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39章

唐朝好地主-第939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战事已经拖的有些久了。”承乾手拈着一枚白子,对着棋盘上的局沉思。

    张超执黑,下的却很随意。每次承乾落子后,他都会马上跟着落棋,可看似随意,太子却总难以破解,每次都要沉思许久。不知不觉中,局势完全被张超主导了。

    “目前看似我们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我依然反对顺风浪。我觉得我们依然需要时间,不能急。咱们一步步的进逼就好,急的只会是陛下。”

    “让他们节奏全乱,跟着我们的节奏就好。”

    “下一步,我们应当全力争夺江西。拿下江西,李绩必然要撤兵,不然,我们就能关门打狗,把他堵在湖南南部,让他再回不来。”

    “可我们什么时候打汉京呢?”

    “殿下,好饭不怕晚。汉京可不是那么好打的。从江州过去,武昌、江夏、荆门、襄阳,可全都是军事重镇,尤其是襄阳,两湖第一重镇,背后就是汉京,可不好打。”

    忽然间,张超微微一笑。

    “先取江西,再夺湖南。则长江南岸皆为我所有,那时黔中、剑南也指日可待。待那时,殿下拥有半壁江山,便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彼时我方还有西北兵马可攻关中,代北兵马可攻河东,辽西兵马可攻河北,就算只是牵制,也能让大部份朝廷兵马不敢擅动。”

    “我们以逸待劳,以守代攻,必立于不败之地。”

    夺取南方半壁江山,就可以再攻淮北,夺取徐州、登州等重地,一步步蚕食进逼,就如同一张大网,任汉京朝廷怎么挣扎,都只会越挣扎越紧。

    反正,就是避免跟他们过早的决战。

    没有必要。

    “这样会不会错失机会?”承乾问。

    “不会错失机会的,人心啊。如今朝廷乱政迭出,经济又一片混乱,又失去东南和沿海港口,没有了海贸,朝廷的税赋也会越来越少,他们会崩盘的。”

    “每拖一天,他们的力量就虚弱一分。等到这头猛虎虚弱的再无力扑咬的时候,我们就可心轻松的上前收获猎物了。”

    “那等这一天,要等多久?”

    张超拈着棋子,笑着道,“用不了多久的,我估计顶多一年时间就够了。”

    “陛下,一年时间你愿意等吗?”

    承乾露出微笑,“我能等。”

    张超把棋子落下,“殿下,你输了。”

    承乾低头,愕然,果然自己已经输了。

    今天的更新比较晚,抱歉啊,感冒头痛中。




第1271章 北唐、南唐

    屈突通老元帅如铁塔般站立在殿中,目光炯炯,声若洪钟。

    “陛下,臣请立即调回东郡王李绩,回师江夏。”

    当张超率军从沿海北伐,绕过了五岭雄关之后,朝廷这边李绩又迟迟攻不过五岭,那么李绩这支十万大军继续留在九嶷山已经毫无必要了。

    尤其是南军已经攻进江西,饶州和洪州接连被夺,下一步就是洪州,那时江西南北东三面都为南军所占,实际上江西就已经丢失了。

    再不赶紧把李绩的这支精锐撤回,那他就要被困在湖南出不来了。

    对于眼下的朝廷来说,李绩这样忠心耿耿的大帅,极为难得,他麾下的那十万精锐亦极为重要。

    “屈通突,你的意思莫非依然是要主动放弃长江以南?”李世民问,脸色不善。

    “陛下,现在确实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我们主动在荆襄部署重兵,还能握有主动权。若是依然去江西湖南争夺,一旦失利被击败,朝廷连个缓冲的余地都没有了。”

    “北唐、南唐。”

    李世民放声大笑,越笑越狰狞。

    “朕要荆襄重镇,要塞,岂会惧张超?”

    “陛下,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险要。潼关虽险,毕竟项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刘裕亦曾入之。”

    “瞿塘虽险,毕竟岑彭曾入之,桓温曾入之。”

    “剑阁虽险,毕竟邢峦曾入之,尉迟迥曾入之。”

    “就连长江之险,晋师曾渡之,隋师又曾度之。”

    “荆襄虽险,亦不可恃!”

