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531章

大宋私生子-第531章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ゲ杷寥ザ瞬璧顾灰谎植还至寺穑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打破原来男耕女织的传统,对百姓而言,未必就是好事,女人可不光只会能织布,清娘看看你碧儿姐姐,若在别家,她做什么?到了咱们家,只要放手让她去做,许多事她做得比男人还好。”

“啊”清娘有些惊诧地问道:“杨大哥,你难道是想让天下的女子都学碧儿姐姐吗?”

“若能学,到也未尝不可,呵呵”

杨逸一行人边走边聊,整个厂区走下来,花去了近一个时辰。

张界河最后叹道:“杨太傅,目前最占人工的还是织布这个工序,耗去了近七成人力,若是织机也能改进一下就好了,若能象纺纱机那样将效率提高几十倍,整个厂区就能减少一半用工呢。”

“织布机肯定是要改进的,现在已经有些眉目了,不出明年我想水力织布机就能研制出来。”杨逸说到这里,放低音量问道:“对了,咱们这儿目前织出一匹布的成本有多高?”

“回杨太傅,目前连原料加人工,一匹棉布成本大概要三千八百文,其中原料成本占六成多一点,人工成本三成左右。”

杨逸算了算,现在西印度洋贸易商社有意控制棉布投放市场的数量,大多数棉花反而是用来加工棉被了,这使得棉布的价格下降的幅度不是太大,目前一匹棉布批发价还在五贯钱左右。

若是算上后续销售环节的成本以及商业税,那么一匹棉布还能赚到八百文左右的纯利。

这已经很不错了,以年产两千万匹计,商社一年就有一千六百万贯左右的盈利,等于是一年时间就收回了巨额投资,从明年开始,所得盈利就可以拿来分红了。

目前一匹棉布生产成本高达三千八百文,主要是棉花价格高。

为了迅速推广棉花种植,商社第一年与农户签订契约时,收购价格给得很高。

有钱能使鬼推磨,正是由于商社收购价格开得高,农户才争相种植,使得大宋的棉花种植得得以迅速铺开。

去年种植棉花的百姓大赚了一笔,可以预见,今年棉花种植定会成倍的增加,而收购价肯定会有所下降。

总的成本降下来了,棉布才能成为普通百姓的消费品了。

看到棉纺厂没什么大问题,杨逸便没在雍丘多留,用了些膳食之后,一行人再次登船,沿汴河南去。

京畿一带各项政策落实得比较好,杨逸是不会在京畿附近州县浪费表情的,要等过了应天府后,杨逸才会弃船上岸,真正开始此次的巡察工作。

汴河其实就是隋炀帝开掘的通济渠,如今在这条烟波浩瀚的河流上,舟船如织,日夜往来不停,两岸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城镇林立;

最有特色的是沿河两岸尽是古柳成荫,当年隋炀帝开凿出大运河后,命人在两岸遍栽杨柳,行船河上,满眼风景如画。

清娘靠于船舱的小窗边,凭江风吹拂着额前的发丝,看了一会儿风景,回过头来对杨逸笑道:“杨大哥,据史书记载,汴河的前身乃战国时的鸿沟呢,春秋之时梁惠王欲称霸诸侯,从安邑迁都大梁,迁都后两次兴工开凿运河;

到魏国占据大梁城后,曾在黄河圃田开凿一条大沟,引黄河水入圃田,又从圃田开凿运河用于农田灌溉;这就是鸿沟最早开凿的一段了;

世事沧桑,白云苍狗,如今想来,着实让人感慨,当年刘邦项羽之间那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自隋大业之后,却成了沟通南北的枢纽;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赖供给。天下诸水道,莫此为重。”

杨逸看看汴河上繁忙的景象,笑道:“清娘,经你这么一说,杨大哥突然什么也不想做了。”

“这是为何?”

“一个人,放到这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是如此的渺小,再怎么苦心挣扎,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浪花,何苦来哉!”

