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水火中原 >

第203章

水火中原-第203章

小说: 水火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可以,也很有必要,如果他们等不及把舰队开回了本国,那您可就要在战俘营度过一段艰苦岁月了。但不是你本人去,如果你同意我可以释放亨利上校让他充当您的信使,如何?”


  第五卷 韬光养晦 
→第9章 … 谈判(9)←

  “公爵先生,您是我在东方见到的最为通情达理的文明人。”
  “承蒙夸奖,我们达成协议草案后,不,在我们谈判期间,我会给您外交人员的礼遇的。希望我们的谈判顺利。”
  巴夏礼写了一封信让亨利带到大沽口外的联军舰队,我们的停战谈判开始了。
  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谈的很顺利,自由贸易,最惠国待遇很快达成一致。只是我要求的是相互的贸易最惠国待遇,、也许巴夏礼认为他们的贸易力量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自由贸易双向最惠最终对我方只是空中楼阁,所以很快就同意了我的意见,只是要求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这其实本来也是我希望的,立刻增加了若干新的开放地区,远远多于原来他们提出的地区。这让他喜出望外,实际上,他是看不到未来的趋势。
  公使驻京,当然没有问题,建立外交关系必须互派使节。巴夏礼耸了一下肩膀,张了张臂膀:“好吧,公爵先生,只要你们有足够的外交人员,伦敦和巴黎等待着他们的到来,不过,我很怀疑,你们国家连外交部都没有,除了公爵先生您之外,我真怀疑你们这里还有多少人知道伦敦和巴黎在什么地方。”
  “这个请阁下不必担心,我们会有的的,你看到那个崔明贵将军,他的英语讲得很好,他手下就有不少人适合当外交官的角色,他可是我们的一所大学的副校长呢。”
  “大学?副校长?”巴夏礼很是怀疑,“那好吧,我们等着他们。”
  “另外,我想,巴夏礼先生也不会反对我们派出学生到贵国的大学学习深造吧?”
  “这个,只要他们达到那些学校的要求。另外,我们英国的大学学费可是很昂贵的。”
  “好,那就列上这一条好了。”
  “至于归还教堂,自由传教当然我不反对,但是教会人员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
  “不,不,他们必须由我们的领事管辖,你们的法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他们只存在于当地官员的口中。你们的地方官员的话就是当地的法律,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公民生活在这样的法律下。”
  围绕这个问题争执了很久。最后只承认了租界内对方领事的管辖权。这让我心中很恼火: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他说的其实也是事实。
  鸦片贸易问题的争执也很激烈,最后也达成了妥协。在局部区域有条件开放。
  割地坚决不行!最后只是同意租借九龙半岛25年。到期前一年双方谈判续约,谈判不成我方收回。巴夏礼很满意,毕竟这是在他们没有战胜的情况下取得的新土地。
  “我们来谈一下土地的租金问题。”我说道。
  “什么?”巴夏礼感觉听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一般。
  “租借土地不是割让土地,难道不应该付租金吗?”
  “这个,好吧,既然公爵先生这样说,我们就付给你们每年1英镑的租金好了。”
  我强忍住愤怒。好吧,这个无赖!“也许,第一年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是应该有附加条件,我们今后每年谈一次租金问题如何?放心我不会让你吃亏的,另外你只要答应在这块土地上投资足够的工业和不动产,比如制造万吨巨轮的造船厂,我们是不介意低租金的。”
