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残明 >

第153章

残明-第153章

小说: 残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州府,提督操江临时衙门。

    王进才一脸诚惶诚恐的模样,向汪克凡再三谢罪,马进忠站在一旁,满脸尴尬。

    “请军门见谅,末将军中还有些杂务,不能去黄州府了。”王进才不愿冒险。

    “老王,我都下决心去了,你也一起去吧,不用你全军齐出,只派一万人还不行吗?”马进忠苦苦劝说。

    “这个……”王进才犹豫片刻,说道:“一万人还是太多,三千人行不行?”

    汪克凡笑了:“我倒是无所谓,就怕你将来后悔,三千人可分不了多少军功。”

    王进才一脸为难的样子,咬了咬牙才说道:“那我出五千人,全当为军门……”

    汪克凡摆摆手,打断了他:“不用了,就三千人好了,但这三千人里最少要一半披甲战兵,其他辅兵也得是青壮汉子,可不能派些老弱残兵来混事。”

    王进才本来正有这个念头,这个时候却连连否认:“怎么会呢?军门交待下来的事情,末将定当尽心竭力办好,绝不敢混事的。”

    风险太大,王进才不敢下重注,三千人已经是他的心理极限,要不是被马进忠的话堵住了,他连这三千人都不想派。

    “那就这样吧,你们回去尽快准备,两天后到岳州府报到。”汪克凡最后嘱咐道:“还有,这件事要注意保密,哪怕何督辅那里也先不要说。”

    马进忠和王进才诺诺连声,行礼告辞,出了衙门后一起返回住所。

    到了住所收拾行李,两人带着亲兵离开岳州城,向南各回驻地,在路口分手的时候,马进忠叫住了王进才。

    “老王,你一路甩着个窝瓜脸,是给我看的吗?”

    “哼,不是你多嘴,我会白白赔了三千人马?”王进才突然爆发了:“三千人呐!还有一千五的披甲战兵!”

    “你家大业大,抛洒点也没啥了不起。”马进忠嬉皮笑脸。

    “扯淡!”王进才狠狠瞪了他一眼,皱着眉头说道:“不行,我回去就装病,这三千人我不出了。”

    “那你可想好啦,这样做的话,可是把汪军门往死里得罪!”马进忠骂道:“你小子是个木头脑袋!这一仗我出五千人马,还要亲自带队,难道我傻呀!”

    在农民军出身的将领中,王进才属于少壮派,在马进忠面前是小老弟,虽然被骂了也不生气,问道:“你真的要出五千人?我以为你就是那么一说。”

    马进忠手下一共七千多人马,五千人对他来说可不少,可以说是拼上了老本。

    “切,敢输不敢赢,一辈子别想出头!”

    马进忠说道:“老王,你现在也是当大帅的人了,我有几句掏心窝的话劝劝你。兵不能养着,越养越娇气,得放出去打仗,否则的话,早晚一仗全军覆没,你马哥可吃过几次这样的亏了!”

    “呸呸呸!乌鸦嘴!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你小心自己全军覆没吧!”王进才的脸色更加难看,翻身上马自顾去了。

    “你他娘的,真是忠言逆耳啊!”马进忠冲着他的背影大叫:“那三千人一定要派来,别怪马哥没提醒你!”

    王进才头也不回地走了,马进忠愣了愣,自言自语地嘟囔着:“他娘的,不会真的乌鸦嘴吧,老子真的会全军覆没?”

    如果把攻打黄州府当成一场赌博,那也是一场豪赌,没有几千人马的赌本,连坐到桌子前面的资格都没有,马进忠的本钱不多,虽然有些心虚,还是一次全压上去了。

    两天之后,马进忠带着五千精锐赶到了岳州府,王进才犹豫再三,也派来了三千人马,但是披甲只有六百多人,还是大大地打了个折扣。

    汪克凡没有过多计较,留下崇阳营和东莞营看家,会同其他大军,兵出蒲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正文 第四十八章 临战之夜

    汪克凡率大军出征的同时,还要确保后路和粮道安全,所以蒲圻县和岳州府也不能唱空城计,汪晟一向谨慎持重,由他驻守蒲圻最让人放心。

    张家玉的东莞营留在岳州府,除了看家之外,更重要的是按照楚军的标准练兵。

    这支部队在广东时自我感觉还不错,来到湖北和恭义营一接触,才发现各方面的素质都差了一大截,在几次演练中都被其他的部队完败,甚至比吉安营都差了很多,用汪克凡的话来说,东莞营的战斗力还不及格,不能上战场,先在家里练好了再说。