    老帅一番话,让皇帝无话可说。

    良久。

    “让李绩再组织一次大的攻势,若是实在打不下,再退回来,退住潭州、江州和鄂州,以为襄阳屏障。”

    ········

    扬州。

    监国朝廷已经从广州迁到了这里。

    扬州牙城。

    已经恢复了生机,甚至回到了今年动荡之前的繁荣景象。南军一来,地下的大笔金银起出,同时随船运来的大批金银币和新钞,让扬州的金融乱象结束。

    市场稳定了,人心安定了。

    月前的那场炮战,只是轰塌了扬州城的一角。

    那场炮战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南军轰塌扬州外城一角后,程名振和杨弘礼最终选择了投降。

    既然城已破,再强行抵抗,也只不过徒增伤亡而已。

    张超入城,也确实履行了承诺,没杀扬州一人。

    官吏基本上照旧任职,只不过南军接管了城防兵营,府库物资等也交接给了南军。

    程名振和杨弘礼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愿意留下。

    拔乱反正,一切都迅速好转。

    就连被轰破的城墙也被迅速的修补好了。

    张超还派人加固大堤,又接纳安置灾民,调拔粮食,建立安置营地等等。

    一切有条不紊。

    太子承乾率领的右军,也横扫了大半个淮南,如今整个淮南都被南军攻下,承乾也回到扬州城里。

    还有一个极好的消息,张超的妻妾儿女们,也陆续的回到扬州。得益于南军的行动,她们得以提前就到了南占区,可以不必再辛苦辗转去广州。

    这段时间,隔三差五有妻妾孩子赶到扬州团聚。

    大家都很高兴,唯有崔莺莺和卢四娘憔悴许多。一个丧女,一个丧子。

    崔莺莺见到张超第一面,说的第一句话说是,“一定要替夏花报仇!”

    张超答应了她。

    扬州临时的内阁衙门。

    内阁会议正在举行。

    内阁会议由首相张超主持,翰林院、御史台、大理寺、议会等不隶属于内阁的部门未参加,太子也一样未曾加。

    正常情况下,内阁会议太子并不参加。

    内阁统领的六部以及诸寺监还有枢密院各部门长官都参会。

    今天会议,主要还是讨论下一步的行动。

    到底是进攻还是暂停。

    如果攻,要往哪攻。

    “汉京朝廷已经派出了使者前来,提出想要暂时休兵罢战,说是如今洪灾肆虐,百姓受苦,朝廷希望与我们为天下苍生考虑,暂止刀兵,一起救援灾民。”

    张超坐在那,面带着微笑向大家说道。

    “这不过是朝廷的缓兵之计,我们一定不能上他们的当。若我们答应休兵,他们肯定要从各地调兵遣将,调整部署,甚至会从北方草原和东北调集各蕃部南下。”

    “对,我们不应当给汉京这个喘息之机,趁现在势头,应当直捣汉京。”

    张超和承乾基本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暂时不直接进攻汉京。越靠近汉京,那里的兵马越精锐,将士对皇帝的忠心越高。而且,京畿地区,不但有大量精锐禁军,而且还向来设立了许多军府,这些府兵可是最精锐的。

    不过他还得让监国朝廷的大臣们同意他的这个战略。

    首先,他得说服自己的内阁。

    “诸位想一举攻下汉京的想法我也能理解,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我们从起兵到如今,也不过半年时间,已经攻下近半壁江山。这一路顺风顺水,出人预料。可我们扩张太快,也有些根基不稳。眼下南方大水,百姓受灾,我们也不能这个时候对百姓不管不顾,不然,就算我们拿下汉京,这回头烂摊子收拾起来也会非常困难。”

    “据报,如今南方大水,被淹死百姓已经超过二十万人之众,这可是相当惊人的。若是再不及时救援,只怕这个死亡数字会更大,尤其是灾后的饥荒、瘟疫会相当严重。”

