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51章

唐朝好地主-第95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并没有叛乱之心,这支私军也没想过要主动调回中原。这天下如此之大,光一个南洋就无穷无尽。南洋的私军,不过是因为威胁到了陛下对我的猜忌,才做的一个最后自保手段。本来,我是想在南洋打下一块殖民地的。”

    魏征摇头。不管如何,他都觉得张超做错了,他的这五万私军,直接导致了皇帝对他的无法容忍,甚至是对太子的无法容忍。

    “魏公,其实就算没有我训练的这五万私军,你以为如今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吗?不,一样会发生的。陛下当初继位之时,天下凋弊,内忧外患。陛下大胆的推行了新政,大兴工商,甚至不惜对功勋将士们实行分封之制。”

    “也正是靠着这些,大唐迅速的富裕并强大起来,开疆拓土,无往而不利。但大唐强大起来的同时,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也形成了很大的利益阶层,更别说,分封贵族们拥有领地后,形成了更强大的军事贵族集团。”

    “可以说,这两大集团,包括新兴的庶族地主士人集团的兴起,都是伴随着大唐的强大而起来的。这三大集团,就如同大唐的三驾马车,他们拼命奔跑,才带动着大唐跑的这么快,变的这么强。”

    “可是陛下如今却视这三大势力为威胁,他不想开议会,甚至对我这样的领主贵族代表一直难安。而恰恰太子又深得大家的支持,于是乎内乱起。”

    “魏公,你说为什么这次太子举旗起兵后,一路这么顺利,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甚至一路上没有什么抵抗呢?为何?因为殿下代表的是各阶层的利益,而陛下呢?陛下想反对他曾经支持的,他想要转过头来对付当年助他一起带领大唐走向富强的各阶层,你说这可能吗?”

    大唐曾经的关陇贵族确实衰弱了,但新兴的分封贵族们实力更加强大。曾经的关东士族和江南士族也衰弱了,但新兴的庶族地主科举士族阶层,同样新兴且强大。

    再加上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实力非常强的新兴工商资本家阶层,这些人的利益跟大唐是捆绑在一起的。

    是大唐的新政造就是他们,也是他们成就了大唐。

    李世民在这三大集团里,想一下子对付工商资本家和军事贵族两大集团,这不是开玩笑吗。

    贵族们握着兵,资本家们握着钱。

    没钱又没兵,跟谁打,打的过谁。甚至如今朝廷里许多中枢要员,地方大员,那也是分封贵族的一员啊。

    说白了,皇帝一为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二来也是想要能收一收这几大阶层的权力,不想让他们拥有过大权力,好加强李家的控制。

    可权力放出去了,想收回来,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当年若不放权,也就解放不了生产力。大唐不会如此迅速的富强,也不可能这么快灭亡突厥、高句丽、吐谷浑、林邑等。

    都是相辅相成的。

    魏征听了,良久沉默。

    “我老了。”

    “魏公,其实不用灰心,陛下带着大家在康庄大道上走了很远,现在走了一段岔路。但我们现在有了新的领路人,跟着太子,我们会回到大路上,继续前行。以后,大唐会更加辉煌!”

    “真的吗?”魏征问。“以后真的还能更加强盛,而不是内斗不休,战乱不止?”

    “当然不会,我张超身为大唐的封王领主,誓言守卫大唐。谁若是敢犯唐,我将以手中剑捍卫。”

    魏征望着张超,“是吗,既然如此,请文远为大局考虑,不要带这么多兵马入京。二十余万大军,文远你这是想做什么呢?入京杀光汉京的人吗?”

    “你要带兵入京,制造混乱还是恐慌?”

    张超没有料到,魏征绕了一圈,居然在这里等他。

    “魏公,眼下的局势很微妙。我很感激也很钦佩汉京诸位为了大唐长治久安,而做出的努力与贡献。但我不想大唐继续混乱下去,太子殿下也不想。我们必须拔乱反正,必须迅速恢复秩序。”

    “这没错,可有必要带那么多军队吗?”

