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75章

唐朝好地主-第975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老师一年起码五十贯,那十万个老师一年光薪水就要支出五百万贯。朝廷解决一半,地方解决一半,朝廷一年也得支出两百五十万贯。

    还有学校的校舍桌椅等的维护,学生午餐,学生课本纸笔的开支呢。

    而且全国一万所小学,只是最少的投入了。

    真正要做到各地都有小学,那得好几万所。

    何况,朝廷还要投钱建师范学校呢,师范学校培养老师,他们也是免学费,朝廷还要给他们补贴呢。

    “任重而道远啊,文远,兴办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还是量力而行,慢慢来吧。我以为,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在全国兴建起一万所小学,比如拥有十万名小学教员。建百所师范学校,大量培养老师。你以为如何呢?”房玄龄对张超道。

    张超点头,“嗯,一口也确实吃不成胖子。一里一所小学暂时达不到,那就一乡起码一小学。老师少,就让老师辛苦点,每班多收些学生,让孩子们辛苦点,老师也辛苦点。”

    “此外,想办法也让民间承担部份办学的任务。鼓励民间地主、乡绅办学,鼓励那些商人们捐助办学。让地方上的士子生员们,去学校当代课老师,让那些士子们到乡下去支教。”

    让秀才们到乡下支教个一两年,然后科举考试时给他们加个几分什么的。

    长孙无忌惊呆了。

    张超好无耻,居然这种科举加分的方法都用出来,节操呢?

    科举的公平性呢?

    “科举不仅要量才取士,我们也还要考较士子的人品啊。肯下乡支教,那就充分说明他们的人品还不错嘛。”张超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他甚至在考虑,是不是应当在科举考试的制度里加一条,参加举人考试之前,秀才必须要有一年以上的支教经历才有资格?

    现在大唐最大的一批读人群体,不就是这些读科举的士人吗。

    “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个希望小学基金,向社会各界筹集善款,然后用于在各地困难地区建立希望小学,让孩子们有可读。”

    “对于小学老师我们也得鼓励,比如在小学中任职满五年,就可以参加吏员考试。甚至把小学的校长纳入吏员之列,校长主持教学成绩好,可升为教谕、教导这样的地方学官,成为正式的有品级官员,进入仕途。”

    “这个不错。”岑文本赞道。

    谈到后面,张超决定拿出十万贯钱,捐建一百座地方小学。一千贯钱,建一所乡村小学,倒也足够了。地方上的百姓,出工出力,材料也相对便宜些,一千贯足够建起来。

    张超带了头,房玄龄等自然也都各自捐钱。

    房玄龄出了八万,其它宰相们也都出五万。好在大家都有钱,一个个都是实封大贵族,家家也还是有许多产业。五万块,只算是出了点小血,但传出去也算是得个好名声。

    “近卫六军也已经完成组建了,计划明年退伍三分之一士兵,改征召义务兵。每年换一批,三年后,近卫六军所有士兵都由义务兵取代。”

    分管兵部的岑文本说道。

    “等到明年夏,让苏定方率领新组建的近卫六军去漠南,把薛延陀赶漠北。等完这仗,就可以换一批新兵入营了。”张超决定。

    其它几人也没有意见。

    战争在即,裁撤老兵也不急于一时。

    精锐的老兵,留用为士官。全军南衙北衙水师八十万兵马,从中挑选十二万留用为士官,另外保留三万军官。

    剩余的,都是要裁军退伍,然后逐年分批换成义务兵。

    六十万军队,其中四十五万义务兵。义务兵只拿津贴不拿军饷,服三年役,算下来其实军费的开支反而要减少些。朝廷真正养的是那三万军官和十二万士官。

    他们的月薪军饷反而是比过去提高了,待遇变好了。

    养着这些军队的骨干,战斗力反而并不会降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一名吏员在外面敲门。

    “元辅,枢密院刚送来的,信度捷报。王玄策提督在信度大败戒日军,王提督率领信度兵马发起全线反击,突袭大败戒日军。此后率大军追击,与戒日军连打十七仗!”

    “十七战皆捷!”

    “目前王提督已经攻入戒日国境内,连夺十七城!”

