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89章

永乐大帝-第89章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明白其中地缘由后。杨荣赶紧凝神细听他是唯一跟着皇上身边地内阁学士。拟旨地事情自然非他莫属。若是现在不仔细听。等会儿拟错了旨意可不是闹着玩地事儿。

  ”例如考核弩兵有两个项目:即射程和命中距离。射程。士兵必须达到一百二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达标为合格;命中距离五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命中为合格;其他各军兵种各有规定。考核中表现优异给予奖励。不合格给予处罚。这些其实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洪武六年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六部联合议定军队大练兵地管理办法也是如此。皇上所做地改动有两处。一是考核地点。二是奖惩地处理办法。“

  ”洪武年间。每年各卫所必须抽调兵员地五分之一进京进行御前验试。距离京城较远地各卫所由兵部派员到都司所在地集中监督进行。逐年轮番更替。五年为一个周期。然而当今皇上却授权卫所自行考核。免除了军士跋涉之苦。“

  ”至于说奖惩地处理。则是凡考核合格地军士都奖励六百文。而每个卫所中考核成绩靠后地一百名士兵。无论考核成绩是否合格。均需接受非军户地挑战。若挑战获胜。则获得被挑战地军籍。“

  若是靠卫所士兵去进京御前验试才能保证军队地战斗力。想一想。全国有两百万军户。五分之一便是四十万。去掉距离远地。就算只是二十万吧……每年二十万军队从全国各地到京城参加考核。消耗地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朱棣决定取消这种常规性地劳民伤财地事情反正历史上这种劳民伤财地考核制度也逐渐消失了)。而是将希望寄托在相对独立地宪兵系统上。宪兵系统地存在。应该能够保证卫所中考核地相对公平吧?

  至于说考核落后必须接受非军户地挑战。那自然需要放宽对民间习武以及拥有武器地限制。

  民间习武之风盛了,而且还允许拥有武器,私下械斗的风气必然大涨自不必说,大约在必要的时候杀官造反的念头也更容易出现在百姓的脑海里。然而对于这一点,朱却毫不在意。

  杀官造反这种事,除非确实是活不下去了,否则普通百姓是不会考虑的。

  如果普通百姓确实已经活不下去,由于屁股决定脑袋,所以朱棣的想法很简单很直接:镇压就是了。反正明朝已经开始步入了热兵器时代,而使用热兵器战斗对于物资储备以及后勤的要求更加严格,想必正规军能够很轻易地镇压农民起义。若是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军队手忙脚乱地镇压不完,那么这样的朝廷被推翻也是应该的。

  除开杀官造反这种事,民间拥有武器还是很有好处的。一是与异族战争时,若是缺乏兵源,那便很容易从民间补充。二是普通百姓拥有武器后,贪官污吏自然会收敛一些。美国枪械协会有一种观点:普通百姓拥有武器才能维护民主自由。这种观点或许只是枪械协会为了自身生存而想出来的口号,但朱棣认为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凭明朝如今的情况,朱棣固然不会神经去宣扬民主自由,不过当百姓拥有武器时,官府以及豪强的压迫正常情况下显然不会超过极限。

  ……

  听朱棣说完后,那瘸腿老兵满脸焦虑地问道:”军户失去军籍后,若是无以为生怎么办?“

  朱棣瞟了眼老兵的瘸腿。

  ”考虑到军户失去军籍后也就失去相应的军田,进而有可能沦为流民,因此当今皇上又规定:凡失去军籍,若有军功或伤残在身,均由朝廷提供资金,让其以自费移民的身份进行移民。若无军功或伤残,则让其以自愿移民的身份移民。“

  老兵摸了摸自己的瘸腿,突然间泪流满脸地朝着京城的方向跪下,带着哭腔用含糊而又嘶哑的声音喊道:”皇上真是圣君啊!“

  朱棣死不要脸

  了一会儿,待阿牛将瘸腿老兵扶起来后,接着说道:来,那些非军户而又想获得军籍的人便有了奋斗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要知道,洪武三十八年全国共建立守御卫329个。虽然每个卫所中考核成绩倒数100的未必都会失去军籍,但以一个卫所会有10名非军户挑战成功计算,则全国每年就可以提供3290名额。”

  “阿牛,凭你这副身胚,弄一个军籍岂不是轻而易举?”