    “为了殿下安全,也为了局势需要。如果我们不带大军入京,说句直白点的,只怕很长时间也都难以恢复秩序。”

    魏征不提,张超心里也清楚现在的局势是什么。

    承乾马上要继位为天子,但承乾还年轻。

    说白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真正掌握朝政的不会是承乾,而是元老们。

    谁是元老?

    当然是张超,是马周,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这些元老。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是元老政治,或者说是寡头政治。

    这种政治,历史上常有。一般就是新君继位年幼,这个时候由元老大臣辅政。

    多数情况下,辅政的元老大臣,都不会是铁板一块,他们会内斗,甚至很激烈。

    比如汉武帝临终选了霍光等做辅政大臣,比如历史上李世民选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做辅政大臣,还有比如康熙他爹给他选的鳌拜等人,再比如咸丰给儿子选的八辅政。

    这几朝的辅政大臣们,最后都爆发激烈的内斗,甚至还有新君后来跟元老们斗的。

    历史上的李治,继位之后前期都是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主政,元老们内斗。再后来,李治与武氏跟长孙等元老斗,最终是李治得到李绩等的支持,把亲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元老干死了。

    元老政治是很危险的,因为各自威望很高,上面又没有足够威望的皇帝压制。

    张超是打定主意,这次入京要当首相的。

    不是他多恋栈权力,而是大唐的分封制度、科举制度甚至是税赋律法等诸项基本制度,那都是由朝廷中枢掌握的。若没有人在中枢主政,这些制度也可能会被废被改。

    甚至张超想要推行的更多新政,也必须得有人在中枢说话主政。

    也许等局势稳定,新的平衡建立后,张超会离开中枢,但这个时候,他绝对不会离开的。

    要想跟长孙无忌等元老争夺掌控权,他必须带兵入京。




第1287章 安国赵王、天策上将

    九月十九,玄武门后第十天。

    皇帝在甘露殿下诏,废除李治太子之位,降为晋王,重立承乾为太子。

    九月二十,皇帝再次下诏,令太子承乾监国。

    二十一日,皇帝再下诏,以张超为中书令、房玄龄为侍中、长孙无忌为尚书令、马周为翰林院学士承旨。

    ······

    鄂州,江夏。

    驻守江夏的宗正卿李神符率文武出城迎接太子。

    李神符是李神通之弟,也是高祖李渊的堂弟,是承乾的堂叔祖,皇族中辈份很高,特别是在李神通和李孝恭等去世后,李世民委他以宗正卿重任。这次李道宗守汉中,李神符守江夏。

    三万兵马守鄂州江夏,可此时承乾又成了监国太子,这三万兵马自然也就是友非敌。

    张超没让承乾急着入城,甚至没打算入城。

    江夏城外的江中船上。

    张超和承乾一见接见江夏的文官武将们。

    “襄邑县公,江夏的兵马请移交。”

    会面后,张超非常不客气的直接开口。

    李神符有些犹豫,他接到长孙无忌的信,是让他继续控制江夏的三万兵马。可现在张超却直接伸手要,“这个····”

    张超不客气的道,“这是监国太子的令,县公难道还要抗旨?”

    他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度,甲板上一队侍卫已经目光齐齐望来,手都按到了剑柄之上。

    这杀气,让李神符面色微变,不敢再多说。

    当下江夏诸将纷纷交出兵权,张超派出自己南军将校前去接管诸营。接收很顺利,有江夏诸将带着人过去,又有太子令旨。

    这三万人马接收过来后,张超很不客气的把他们打散,然后分散编入到南军诸军之中。

    在江夏城停了三天,然后张超留下了一军两万人驻守江夏,舰队继续北上。

    汉京,长孙无忌接到消息,在家中气的吹胡子瞪眼。

    最担心什么,就来了什么。

    张超果然如此不要脸,公然抢夺兵权。

    “冲儿。”

    “父亲!”

    长孙无忌对儿子问道,“最近北衙诸军掌握的如何?”

    “北衙六军人心惶惶。”

    “得想办法,拉拢禁军将校们,张超马上要入京了,我们得防着他点。北衙禁军是我们长孙家唯一的资本了。”

    ‘爹,张超不敢乱来吧?”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张超还有什么是不敢乱来的?看他在江夏的动作,吃相十分难看,我很担心,张超会想把持朝政。承乾还年轻,没什么经验,我们必须帮他。不能让朝廷大权尽落张超之手!”

