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202章

残明-第202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经过反复讨论,确认明军已经不可能翻盘,最起码在一两年内不会反攻湖北,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抓紧时间补票,还能赶上投降满清的最后一班车。

    事关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几千兄弟的生死存亡,熊立春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和满清的招降使者频繁接触,书信往来讨价还价,很快达成了投降协议。

    这段日子里,熊立春在牛佺的熏陶下,对满清官场已经颇为了解,知道向谁投降才最为合适,这条大腿有可能要抱一辈子,必须谨慎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孔有德无疑是第一人选,但他远在湖南搭不上线,而且身份官职太高,熊立春投降后未必能得到重用。

    宁州是江西的地盘,金声桓对招降熊立春最为热心,派来的使者就没断过趟,但跟着一个绿营总兵混没什么前途,所以也被否定了。

    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湖广总督罗绣锦了。

    罗绣锦不但是文官,而且官足够大,短期之内也会一直呆在湖广,节制江西等省的军务,熊立春向他投降,就能继续留在宁州发展自己的实力。

    罗绣锦也希望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并在江西境内安下一颗钉子,以监视不太安分的金声桓,所以和熊立春一拍即合,给他了一个还算优厚的条件,投降后官升一级,从参将变成副将,仍然镇守宁州一带。

    从眼前来看,湖广会战似乎已经结束了,清军获得了毋庸置疑的胜利,宁州义兵的前途非常渺茫,所以熊立春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唯恐出现什么变化。

    但变节投降这种事,永远是不得人心的,但凡有些骨气的人,都不愿主动跪下当奴才,熊立春刚刚向几位主要将领透了透风,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弹,一半以上的将领都反对投降满清。

    不降也得降!

    熊立春以势压人,突然翻脸。他手里握着兵权,又有一班山寨里的兄弟支持,那些反对投降的将领没有组织领导,无法与其抗衡。

    有的将领动摇了,到哪儿不是当兵吃粮,既然主将拿定了主意,就一直跟着他吧。

    有的将领却宁折不弯,被熊立春抓了起来。

    还有的将领迫于形势,表面上屈服同意,回到自己的驻地营寨后却暗中联络,准备出走宁州,去井冈山投奔汪克凡。

    蛇无头不行,他们推举游击将军卞祥为首领,又和宁州县令陈尚文取得了联系,将近两千人马还带着老营家眷,想要在熊立春的眼皮子底下离开幕阜山,搞不好就会发生火并,被熊立春直接消灭。

    “无论向东向西,绕路肯定不行,幕阜山周围都是鞑子的营寨,咱们这点子人马肯定冲不过去,只能顺着大山向南走。”卞祥是武宁县人,和樊文钦是老乡,手下的士兵也大多来自武宁,不属于熊立春的嫡系,所以坚决出走,他指着地图说道:“但这一路都是幕阜山的山寨,熊立春不用派追兵,只要给这些寨主招呼一声,就能把路堵住。”

    “那怕什么?堵路就把他们打跑,一群山贼土匪有什么可怕的!”哨官张延世是武将世家,带兵打仗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部下的战斗力不错,根本没把那些山贼放在眼里。

    “怕是不妥,这些山贼熟悉地理环境,若是设下埋伏,你虽然善战恐怕也会吃亏。”卞祥摇了摇头,这件事终归还要看熊立春的态度,如果他铁了心拿自己人开刀,再派一支人马拦截追杀,这两千兄弟就很难平安脱险。

    所有的路都走不通,张延世又急又躁,叫道:“那干脆别走了,咱们就在宁州和熊立春干一仗,拼个你死我活!”

    卞祥叹了口气:“如果有一线希望的话,我也愿意夺回宁州,向汪军门有个交待,但熊立春手下兵马是我等的两倍,这几天又加强了戒备,况且真要和自家人马火并,儿郎们的士气肯定受到影响,这一仗实在没有胜算。”

    张延世等人默然无语,宁州义兵的精锐都在熊立春手里,装备好,兵力多,已经抢占了县城等重要据点,硬拼肯定不是好办法。

    突然,陈尚文插话说道:“这件事不如交给我吧,本官虽然没有苏秦张仪之才,但自信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总能说得熊立春有所顾忌,放我等自行离去。”

    “不妥!熊立春外粗内滑,心狠手辣,既然已经打定主意投降鞑子,岂会因你几句话就改变主意?”卞祥连忙劝阻:“陈大令是军门心腹之人,我等哪怕拼得性命不要,也会护送大令平安离开幕阜山,万万不可轻易冒险。”

    “卞将军尽管放心,熊立春也许会把我关起来,但肯定不会轻易杀我,其实没太大的风险。”陈尚文叹了口气,坚决地说道:“我自来宁州上任,几乎寸功未建,如今又惹出这场变故,若是不能做点什么,将来有什么面目去见汪军门?”

