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水火中原 >

第100章

水火中原-第100章

小说: 水火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哲图此时才反应过来,恼怒地命令两门洋炮开火。但是已经无济于事,对方不再炮火射程之内,逃到河岸的清兵狼狈不堪地登上船,急忙忙驶回了北岸。赫哲图肉痛不已:一下子损失了近二百条洋枪,还有那些开花炮弹,这些可是不少的银子呢。好在看见对岸也死伤了不少乱民,心中稍微也找到了点平衡。
  天黑了下来,对面的敌军开始在炮火射程外挖掘壕沟,还有些人到河岸附近抢救那些受伤者。赫哲图也懒得让洋炮开火了。那些炮弹实在太贵了,而且数量也不是很多了。
  从史灌河口又传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上午出发的十二条运粮船过了白露河口就开始遭到南岸的射击,边还击边行驶,到了史灌河口附近,遭到威力强大的洋炮的轰击,两艘被击中起火,其余的急忙停靠北岸,在南岸炮火轰击下,船上的人急忙弃船逃命,船只都被从史灌河驶出的小船掳掠到南岸的史灌河里去了,逃得性命的清兵和北岸安徽省的团练们连对方的洋炮在哪里都没有见到,这些可怕的洋炮居然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到北岸团练的营寨。
  赫哲图半信半疑,命令各处严守,不得擅自出击,自己回住处找女人消遣解闷去了。
  辛兴是在史灌河向东北转弯的桥沟镇上岸的,刚上岸,路云山的骑兵侦察员就来报告说纪中强带领人马已经抵近白露河。辛兴带了随行的大部分部队和两具炸药抛射筒迅速占领了桥沟,崔明贵带着其余部队和两门山炮继续走水路奔向河口。一个班的骑兵分为两半,分别随两路前进,担当侦查警戒任务。
  桥沟的团练以已经逃散,辛兴让部队立即沿大路向西前进,行军12公里,到达往流镇,未遇到抵抗就进入了镇子。大约团练不是跑到了淮滨,就是过淮河跑到安徽去了。
  侦察员又来报告了白露河边的情况。
  辛兴心中叫苦,暗骂纪中强笨蛋。这里距离白露河口还有8公里,辛兴急忙命令部队加速前进,同时让路云山火速带两个骑兵赶到白露河带张玉祥中队立即过河接应收拢过河的部队。路云山答应一声,急忙带人去了。


  第三卷 急火流星 
→第111章 … 淮滨(10)←

  光山,中华军总部。
  辛兴新收编的农军盲目攻击淮滨,在白露河、淮河、潢河之间的三角地带伤亡近千人。其中被派到农军中带队的三团战士阵亡三人。这个消息让我们都有些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一些。虽说当初在攻击新集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伤亡,但那是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的攻坚战,而且伤亡在董大海看来简直微不足道,但是当时他没有看到我和陈浩接到伤亡报告时的表情,
  此时已经从息县回到总部的他对我们两个的“过度”反应大为诧异:“你们两个这是怎么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你们都是大风大浪过来的,今天对这点伤亡就大惊小怪的?那些个乌合之众不听命令,擅自过白露河去攻击淮滨,又没有渡河器材和攻城的武器,不失败才怪!最多给那个纪中强弄个处分就是,至于辛兴,虽说有用人不当之过,但是他那个三团也实在太难为他了,尽是些个新兵,也没什么装备,你们没看见这次辛兴带队出击,他的主力实际上是骑兵营的旧部下和崔明贵的部队,就这个来总部的路云山带了两个骑兵和一些农民军就赶掉了从淮滨过河的一大半清军,还缴获了200来支步枪。由此看来,那些清兵的战斗力也不必太放在心上,损失千把未经训练又不听指挥的乌合之众实在算不了什么。”
  “大海,话不能这么讲,现在我们来到了这个时空,我们的队伍中绝大部分人两个月前不都是你说的乌合之众?难道你觉得那些苗沛霖团练的俘虏比这些个农民要强很多吗?”陈浩说。
  董大海无语。老实说,我们大家都宁愿要那些朴实的农民当兵,这一点倒是和曾国藩不谋而合了。
  “这些人参加了我军,就是我军的战士,使我们的宝贵财富。”我插话道,“我们不能让他们白白地去牺牲。今后,这些新兵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参加战斗。”
  大家都认可这一点,这些新参加的人需要训练和教育,接受现代方式的训练以后,这些兵员的战斗素质比他们手中的武器更重要,尤其是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冷兵器仍然起作用,扮演着战场上的重要角色的低技术战争时代更是如此。我们在建军村最初训练出的队伍已经开始体现出了这一点。
  本想在光山召集一次军事会议,但是现在各个方面的主官似乎都不方便离开指挥位置,部队的干部实在太匮乏了,尤其是仓促之间建立起来的新军更不能冒险让指挥员离开,淮河岸边发生的失利事件使我们不得不谨慎起来。
  当下指挥部决定:今后一段时间,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让未经训练整编的农民军直接参加战斗,可以派人员按照新兵连方式立即开始对部分新编的农民军进行训练,这方面工作,张林那里其实早就开始做了。另外,可以让新军适当担任一些运输物资,修筑工事之类的任务,新军中有专业技能的人,比如铁匠、木匠之类和练过武艺、读书识字的人要选拔出来送王平军械所和刘奋战的教导队。