    “可惜南衙诸军现在握在李靖手里,偏偏李靖与张超关系极好。哎!”长孙无忌叹惜。

    玄武门当天,长孙无忌迅速安排长孙家的人去接管北衙禁军诸军,也算是早做了提防准备,可是还是不够。

    襄阳驻守的是朝廷北衙禁军中的水师兵营,也有南衙的府兵,那里足有五万人马,是集结起来要南征的,现在,估计这支兵马又要被张超给吃掉了。

    思虑一晚。

    长孙无忌第二天见了张公谨。

    这位原本是禁军大将,玄武门当天跑的快,后来也没人去追究他,但禁军里已经被排除出来。

    “张将军。”

    “魏国公。”

    两人见面,都有点尴尬。

    “我开门见山吧,朝廷打算调你去襄阳,负责襄阳的那五万兵马指挥。”

    张公谨意外。

    这个时候了,襄阳的兵不解散吗?

    “去了襄阳,你只有一个任务,控制好这支兵马,不要让张超夺了兵权。”

    张公谨面色变了变,想不到长孙无忌让他去襄阳,居然是这么个任务。他也知道张超刚把江夏的三万兵马给收编了。

    “魏公,如今太子监国,张超又是中书令,到时太子一道令旨,让我交出兵权,我又能奈何?此事,还请魏公另请高明。”

    张公谨并不打算去跟张超做对,谁都知道如今张超是大赢家啊。

    长孙无忌眯起眼睛,可张公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

    回到府中,长孙无忌找来了自己的叔父长孙顺德。

    长孙既是家族长辈,又在朝廷资历威望很高,这个时候,也只有自己人信的过了。

    “让我去襄阳?”长孙顺德愣了下,然后摇头道,“辅机啊,叔父明白你的想法,可眼下我们连北衙都可以握不住,就别说襄阳的兵了。张超不会肯,其它大臣也未必支持啊。”

    “要想遏制张超,这手段不行,得在朝堂上联合其它大臣压制他,武力不行。”

    “可没有兵马在手,如何跟张超斗,他随时能掀桌子。”长孙无忌看透了本质。

    这一次张超能赢,不就因为他有兵吗。

    “张超也不敢随意掀桌子的,他也得遵守一些规则。说到底,张超现在也还是唐臣,他不敢自立,也没有多少人会坐看他篡夺大唐自立的。这就是底线,所以我们在这个规则里可以跟他斗。但如果我们去争夺兵权,这就是率先不讲规则,如果张超也不讲规则,那我们肯定斗不过他。”

    长孙顺德当初早早追随李渊,也是一把经验。他知道侄子有些过于心急了,心急则乱。居然想跟张超争夺兵权,这能争的过吗?

    “襄阳的兵就别管了,北衙的兵我们也不可能真的握的住的,趁张超还没入京,赶紧与房相等多商议商议吧。相信,其实朝中大臣们,也一样不愿意看到张超一家独大,手握天下兵马的。”

    襄阳。

    张超和长公主两军在襄阳城下会师。

    长公主自汉中而来,领军十万。

    张超自江南而来,此时已经拥兵二十万。

    襄阳城下,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兵营。

    这座曾经的临时都城,江汉重镇,倒没有什么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惊惶。襄阳城的守将殷开山、段志玄早早的就打开了城门,他们甚至主动的交出了襄阳五万兵马的指挥大权。

    襄阳的百姓也早盼着太子北上,商人、百姓们主动的来军营慰军劳师,送来各种各样的物品。

    有的只是一篮子鸡蛋,还有送把青菜的,送条鱼的。

    军营井然有序,军民鱼水一家欢。

    襄阳、鱼梁洲,原来的临时宫城。

    承乾在这里会见西北军和襄阳军将官员。

    “孤加封太师、赵王超为安国赵王,加封平阳长公主为镇国长公主。加封马周为南阳郡王、司徒!”

    “加封罗士信为金城郡王、单雄信为灵武郡王、牛进达为朔方郡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