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98章

唐朝好地主-第998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琉求鸡笼山一战。

    他率领的琉求联军,已经是屡战屡捷,打的十几万山夷是节节败退。

    张璟送来的信里,掩饰不住他的兴奋和小小得意。

    “捉到的俘虏太多,以至于俘虏营都关不下,不得不加紧赶建俘虏营。”

    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张璟的大军已经抓了三万多山夷俘虏。而他派出的山夷协从军,深入山区扫荡,更是战果不菲,攻破许多山寨,抓获许多山夷妇孺老人。

    战利品极丰。

    按张璟的话,这场征服扫荡之战,最多三个月内就将结束。

    到时侯,整个琉求岛上将不再有一个反抗张家的山寨。

    几十万反抗部落山夷,将全都被赶出山,成了他们的奴隶。

    而将这些山夷清剿干净后,他们也会在那些平原上建立更多的屯垦农庄,那些山中的矿产、森林也将得到开发。

    张家联军的损失则极低。

    伤亡很少,张家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张璟说还是欠缺一点历练,这一次,就当是实战演练。借山夷来练练兵,还说等征服之战打完,到时这些兵就可以抽调一批到吕宋去征服开拓了。

    “大郎很了不得,十六岁,居然就已经取得这样的成绩。”

    张超虽然高兴,但也没太过。

    “他表现还算中规中矩,有那么多兵,不论是训练还是装备还是后勤补给,我们全方面碾压着山夷。这十几年来张家没灭掉山夷,不是我们不能,而是我们没有去做而已。”

    “这小子,有点好大喜功的苗头,年轻心性。不过看了其它人的报告,他还算能听的进意见,算是我这些年没白教。”

    十六岁,这个年纪放在后世确实还很小,高中生而已。

    但放在这个时代,其实许多人都已经成亲,甚至做了父亲。

    李世民就是十六岁带兵,开始征战天下。

    将门子弟,十六岁上战场的多不胜数,甚至还往往表现极佳。

    张璟的表现,却也还是属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尤其是表现在统帅这一方面,很有几分他的遗传。

    毕竟,再怎么有家将封臣辅佐,可十几万人的联军,光是组织起来就不得了了,更别说指挥运转。

    还能取得这么大的胜果,损失这么小。

    “张家有子初长成啊!哈哈哈!”张超哈哈大笑。

    “大公子说的很对,琉求这批兵和这批俘虏,正好可以用来开拓吕宋渤泥。几十万人口呢,哪怕是前期运十万人到南洋,也是能够迅速的建立一批据点,建立港口、城堡、屯庄,开垦土地,自给自足够了。”

    琉求岛上的气候,与吕宋、渤泥倒也不会相差太远,还是有些想似的,用在岛上征服山夷中得到锻炼的兵,再运山夷过去开垦土地,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

    张超给儿子回了封信,称赞肯定了他的成绩,但也提醒他不要骄傲。对付山夷,在他拥有的优势条件下,完全可以稳扎稳打,慢慢推进,到时胜利自然瓜熟蒂落,千万不能心急,更不能贪功冒进,要多借助山夷协从军的力量,以夷对夷。

    此外,张超也说了不少关于琉求岛上经营的建议,还是那一套,发展农业。琉求虽然山多,但平原也不少,气候适合耕种。

    有土斯有财,有土地就能耕种,有粮食就能聚人,有人口才能有兵。

    粮食、人口,村庄、城镇、港口,一步一步的来。

    琉求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形势非常好,可以说,是能够不受打扰的快速发展的。他告诉儿子,琉求就是张家重要的发展根基,如今分封法已经通过,接下来张家要大力发展南洋诸岛。

    琉求,正是这个开发的后方大本营。

    “种粮、造船、打造军械、训练军队,琉求的责任很重大,为父对你充满信心。”