  巴夏礼心中可能暗自得意:在这块土地上投资任何东西都是大英帝国的,和你们有什么关系?他哪里会想到我的随时接受或者叫没收的想法?
  “另外,我还想奉送你一个惊喜,你是否愿意让英国修筑从香港,啊,不,是九龙半岛到武昌的铁路,嗯,最好在武昌与汉口之间加上火车轮渡就像在你们本岛与北爱尔兰之间那样。”
  “先生,您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巴夏礼喜出望外,要知道这样的筑路权以往他们只是在心中想一想而已,甚至都没有向清政府提出来,巴夏礼想到了巨大的利益。现在他们正在修筑印度加尔各答到孟买的铁路。如果能从即将租借到手的九龙半岛修筑一条到武昌的铁路,甚至如这位徐将军所言延伸到江北,那将为大英帝国在华南取得多么大的势力范围啊,这是多么巨大的利益啊。这位姓徐的洛阳公爵真的是大英帝国在东方的最好的朋友,他送过来的礼物甚至比英国想用战争得到的更多! ——如果他此刻知道我不仅要在这条铁路建成后予以没收,而且利用这条路迅速机动未来的装甲部队去收复香港的话,他的想法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啊,亲爱的徐将军,洛阳公爵先生,你真的是我们文明世界的朋友,相信这条铁路会为你的国家运送来文明和繁荣。我们大英帝国一定会尽力支持您在这个国家中的地位。”他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比清政府更“明白事理”的更好的傀儡。
  “既然你认为我是朋友,我当然很乐意你们在我的领地来建筑铁路,只要从汉口向北延伸几百公里就行了,如果你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当然,派些铁路工程师,或者让我们的人员学习后自己修筑也可以。”
  “不,不,公爵阁下,资金的问题你绝对不必担心,我们大英帝国的银行会提供的,您的封地,对了,是洛阳,到开封,甚至到东部港口还有汉口的铁路我们也可以修筑。”巴夏礼露出贪婪的神色。铁路在他看来当然是侵略我国的工具,可是在我看来,是送上门的基础设施。
  再就是赔款问题了。巴夏礼列出了军费、抚恤等等,要求赔款。
  我也列出了军费和各种损失,要求他们赔款。谈判又陷入了争执。
  “我可以做出最大让步,看在你们答应支持我的份上。”我说。
  “那么,你们可以赔偿多少呢?”
  “不,不是的,我可以放弃我们的赔偿要求,为了和平。但是,我们俘虏的这些英法联军的官兵按照欧洲的惯例,我们是可以要求赎金的,这些士兵应该很值钱的,特别是那些军官,我知道,他们中很多人是贵族。比如我们已经放走的亨利上校,还有您,巴夏礼爵士,我们知道您甚至比一个团的士兵的赎金都要多,我可不能白白让您回去的,您是在军营中或者说是战场上被俘的。还有格兰特、孟格农将军,都是很值钱的。”
  “这!你!”
  “怎么?这难道不是你们欧洲的惯例?”我笑道。
  “可是,你们必须赔偿我们的军费!”
  “好了,可以,不过,我认为,这些俘虏的赎金总比军费多一百万辆白银,或者?一百万英镑?好了,您开个价,我的要价就是您的价格加一百万而已。”
  我看着脸色铁青的巴夏礼,继续道:“亲爱的巴夏礼爵士,我认为为了和平与友谊,我们还是不要在谈赔款的问题吧,虽然,我们吃了些亏,但是看在朋友的面子上,我就不计较了,不然的话,我们辛苦谈判达成的那些协议全部无法履行,而且,我也只好在战俘营里继续供养您和其他的客人了。您知道这花费很大,将来也许我就无法放弃赎金和赔偿了,那样会让我破产的。”
  条件终于全部谈妥。我们一起来用法国葡萄酒庆祝,这些酒都是京郊战役中缴获的。还有,那些专业技术士兵我是不会轻易放回去的,把他们列为失踪好了。
  巴夏礼以为拣到了天大的便宜。其实这些条件后来就看出了到底对谁有利。下面,就是怎样去对付清廷了,这一点可能还要借助一下这些洋人的力量了。我们现在都想控制它做为自己手中的傀儡。看谁成功吧。必要时,和魔鬼也要暂时同盟。