  第三卷 急火流星 
→第112章 … 淮滨(11)←

  其实总部的这项命令无法全部贯彻下去,我们无法抽调出足够的人员训练新兵。有一些新兵稍加训练就直接补充到了老部队中了,其实以老带新也是战争期间常用的锻炼新兵的办法,况且这些补充的新兵也是经过各部队主官认真挑选的。
  已经明令各处停止前进出击,就地防御休整。新占领地区也在迅速巩固消化之中。自攻击新集以来跟随我军行动的许多农民被安排各自回到自己家乡组织民兵自卫队执行土改任务。为了巩固迅速巩固根据地,我和陈浩最终还是下决心迅速在占领区全面开展土改运动,虽然我们思想上都想把这项工作尽量做的不那么“急风暴雨 ”,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不可能把握好,一些过火过激的行为时有发生,我和陈浩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说实话,我一向对所谓“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的说法不敢苟同,在我的心目中一向认为文明应该是由那些所谓的“剥削阶级”创造的,如果说“劳动人民”对文明发展有贡献的话,那也是间接贡献,这一点只需看一看我国“四大发明”就可以轻易找到论据。
  所谓“劫富济贫”虽然是对社会过度不公的一种纠正行为,但是不可避免也会对文明造成一些伤害。但是要治疗病体,割除病灶,痛苦和流血大概也是在所难免的吧。
  太累,千头万绪的事务让我严重缺乏睡眠。我有时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梦幻感。对,是梦,这只是一个梦,也许存在本身就是虚幻?庄生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
  一场梦,但是还没有醒。
  那就继续做下去,梦醒何时?随便吧。
  休整时必需的,喘息,消化占领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最关键是建立一支坚强的有战斗力的军队需要时间。我们可不想让自己统帅的军队成为在湘军、淮军面前十不敌一的太平军。没有一支可资依靠的军队,即使我们能够趁着敌人在河南地区兵力薄弱的时机占领煤铁产地,面对敌人必然要进行的围剿,恐怕也很难巩固,顺利地建立起我们期望中的工业,首先是军工业。
  军事上仍然要有所作为,现在占领的地方多了,情报信息也多了起来。我们对周边的军事形势比以前掌握的清楚多了。
  三河镇战役已经结束,那是去年下半年的事情,湘军遭到了重创。但是陈玉成、李秀成两大支柱集中数十万部队对付六、七千人孤军深入的湘军胜的如此惊险费力,也不知道是湘军战斗力太强,还是太平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弱。不过从后来又击破江南大营来看,这太平军对付八旗、绿营的时候还是有战斗力的。不过,八旗,目前还没有碰过,绿营我们已经有所见识了,大概有战斗力的只是个别部队吧。不过在我们南方的湖北省和东面的安徽省都由湘军的部队,倒是不可不警惕。我们倒也不是怕他,但是在我们没有按照现代方式完成部队整训之前,最好还是不招惹他们,至少麻烦会少一些。所以我们现在占领的县城都在豫省,鄂皖两省最多是占据了边境一带的一些村镇而已。