    这年头,要殖民发展,人口非常重要。仅靠点土著,是不够的。光靠征服点土著,尤其是征服南洋这些很原始地方的土著,没有个百年都难发展出一定规模。

    这也是张超当初把南洋划成自留地的原因所在,这里紧邻中原,这里同时土著势力弱,这里与中原近,却又隔着海,有一个天然的隔离作用。

    既能迅速的借助中原的各种人力物力发展,同时又还能依靠中原的这个大市场带动,最关键的还是安全。

    海外立国称王已经达成目标了,接下来是发展。

    必须依靠中原啊,没有中原,在这蛮荒之地,真的就只能当个蛮荒之王了。这也是他一直要维系着与朝廷的关系的原因,离开了中原,根本难快速发展起来。

    吕宋有许多金矿,看来可以一开始就先挖金子。甚至可以利用吕宋有金矿,吸引那些愿意冒险来淘金的汉人前来。

    淘金热可是历史上对蛮荒之地开发最快捷的手段了。

    有金矿,就有淘金客,然后就有为这些淘金客提供各种生活所需的商人,会有淘金镇,也会跟着有人在周边开垦提供粮食蔬菜等。

    人聚集,有人气了,也就有商机了,慢慢的也就热闹起来,开发起来了。

    “现在开始在中原吹风,就说吕宋发现了金矿,遍地黄金,河溪里都是金砂,一淘就有,甚至还有人发现了成块的天然狗头金,最大的十几斤一块呢。让大家来这边淘金发财!”

    柯庆问,“吕宋真有黄金?”

    “有,还不少。当然,也绝不会达到遍地黄金的地步。来淘金,肯定能赚钱。当然,也得凭运气。”张超笑着说道。




第1348章 不许美人迟暮 只留英雄白头

    不管朝堂之上如何的刀光剑影,也不管张超和自己的弟子如何的一步步走的艰难,但在市井之中,却依然还是那般的热闹。

    朝堂上的那些,并没有几个普通的升斗小民知道。

    那些朝堂上的争斗,也没有影响到百姓生计。

    一切欣欣向荣,一切忙忙碌碌。

    农人忙着给地里锄草、忙着浇水,看着青翠的庄稼,是汗水之后的欣喜与期待。商人们奔走忙碌,精打细算,是对利润的追逐。

    工厂作坊里,那些年轻的工人们也都日复一日的操作着。劳动法已经推行,官府盯的很严,定时不定时的下来巡察摸查,并随时接受举报。许多年轻的打工仔打工女们,收入都明显的增长了一截。

    虽然那些作坊主们付钱时很不甘不愿的,但对朝廷来说,这一条线划下来,也少了许多争执少了许多冲突,也赢得了许多称赞。其实最低工资也好,加班费也罢,算下来,工资虽涨了,但这钱依然赚的很辛苦,也并不是很多。

    许多工厂主的腰包都迅速的鼓了起来。

    天色微明,新的一天又开始,今天似乎又是昨天的重复。

    船队启航,继续往下一站。

    站在甲板上,看着那忙碌的港口,张超觉得很自豪也很满足。

    争斗只限于朝堂,并没有影响到这兴盛的发展。百姓忙碌着,辛苦着,却也幸福着。

    “虽有人谤我骂我,然而看到这一切,我觉得已经足够了。”

    “为万世开太平!”

    已经两鬓霜白的柯庆在一边赞叹着道,“本来十几年前我已经要金盆洗手了,可这些年一直还留在你身边。说实话,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与你相处的时间越长,对你心中的理想抱负越了解。”

    “到今日,我才敢说真正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你真正是为万民着想,为华夏着想,虽被人称为权臣奸臣,说你不忠背叛,但我理解你。”

    张超远眺,前方是太上皇的坐船,远远还能看到太上皇也在远眺大海。

    此刻,这位对华夏也一样立有绝大功勋的皇帝又有想什么呢?张超佩服李世民,一位十六岁就投身战场的贵族子弟,能一步步走到今天,能够带领大唐开创贞观盛世,非常的不简单。

    一介武夫,宫变篡位的马上皇帝,却让大唐超越秦汉,真正走到了前所未及的高度。

    可惜,越是钦佩他,张超也越不敢让他继续留在中原。

    不许美人见白头,一样不敢让李世民再当皇帝了。

    “文远,你说这天下如此之大,大唐这样发展下去,有朝一日,能够征服全世界吗?”柯庆问。

    似乎华夏儒家以来,就有这么一种统一的思想。

    统一中原,统一天下。

    过去,汉家眼里的天下,也就是中原。草原、辽东、西域、南洋,似乎已经是这天下的全部。而如今,大家知道真正的天下有多大,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而是一个清晰的认知。