    听到这个消息,内阁诸相都不由的精神一振。

    信度战事,朝廷都已经列入明年的作战计划内,预计明年可能要打很久。想不到,王玄策居然赶在新年前,大败戒日军。

    “算算时间,信度之战是从去年过年的时候开始的,到现在刚好一年。一年时间,虽然经历了中原之变,信度有些混乱,又没有援兵。可他们依然坚守住了,并且在如今全线反击,大破戒日国兵马,实是了得。”

    褚遂良笑着道,“名师出高徒,王玄策身为赵王亲传弟子,果然不愧众望,这仗打的漂亮。”

    张超哈哈大笑,“信度战场,算是提前锁定胜局,明年我们的压力要减轻许多。”

    “当为王玄策授勋封赏!”岑文本道。

    十七战十七捷,连破十七城,歼灭戒日军七万有余。

    这可不是什么虚假的胜利,这是真真实实的大胜。

    这一仗,王玄策确实打出了唐军的威风,给戒日军以重创。

    了得!

    张超都忍不住心里大赞自己的这位门生!

    还欠五章!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uc书盟),各种任你观看


第1318章 选妃

    王玄策信度大捷,凡十七战皆捷,连破十七城,歼七万。这个功劳,也让内阁大为赞赏,他的信度提督兼西海舰队大将军之职算是彻底坐稳,不再有人质疑。

    加太子少保衔,增信度封地百里,赐奴隶一千。

    内阁的赏赐也很豪爽,有功必赏,才能激励将士们。

    “我提议由崔琰任扶南提督,刘仁轨任朝鲜提督。”张超适时的提出两项重要任命,朝鲜和扶南是明年必征的战场,提督这个职务是大唐八个海外领提督军事的主官,相比起过去的都督诸军事,其实权力下降。

    更没有使持节的大权。

    以往,使持节,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大权,其次又有持节和假节。都督一般例加使持节,持节者就是钦差,权力极大,朝廷命将﹐以节为信﹐以指挥军队。

    东汉中叶以后﹐由于地方不宁﹐军事屡兴﹐皇帝欲增强中央的控制﹐遂令在地方都督诸军的将领加节。

    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于四方﹐则请而佩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正因为都督与使持节的权柄过大,所以贞观以后崇尚分权的朝廷,就废去了过去许多传统官职,比如都督、总管、使持节、持节、假节等。

    贞观年间的行台、节度使府也都是临时设立事后即废。

    “授刘仁轨朝鲜提督兼任南衙左骁卫大将军,提督朝鲜军务总兵官。”

    朝鲜提督,类似于大唐的朝鲜军区司令,左骁卫大将军,则相当于兼任了左骁卫集团军的司令,两个军职在身,才是真正的实权在握,统领朝鲜方面所有军务。

    “授崔琰扶南提督兼任南衙左武卫大将军,提督扶南军务总兵官。”

    这算是临时差遣,相当于过去大唐战时任命的某某道行军总管之职。只不过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提督有过去使持节、都督某州诸军事的大部份职权,可以统管地方军务,不只是行军征讨。地方的民兵、预备役这些,他也能凭令调动。

    王玄策已经被任命为信度提督兼任海军西海舰队大将军,提督信度将军总兵官,张超趁势让自己的两位门生负责朝鲜和扶南战场。

    长孙无忌没马上答应,他提出了朝鲜、扶南、信度三地的总督人选。

    提督总领军务,地方上的行政这块他却是无权干涉的。说起来,总督还是在提督之上。

    他提议韦挺任信度总督、杨弘礼任朝鲜总督、长孙顺德任扶南总督。

    “可以。”

    张超对长孙无忌提出的名单没有反对。

    然后他笑着又提出一个任命。

    “授南衙元帅苏定方漠南提督,授许敬宗为漠南总督。”

    长孙无忌点头,“可以,我推荐由常何任燕北提督、左翊卫大将军,举荐高履行为燕北总督。”

    “可以。”

