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私生子 >

第280章

大宋私生子-第280章

小说: 大宋私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俩人脸色变幻不定,头前他对杨逸冷嘲热讽,结果现在再画一幅,仍然“雷同”,刚才的嘲讽,现在就象是火辣的耳光打在自己脸上。

“端王殿下,我觉得您应该向大家道歉,因为您的误导,让大家枉做了一回小人,损及了大家的德行,这后果非常严重,试想,若是外面纷纷传说我翰林画院里尽是些小人,这不但影响到画院的名声,也损坏了大宋的名声,端王殿下宗室出身,更应该以身作则,维护大宋的声誉,因此,在下觉得端王殿下你有必要向大家道歉,澄清事实。”

好大的一顶帽子,杨逸不让赵佶向自己道歉,反而让他向大家道歉,这可又是神来一笔,不但显示了他容人的雅量、博大的胸襟,还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维护大宋声誉不遗余力的崇高品质。

赵佶好歹是亲王,被人这么挤兑,换了是别人,他早打人了,可对方偏偏是杨逸,他敢打吗?

他想发作又不好发作,肚子几乎气炸了,想来想去,米友仁才是罪魁祸首,若不是这家伙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怂恿于他,他何到于出这样的丑?

“米友仁,你刚才是怎么跟本王说的,立即重复一遍给大家听。”

赵佶逼视着米友仁,杀气腾腾,这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啊!

米友仁还是靠赵佶的赏识,才进的画院,哪里敢得罪他?他脸上憋得一片酱紫,站出来嘴巴动了半天,却说不出一个字来,他本来挺英俊儒雅,此时却像个忘了台词的小丑。

画院的师生不敢对赵佶怎么样,但为了让自己从小人变回君子,对米友仁便没这么客气了,一个个大声嚷嚷起来:

“说,你是怎么怂恿端王殿下的?”

“背后道人长短,还能有什么好话!”

“就是!早就听说他品行不端了!”

“不错,苏大学士怎么说他来着?”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底下的师生上百人,三五成群挤在一起,人多口杂,说什么也不怕得罪人,此起彼伏的讨伐声比原先讨伐杨逸可热烈多了,毕竟刚才杨逸再怎么剽窃,也不关他们的事;现在不同了,不讨伐米友仁,他们就无法从小人变回君子,就无法重新做人,就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天下百姓……这关系可就大了。

若只是众怒难犯,米友仁还可以拂袖而去,但赵佶还盯着他呢?走?往哪走?除非不想在东京城混了!赵佶收拾不了杨逸,还收拾不了你米友仁谷有虫。

他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如白云苍狗,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开口道:“我刚才对端王殿下说,这张择端画的是一面酒旗,而这杨帆画的是一块牌子,一个画技精湛,一个技艺粗陋,在下细细想来,世间哪有这么凑巧的事,十有九是其中一个剽窃了另一个的画作,只不过是略加修改而已。”

此语一出,顿时引来一片嘘声!

米友仁还在努力地解释道:“我虽然怀疑有人剽窃,但并未说谁剽窃,而且这样的事确实凑巧,很容易让人误会,刚才大家不是也这么认为吗……”

“我们可没这么认为。”

“就是,就是,这么认为的是你。”

“把自己一身脏水往大伙身上蹭,真不是好东西。”

“……”

这个时候,鬼才愿再听米友仁的解释,嘘声早就所他的声音掩没了!

第377章闲云野鹤

都水监新成立了一个稽查案,专门负责稽查治河工程的贪污受贿、偷工减料行为。欢迎来到阅读这是一个临时性部门,治河工程完工就会撤销。尽管如此,新任稽查案知事赵偌还是兴奋不已。

朝廷每年的郊祭大典上,通常都会给三品高官一个恩荫名额,朝中象赵偌这样的公子哥儿可不老少。

对这些吃饱喝足,精力过盛的家伙,朝廷一直有些头痛,这些人由于出身官宦之家,从小就接受官场熏陶,对官场中各种习气门儿倍清,个个是钻营能手。

留他们在各个部门中,就数他们最能捣乱了,大过没有,可就让你瞧着不舒服,但这些人谁都有个不简单的爹,不看僧面看佛面,你还奈何不了他们。

可好,经杨逸一提议,六部尚书个个称赞杨大学士有头脑、有思想、点子多。争先恐后地把本部门的“人才”贡献出来,亲自送到了都水监。

一天之内,赵偌这个稽查案知事便拉起了近二百人马,气势那叫一个壮!

