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101章

永乐大帝-第101章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杨荣穿着官服,况且周也不敢盯着钦差多看,因此竟然没有现他的身份。不过,朱的行为举止自有一番气度,一旁训练有素的侍卫又彰显出主人身份地尊贵,所以周总算慢慢止住了哭声。

  渐渐平静下来后,周带着哭腔老老实实地答道:“大人,算命先生说小的近日必有大难,只有往南方走才能避开这次灾祸,所以小的就变卖了部分家产去南边躲灾。”

  朱棣并不相信周的这番说辞。当时听林海说过,这周家中也不过一千余亩土地,而且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官田。这三千贯现钞,总得卖个两三百亩地才能筹到。两三百亩土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脱手?

  听到朱质问,周长长叹了一口气,象是想要把心中的郁闷忧愁全都从这口气中吐出来似的。

  “谁说不是呢?买家知道我急着用钱,拼了命地压价,结果只花了三千六百贯就买了我两百五十亩地……放在平日,那些地怎么着也能卖上五千贯。”

  “去南方避难用得着携带这么多现金?”

  面对朱棣再次质疑,周嘴里好象含着一颗苦橄榄似的,嚅动了一下,小声暗哑地解释道:“大人您不知道。我今年真的是命犯太岁!算命先生说我近期有祸事,一开始我还将信将疑。可大前天常州知县追缴税粮时我才知道,那个算命的别看貌不惊人,却真真正正是个神算呢!”

  说到这里,周又连连叹气,听得出他确实是后悔到了极点。

  “刚刚听到父母大人正强行追缴拖欠赋税时,我想着这大约便是算命先生说的灾难了。”

  “说起来这些年来一共也只不过拖欠了四百贯,可小人也真是吃猪油蒙了心,仗着妻舅是常州知府,便拉出知府大人和父母官大人打擂台。谁料父母官大人根本不卖知府大人的面子,两边居然弄拧了。”

  “俗话说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更何况这件事本来就是小人挑起来的。当时小人就想:县官不如现管,而林知县偏偏既是县官又是现管,事后小人肯定会遭报复。这个灾,比一开始要缴纳拖欠的赋税还要大。”

  “谁又能想到,小人地灾难竟然还不止于此。后来竟然有天使到场颁布了圣旨,将妻舅锁拿进京……”他说到这里,双手抱住了头,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俗话说破门县令……如今妻舅已经犯事被锁拿进京了,小人连最后的凭仗都没了,还不赶紧逃走,难道等着家破人亡吗?”

  听周杂七杂八地说了那么多,朱棣还是没弄明白周为什么要变卖家产随身携带那么多现金。

  “都到这种地步了,我还能不信那位神算的话吗?神算说越往南越吉利。我得按照神算说的话去做。”

  “如果只是单纯拖欠税款,大约到海南躲一阵子便能消除晦气了。”

  “如果只是父母官与妻舅弄拧了,那便大约要到南洋待一段时日才能消除晦气。”

  “如今连妻舅都被拿进京了,这自然预示着我所面临的灾难奇大无比……”周神经质地一笑,那笑比哭还难看。“所以,小人打算去比南洋还要远的地方消除晦气。去那么远的地方,估计小人这点钱还不够呢。”

  朱棣深深地看了这个倒霉家伙一眼,挥挥手。

  “放他走!”

  被放后,周竟然什么话也不说,而是失魂落魄地骑上马,赶紧朝南边急驰而去。

  看着周的背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朱棣隐约觉得自己似乎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但一时之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事。

  对航海颇感兴趣地马三保凑了过来。

  “皇上,比南洋还要更南边有陆地吗?您猜那个周能不能到达那里?”

  朱棣若有所思地答道:“那便要看他的运气了。”

  “如果按照那个算命先生的说法,越往南周的运气便越好,那么他或许能够现澳洲大陆……但如果他的运气好过头了,那么他或许会跑到南极洲大陆去也说定……”

  周背影消失之后,马三保仍然和朱棣讨论了好久。

  三千贯说少也不算少,至少相当于后世一两百万人民币的购买力;但说多也不算多,因为这笔钱顶多只能买一条小渔船,想要买条能够远洋航行地大船却是想也不用想的。但由于事情尚未生,谁也不知道周究竟会怎么做,当然也就无法讨论出什么结果来。

  这时,朱终于想起刚才自己忘了什么事!