  阿牛想了想,不情不愿地嘟哝道:“皇上颁布了《军士考核办法》后,我就把军籍还给曾家。”

  面对阿牛将信将疑的目光,朱棣不以为忤地笑笑。

  “本官再给你一个建议。”

  “当今皇上还准备对军队进行一项改革,将军队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对各个卫所分别定级。

  最初定级时,除了京师的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之外,其他的军队只分乙、丙两个等级:凡属于边军性质的卫所,都定为乙级,凡内地的卫所,都定为丙级。这个级别并非一成不变,每三年都重新定一次级别。而核定卫所级别的唯一依据便是斩获的级。所以,有些边境卫所将来的级别就可能升为甲级。而内地卫所,将来级别却很可能变成丁级。”

  阿牛挠挠脑袋,问道:“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有什么区别?”

  “甲级部队多拿五成军饷,乙级部队多拿一成军饷,丙级部队拿正常的军饷,丁级部队则少拿三成军饷。”

  阿牛似懂非懂地问道:“官爷的意思是让我以后去投边军,那样可以多拿军饷?”

  朱棣摇摇头。“本官确实建议你去投边军,但绝非仅仅冲着多拿军饷。”

  这一下,不仅阿牛,一旁听得聚精会神的众人也大多满是迷惑之色。

  见杨荣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朱棣道:“看你的模样象是明白了,你说说看?”

  杨荣敛去笑容,侃侃说道:“内地卫所很难获得军功,更何况镇江属于京畿,能够上战场的可能性就更少了。因此这个卫所将来降为丁级也不是不可能。但军户的收入除了军饷外,屯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江南之地,以石论收,而边疆之地,则大多都远逊于江南。虽说将来皇上对军队等级改革时,或许会调整各地军屯的分配比例,但综合起来看,阿牛如果留在当地,就收入而言大约却不会吃亏。”

  “但,丁级部队的官兵却没有荣誉,遇到其他部队的同袍都抬不起头来。”杨荣瞟了眼强壮得象巨灵神一样的阿牛,见他无动于衷,暗暗摇头。这家伙天生就是个厮杀汉子,该至边廷立功,挣个封妻荫子的功名!因此杨荣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内地卫所赚军功的机会少,因此升到百户几乎就已经到顶了。去边境卫所当兵,却可以凭着手中的刀枪拼出个功名来。将来别说是千户,只要有本事有运气,弄个卫指挥佥事、留守司指挥同知甚至是都指挥佥事使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岂不是比你待在这里以区区百户的身份混混沌沌过一辈子强?”

  阿牛的呼吸不由急促了起来,想象着杨荣描绘出来的美好前景,他眼中的神采越来越亮。

  这时,朱棣又说道:“阿牛,凭你这副身板,世上恐怕很难找出能够驮得动你的马。如果去北方参军,打胜仗后你两条腿未必追得上四条腿,夺得的级大约也不会多。所以,本官建议你去云南卫所参军。三保,拿些钱出来给阿牛做去云南的盘缠。”

  阿牛不知所措地接过一叠大明宝钞,嘴唇蠕动了一下,突然转身朝着瘸腿老兵跪下,硬邦邦地磕了不计其数的响头。

  “老爹,将来我阿牛若是在战场上能够一刀一枪拼出个功名来,一定接您到我家享福养老!”

  瘸腿老兵下意识地摸摸瘸腿,叹口气。“你真的决定了?”

  阿牛坚定地点了点头。

  瘸腿老兵擦擦眼角,将阿牛扶起来。“那好,老爹等着享你的福。”

  阿牛站起身后,又朝朱棣跪下磕头。

  “毕大官人,我阿牛是个粗人,不会说话。将来您若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只需派人捎一句话来,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阿牛皱一下眉头就是姑娘家养的!”

  朱棣倒也不觉得这个诺言有多宝贵。身为皇帝,若是朱棣让谁上刀山下火海,那人皱不皱眉头都得去。不过,能够得到这个傻大个子的衷心感激,朱棣的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这时,阿牛突然从胸口掏出一件东西递给朱棣。其动作之迅速,差点没把一旁的张辅等人给吓晕过去若阿牛此时掏出的是一柄利刃,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这么想着,张辅等人便不动声色地靠得更近了些。旁人对此也没太在意,只以为他们靠近了是想看得更清楚些。

  阿牛掏出的东西虽然看起来剔透美丽,却只是河边常见的鹅卵石。

  大家正在奇怪,阿牛开口解释道:“这是信物。只要来人带着这块信物,无论说什么,我

  ?”