    除去崇阳营和东莞营,楚军还有将近两万人马,差不多倾巢而出,再加上马进忠的五千人,王进才的三千人,总计两万七千人的大军北出蒲圻,直奔咸宁。

    蒲圻在明军手中,东北方向的咸宁却在清军的控制下,那里是汪克凡的第一个目标。

    咸宁是武昌府的南大门,有汀泗桥、贺胜桥等险关要隘,易守难攻,清军将其视为保卫武昌府的屏障,长期驻有重兵把守……如果能攻克咸宁,就会对清军造成极大的震动,不得不加强武昌府的防卫,甚至分兵来和汪克凡纠缠,减轻忠贞营李过的压力。

    楚军在蒲圻休整一晚,第二天一早向咸宁推进。

    这一带是明清两军的拉锯区,一年多以来,勒克德浑忙于对付江北的忠贞营,在这一带始终采取守势,只要确保武昌外围的咸宁县不丢,就算万事大吉。

    而明军却相对活跃,基本上已经在蒲圻站稳脚跟。只是恭义营转战江西的时候,徐勇趁机打了一个反击,把蒲圻县又夺了回去,一度威逼崇阳,但是马进忠和卢鼎及时出兵,又把他们赶回了咸宁。

    从蒲圻到咸宁的大路两旁,到处都是抛荒的田地,明清两军在这一带反复交战。对当地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几十里都不见人烟。但这也带来一个好处,楚军把骑兵和斥候队撒出去后,清军的探子根本无法接近,无法探查楚军的虚实。

    行军因此变得非常顺利,一百多里的路程不算太远。楚军向东绕过了有一千五百名清军驻守的汀泗桥,顺着金水河折向咸宁。

    热武器时代的天险,在冷兵器时代的效果却要差一些。一挺重机枪就能守住的汀泗桥,只靠弓箭营寨却未必能守住,以楚军现在强悍的实力,完全能够攻克兵力单薄的汀泗桥,但是为了避免惊动咸宁的守军,汪克凡还是兜了个圈子。

    在第三天的晚上,楚军突然出现在咸宁城外,离城十里下寨扎营。

    咸宁城里的清军终于发现不对,整晚上城里都闹哄哄的,看样子是在做守城的准备。还仗着熟悉地形的缘故,派出了不少骑兵斥候乘夜出城。绕着明军大营不断探查,还整夜地大喊大叫,呼啸作怪,骚扰明军的休息。

    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难免兴奋和紧张,再被鞑子这么一闹,很多人都睡不着了。但是楚军的军令极其严格,睡不着也得老老实实躺着,不许说话,更不许起身……花小弟带着军法队在军营里不停巡逻,有违反军令的一律记过,这可是关系到军功升职的大事,没人敢去触犯军法队的威严,整个营寨里都静悄悄的。

    陈尚武躺在地铺上,也瞪着眼睛睡不着,他是游击将军衔的炮兵营营官,有一定的特权和单独的营帐,哪怕起身做点什么,军法队也不会来管他。但是,陈尚武现在只想睡觉,但是怎么都睡不着。

    他原来是兵部里的一个八品令史,被推荐加入楚军,受汪克凡的赏识出任炮兵营的营官,在明天的攻城作战中身负重责。大军扎营下寨之后,陈尚武忙到很晚,把该做的准备工作全都做好了,现在的任务就是养精蓄锐,好好休息,哪怕睡不着也硬躺着。

    “呼呼呼!”

    不远处传来一阵鼾声,那是陈尚武的亲兵队长汪满仓。

    汪满仓的父母是汪克凡家里的管家,算是汪家的家生子,自从汪克凡从军就跟在他身边当亲兵,陈尚武只是个普通文吏,加入楚军之后,身边没有贴身护卫,汪克凡就把汪满仓给了他,充任亲兵队长保护他的安全。

    “这小子不简单,到底是上过战场的老兵,竟然睡得这么香!”陈尚武觉得很佩服,汪满仓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竟然比自己还要镇定,颇有大将风度。

    身为炮营坐营官,总不能被自己的亲兵队长比下去了,陈尚武闭上眼睛,强迫自己睡觉。

    “踏踏踏踏!”