赵知事是谁?在东京城里净街能力第一,打架第一,摸寡妇门第一……

反正他身上的第一可就多了,非遗传了赵老大的基因绝难如此,而且此人刚直不阿、正气凛然,为国不顾家,连他祖父都被他挑下马来,这种大义灭亲的精神是何等的可贵,让这样的人去稽查不法,再合适不过。

杨逸给赵捷授完课。闲来逛到了尚书省,和章老头谈起这事。章扒皮也笑了,他倒也没指望这些人真能查出些什么来,不过,把这些高官子弟打发到“基层”去锻炼锻炼总是不错的。

四月中旬的天气有点热了,杨逸刚刚给赵捷上完课,口有些干。他自己娴熟地摸出一个茶杯,斟上茶水,美美地喝了一口。然后把官帽取下来,放在章老头的公案上,那模样就象进了他家书房一般。

很显然。章老头对此已经免疫了,全当没看见。

“章相公,此事我以为还要费些口水呢,没想六部尚书竟是一呼百应,就连章相公您也乐见其成,这太出乎我意料之外了,哈哈哈……”

章老头把一份批完的文牍合上,插到杨逸的官帽下,淡淡地笑道:“至少这阵子京城里的治安会好很多!”

“章相公真这么看?”

“难不成你还有别的可看?”

杨逸翘起二郎腿,手上拿过一本文牍随意是翻看着。还顺手拿来扇了扇凉,章老头终于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章相公,可要打个赌,我敢说赵偌他们定不负众望。”

“当然,因为众根本没望。”

杨逸一口茶水方咽到一半。听了这话差点噎死,这不是打击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吗?让赵偌那帮公子哥儿听到了,估计要集体杀回尚书省,那乐子就大了。

“你今天来,不会就是来找我打赌的吧!”

“本是来,但章相公洁身自好。这赌也就无从打起了。”

“有事说事,我忙。”

“章相公,做事要懂得劳逸结合,这样才不会忙中出错。”

“所以你名逸。”

杨逸再次呛住了,今天章老头是怎么了?就象更年期的妇女,杨逸可没有和更年期妇女聊天的兴趣,拿起自己的官帽弹了弹,其实章老头的桌案并不脏,纯属个人习惯。

章惇见他背负着双手,迈着四方步施施然离开,脸上不禁再次露出笑容来,杨逸的清闲,甚至有些无所是事,章惇一点也不在意;对于他,章惇再了解不过。

你想指望他天天扒在案头上打理如山的公文,想都别想,杨逸是那种瞧准了一件事,就狠狠地扎进去,干完了就想方设给自己找清闲的人,或者说他往往是给别人开好一个头,立即做甩手掌柜,那些琐碎的细务从不屑去理会。

象这回的财政预算、奢侈品消费税,一经通过,他本人就象和这事毫无关系了,有关政策落实的事,都丢给了三省宰相,六部尚书,自己跑去翰林画院冒充学生去了。

现在东京城里的小报,天天有关于他的报道,刚刚在朝堂上搅起一片惊涛骇浪,立即又传出什么踏花归去马蹄香,反正就没个消停的时候,想起这些,章惇忍不住一个人在签押房里暗暗发笑。

各个部门的人都在忙碌着,杨逸在皇城了逛了一圈,突然发现自己的学士院竟是最清闲的部门之一。

左右无事,杨逸便出了宣德门,沿着大街向西行去,只需走百来步便到右掖门外的翰林画院。

画院边上开设了许多商铺,半数是卖书画及笔墨纸砚的;

宣州出产的宣纸、歙州产的澄心堂纸、荆州产的硬黄纸,以及竹帘纸、藤纸、鱼卵纸、网纸、布纸,样样齐全;

兔毫、羊毫、鼬毫、狼毫、鸡毫、鼠毫,各种制作精美的毛笔挂满了店铺的架子,琳琅满目。

毛笔在秦朝之前还有多种叫法,楚国称之为聿,吴国称之为不律,燕称之为拂,秦谓之笔,从聿从竹。

史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说,始皇帝二十六年,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固守秦朝北部边疆,路经侯店,时值三月三日,始(试)以兔毫竹管为笔写成家书一封,随后将毛笔赠送给侯店人。

蒙恬是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笔头毛塞在腔内,毛笔还外加保护性大竹套,竹套中部两侧镂空,以便于取笔。

