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78章

大宋私生子-第78章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军懵了,若不是亲见,打死他们也不相信,几十宋军敢向三千辽军发起进攻,不等他们反应过来,杨逸再次大吼:“李一忠!”

“喏!”

李一忠回应一声,强弓开如满月,咄咄咄!三箭连发,恰若流星追月一般飞射而去!吓得耶律仁一个哆嗦,但他根本就是自作多情,劲箭并不是奔他而去,卡嚓!他身边高高飘扬的帅旗应声而断!三千辽军人人为之色变。

“杀!”

“杀杀杀!”

简单的音节,喷薄的杀气,随着轰轰的蹄声向辽军罩去,九十八骑,摧动漫天飞卷的黄尘,印证了那视死如归的勇气,如同钢铁巨斧瞬间劈开仓促迎来的几百辽军。

“挡住他们!挡住他们!杀了他们……”

惊怒难定的耶律仁一边向阵内躲避,一边狂乱的大吼着,在千军万马奔腾搏杀之际,能听到他声音的人注定有限;九十八骑如射出的一支巨箭,势不可挡的凿开辽军大阵,把那些来不及提速的辽军撞得人仰马翻,死伤遍死。

擒贼先擒王!

杨逸又目一直紧紧锁着耶律仁,所有阻挡的辽军,都被马汉卿和李一忠砍杀,这两个悍将就象杨逸身边的两道铁盾,让他可以对身边血肉横飞的场面视若无睹。

近了,近了,咄!杨逸追上耶律仁一刹那,长枪疾送,一下子刺在耶律仁的马股上,战马受痛,长嘶一声人立而起,猝不及防的耶律仁被仰摔后倒,杨逸收枪,飞快地抓住他的衣甲,将人给提了过来,然后切掌如刀,噗的一声将耶律仁击昏。

“生擒耶律仁,杨学士威武!”

“生擒耶律仁,杨学士威武!”

“生擒耶律仁,杨学士威武!”

……

九十八骑一面齐声大吼,一面随着杨逸斜冲出阵,铁一般的事实让三千辽军吓破了胆,竟然再没有人敢逆其锋,眼睁睁地看着九十八骑冲阵而出。

漫天黄尘吹散时,九十八骑又在辽军阵前不动如山,仿佛他们一直在那里,从来没有动过。

但被杨逸掷落马前的耶律仁,还有阵中垂死的哀嚎声提醒辽军,这九十八骑来过,他们真的来过!

城上的宋军刚才也看傻了,这一刻,不知谁先清醒过来,转瞬之间,城上便被海啸般的欢呼声淹没,隆隆的战鼓也擂响起来,天声一片沸腾!

三军阵前生擒敌军主将,这一幕看似简单,但杨逸是经过了精密的算计才达到的成果;

第一,他只带九十八骑,让辽军生出轻敌的心里,对他们几乎不设防;

第二,他缓步接近,不让辽军产生警惕心里,停下时其距离不远不近,恰好足够他们把马速提起来;同时又能以最短的时间冲入敌阵。

第三,用话将耶律仁激出阵边来;为生擒他创造最好的条件。

第四,选择切入敌阵的角度极为讲究,并不是正面切入,而是斜四十五度角,这是辽军防守最薄弱的角度。

第五,以李一忠这个神箭手瞬间射断辽军帅旗,给对方士气致命的打击。

这每一个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神话般的战果并不是靠侥幸得来,这需要精密入微的算计,加上九十八骑强悍的实力。

杨逸将枪一举,等城上城下平静下来,他才不疾不徐地说道:“本官最后说一遍,把掳去的大宋百姓全放了!”

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味道。

倒在马前的耶律仁已经醒过来,他此刻是羞愤欲死,听了杨逸的话后疾声大呼:“不……”

嚯!

杨逸居高临下,长枪飞快一送,冰冷而锋利的枪头刺入耶律仁的眉心,鲜血顿时顺着他的鼻梁丝丝往下流;

这一生,耶律仁第一次感觉死亡离自己如此的接近,吓得全身不由一哆嗦,张开的嘴巴也忘了合上,仿佛突然被人掐住了喉咙一般,声音戛然而止。

杨逸练习青云老道的吐纳之术后,让他的身手更为敏捷,手法拿捏得更为精确,枪头只刺破了耶律仁的皮肉,顶在他的头骨上。

几千辽军看着主将被杨逸用枪尖顶在地上,因为耶律仁的声音戛然而止,许多人还以为耶律仁被刺死了,不禁失声惊呼起来,直到杨逸收枪,耶律仁软软的晃了一下身子,这些人才长声吁气,便在杨逸这边也能远远听到辽军的吁气声。

龙头被斩,耶律仁手下的几个将领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只能把掳去的女子放回来,近百个被掳妇女绝处逢生,悲泣着向杨逸这边奔来!