  第五卷 韬光养晦 
→第10章 … 乱中取利←

  奕訢看到了这些初步的条款,反应和我预料的差不多。通商口岸、最惠国待遇等等只是看到了开放,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两个此时排名世界前两位的国家对自己国家双向自由贸易最惠国的意义,连英法自己此时对此也没有清醒地认识。但是这一条还算比较容易接受,虽然估计他心里不知怎样咒骂。
  教堂、传教、局部有条件限制的鸦片贸易等项没有异议。公使进京本来清廷已经准备答应,后来见我军将英法赶到了海岸边,奕訢本以为可以免去这一项,但是没有免掉也就算了,反正是互相派公使进驻对方的京师,也算为大清挽回了颜面,只是这派出使节的人选一定会让朝廷大伤脑筋的。
  不割地、不赔款这倒是让他很高兴,至于租金,他摇了摇头:大清有能力和洋人每年讨价还价吗?还不如干脆一下子25年好了。“徐爵爷,咱们既然把地租给洋鬼子,你还管他在上面建造什么?却是为何?”
  我笑道:“他付的租金太少,但是他在咱们地面上起的高楼可是搬不走,租期到了,咱们要回来土地,那地上的东西也就要归咱们了,不然让他们带走好了,放在咱们这里可是要收费的。”
  奕訢笑笑,心想大清有这个能力吗?到时候地能不能要回来都是两说呢,且依他好了。
  “这个铁路是何物啊。”此时清廷上下官员怕是没有一个知道铁路是何物。当了俘虏在印度见过铁路的叶名琛已经死了。
  “就是钢铁造的路,这样的路,风雨无阻,甚为便利,英法等各国列强国内均多有这样的驿道,让他们花钱为我国修路,将来一旦广东方面再有洋人战祸,我们在中原的陆军就可以非常便捷地顺着这铁路驰援,比这次我们进京勤王要快的多。”我连哄带骗道。估计将来他们知道了铁路的真相一定会对我痛恨不已。但是,修筑铁路可不是一天的事情,我现在要争取5年的发展时间,5年,也许根本不到5年,这个清王朝可能就要提前结束它的历史了。
  “好吧,我就把这个条款呈报朝廷好了。”奕訢道,有些无可奈何。
  “最好赶紧签约,这样就可以结束这场战端了。不然兵祸再起,洋人的条件和胃口恐怕就更大了。”
  “这个,徐爵爷言之有理,在洋人没有退走之前,还望徐大帅不辞辛劳,让手下弟兄严守津门。只要能守住就有办法,大人的爵位封赏,包在本王的身上。”
  我暗自好笑。
  奕訢的奏章飞报热河行宫。
  安定门已经被我军控制,第一师举行了一个入城仪式,军容、装备特别是那些缴获的洋炮让城内的清军目瞪口呆,一点抗拒的信心也提不起来。我指示辛兴要把八旗前锋营、骁骑营的营地占领,把对方部队缴械。后来接到报告,这两个著名的部队的营地没有几个人,大多数在册的人员都是领饷不办差的,办差的也就是日常有差事的,当然除了饷银之外还另外有油水的。原来如此,要不要把这些家伙的关饷立刻停了?反正现在漕运和户部的府库都已经控制在我们手中,就是王公大臣的俸禄也是要经过第一师后勤处控制了。到时候会有人来找的。
  城外丰台和长辛店一带集中缴械和在西郊不断零星收容的清军就另当别论了。不能就地遣散,这些家伙失去生活来源会是我们控制区的一大祸患,这个和以前的那些团练甚至绿营俘虏不同,那些人很容易回乡务农变为普通百姓的。
  把清军的老弱发给路费遣散了。大部分分批强制向南开拔。沿途的待遇害算不错。但是到了我们的老根据地他们的境遇就由不得他们了,那些矿山需要大批的劳动力。至于这数万养尊处优的八旗军是否受得了这种苦力生活,那就看他们自己的命了。
  北京以南直到黄河岸边已经成了我们的实际控制区。新参加我军的百姓已经又有2万多人,这些大多数是在我军在京郊击败英法联军后主动投奔我军的,各地还建立了民兵组织,第二师和第三师派出了一些干部负责训练分布于沿途各地的新兵和民兵。北京郊区则设立了专门的训练营负责集中训练在北京、天津一带参加我军的新兵。北京郊区也成立了我军控制的民兵自卫队组织。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冯三保父女率领上百名手下村民参加了我军。
  北京郊区清廷的制造军器的机构也都被我军接收,物资人员被转送到老根据地。连城墙上的那些铸铁炮也被拆卸下来,有些转送到工业基地当作原料,有些则布置到了我们的新控制区保障运输通道。出发北伐的3万多部队现在增加到了近7万人,如果算上民兵,总数已经超过了15万人。由于缴获了联军的大批武器弹药和清军的部分火器,老部队的火力大大增强了。骑兵师虽然没有补充多少步枪,但是由于缴获了联军和清军的大批战马,加上京津一带原本会骑马的百姓参军,骑兵师也扩充到了5000多人。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