    好几位内阁辅相都有些皱眉。

    他们不明白张超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浇冷水。

    “当然,我们不立即进攻汉京,不表示我们就要停滞不前。江西湖南的百姓还在水灾中受苦,朝廷却无力救援,我们有这个责任去帮助他们。我们下一阶段,就是要组织船队和救援人员,赶去江西、湖南,救援那里受灾的百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汉京那边不是说要停战救援百姓嘛,我看可以谈的。我们就跟汉京方面提出一个救灾包干区嘛,各自划片包干。我们能者多劳,就把长江以南和淮南还有淮北两道诸地,都给包圆了。”

    “这些地方,朝廷可以撤走他们的人员,然后把地方交给我们来组织救灾。”

    “救灾划片包干!”

    一群大臣们都非常佩服张超的那张嘴,明明就是划分势力范围,却说的这么好听,什么救灾包干区。

    不过如果朝廷真的能答应的话,那这事还真有搞头。

    长江以南加两淮地区,这样一来,首先朝廷就将彻底失去长江以南和沿海出海口了。

    “朝廷只怕不会答应啊。”

    真能答应才有鬼啊,这要一答应,岂不就成了北唐南唐两个朝廷了。

    “答不答应没关系,反正提出停战救灾的是他们,我们响应他们的提议,他们又拒绝,那也还是他们啊。百姓到时会看到,朝廷是多么的没诚意。而我们呢,会拿出实际行动来,立即组织船只人手和救灾物资赶往江西湖南灾区救援。”

    这是先斩后奏了。

    朝廷许不许,张超都已经决心要把江西湖南吞并了。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上来说,想在江南立足,那么有一个先决条件,守江必守淮。东南的防御格局,就是以长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南北对抗,南方主要依托长江和淮河。淮河与长江相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经营淮河,还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的双重意义。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和长江的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都非常清楚,守江必守淮,更是南朝各代的共识。

    在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二是瓜洲渡,分处建康的上下游。在这两处渡口的南岸,分别有京口和采石,北岸分别有广陵和历阳。这都向来是置重兵把守的。

    而在淮河一线,同样有军事重镇,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与淮河的交汇口。

    在淮西,主要是钟离和寿春,在淮东则主要是山阳和盱眙。寿春正对颍口,挡颍河和淮河上游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

    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是泗水。

    古代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入淮河。而淮泗水路,又自古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道,山阳和盱眙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在这个方向,若采取积极态势,还可以经营徐州以图黄淮,实力强盛时可前出淮北进取中原。

    一般南朝如果丢淮河一线,则也就差不多要完蛋了。

    当然,要想保守南方,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得控制长江中上游的荆襄阳和巴蜀。尤其是荆襄,荆襄若有失,南方朝廷同样守不住。

    因为荆襄处于长江中上游,天生的战略优势。

    正因此,张超此前才会夺取江南道后,立即趁水灾全军出动,先夺淮南,然后又出兵攻江西。

    哪怕襄阳拿不了,起码也得把荆州给夺下来。

    这是大的战略要点,拿下淮南后,若再拿下江西湖南夺得荆州,则再不惧朝廷的反攻了。

    江淮、荆襄,这是南方朝廷必须得夺取的两大立命之根基之地。

    这就如同立都关中的朝廷,必须紧紧牢握巴蜀和山南这两大立命根基一样。




第1272章 山头

    冷雨凄凄。

    乌云压城城欲摧。

    崔十三娘紧握着张超的手,眼里含着泪水。“我一静下来就会想到夏花娘,眼里全是她。”

    “我也很怀念她,那是个精灵,一个天使。”张超搂过妻子,将她搂在怀里,轻轻拍打着她的背。已经三十多岁的妻子,眼角也有了皱纹,她为张超生了七个孩子,四子三女,夏花她们是三胞胎。

    “也不知道她在那边可还好,会不会有人欺负她?”崔莺莺原本并不太相信来生不太相信地府这些。

    “她那么聪明,不欺负别人就好了。而且她那么可能,走到哪都会受欢迎的。”

    “我想为我们女儿建一座女庵,让女尼为她祈求来生幸福。”

    张超却是反对这种形式的,朝廷近年也一直是抑佛抑道的。

    “其实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