定立刻对衡阳发起总攻,把耿仲明消灭在城中,然后挥师北上,收复整个湖南……”

    汪克凡态度坚决,章旷也不开口帮腔,楚军和忠贞营众将更隐隐露出敌意,郝摇旗不敢再劝,总攻方案顺利通过。

    当天下午,早就准备多时的明军突然发动,从衡阳四门方向同时进攻,想到楚军那神奇的破城术,王进才早早的就放弃了努力,没有亲身体会的郝摇旗和曹志建却拼足了本钱,一波接着一波发起猛攻,想要在楚军和忠贞营前面攻进城内。

    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郝摇旗赤膊上阵,亲自擂鼓助威,督促士兵冒着天佑兵的大炮火枪发起猛攻,眼看外围路障被全部扫清,云梯即将搭上衡阳城头,从东门方向突然传来几声地动山摇的巨响,紧接着是潮水般的呐喊声,楚军率先破城!

    徐斌被俘。

    孙柏安自刎。

    耿仲明全家*。

    三万多名清军被全歼。

    衡阳以及衡州府落入楚军手中。

    ……

    昨天在外面忙了一天,累得骨软筋麻,回来先睡了一觉,半夜才爬起来写的这一章,虽然补发的时间已经是第二天凌晨4点50分,但总算没有断更,小小的惭愧,小小的欣慰,我再去补个觉,顺便也求个票,求个订阅。

正文 第一六八章 横空出世的名将——牛忠孝与王进才

    拿下衡阳,几家欢喜几家愁。

    楚军当然是最大的赢家,占领了这座湘南重镇后,衡州府、永州府、郴州府……乃至江西吉安府的井冈山地区就连成了一片,汪克凡控制了湖南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军阀。

    直接缴获的物资也很多。楚军破城的速度太快,清军来不及烧仓库,囤积的各种军需就成了楚军的战利品,孔有德原来打算把衡阳经营成一座前敌桥头堡,粮食军械堆满了仓库,都成了送给楚军的礼物,加上城中几万清军的武器装备,足够让楚军再来一次大扩军。

    汪克凡正是这么做的,楚军刚刚拿下衡阳,就加大了招募新兵的力度,原有的新兵编入部队补充战斗减员,腾出来的新兵营又被报名的青壮们挤满,治下的几座州府都增设了新兵营,但很快又被填得满满当当。

    勒克德浑战死的时候,有几千名清军骑兵逃回了衡阳,转眼间城池又被攻破,他们都被堵在城里。一部分战马损失在战斗中,但楚军缴获的还有三千六七百匹,除去伤残无法使用的,西骑营和江骑营又得到了两千五百匹,足够扩军一倍有余。

    战马突然变得这么多,骑兵就显得严重不足,楚军士兵大多是南方人,撑船凫水人人都能来两下子,会骑马的却着实不多,能骑在马上打仗厮杀的更是寥寥无几……守着几千匹战马却没有足够的骑兵,帖兆荣和汪猛都陷入幸福的苦恼,每天在楚军各营到处搜刮骑手,搞得鸡飞狗跳,各营主将怨气冲天。

    “骑兵啊,骑兵真没有,我的斥候队只有三十几个人,两位将军都是知道的……”这是比较厚道的,比如汪晟之流。但厚道归厚道,讨要骑兵的事情却没得商量。

    “你的骑兵不够,就来挖老子的墙角,想都别想!”这是脾气比较暴的。比如谭啸之流,就直接把帖兆荣和汪猛轰出大门,还再三叮嘱手下军将,一定要对这两个卑鄙无耻的家伙严防死守,尤其不能让他们和斥候队接触,以免那些突然变成香饽饽的斥候意志不坚,在优厚待遇的引诱下“叛逃”到两个骑兵营。

    “想要骑兵吗?行啊,拿战马来换,我也正想组建一个骑兵队,一个骑兵换两匹马。这个价钱公道吧?”这是擅长精打细算的,比如滕双林之流,就想给自己搞一支骑兵部队。

    帖兆荣和汪猛连忙解释,战马都在汪克凡那里,还没有配发到两个骑兵营。有一个骑兵才能领一匹战马,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滕双林摸清底细后,神色间立刻冷淡了不少,竟然唧唧歪歪打起了官腔,诸如再考虑考虑再研究研究等等。帖兆荣和汪猛一无所得,只能失望的离去,没想到他们前脚刚走。滕双林就跑到汪克凡那里,号称自己手下有五百个会骑马的士兵,要求领走五百匹战马……