  朱棣微笑着接过这块鹅卵石,然后将阿牛扶起来,问道:“你怎么随身带着这块鹅卵石?有什么缘故没有?”

  阿牛傻呵呵地一笑。“小时候饿得慌,看到野外那么多动物,却总是捉不到,就投掷石块。后来现鹅卵石效果最好……就养成了随身携带鹅卵石的习惯……这块鹅卵石我已经用了三年,上面的每条纹路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作为信物再好不过了。”

  仔细端详这块鹅卵石,现它的形状果然异常均匀。朱棣随口问道:“你还有这种本事……打得准不准?”

  阿牛脸上显出骄傲的神色。“十丈之内,弹无虚!”

  没羽箭张清!

  朱棣的脑中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了这个水浒梁山上“男子单打”成绩最好的选手。不论是善使奇门兵器的徐宁,还是有祖传绝学的呼延灼、杨志、关胜,不论是号称“万夫不当之勇”的董平、索超,还是以二敌一的城刑警大队正副队长朱、雷横。张清同志都是毫不畏惧,独力进行车轮战,以近乎完胜的骄人战绩班师。

  朱棣笑了笑,觉得不太可能随随便便一碰都能碰上没羽箭张清那样的人物,于是转移了话题。

  “你既然决定将现在的军籍还给曾家,那便与曾家彻底撇清关系恢复原姓吧。曾阿牛,你原来姓什么?”

  “张。”

  “你姓张?”朱棣突然想起自己似乎曾经在哪本小说里见过曾阿牛这个名字,听到阿牛自称姓张,于是赶紧又问:“那你原来叫什么?”

  “张大牛。”

  晕死,张大牛这个名字也曾经见过。朱棣想了想,问道:“那你有没有字?”

  “痣?”阿牛稍稍有些不好意思。“我全身上下,只有大腿根那里有一块痣……您要看?”

  见朱棣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杨荣赶紧给阿牛解释“字”是什么意思。

  阿牛看起来傻大三粗的,这时候却表现得无比聪明。

  “毕大官人,阿牛没有字,求您给阿牛赐个字。”

  朱棣咳嗽一声。“你将来是要上阵杀敌的,自然应该百无禁忌,所以,你以后的字就是无忌,记住了吗?”

  “张无忌?”阿牛很高兴。

  “谢谢毕大官人。那以后我就叫张无忌了。”

  朱棣愣了愣,随后想到阿牛将来可能还真的会被称为张无忌。因为,皇帝若是称呼某位大臣的字,那么吏书中就总是以这个大臣的字来记载,比如说明初名臣杨士奇,业余历史爱好多半都知道杨士奇,谁会知道杨寓?但事实上,“士奇”只是杨寓的字而已。阿牛的字是皇帝亲赐的,将来史书上记载的肯定会是张无忌而非张大牛。

  这时皆大欢喜。

  阿牛憧憬着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曾家老大知悉军籍很快就会重新属于曾家;瘸腿老兵对自费移民的身份颇为满意;甚至连那个百户都满心欢喜。阿牛给人的压迫感实在太大了,整个千户所都没人能够挡得住他全力一击。这个眼中钉肉中刺的离开,总归能够让人轻松一些。

  朱棣见完美地解决了这件事,便踱着方步一摇一晃地回到里间继续吃饭。吃完饭便里间休息,不多时杨荣进来。刚才朱说了一大通《军户考核办法》,皇上金口玉言,那便是圣旨了。也亏得杨荣记性好,刚才皇上说了一大堆,时间又过了好一会儿,他拟的旨却没有任何疏漏。

  见朱棣审完满意地点了头,杨荣说道:“圣上,阿牛这人恩怨分明,又天生神力、技艺高强。您既然觉得和那个阿牛投缘,何不干脆把他提拔成皇宫侍卫呢?”

  朱棣摇摇头。“阿牛这等人才,只当个皇宫侍卫浪费了。他这种体型,只需在战场上故意拣高处一站便足以令敌军胆寒,或许一批批就此投降也说不定。所以说,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