“谢东升,引她们从旁边回城,不得挡住攻击路线!”

“喏!”

谢东升飞马而出,大喊着引导这群女子往旁边行去,直到她们进城,杨逸才再次喊道:“把抢掠我大宋百姓的财物全部堆到阵前,退兵三里!”

“杨逸,你不要太过份!”

噗!

这回长枪直接飞出,擦着耶律仁的脖子钉在地上,枪头入地近尺,枪尾不停地晃动着,耶律仁整个人瘫在了地上,差点小便失禁。

杨逸再也不看他一眼,而耶律仁也没有拔枪反抗的意思,或许是手脚瘫软让他无力拔枪,或许是理智告诉他,这枪拔碰不得!一碰就是死。

“唬唬唬!”

“唬唬唬!”

……

九十八骑如猛虎般低吼起来,什么叫气吞万里如虎,这就叫气吞万里如虎!

那噬人而食的眼神,那激荡天地的煞气,加上方才铁一般的事实,竟让辽军生不出一丝反抗的意志来,纷纷把抢去的财物堆到阵前,然后垂头丧气的退军三里。

“耶律仁,你回去告诉萧达林,要战便战,我大宋并不惧怕,但萧德光确非我宋军袭杀,他若是执意率军来犯,我大宋将十倍奉还,绝不退让!”

大宋马匹珍贵,所以耶律仁是走回去的,三里距离,不远!

九十八骑回城那一刻,安肃城再次沸腾了!人们夹道欢迎心中的英雄凯旋,望向九十八骑的眼神是那样的灼热,恨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杨学士!”

“杨学士!”

“杨学士!”

……

人们不停地高呼着,声浪震天,没完没了!杨逸今天的表现,或许将成为一个传奇,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安肃人!因为,杨逸以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了他们:

一直皆有可能!

第一卷第101章我不是来求和的

耶律仁退军了,第二天萧达林又再度兵临城下,这次他带来的不再是三千人马,而是整整四万大军。

萧达林是辽国南院枢密使,经常性坐镇辽国南京幽州府,幽州府是大宋的叫法,实际上辽国称之为析津府,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市。

正常情况下,南院枢密使有权调动整个南京道的兵力作战,这种权力构架使得辽军在作战时更具主动性,兵力协调,战守决策也更为迅速有序。

反观大宋,则绝然相反,大宋在边境上有大量军州,象安肃军、广信军、顺安军、保定军等等,理论上这些军州隶属河北东西两路,但事实上这两路的经略使并无权调动这些边军。

一但发生战争,边军奏报朝廷,经朝廷决议,派大臣出任招讨使,并根据战争的规模,划定招讨使战时可以节制多少军队;战后军权立即收回。

这套作战流程非常繁琐、缓慢,在朝廷派出大臣节制三军之前,各军因为互不统属,往往只能各自为战。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历经前唐和五代军镇之乱,大宋怕啊!

前唐实行的是军镇节度使制度,一个边境的都督府往往节制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边军,而且节度使拥有财政、募兵权,这种军权构架使得边将权力极大,可以随机应变,临机决断,造就了唐朝前期辉煌的扩张,也造成了后期军镇割据的乱局。大宋吸取了前唐的教训,所以在军权划分上极为谨慎。

现在杨逸面临的就是各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战的局面,弥勒教叛乱的急报现在估计才刚刚送达东京,杨逸也无权调动其它边军,前天广信军来援的两千人,安顺军昨天驰援一千人,目前安肃城中守军不足五千人,加上刚刚经历弥勒教之乱,各级行政构架全部瘫痪,物资缺乏,人心不稳。

杨逸全凭着刚刚积攒起来的那点威望,统辖着安肃城中军民,若不是他在,面对城下铺天盖地的辽军,安肃可能不战自溃。

萧达林大军一到,二话没说,将安肃四面团团围住,直接开始了攻城战,城下黑压压的辽军汹涌而来,气势磅礴,喊杀声直透云霄,反观城上宋军,留下一部分预备队后,每面城墙不到千人,这些还不是要命的,关键是半个安肃城刚刚被焚,守城器械严重缺乏,杨逸是人,不是神,除了尽量发动城中青壮,并亲自上城督战鼓舞士气外,一时也没有太好的还击手段。