    汪克凡当然一口拒绝,滕双林却嬉皮笑脸,软磨硬缠,最后牵走了两百匹战马。听说这个消息后,帖兆荣和汪猛都被气坏了。

    缴获的战马虽多,这样下去也会被各营瓜分干净,帖兆荣和汪猛连忙找到汪克凡,请求为骑兵营配备双骑。两个骑兵营原有四千多名骑兵,四千匹马,加上衡阳之战缴获的四千多匹战马,正好一个骑兵配两匹马。

    “骑兵营里都是老兵,知道怎么爱惜牲口,这几千匹战马放在我们那里,绝对照顾得膘肥体壮!而且有了双骑之后,长途行军可以中途换马,打起仗来更是无往不利……”

    帖兆荣滔滔不绝,汪猛在旁边帮腔,骑兵可以慢慢训练,先把这几千匹战马要到手再说。

    汪克凡笑着问道:“怎么?听说滕双林要走了两百匹马坐不住了?要是这样的话,你们恐怕要失望了,除了通城营以外,其他几个营也要配发两百匹战马,剩下的才能给你们。”

    骑兵集中使用威力更大,但楚军的地盘越来越大,部队越来越多,各营往往独自行动,有一支自己的骑兵部队,哪怕只是两三百人的小部队,战术手段都会增加很多选择。

    在汪克凡的远期预想中,楚军的八个步兵营就是八颗种子,在实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独立的作战能力,每个营将来就是一支兵种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野战军。当然,这里面也存在一个优胜劣汰的问题,打得好的部队优先扩充,表现差的部队就要靠边站,甚至缩编、合并、撤销编制等等,比如张家玉的东莞营刚刚加入楚军,一直驻守郴州府进行训练,在衡阳之战中没有任何功劳,战斗力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就不会分给他们战马。

    每个步兵营配发两百匹战马,也是汪克凡反复考虑后的决定,南方人不擅长骑马,两百匹战马已经到了各营的极限,再多给也是浪费资源,如果哪家有实际需要,将来再进行调整,不过汪克凡最希望的,还是各营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从清军手里夺来更多的战马。

    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楚军将来要进入辽阔的北方平原作战,必须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也就必须打通到蒙古的通道,彻底解决战马的来源问题。

    帖兆荣和汪猛喜忧参半,最后表示服从命令。衡阳之战缴获了四千多匹战马,分给步兵营一千多,他们还能落下三千匹马,四分之三的骑兵都能实现双骑,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汪克凡又着重嘱咐一番,双骑听上去很美,但对后勤补给的压力更大,管理上也需要更加细致,否则打仗的时候还得照顾一大群空马,搞不好就成了送给敌人的礼物……

    除了楚军之外,忠贞营此战也收获颇丰。

    他们分到了上万套盔甲,其中大部分都完好无损,可以直接使用,另外三千多套也可以进行修复,只此一项就可以装备一万多名披甲战兵,弥补所有的战斗损失。

    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刀枪武器,军械车辆,火炮鸟铳,帐篷号衣,一万名俘虏,一千匹战马,够大军吃用一个月的军粮……历数反攻湖广以来的多次战斗,反倒是衡阳之战赚的最多,李过等将领不由得大为感慨,还是这种大规模的歼灭战最有搞头,下次有机会还要和楚军继续合作。

    对于李过等人来说,这一仗捞到的政治资本更为重要。

    他们归顺南明之后,一直属于尴尬的边缘角色,在堵胤锡的庇护下才勉强支撑……衡阳之战消灭五万清军主力,击毙满清多罗贝勒勒克德浑和怀顺王耿仲明等重要将领,彻底扭转了湖南战局,对整个南明的局势都有重要影响,忠贞营参与其中并担负重要角色,从而一举走上了前台,初步洗白了“贼寇”身份,成为南明朝廷深为倚重的军事力量。