    “也许有这么一天。”张超笑着说道。

    不过肯定很难,毕竟在没有工业革命的时代,地球还是太大了。

    也许无法统一全球,但张超相信,华夏文明肯定能影响全球。

    “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没有战争,没有饥荒,天下太平。”张超答道。

    ·······

    信度。

    王玄策算是比较晚知道的朝堂最新变化,分封法通过颁行天下,他的封号也变了。原来是信国公,现在则成了犍陀罗国公。

    依然还是公爵,可对领地的控制权却完全不同了。

    爵位世袭忘替,封地代代相传。

    一个爵位以后代代相传,依然还是一个爵位,不会再子孙皆封爵了,但其余儿子也不分封,这样就能让封国保持完整。

    这就如过去中原的世家大族一样,家族不分家,嫡长子继承家长之位,让家族保持着实力,不因分家而变弱。

    “哈哈,陛下皇恩浩荡啊!”王玄策在中军大账里,向着联军的贵族们说道。

    坐在帐中的贵族,几乎都是分封于信度的贵族。朝廷分封在信度的贵族,大大小小共有千余家。

    小的男爵,拥有的地盘也就几个村子那么大。而大的贵族,封地百里。

    此时,自反击以来,连战连捷,已经连胜三十多战的信度贵族联军,已经兵围坦尼沙城。

    坦尼沙正是当年戒日王一统信度北方前的王国,也是那时四大国最西的一个。王玄策等一路攻城夺地,从西东征到过来,打到了坦泥沙城下。

    戒日王调兵遣将,也鼓足气势,要在这里击退唐军。

    从去年被戒日军围了大半年,到今年的大反攻,王玄策等信度贵族们也是大大出了口气,攻城掠地,俘虏了大批奴隶、缴获了许多物资,还占领了许多土地城池。

    土地城池,这个是归朝廷的。

    不过人口、牲畜、钱财这些,却几乎都落入了联军贵族们的手里,大家瓜分的很痛快。

    坦尼沙做为戒日王曾经的国都,当然十分大也十分富裕。

    围在城下的贵族们,都想着早点打下坦尼沙,然后分光一切。

    大战当前,朝廷来了这么一个好消息,贵族们笑的都合不拢嘴。

    光是一个领主收益从原来的一半税赋,增加到三分之二,已经够大家兴奋的了。何况以后领地就成了真正自己控制的诸侯国了,自置官吏,行政司法税收都大权在握,连兵器都能自己造了。

    贵族们的封号都换了。

    更换成了现在封地的地名。

    不过这都不算什么,关键是实际好处增加了就行。

    “听说这个分封法是赵王提出的,还是赵王了得啊。”

    有人立即道,“太师现在改封吕宋国王了,不叫赵王了。”

    “对,安国吕宋国王、太师、首相。”

    本来张超声望就高,这一次,贵族们更是个个念张超的好。毕竟,张首相给贵族们挣了个世袭罔替的封国啊。

    “好了,大家心里要记着陛下和太师的好,咱们用心打好这一仗,就是对朝廷,对陛下和太师最好的表现了。”王玄策笑着说道。

    他走到沙盘前。

    “最新消息,这一次戒日王要亲自率领他的禁卫军前来解救坦尼沙。象兵、车兵、骑兵、步兵,四大兵种全都有,堪称倾国而来,号称二十万之众。”

    戒日王征服北方后,将都城从坦尼沙迁到了曲女城,离这里比较遥远。之前,他调集了一支精锐进驻坦尼沙,以此坚城拦住大唐东征的脚步。

    然后现在又亲率大军赶来。

    “还有一个消息,戒日王为了击败我们,特意与南方的遮娄其王国结亲联盟了。”

    当初统一了印度北方的戒日王,野心勃勃,率军南征遮娄其,结果却被大败。此后,两国勉强维持着和平。

    现在印度三大势力,大唐信度领、戒日国、遮娄其各据一方,还有一些小国在边上,比如后世斯里兰卡的狮子国,比如东海岸的迦摩缕波、阿拉干等国。

    戒日国原本虽败于遮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