清娘坐到他身边来,满带温情地说道:“杨大哥不是小浪花,你是推动历史长河奔涌向前的滔天巨浪,古今名臣之中,韩信卫青,略输文采,房谋杜断,稍逊风sāo,如杨大哥这般,集文武大成于一身的还真不多”

清娘说到这嚅了嚅嘴唇,没有说下去,杨逸已猜到她想起谁来了,不由得露出一抹苦笑;

集文武大成于一身的人确实不多,但也不是没有,比如曹操,在文学方面,曹操等人俊爽刚健的诗风被喻为“建安风骨”,是华夏文学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

武功方面,曹操在群雄争霸的烽烟中,以弱胜强,一统中原,还北击乌桓等异族,虽然在赤壁折戈了,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在武功方面的卓越成就;

治世方面,‘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北方被他治理得欣欣向荣,为后面的魏晋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显然,清娘也是想到了曹操这个人,只是曹操名声不好,怎么能用来与自己的杨大哥相比呢?

杨逸轻轻拍了拍清娘的香肩笑道:“清娘不必在意,这天下不知多少人说我是曹操呢,由人说去吧,其实杨大哥很佩服曹操,曹操的名声不好,只是因为儿子曹丕不争气,北魏没能延续多久,要知道,史书都是后人写的啊!”

听了杨逸的感慨,清娘突然说道:“所以,我一定要把杨大哥的传记写完,将杨大哥的功绩一一如实记录下来,不容后人歪曲。”

“哈哈哈”杨逸见她认真的样子,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

清娘认真的样子真的很美,有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教人难以忘怀。



第753章路边小店的纷争

大宋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商丘市),西京洛阳,běi精大名府。

这四京离东京开封府都很近,现在大宋的疆域扩大了几倍,朝中有大臣指出,各京集中在中原地区,不利于朝廷控制广大的疆域;

提议改以幽州为běi精,以长安为西京,以江宁府为南京。

此议得到很多大臣的赞同,朝廷正在商议另设三京的事情。

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应天府便还是南京,杨逸一行就是在南京弃船登岸的,南京因位于汴河岸边,极为繁华,和东京开封、西京洛阳一样,都是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南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教育,最是以应天书院闻名于世。

应天书院是大宋四大书院之一,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开办。大宋立国时开科取仕,应天书院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文人、士子慕名前来求学者不远千里而至、络绎不绝,远近皆归之。。。

晏殊、范仲淹等人先后执教于应天书院,更是使得这座书院盛况空前,到如今有学生近四千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宋的四大书院都是官助民办的书院,使得这些书院的执教不象太学那样有太多功利因素掺杂在内,学风开放,学术气氛因为浓厚,可谓是人才辈出,以至千年后盛名仍经久不衰。

清娘对这些书院极为向往,既到应天府,杨逸干脆让她和阿黛拉换上男装。然后带着她们进应天书院观赏了一番;

杨逸他们在书院里赏玩时,竟发现有教授在向学生讲解《晴清笔记》。

没错。就是十三娘整理记录杨逸有关物理、化学、医学、机械等百科知识的《晴清笔记》,当初与沈括的《梦溪笔谈》在杭州一起付印。其中还收录了杨逸和清娘以前的诗歌词作。

这一个发现让杨逸十分欣慰,象应天书院这样举世闻名的书院,竟然探讨百科知识了,这绝对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纵使这只是书院作为儒学经典的一个补充课程,但有了这个开始,将来的发展将难以限量。

杨逸很想亮出身份,为学生们讲一课,但终究是忍住了。还有机会,以后还有机会。

赏玩过书院,满足了清娘的心愿后,杨逸才开始真正的巡察之旅。

两辆马车,十名护卫,身着便服,踏着明媚的春光四处走走看看,每天一地,便在地间地头找些农人闲聊。或是找些作坊商铺打听,以了解最下层的民生信息。

一有所得,随记录下来,总结归类之后再给朝廷上奏表。每天这样。一边了解地方民情,一边游赏春光,两不相误。

这天进入毫州境内。道路两边旷野平阔,麦苗青青。村舍间传出孩子们稚声稚气的童谣:一去二三里,烟囱四五家。亭台六七座。仈九十枝花。

这童谣听着教人温暖,连车边的小白都竖起了耳朵来倾听。

前方一面酒旗在一丛翠竹边招展着,萧忆到车边来问道:“公子,天已近午,咱们是否在此歇息一番,用些膳食再走。”

“嗯,那就歇一下吧。”