    张超依然同意。

    高履行是高士廉的长子,也是长孙无忌的表弟,娶李世民女,能力是有的。

    皆大欢喜。

    宰相杜淹提议,说皇帝如今后宫只有张皇后张贵妃和两个才人,数量有些少。他提议要为皇帝选秀。

    从所有贵族和五品以上官员中,在十四到十六岁的适龄女子中选秀女充实后宫。

    这选的不是普通宫女,而是给承乾选嫔妃了。

    杜淹提出一次选七十二个。

    毕竟皇帝后宫有四妃九嫔,还有九姨妤等许多名额的。

    张超不反对给皇帝选秀,但七十二个太多。

    “选九个吧,房相,你觉得如何?”他问房玄龄,房玄龄也觉得一次选九个也差不多了。以后隔个三五年的,再为皇帝选几个就好了。

    杜淹身为分管礼部的宰相,选秀这件事情他亲自张罗。

    动作很快,其实选起来也简单。

    大唐的世袭、终身贵族好几千,五品以上的实职高官也多。

    可把这么几千上万家的情况一综合,家里恰好有十四到十六岁女儿的却不多。

    把这些符名年龄的女孩报上来,然后经过海选,再面试,淘汰很快。

    九人最终名单杜淹很快就拿出来了。

    几乎全是名门之后。

    排第一的就是长孙无忌的女儿,排第二的是李绩之女,第三的是韦挺之女,第四是马周的女儿。

    还有太原王氏之女,江南萧氏之女,弘农杨氏之女。

    河东裴氏女,江南陈氏女。

    灞上张家倒没有,张家的女儿基本上都订了婚,皇帝不可能破坏别人的订婚。再者说了,张家已经出了一个皇后一个贵妃,杜淹当然不会再从张家选。

    选出来的这九个,都是年龄既合适,容貌才华都好,还没有订过婚的。

    当然,张超相信,上万家千金中合适的肯定更多,但这九个姑娘能当选,后面也还是有些潜规则的。

    比如,没有张党的人。

    看来杜淹这也有搞事之意,不过张超倒也无所谓。后宫那么大,随他。

    “陛下看过了吗?”张超问。

    “陛下很满意。”

    张超笑着道,“既然陛下已经选中这九位佳丽,那么就抓紧操办吧。”

    大唐后宫等级是皇后之下,贵、淑、德、贤四妃各一人,称为四夫人,是内命妇正一品。

    之下有正二品的九嫔各一人,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然后是正三品婕妤九人,正四品美人九人。正五品才人九人,六品宝林二十七,七品御女二十七,八品采女二十七。

    这些都是有品级的皇帝妾侍了。

    至于一般宫女,那就没品级了,她们算是皇帝的丫环。如果被临幸,就能升为有品级。

    原本杜淹还以为张超会反对,没想到却是这么顺利,连长孙无忌听后都怔了好久。

    “既然如此,那就早点操办吧。后宫之中,也不能尽是张氏之女把持。”

    九位佳丽入宫,承乾很快封萧氏女为淑妃,萧氏是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望族,齐梁皇室后裔,萧瑀的侄孙女一辈。

    太原王氏女被册封为德妃,这位王德妃的父亲也是张超的亲家翁,王德妃的一位胞妹正是与张超之子订亲的。长孙无忌的女儿,则被册封为贤妃。

    其余六位,皆封为嫔。

    皇帝的这喜事办完,新年也就到了。

    正旦大朝,依然万分热闹。

    今年新罗、百济、东瀛还有苏毗、契丹等也纷纷派出王子率团来拜。连跟大唐现在关系紧张的薛延陀和真腊也派了人前来。

    前来的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那就是波斯皇帝伊嗣俟三世。

    他的王朝已经被阿拉伯人占领,他此前逃到木鹿,阿拉伯人还派出刺客追杀他,幸得暗影救下。

    他万里迢迢赶来汉京,是希望大唐能够帮他复国。

    承乾倒是对这位亡国之君很客气,给他在汉京赐了宅第,继续尊称他为波斯皇帝。

    罗马也派了庞大的使团前来,带团的是张超的老朋友,罗马皇帝希拉克略的次子赫拉克洛纳斯皇子。

    大朝会过后,皇子上门做客。

    “波斯萨珊亡国了,被阿拉伯人几年时间就给攻灭占领,真是不敢想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