  周也算是家大业大地地主,显然不会是骗子。他既然立志去比南洋更南方的地方去,站在朱棣地立场上,其实是应该给予他资助的西方在大航海时代初期就经常有大贵族甚至王室为航海家、探险家提供资助经费,而这种资助行为则进一步促进了航海业的展。

  说起来,朱棣离宫之前已经下令遣中官马彬出使爪哇诸国,如果马彬的速度快,正好应该在这两天出。让马彬顺道带上周一程岂不是正好?即便从那只小船队中拔出一艘船给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朱刚才偏偏压根就没想到资助的事情。

  不过,既然连周的影子都看不到了,朱棣也懒得命令侍卫去追。现在周的精神状态不算好,说是惊弓之鸟都是轻的。万一派侍卫去追,把他吓得从马背上摔下来并且摔断了脖子,那岂不是造孽?

  幸好这时苏州城的城廓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朱棣的注意力也随之转移了。

  不过,城门口挤着一大堆人,生了什么事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节更多,!

  第三卷 第十四章 苏州(上)

  口渐渐近了,嘈杂的吵闹声也断断续续地传到了

  “别理这王八蛋!”

  “就是!镇抚大人,咱们直接闯进去,看他敢不敢拦着!”

  “和这个不识台举的贼囚说什么废话?把他绑起来!真是给脸不要脸!”

  “给他点颜色瞧瞧,让他知道钉是铁打的!”

  ……一片嘈杂不堪的嚷嚷声中,镇抚大人哼了一声,对那个拦着他们的那个税丁头目说道:“我这五车可不是货物,而是养心殿总管太监这次出使爪哇诸国所带的礼品!这是皇纲,你也敢收税?”

  卫指挥使司镇抚司的镇抚是从五品,而税丁头目却是个不入流,官阶相差简直是天差地别。那税丁头目眼中闪过一丝怯懦,旋即又强自镇静地说道:“镇抚大人,除了有皇封标印的物资外,其余的货物都要缴税,”

  他的脸上挂着谦卑的笑容,目光却有些游移。“这也是卑职职责所在,还请大人见谅!”

  镇抚自恃这货物能够和皇差扯上关系,很想夹头一马鞭打将去。眼见镇抚脸上的表情越来越阴沉,税丁头目对镇抚鞠了一躬,说道:“收税是小人的差事……这里多少人看着,失了官体大家不好看相。”

  镇抚下意识地向四周打量,后面排着队准备进城的人也不少。而且,城门口边上一座茶棚里正坐着一群官不象官民不象民的人,正探头探脑地朝着这边张望着。

  镇抚瞧不出那群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但总之不会是普通地村夫蠢汉。既然有这么多人在一旁看着。把事情闹大了显然压不下去。又由于镇抚本人地底气也不怎么足。因此他嘴角肌肉抽搐了几下。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说道:“本官也不为难你。开箱验货吧!”

  见车中尽是茶叶、瓷器等物。张辅有些不确定地悄声问杨荣:“出使爪哇诸国地相关事务你也参与过……送给当地土王地礼物便是这些茶叶瓷器?”

  杨荣瞥了一眼朱。看不出皇上脸上地喜怒。于是小声解释道:“哪能呢?这多半是随船士兵自己带地私货。出使爪哇诸国称得上是远洋航行了。这种远洋航行虽说称不上九死一生。但确实风险挺大。而且船上生活又艰苦。所以随船士兵携带少许商品贩卖也是惯例。”

  张辅悻悻说道:“可那个镇抚却拉起虎皮做大旗。居然说那些都是皇纲!还不是想偷税漏税!”

  杨荣叹口气道:“水至清则无鱼。士兵们出洋一趟既危险又劳累。谁不想一趟多赚点呢?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时镇抚又和税丁头目生了争执。

  “这么点茶叶和瓷器你居然估价一千五百贯?!”