蒙恬造笔后统称为笔,因此毛笔中有其最为著名的一种毛笔,即“蒙笔”。又称“蒙恬精笔”、“侯笔”。

汉代时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开创了在笔杆上刻字、镶饰的装潢工艺。二是出现了“簪白笔”的特殊形式。

汉代官员为了奏事方便,常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插在头发里或帽子上,以备随时取用。祭祀者也常在头上簪笔以表示恭敬。

直到现在大宋的官员上朝时还有簪白笔的规定,所谓的簪白笔即在冠上簪以白笔,竹为笔干,裹以绯罗。用丝作毫,拓以银缕叶而插于冠后;

这已经成为官员的标准冠戴样式,可以说笔已经不仅仅是用来书写的工具。还被赋予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杨逸经过的时候,听到许多人正在谈论有关交子的话题,不禁停下脚步。走到柳荫牙道上的一个摊子前,要了一碗羊羹,边吃过听。

所谓的羊羹就是羊肉泡馍,自陕西传入东京,由于羊羹味道鲜美,在东京城每条街道几乎都能找到,深受百姓喜欢,苏东坡就曾作诗称赞羊羹:‘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

书画店的掌柜就坐在杨逸身边不远,一碗羊羹吃了一半。就顾不上吃了,正和隔壁铺面的掌柜热烈地争论着。

“朝廷虽然把交子改叫纸币了,照我看呀,这也就是换汤不换药,交子也好。纸币也罢,还不都一样。”

“我说李掌柜呀,这可未必,朝廷这回舍得用高出市面两成的价格,把以前发的交子都收回去了,可见朝廷这回是下了决心了。”

“仁宗天圣年间。朝廷刚发交子时,还不是下了决心?制定了诸多政策来保证交子不贬值,结果如何?朝廷一没钱了,就滥发交子,跟作坊里印书似的,这东西能信?”

“这次与以前怕是不同,杨大学士这回从海外带回来了几百船的金银,听说值好几亿贯呢,这事我是亲眼瞧见了,前阵子一船船的金银从杭州运进京,绵延十数里,当时码头上虽有禁军守着,但远远就能瞧见那满船的金光银光,那可都是如假包换的金银啊。听说户部已经将这些金银封存,用作什么准备金,以保证纸币不贬值。李掌柜你想呀,有这么多金银作保障,这纸币还能贬值?”

杨逸听了差点笑出来,他弄回来的金银也不过值五千多万贯,蔡京为了稳定人心,来回的折腾,还乱发假消息。

如今市井间都说杨逸弄回的金银值好几亿贯。纸币关键就在信用两个字上,只要百姓对纸币有信心,你哪怕没有一块金银做准备金,也一样能通行。蔡京这么做是没错的,至少让百姓对纸币多了一份信心。

那书画铺的李掌柜却仍是摇头说道:“几亿贯咱们看来很多,但从朝廷的支出来看就不见得了,朝廷每年岁入一亿多贯,还不是一样花光,若是不能开源节流,这几亿贯没几年就花光喽,到时纸币还得象以前的交子一样。”

有李掌柜这种顾虑的人恐怕不在少数,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交子的信誉在以前的数十年间已经毁掉了,想一下子把信誉重建出来,这很难办到。

这时旁边一个书生插话道:“纸币以后可不可信不知道,但至少在章相公和杨大学士他们当政时期,是绝对可信的,以前朝廷缺钱,逼得滥发交子,这才使得交子贬值。现如今大宋岁入年年在增加,军队又裁去了好几十万,朝廷可不缺钱,听说朝廷已经推出什么奢侈品消费税,光这一条,每年又给朝廷增加数千万缗收入,太后正考虑给百姓减税呢,现在二十税一,很可能要减到二十五税一。这纸币啊,贬值不了!你们就放心用吧!”

“真的假的?自古这税赋向来有增无减,太后真的要给百姓减税?不会吧?”一听说要减税,大家都来精神了,纷纷围住那书生询问起来。

“此事我也略有耳闻,据说政事堂正在讨论这事,最后能不能通过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确定朝廷有这么个意向。”

“唉,想必是通不过了,不然早传出来了。”大伙立即泄了气,谁也不敢相信有这么好的事。

杨逸付了羊羹的钱,要转身离去前才说道:“政事堂已经通过决议,从明年开始,农业税减为二十五税一。此事过两天朝廷的邸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