    通过衡阳之战,忠贞营众将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楚军实力的了解,加强了和汪克凡之间的合作,堵胤锡对他们的影响在逐步减弱,更多的将领愿意向楚勋集团靠拢……毕竟朝中有人好做官,忠贞营急需找到一支强大的政治势力做靠山,汪克凡崛起的速度如此迅猛,眼下已是如日中天,将来的前途更加不可限量,这个时候不主动贴上去,以后怕再没有机会了……

    章旷和牛忠孝也是赢家之一。

    他们虽然赶来参战,但做出的贡献很小,所以期望值本来就不高,人家吃肉我喝汤,沾些油水荤腥就很满意了,汪克凡却有意照顾,有意向他们倾斜,这么大的一场歼灭战,分配战功的时候稍稍倾斜一点,立刻就把牛忠孝砸得满眼都是小星星。

    各种战利品只给了个零头,但汪克凡大手一挥,分给他们五千个清军首级,其中还有一千五百个真鞑子,牛忠孝手下一共四千多人,人手一个还有富裕。这份人情惠而不费,牛忠孝却感激无比,有了这五千个首级,他就足够上达天听,凭功封侯了,而手下的军兵也能捞到足够的赏银。

    在送给隆武帝的捷报中,汪克凡把章旷的名字排在第二位,仅在自己后面,甚至还超过了堵胤锡,何腾蛟则只字未提。如果是在以前,章旷肯定会大为惶恐,这回却仿佛突然糊涂了,什么都没说,却彼此心照不宣。

    郝摇旗、王进才和曹志建的待遇又各不相同。

    王进才分到的战利品不多,但军功方面却不少,也有整整三千个清军首级,王进才千恩万谢之余,把所有的战利品都退了回去,还悄悄给汪克凡送去了一万两银子。

    “按大明官军的惯例,一个清兵首级怎么也得五两银子,真鞑子就更值钱,二十两银子也不算多,不过末将出征在外,没带多少银钱,等回头朝廷的赏银下来了,再容情后补,答谢军门厚待之意!”王进才也被这份军功砸晕了,三千个清军首级,这份功劳一旦报上去,自己立刻就会成为朝廷里众人瞩目的名将。

正文 第一六九章 面临两难的抉择——郝摇旗和曹志建

    在湖南各家军阀中,王进才和楚军的关系最近。

    他和郝摇旗一样,原来都是大顺军袁宗第手下的一员偏将,地位上却比袁宗第差了好几级,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后,大顺军群龙无首,王进才和郝摇旗抓住机会大肆收容败兵,拼命扩充自己的实力,一跃成为兵马数万的大军头。

    穷人乍富,这些兵马又是挖老上司墙角得来的,王进才和郝摇旗都不敢再回忠贞营,转而投靠何腾蛟,何腾蛟也正想分化拉拢这支农民军的残部,双方一拍即合,王进才和郝摇旗就此成为湖南军阀中的一员。

    刚开始的时候,王进才、郝摇旗和何腾蛟蜜里调油,相处的非常融洽,蜜月期过了之后,才发现“婚后”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完美。

    平心而论,何腾蛟对他们两个还算不错,从个人待遇到手下部队的粮饷驻地,都尽力安排到最好,但是,王进才手下的兵马太多,杂七杂八有七八万人,每个月的花度消耗全算下来,差不多要二十万两白银,何腾蛟也养不起。

    何腾蛟虽然号称总督五省军务,但真正的地盘就是湖南这一块,每个月的赋税收入不过二十多万两银子,手底下大大小小的军阀却有十多支,再加上行政开销和他自己的督标营,分到王进才手里的军饷从没超过三万两白银,剩下的都要他自行解决。

    手里没钱怎么养活军队?王进才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兵马太多,引起了何督辅的忌讳,只好一再精简缩编,然后屯田养兵,盘剥驻地百姓,再勒紧裤腰带苦熬,想尽一切办法勉强维持着局面,但手下兵将们渐渐怨言丛生,和何腾蛟之间也产生了隔阂。越来越混不开。

    三四年下来,苦日子似乎永远没个头,士兵们纷纷逃离湖南,去湖北投奔忠贞营。开始是普通士兵三三两两的开小差,后来是军官带着成建制的部队一起溜号,王进才对此素手无策,哪怕抓到开小差的官兵也不敢严厉惩处,以免引起更大的哗变。

    关键时刻,汪克凡伸出了援手。

    跟着楚军打了一趟黄州府,王进才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