  面对镇抚地滔天怒火,税丁头目此时却一脸平静。

  “大人,您先别火,听小人一说就明白了。按照程序,先由税丁对货物进行估价。若是货主认为估价有误,则可自行申报税额……”

  没等税丁头目说完,镇抚便急不可耐地打断他的话。

  “那好,这批货物只值三百贯,按三十税一缴十贯税。”

  税丁头目苦笑着解释。

  “大人,小人还没说完呢。评估程序结束后,若税丁觉得货主自行申报的税额过低,则可以按税额的三十倍强行收购货物。也就是说,如果大人您只缴十贯税,那么小人便可以按三百贯收购这批货物。”

  “你连皇纲也敢强行收购?不要命了!”镇抚眉头一皱,眼睛一瞪,一面却偷偷给了亲兵一个暗示。亲兵凑近税丁头目,顺手递过去一个小包。

  不料税丁头目却不言声把小包推了回去,轻声对镇抚说道:“实在不是小人不懂人情事故,您听说过告无罪吧?……即便小人撂开了手,按新颁布的律法规定,若税务司放弃优先购买权,则现场之人有权按其最终缴纳税额的三十倍强行收购货物。”

  说完,税丁头目意味深长地朝着离这里不到五米远的茶棚望了一眼。小声道:“那些都是各个大商家雇佣的伙计,一个个在评估货值方面都是人精子。他们只要觉得值得收购,就会毫不犹豫地下手。”

  镇抚似是喃喃自语,又似是向税丁头目询问:“皇纲他们也敢强行收购?”

  税丁头目意味悠长地说道:“按律法规定,若有’兵部勘合皇封标印‘连税都不用缴,自然也就不能强行收购。否则,便可以。”

  说到“兵部勘合皇封标印”时,税丁头目特意加重了语气,暗示他并非不知道镇抚大人扯着虎皮当大旗地猫腻。

  “……而且,若小人不秉公执法,一旦东窗事,丢了这差事还是小事,就怕小人连命都保不住。”

  镇抚装出无所谓的神态打了个哈哈。“哪会那么严重?”

  税丁苦恼地叹了口气。“小的哪敢欺瞒大人?”

  “当今皇帝颁布了’但凡贪污、受贿、索贿等经济犯罪均抄家‘的规定,又遣给事中、御史分行

  那些给事中、御史查这类经济犯罪案不知有多起劲廷派出来的给事中、御史还算好地,他们总算还顾着点脸面,基本上只找官员的麻烦。一字并肩王一系的监察官员吃相才真是难看,连吏员也不放过……不是小人自己吓唬自己,您去东城门口一看便知。城门口地旗杆上现在还挂着一颗人头呢。那人职务和小的一样,一个月前还和小的一起吃过酒……”

  说到这里,税丁头目黯然叹了口气。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镇抚自然也能把人往死路里逼。更何况镇抚多少有些做贼心虚,因此只得按税丁评估的货物价值缴了税,然后骂骂咧咧地进了城。

  朱棣离得近,因此隐隐约约听到那名镇抚含糊地骂了一声“狗日地监察部”。

  如果镇抚骂得是别的部门,朱自然会勃然大怒,但既然是骂监察部,朱棣却忍不住吞声一笑。看镇抚那种出离愤怒的样子,估计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没能逃税漏税的缘故。

  朱棣设置一字并肩王系统可没安什么好心。隶属于监察部的宪兵卫,虽然名称听起来象是宪兵,但实际职能却更类似于后世中队中的纠察。严格说起来,后世宪兵地职能在这个时空是由锦衣卫和宪兵卫分别承担的:锦衣卫负责军队中比较严重地犯罪行为,而宪兵卫则主要处理军队中的轻微违法。

  比较而言,锦衣卫地权力更大,普通军户对于锦衣卫多半是敬畏。宪兵卫的权力相对较小,却很遭军户厌恶就象后世地很多当过兵的人都憎恨纠察却不痛恨国安一样。后世纠察退伍地时间之所以总会比普通士兵提前几天,就是为了避免受到怀恨在心的退伍士兵报复。

  按朱棣的规定,为了维护高级将领的尊严,宪兵卫虽然可以揭军中的严重犯罪行为,但对于高级将领却没有处置权。而品衔凡是低于从四品若轻微违法,宪兵卫皆可当场打板子实施惩罚镇抚只是从五品,说不定也挨过宪兵卫地板子呢。

  至于说一字并肩王一系的监察官员连胥吏都不放过的情况,其实也在朱地预料之中。

  监察部额定的官员名额虽说不多,可朝廷所拔的经费却更少,甚至连放那些官员的俸禄都不够。朱之所以故意苛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