酒肆前面为一个大院,院边一株大榕树浓荫匝地,里侧是几间宽敞的瓦房,瓦房东侧是厨房,西侧是低矮的马栏。

酒肆里已有几桌客人,院前停着几柄大车,车上装的大概都是药材,能闻着淡淡的药香味儿。

见有客人上门,酒肆的掌柜亲自迎了出来,连连作揖,把杨逸一行人往里请,极是热情。

杨逸见树荫下还有几张空桌,便没有进店,带着清娘和阿黛拉坐于树荫下。

“掌柜的,你也不必多言,把你店中的酒菜选好的上几样来就行了。”杨逸打断喋喋不休的掌柜说道。

那掌柜欣然答道:“好哩,客官您稍候,先喝些茶水歇口气,酒菜很快就上来。”

那掌柜的说完一溜小跑的往厨房去了,阿黛拉这时忍不住说道:“公子,进入毫州以来,奴见往来车子拉的多是药财,倒是好生奇怪。”

杨逸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笑道:“阿黛拉听说过神医华佗吧?”

“当然听说过,华佗是汉末神医,这和毫州有什么关系?”

“自然有关系,毫州就是华佗的故里,或许是受华佗影响,毫州不但医风长盛不衰,而且是大宋是大的药材集散地,东西南北的药材汇集到这里来交易,城中有规模极大的药市,是以毫州又有药都之称。”

阿黛拉看了看那几车草药,恍然道:“原来如此,我正说呢,怎么自打进入毫州地面,见到这么多运药材的车子。”

酒菜还没上来,外头又进来了一群人,两前两个十七八岁的公子哥儿,鲜衣怒马,身上背着猎弓,身后跟着二三十个家仆,人人穿着黑色劲装,瞧上去颇为彪悍。

一行人飞驰而来,到了酒肆前才突然勒停马匹,掀起不小的烟尘,清娘和阿黛拉只得抽出锦帕捂住鼻子。

隔桌护卫对新来的这群人立即心生不满,个个冷下脸来,只是没有杨逸的吩咐,他们不敢造次而已。

两个公子哥儿一边谈笑一边往里走,经过杨逸桌边时,俩人愣了愣,目光灼灼地盯在清娘和阿黛拉身上。

左边个子较高的那个先开口道:“啧啧,郑兄,真没想到今日在这路边小店,竟能遇到此等人间绝色,而且一遇就是两个,哈哈!今天虽然没打到猎物,到也值了。”

这话说得肆无忌惮,加上他那吃人的目光,真是嚣张之极。

右边那个青衫少年也嘿嘿笑道:“魏兄所言极是,两位美人。在下姓郑,单名一个秋。正所谓相逢即是有缘,在下与魏兄陪二位美人喝几杯如何?”

他说话间毫不不客气地坐了下来。至于杨逸,直接被二人无视了。

“大胆”

隔桌的护卫纷纷起身,立即就要揍人,杨逸及时摆摆手制止了护卫,一脸淡然地对坐下的二人说道:“郑秋是吧,还有这位呢,何不将姓名一起报上来,在下也好”

“好什么?”那叫郑秋的公子哥儿打断杨逸,不屑地哼道:“你算什么东西?本公子的姓名是你乱叫的吗?识相的赶紧滚远点。免得赃了本公子的手。”

“在下魏风,二位佳人,小生这厢有礼了。”那自称魏风的公子哥儿连看也不看杨逸一眼,说到这对店里的小二大吼道:“小二,瞎了你的狗眼,本公子来了,竟装着没看到吗?还不赶紧给本公子把好酒端上来。”

清娘和阿黛拉虽然不惊慌,但都不由得蹙起了秀眉,清娘望向杨逸求助似的唤道:“杨大哥”

这时小二慌慌张张地拿来一坛酒。弱弱地说道:“二位公子,来者皆是客那边还有空位,二位公子何不”

“滚!”那位叫郑秋的公子哥儿一把夺上店小二手上的酒坛,然后飞起一脚。把小二哥踹飞出去。

杨逸脸淡淡的笑容慢慢收了起来,对二人说道:“今日本不想惹事,二位若是现在滚还来得及。”

“哟嗬!让我们滚?哈哈哈。魏兄听到没有,在这毫州地面上。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让咱们滚,还真新鲜呢。”郑秋大笑说完。再次飞腿,向杨逸踢来。

杨逸霍然起身,在场的人还没看清他的动作,就听到“咔嚓!”一声,那郑秋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倒在地上,双手捂着右脚来回翻滚着,哀叫声喊得人耳鼓发麻。

这一切发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