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水火中原 >

第59章

水火中原-第59章

小说: 水火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兵已经基本被摧毁,愤怒不已的河野知道自己的前途要完了。
  曲梁、大坪没有事先逃离的百姓经过此战之后,无一幸存。一些本来在交战中幸免的人在高部突围撤离后,全部被河野的部队杀害。


  第二卷 
→第一百零一章 … 洛阳改名闹剧←

  “我们大日本帝国是旭日东升之国,可是这座城市却叫做洛阳,千百年来,它见证着支那的兴衰,可是对我国而言这个名字实在不是一个吉利的名字,现在我们占领了这个地方,我认为我们应当给它一个新的名称,让洛阳这个名字连同支那人剩余的那一点文化优越感永远消失掉。”
  1944年9月,洛阳,龙门石窟,上任不久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在一个佛像前驻足,随行的有方面军副参谋长冈田重一少将和110师团师团长木村经广等人。
  上清宫,冈部一行在指指点点。
  白马寺,冈部直三郎在进香跪拜。凄厉的防空警报响了起来,冈部直三郎恍若未闻。
  出得白马寺,冈部望着西面火车站飘扬的太阳旗,若有所思。
  日军发动的1号作战取得了很大战果。此时战事已经蔓延到了湘桂沿线。冈村宁次大将8月下旬被调任为第6方面军司令,率部进攻广西。冈部直三郎接替了冈村宁次原来的职务。冈部上任不久就亲自带人到河南新占领地区视察。
  升任了独当一面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的喜悦远远没有忧虑多。
  1号作战,日军终于占领了战争初期不惜以水火自伤阻止日军的河南和湖南两省的主要城市,但是总的战局却日见恶化。新占地区也极为不稳定。豫中战役结束后,华北方面军的部队也纷纷调往他处。27、37师团和第3战车师团一部调往南方参加湘桂战役,62师团被调往台湾,26师团调到了菲律宾。参加豫中战役的其他部队也纷纷调离,63师团返回北平、河北,69师团留下59旅团守卫陕县,主力返回山西运城,骑兵第4旅团返回商丘,12野战补充队移驻蒙疆。在豫中新占领的广大地区,整建制的主力师团仅剩下了司令部设在洛阳的110师团。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7月,日军将独立第4旅团升格为117师团,其下属的87旅团驻守开封,88旅团驻守12军司令部所在地郑州,117师团其余部队防守郑州附近黄河沿岸。同时,将驻守郾城的独立第7旅团扩编为115师团,负责防守许昌以南的平汉铁路沿线地区。新扩编的两个师团为丙种师团,定编为13045人,仅为主力师团兵力的一半左右。为防备中国军队从陕西方向发动反攻,将主力 110师团部署在了洛阳、宜阳、临汝一带,将59旅团及第3战车师团的自行火炮部队部署在了陕县一带。可用于机动的第三战车师团其余部队被部署在禹县、襄城、叶县、宝丰、鲁山等相当大的一个区域,希望利用其机动能力各处救应。想法以及机动兵力的布置位置与当初汤恩伯相仿。如此布防并未能解决守备兵力空虚的问题,于是驻华北日军成立了若干个旅团级别的非野战部队警备队,每个警备队下属5…7个步兵大队,专门负责占领区的“治安”,开封、郑州、新乡、漯河等地均有新组建的这种警备队,警备队主要是用来对付中国方面的游击部队。随着战局发展,鬼子国内兵源已经严重不足,警备队中到处可见到十五、六岁的日本兵。这些家伙别看年级不大,比往往成年的鬼子更冷血、残酷。从小受到的狂热的军国主义教育,使得这些家伙已经完全弥灭了人类的正常情感。这些家伙在战败归国以后,有许多人成为了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骨干。这并不奇怪,一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壕里的德军士兵希特勒后来不是成了二次大战中的主要发动者了吗?
  随着中原地区日军的调出,中国军队虽然没有开展大的正面反攻,但是游击活动以及小规模的反攻却持续不断。尤其共**方面,一方面趁机扩大晋冀豫、冀鲁豫、豫皖苏、鄂豫皖、水东等老的根据地,一方面又从多处派遣力量在日军新占领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豫中日军迅速被压缩到了各个城市和主要交通沿线。这个过程比当年在黄河以北地区要快的多。而且日军连一次较大规模的“扫荡”也组织不起来,他们的力量已经相当虚弱了。
  费了很大力气修复的黄河铁路大桥又被中国空军采用单机突袭战术炸毁。让敌华北方面军既恼怒又无可奈何。这已经不是战争初期,日军飞机横行天空的日子了。
  冈部直三郎望着飘扬的太阳旗,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随行的参谋军官道:“大将阁下,您有什么吩咐?”
  冈部定了定神,道:“一号作战行动开始以来,我大日本帝国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目前冈村宁次司令官已经攻入广西,我大日本帝国必将武运长久。”其实冈部心里也明白这只不过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而已。
  “我们大日本帝国是旭日东升之国,可是这座城市却叫做洛阳,千百年来,它见证着支那的兴衰,可是对我国而言这个名字实在不是一个吉利的名字,现在我们占领了这个地方,我认为我们应当给它一个新的名称,让洛阳这个名字连同支那人剩余的那一点文化优越感永远消失掉。”
  洛阳,这座自东周以来的九朝古都,冷冷地目睹着这场改名的闹剧。