    他身为宁州县令,事先没有察觉熊立春投降的企图,已经是严重的失职,事发后再不加以弥补,哪怕逃回井冈山,以后也没法抬头做人。

正文 第一二五章 煽风点火是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宁州要变天了!

    这天清早,两千多不愿投降满清的吉安义兵汇集到一起,绕过宁州县城,进入幕阜山区向南撤离,他们当中除了普通的士兵将领外,还有一起撤离的几百名家属。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不可能隐藏行迹,他们干脆不做掩饰,一路强行闯关过卡,只是看在大家同出一脉的份上,没有伤害那些哨兵的性命,只用绳子把人捆了起来。他们离开后大半个时辰,换岗的哨兵发现出事了,马上前往宁州县城,向仍在睡梦中的熊立春报告。

    “什么?卞祥他好大的胆子!传我的将令,全营立刻起床集合,准备追杀叛军!”熊立春怒不可遏,立刻跳下床,急匆匆地穿衣服,这几天已经收到风声,卞祥等人似乎在串联密谋什么行动,没想到,他们竟然要把队伍拉走!

    部队是军阀安家立命的本钱,这两千人马一旦被拉走,宁州义兵十停里就去了三停,宁州兵的实力会大幅缩水,所以熊立春第一个反应就是追杀拦截,一定要把这支人马留下……但是,在穿衣披甲的过程中,他渐渐冷静下来,神色间也变得有些犹豫。

    “去,把王先生给我请来。”所谓的王先生,就是化名王双人的牛佺。

    时间不长,牛佺匆匆赶到,进门简单问明情况后,一拍手说道:“既然如此,将军还犹豫什么?应当立刻派人知会沿路山寨拦阻,并亲自率精兵前去追赶!”

    “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妥,卞祥既然走出这一步,就是铁了心和我分道扬镳,哪怕被我追上也不会回头,到时候只能翻脸开战,这两千人马原来都是自家兄弟,我实在下不去手。”

    这两千人马不回来怎么办?难道真把他们都杀光?如果熊立春真的下了这个命令,手下的军心士气会降到冰点。甚至有可能在阵前反水。

    “将军欲谋大事,岂能有妇人之仁?”牛佺很是不以为然:“将军若是不愿火并,其实也有别的法子,只要坚守要隘。将这两千人马围困在大山里,待其粮草一尽自然归降。”

    嗯?这个办法好!熊立春不由得暗暗惭愧,怎么遇到事情光想着硬碰硬的蛮干,换一种方法不就解决问题了嘛!

    他立刻点起三千人马,出城进山追赶卞祥,刚刚走出去不到五里,就在路边碰到了陈尚文。

    熊立春意图投降满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在没有实施之前,仍然是大明的军队,所以士兵对陈尚文还算客气。不但没有绑缚抓捕,反而引着他来见熊立春。

    熊立春连马都没下,一身戎装,手提钢刀,用威压的目光看着陈尚文。说道:“陈大令,你和反贼卞祥作一路了吗?”

    陈尚文冷笑一声:“哼,谁是反贼,谁是忠良,你我彼此心照不宣,何必攀咬卞祥!”

    “陈大令好一张利口,但岂不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我不过是给儿郎们找一条活路,又何罪之有!”熊立春说道:“卞祥等人虽然犯了军法,但终归也是我的兄弟,若是陈县令愿意劝他们回来,本将保证既往不咎。如何?”

    和平解决这件事,对熊立春最有利。

    熊立春碰了个钉子后,陈尚文已经挽回了气势,他也想和平解决这件事,当下放缓语气说道:“既然熊将军还念着旧情。又何必杀气腾腾带兵追赶,汪军门数万大军就在三百里外,难道真要闹得不死不休,日后连相见的余地也不留吗?”