  第三卷 急火流星 
→第113章 … 淮滨(12)←

  这个时期的河南巡抚换的如走马灯一般。此时是英杰为河南巡抚。整个豫省境内驻防的正规绿营兵也就1万多人,其中靠近战区的豫南信阳一带就有五千,就是赫哲图的人马了。其他就是团练大臣毛永熙在各地督办的地主团练武装了,这些团练弹压一下地面,欺负欺负乡民,或者在捻军、太平军过境时紧闭寨门抵抗一下的力量也许还有,但是要让他们劳师远征跑到豫南来“征剿”我军,那是没有可能的。
  战争的重点还是在安徽。湘军主力大部在进攻安庆,凶悍的湘军水师目前我们是不会碰到的。捻军在不久前攻占了淮河中游的怀远和定远,安徽巡抚翁同书逃到了寿州,胜保、袁甲三的绿营主力目前在皖西北也雉河集的捻军主力对峙,应该也无法分身来对付我们。湖北的湘军目前主要任务也是增援皖省,而且让他们放弃舟船北上也是困难的,但是也不可大意,要在这个方向有所戒备。再说,湖北巡抚胡林翼可是湘军方面的重要人物,所以目前我们还是不向南攻占鄂省城市去招惹他们的好。这样,我们对于湖广总督官文和湖北巡抚来说最多也就是“边境匪患”,不足为虑的。
  还有一个潜在的威胁,那就是远在直隶、京师一代的蒙古骑兵。如果这支部队倾全力南下,十天左右就可以到达信阳。当然要决定派出拱卫京师的部队南下可不是一件小事,以清廷的办事效率。即使能够做出这种决策,没有半年也得几个月吧,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中,英法联军正虎视眈眈,他们会因为豫南边区的“匪患”派出这支部队吗?要知道,现在比我们“更大价值”的目标有的是呢。就是当初太平军的林凤翔、李开芳北伐的时候,曾格林沁也只是在京师一代布防,而没有南下拦截。
  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和陈浩还是认真地讨论了蒙古骑兵南下,我们对付的办法,说实在在冷兵器为主的战场上,在平原地区野外战斗,步兵对付大规模集群的骑兵是在是极其困难的事情,简直可以说是噩梦。而曾格林沁的蒙古骑兵战斗力应该是相当强的,至少比苗沛霖临时杂凑的所谓“骑兵”要强大的多。即使到了重机枪、大炮唱主角的一次大战时代,骑兵仍然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布琼尼带领着大批的保尔们骑马冲过大炮、重机枪火力的封锁,势不可挡地越过战线,消灭一切阻挡者的场面对我和陈哥们都是影响深刻的。直到二次大战,自动武器普及和装甲部队大量使用的时候,骑兵在战场上才失去了风采,但是在一些局部地区战斗中,仍然举足轻重。现在,中华军已经有了近两万人,其中最有战斗力的也就是千把人,虽然有一部分二十世纪的先进武器,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弹药的不可再生性。虽然如果我们集中力量放开打的话,应该消灭掉曾格林沁的骑兵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之后呢,我们还有力量应付后续的战斗吗?子弹、炮弹消耗完以后,那些先进武器就暂时只能成为摆设了,战场会有缴获,那些敌军的武器虽然落后,但是也并非不可使用,洪秀全们不是靠这个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了吗?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我们还不想走这一步,我们想要得是一支先进的军队,是一支现代化的精兵,至少一支十九世纪最现代化的步兵和炮兵。


  第三卷 急火流星 
→第114章 … 淮滨(13)←

  平原地带,步兵与骑兵作战。只有兵力或者武器装备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有胜利的可能,后者的作用似乎更重要一些。对付山呼海啸般冲过来的骑兵。平原地带步兵恐怕只有依托坚固的城池据守了。但是防守一方被困于城内,太过被动,失败则城破人亡,及时成功守住城池,也很难给对方以歼灭性打击,骑兵一方往往可以凭借其高速机动能力大部分得以撤离战场。目前我军在淮河以北可以作为向北防御的城池已经有息县和正阳两城了,但是,如果真是蒙古骑兵大队此时南下作战,我和陈浩无论如何是不会把这两座孤悬在淮河北岸孤立无援的城池作为依托去坚守的。当然,如果今后重机枪、迫击炮弹药可以充分补充,而且部队已经按照现代陆军的方式训练完成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