  第二卷 
→第一百零二章 … 桑树岭谈判←

  1945年4月,豫西山区桑树岭,白云观后桃花争艳,观前的森森古柏之下,八路军嵩伊军分区司令员与国民党军嵩伊挺进纵队司令陈浩的正在进行谈判。徐亮身边坐的是新调来的副司令员梁有田,在他们身后不远,是张林带领的12名手持汤姆逊冲锋枪的全副武装的卫队。陈浩方面也是副司令董大海参与谈判,周勇亲自率领12名也是清一色汤姆逊冲锋枪的卫士警戒。桑树岭东边不远就是八路军的阵地,而西边则是陈浩部队的防区。


  第四集团军退入了陕西。在当时的混乱情况下,陈浩等又在撤退中大力收编散兵游勇,实力迅速扩大。很快又恢复到三千多人,在山区剿灭了一些土匪武装占据了一块地盘。在国民党军中,只要有军队,有地盘就不愁没有官位。很快上面就给了陈浩的部队嵩伊挺进纵队的新番号,委任陈浩为少将司令,国军需要依靠这些人为他们在敌后为他们扩大地盘。陈浩他们趁着日军兵力他调的机会,不断地扩充军队,扩大地盘,到这个时候,部队已经接近五千人。连当初随同徐亮西进支队向西突围的高卫国团现在也成了陈浩的下属。