    汪克凡!楚军!熊立春心里猛地一跳,这才反应过来,今天为什么会觉得担心害怕。清军虽然占领了湖广,楚军却没有太大损失,如果今天结成死仇,万一日后汪克凡杀回幕阜山,那可就全完了。

    犹豫再三,他才说道:“陈大令是读书人,不懂带兵打仗的道理,我若是任由卞祥离去,手下的兵马还怎么带?”

    陈尚文劝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湖广会战官军虽然稍有小挫,但胜负尚在未知之数,熊将军此时投降满清,早晚都有后悔的时候,如果今天把事情做绝,可把自己的后路都堵死了,不如抬抬手让卞祥回归楚军,在汪军门面前留一线香火之情……”

    强扭的瓜不甜,如果硬要留下卞祥这支人马,不但会有伤亡损失,日后也难以管理,在陈尚文的劝说下,熊立春终于回心转意放他们离去。既然做人情了,干脆就做个大的,他又给卞祥送去一些粮草,还有几十个楚军留下的教官,宁州县的一些官吏工匠等等。

    除此之外,他又让牛佺用自己的口吻写了一封信,然后亲笔誊写了一遍,在信里为自己投降满清的行为辩解,声称宁州义兵遭到清军重重包围,孤军奋战,迫不得已才行此下策,请汪军门理解他的苦衷等等,但这一切只是权宜之计,他并非真心投降满清,而是为了保存实力而诈降,只要汪克凡挥军北上,他立刻就会反清复明……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牛佺在信的末尾还发了两句牢骚,熊立春听了他的解释后,大喜过望,也原样抄了下来。

    经过二十几天的艰苦行军,卞祥这支人马终于来到了井冈山,那封信也摆在了汪克凡的案头。

    这两句诗用的并不太合适,汪克凡气恼之余,也觉得有些好笑,熊立春明明投降满清了,还摆出一副受了委屈有苦衷的模样,难道是小孩子过家家吗?如果把这封信送到罗绣锦手里,熊立春刚刚投降,恐怕就得被斩首示众。

    但是,汪克凡并没有急于这么做,不管熊立春是否投降满清,把他摆在宁州,将来也许还有用处,反正这封信攥在自己手里,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

    急于出手未必是最正确的,先看看再说吧。

    这段日子一直忙于在湖南作战,对宁州方面有些疏忽了,在熊立春投降满清这件事上,他觉得自己负有极大的责任,失误严重,但事情已经发生了,自怨自艾没有任何意义,只能尽量设法弥补。

    撤到井冈山的宁州义兵有一千九百人,汪克凡把他们编为宁州营,交给卞祥指挥。在压力和诱惑的双重压迫下,这支部队仍然排除了各种困难,坚决回到楚军的怀抱,忠诚度方面不用再怀疑,可以当做自己的嫡系培养。

    陈尚文等人暂时没了官职,被暂时安排到几个行政部门里,比如永宁县衙,督粮道等等,让他们熟悉楚军内部的各种流程,楚军现在的地盘虽然很小,但等到反攻湖广之后,就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人才。

    清军疲态已现,反攻湖广是早晚的事。汪克凡有三万人马,呆在井冈山里补给很困难,但孔有德手下有十几万大军,比楚军更加困难,大家比耐心比毅力,汪克凡耗得起。

    况且,他还有另外一招后手——江西的金生恒。

    江西的战略位置举足轻重,在旧时空的历史里,金声桓突然反正归明,给满清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在本时空中,金声桓至今还没有行动。

    汪克凡知道,这八成是因为自己产生的蝴蝶效应,恭义营转战江西加上赣州会战,零零碎碎敲掉了金声桓三四万人马,江西抗清运动也更加汹涌,金声桓没了当初的狂傲霸气,还在夹着尾巴当他的绿营总兵。

    但总的来说,江西的形势没有太大的改变,金声桓和满清之间的矛盾仍然很尖锐,反正归明是迟早的事情,汪克凡要做的就是煽风点火,尽快促成江西反正。

    进入隆武四年后,他不断派出使者前往南昌,游说金声桓反正,并且把隆武帝请了出来,以南明皇帝的身份对他进行招降,但这些使者都被金声桓关了起来,也没有任何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