这一天辽军仗着人多,轮流攻城,几乎没有间断,两军虽然伤亡不算很惨重,但宋军差点没被累死。

发觉萧达林有些虚张声势之后,杨逸心中便有了计较,当夜派出使者往辽营送信,希望萧达林能暂息干戈,双方坐下来谈判解决问题。

萧达林一口拒绝和谈,第二天一早继续攻城。

中午时分,辽军实施围点打援的计策,成功击溃保定军来援的二千人马,并俘获千人,萧达林也一改前态,同意了停战,双方先坐下来谈判。

但萧达林同时提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让杨逸一个人前往辽营。

杨逸原是使团副使,李光同一死,这谈判的事情还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的了,但这两军交战之间,让他一个人前往辽营,谁知道萧达林用的是不是调虎离山之计呢,要知道现在安肃城全靠杨逸一个人统辖,一但杨逸被扣押或被杀,安肃很可能不攻自破。

赵锦、张寿、李一忠等人纷纷劝阻,却无法改变杨逸的决心,马汉卿最后说道:“大人,让属下随您一同前往吧!”

“不,就我一人足矣!汉卿,你留下,万一情况有变,你无论如何保护好清娘!”

“可是……”

“没有可是,这是命令!”

安肃北门再次打开,前天还有九十八骑,今天,只剩下杨逸孤零零的一骑!

在这危难时刻,城上军民默默地看着,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不知不觉间,杨逸已经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看着杨逸一人出城,独对数万辽军,不知是谁先喊出一声:杨学士保重!

一时之间,满城呼应,人们目光追随着他的身影,一声声地喊着杨学士保重!

杨逸在城下突然回马,将手上那面宋字大旗高高举起,对着城头大吼道:“我在,城在!我不在,城也要在!”

杨逸喊完,毅然决然纵马而去!在安肃军民朦胧的泪眼中,一骑黄尘卷向辽营,马蹄声声如战鼓,激荡着所有将士的心。

辽军营门大开,从营门到帅帐,两排刀手驻马凝立,寒光闪闪的钢刀高高扬起,中间只留一条狭窄的通道,那逼人的煞气能让胆小的人望而却步。

杨逸洒然一笑,在营门稍稍停步!至此,萧达林的心思杨逸已全部了然,这厮根本就是以打促和,一来就摆出强硬的攻势,不过是想在谈判桌上多讹些实际好处而已。

“大宋威武!冲!”

杨逸突然狂吼一声,一手持旗,一手持剑,沿着狭窄的通道向帅帐猛冲,战马啸啸,大旗飘扬,一人的气势,竟让辽军数百刀手猝然色变,有些忍不住向后退缩着。

杨逸冲到帅帐前,宋字大旗脱手飞出,咄的一声,稳稳插在帐门正中,西风猎猎地翻卷的旗面,恍惚之间,给所有辽军感觉就象是宋军把帅帐占领了!

而那个持剑在手,跃马扬蹄的身影,真是大宋的状元郎吗?状元郎不应该都是弱质书生吗?

杨逸就在萧达林的帅帐前横刀立马,不言不动,他不是来觐见,是来谈判,萧达林不出迎,他绝不下马!

数百刀手不时发出铿锵之声,时而齐声怒吼,杨逸恍若未闻,只是一动不动;

双方僵持了足足一盏茶功夫,萧达林才从帐中大笑而出:“杨学士果然有些胆气!本官有失远迎,杨学士请!”

“请问,来者可是南院枢密使萧达林萧大人?”

“正是本官,杨学士既然来求和,那就请吧!”

杨逸这才懒洋洋地下马,那个横刀立马的形象不见了,瞬间变成一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因此下马的速度那叫一个慢。

“萧大人,可否让人扶本使一下!”

萧达林立在下面等着,听了这话差点气绝,一双浓眉跳个不停!

帐边辽兵纷纷怒目而视,杨逸这分明是对萧达林久不出迎的一种回敬,你让我等,我也让你等,你砍我一刀,我回你一剑,绝不吃半点亏。

就在萧达林头发根根竖起之时,杨逸才施施然下得马来,顺手将缰绳往旁边一个辽将手里一塞,对萧达林一揖道:“萧大人,请!”

礼毕,起身,迈步,竟走在了萧达林前面,赤裸裸的来了个喧宾夺主。

“杨逸,你莫要太过分!”萧达林终于忍不住,冷冷地说道。

“人以礼待我,我以礼待人,人施我以刀斧,我还之以雷霆,萧大人,您以礼相待本官了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