    营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声音虽急却不算太密,似乎只有三五个骑兵,应该是鞑子派来的斥候。炮营的军帐在大营中间,既然还能听到马蹄声,就说明这几个鞑子的斥候离大营很近,甚至就在营墙的壕沟外边。

    陈尚武猛的睁开了眼睛。

    紧接着铮铮作响,隐隐有弓弦弹动的声音传来,然后又是两声凄厉的惨叫,那马蹄声随即渐渐跑远,陈尚武不由得咦了一声,猛地坐了起来。

    “陈将军,你怎么了?”汪满仓的鼾声突然停了,在黑暗中向他发问。

    “啊,刚才外面有些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陈尚武以前是个技术型的文吏,这是第一次上战场,心里着实有些紧张。

    “没什么大事,肯定是汪猛哥设了个套子,教训了一下鞑子的夜不收。”汪满仓的口气平淡,却隐隐透出一股骄傲的感觉,轻松地说道:“听刚才那个动静,鞑子起码死了两个人,后半夜估计就老实了,咱们能睡个好觉啦。”

    陈尚武愕然瞪大了眼睛,问道:“你刚才不是睡着了吗?怎么什么都知道!”

    汪满仓在黑暗中无声地笑了:“我们亲兵队出来的,睡觉的时候都睁着眼睛,竖着耳朵,两不耽误……”

    这天晚上的前半夜,楚军里有很多新兵没有睡好,到了后半夜习惯了鞑子的骚扰,才在老兵的鼾声中渐渐入睡。

    第二天一早,楚军在五更天起床吃饭,随即出兵包围了咸宁县城。

正文 第四十九章 把大炮推上来

    早上天刚亮,楚军已经出现在咸宁城下,刀枪如林,旗帜如海,色彩鲜艳的号衣配上黑甲红裾,如同一块五彩斑斓的地毯铺满了城外的原野,响亮的军号和战鼓声直冲云霄。

    咸宁县城西侧紧邻金水河,城北二十里外就是浩淼的西凉湖,这一带是传说中的三国古战场,有很多地名都和赤壁大战有关,比如汪克凡中军大纛所在的下马坡,也就是城南的一座小土丘。

    这座小土丘虽然只有二十多米高,却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距离咸宁城不到五里,土丘上绿树成荫,景色宜人,还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庙,香案和神像上都满是烟熏火燎的痕迹,可见平时的香火很旺,大概正是这个原因,才没有被清军拆除。

    举起望远镜向咸宁看去,视野里出现了一座标准的明代县城,长方形的城池和崇阳大小差不多。根据早已得来的情报,咸宁县城共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墙周长五里半,高度两丈六尺,宽度一丈五尺,没有瓮城,县城里共有住家两千余户,丁口将近一万,清军守军四千多人。

    在这四千多守军中,以徐勇的黄州绿营为主力,主将名叫徐斌,是徐勇的本家兄弟,除此之外,咸宁城里还有五百名勒克德浑派来的八旗骑兵,也就是所谓的真鞑子。

    咸宁毗邻武昌府,城池虽小却非常繁荣,这里又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堪称这个年代的产粮大县。自从满清占领咸宁之后,明军就再没有回到过这里,长时间不打仗总不能让地荒着,所以城外有很多农田。还有一些住户人家,不过昨晚楚军到了之后,这些住户都连夜跑了个精光,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有些人家连大门都没来得及关上,屋里屋外一片狼藉,可见逃跑的时候非常匆忙。

    如今正值冬季,农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帖兆荣的骑兵分散开去,在田野中点起一道道火头,就算顺利打下咸宁城,楚军也不会长期留在这里,所以这些庄稼要全部烧掉,以免将来成为资敌的军粮。

    两万多明军虎视眈眈之下。城里的清军没有派出骑兵阻止,任由田野里的火势越来越大,烧掉这些庄稼还有清出战场的作用。清军对此也不反对。

    到处浓烟滚滚,空气里充满了呛人的刺鼻气息,明军在田野间的空地上列阵掩护,掘沟立寨,准备各种攻城设施,城上的清军却往来穿梭,搬运灰瓶擂石,布置各种守城器械。

    在城墙前面,梅花桩、鹿角阵、壕沟吊桥一应俱全,城墙上还有若干狼牙拍。夜叉擂,石砲弩车等守城器械。咸宁是守卫武昌府的南大门,清军对这里的城防下了不少的工夫。

    汪克凡举着望远镜一点一点转动着方向,从城墙西头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