  徐亮的西进支队在杜康峰突围后迅速西进,在山区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政权和民兵武装。随后与八路军从山西南下豫西的主力部队取得了联系。随后,又从老根据地抽调了一批干部进一步加强了部队,迅速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后来以西进支队的部队和他们建立的根据地为基础成立了嵩伊军分区,徐亮任司令员兼政委,梁有田被任命为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分区成立后,部队和根据地迅速扩大。现在已经有正规部队二千多人,加上地方上的各个县大队、区小队、民兵等武装,总数也超过了五千人。
  这两支渊源颇深的部队刚刚接触到的时候,双方的指挥员心情还颇为激动,几次会面气氛热烈融洽,在对日军作战时还屡次配合。
  但是随着各自的发展以及占领区的不断扩大,摩擦取代了合作成了成了双方关系的主旋律。特别是在最近一个时期日军不断向铁路线上收缩兵力的时候,双方为抢占地盘的摩擦日益加剧。此前陈浩和徐亮的部队各自收复了一座县城,最近,鬼子为了解除中美空军的威胁,集中豫省兵力发动了老河口战役,进行垂死挣扎。这一带的驻守兵力更加不足。在国共两军占领区之间的三个县城兵力薄弱,徐亮部率先反攻占领了桑树岭东边的一个,陈浩部接着占领了最西边的一座。紧临桑树岭西边的那个县的一个中队日军见势不妙,急忙放弃县城向陇海铁路方向逃跑。这个县活动的八路军县大队只有七、八十人,一边派人袭扰撤退的日军,一边顺势占领了县城。
  这个县原来由国民政府委任的孙县长在日军1944年占领县城后,带领本县的地方武装退到了本县西南山区,此时闻知日军撤退,立即带领自己的队伍奔赴县城。自然,与共**的县委书记、县长带领的县大队发生了冲突,孙县长的队伍虽然人数比共**的县大队略多,但是无论其装备、弹药以及人员的战斗经验和战斗意志与“土八路”相比都有差距。开始,双方互有损伤,后来“土八路”的区小队和民兵增援上来,孙县长他们要不是跑的快,恐怕就要当了俘虏。
  孙县长他们在向西“转进”的路上遇见了正带着一个团部队向东前进的董大海,像见到了救星一样,急忙报告情况,请求支援。
  其实董大海本来就是要带部队攻取这座县城的,鬼子要撤退的风声已经传到了陈浩部队,即使鬼子不撤,这一个中队驻守的孤立无援的县城也在陈浩的攻取目标之中,他们也担心被徐亮的部队抢先一步。虽然徐亮的主力部队距离这里比较远。
  董大海闻报,立即命令部队急速前进,到达县城后立即发起进攻。县大队如何抵挡得住国军正规军一个团的进攻?不得不放弃到手的县城向东转移。自然,此事要向军分区报告。徐亮的主力部队立即集结向西迎击,而陈浩也集中部队在桑树岭以西布防。两支生于同根的部队的战斗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毕竟,这还是处于联合抗战时期。毕竟,两支部队之间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不到万不得已,大规模流血战斗的情况,双方都竭力想避免。来往信使联络多次,最后决定在双方阵地之间的桑树岭举行谈判。此时,双方的信任基础已经全面动摇了。
  徐亮微笑着看了一眼军装整整齐齐正襟危坐的陈浩和董大海,又扫视一眼他们身后周勇带领的卫队,开口道:“陈司令、董副司令,咱们虽然政见不同,可是的关系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我看不如让各自的卫队先把枪的保险关上,走了火,可是不大好。”
  陈浩也笑道:“我当然没意见。难道我会担心徐兄会在这里害我吗?”说着,回头对周勇他们摆了一下手,“快执行徐司令的命令。”徐亮一笑,梁有田也向张林他们招了招手。
  气氛缓和了一些。董大海说:“徐长官,我一向对您是很敬重的,但是个人感情是一回事,我们身为党国军人必须维护党国的利益,公事只能公办。”
  徐亮道:“说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当前我们国家的最大利益就是要打败日本侵略者,任何与这个目标相违背的行动都是不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可是贵部却在这全民抗战时期,向我八路军伊山县大队发动攻击,祸起萧墙,符合谁的利益?最高兴的恐怕就是日本鬼子了。”
  “徐兄,你所说的那个伊山县大队,是因为他们攻击了伊山县孙县长的保安团,国军应伊山地方政府的请求,才去剿灭叛乱的。”
  “不,是保安团先向我县大队开火,我们的县大队才予以反击的。”
  “好了,谁先开的枪也没必要再争论了。徐兄,我要说的是:孙县长是国民政府正式委任的县长,去年,日寇窃据县城,孙县长未离本县县境,率本县武装退入山区与倭寇周旋,此时县城光复,孙县长自然要回城返任,可是却遭到你们所谓的伊山县大队的阻挠,他们竟然还私自委任了新的县长,这不是叛乱是什么?国军当然要剿灭叛乱了。”
  “叛乱?伊山县大队英勇抗击日寇,从鬼子手中收复了伊山县城难道就是叛乱?”
  “徐兄,据我们所知,伊山县城是鬼子主动撤出的,占领伊山县城并未经过战斗。”
  “可是在日寇占领县城的近一年时间里,伊山县抗日政府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本县境内与敌寇斗争,大小战斗数十次,县大队、区小队、民兵和抗日政府的同志累计牺牲数百人,拔除了县城周边全部的敌伪据点,将敌人全部压缩包围在县城,此次敌人逃跑,我军地方武装积极袭扰、阻击,给敌人造成很大的伤亡。而你们所说的那个孙县长,在敌人进犯县城的时候,带部队望风而逃,虽然没有离开县境,但是却跑到了最边远的山区,一年来他带的部队可曾与日寇有过交手?拔除过日寇的哪个据点?还有,他的旧部,原县保安团的团长竟然带领一部分人马投降了日寇,帮助日寇屠杀中国的同胞。如果他们积极与敌寇周旋,那么在敌人撤退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能够抢先进入县城?”
  “你们说的那个保安团长原本是孙县长安排诈降,到鬼子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