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93章

唐朝好地主-第9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栓子,大牛、二牛,把桌子摆起来。”

    今天天气很好,清晨的阳光洒在院里,照在人身上,减少了几分晨风的寒冷。

    大家昨天就知道今天要发工钱,一个个晚上兴奋的都半宿没睡着,今天早上开工后,也是不时的往张超的院子瞅,就等着东家喊放粮了。

    栓子今天十分神气,他站在张超小院门口,如一个大将军守关似的。

    “大家都排好队啊,一会叫到谁,谁就进院子领粮,没叫到的,在外面侯着。”

    “自己准备好粮袋子。”

    一群人全都挤在外面,兴奋的交谈着。忙活了一个多月了,不就为了能挣点钱贴补家用嘛,早就等着发粮了。

    不远处,还有上次卖粮给张家的庄户,他们也接到了通知,今天过来领粮钱。

    院里,张超和马周坐在桌子后面,桌上摆着账本。桌后,老牛、大牛、二牛、管家四个则把绢和铜钱搬出来。

    张超接过马周给的账簿,翻看了一下,然后咳嗽了一声。

    “都别吵了,安静。”

    栓子大喊一声,立时外面几百人都不说话了。

    张超对这效果很满意。

    “张管家。”

    “到。”

    “你来张家也一个多月了,今天发的是九月十月的工钱,你一月是一石粟,在张家九、十月做了四十多天,不足两月。不过念你勤恳忠厚,我这次给你算满两个月的,多的算是对你认真做事的奖赏,来,过来按个手印,两石粟领回去。”

    “谢东家,谢谢三郎。”张管家听说给自己多算了二十天工钱,惊讶之后是高兴。

    “这是你应得的。”张超笑笑,“你要粮还是钱?”

    张管家弯着腰道,“拿绢吧。”

    管家一家吃住都在张家,因此倒不需要粮食,反正现在粮价便宜,他选择拿绢。粮两石折钱一千四,换成绢则是七匹。一匹绢足够做好几件衣服,这七匹绢其实已经不少了。

    绢是丝织品,得种桑养蚕纺织。唐朝人种桑,种的是那种高大的桑树,而不是后世那种密集低矮的桑树园。

    官府对农民要求是每户不得少于五十颗桑树,均田授地,口分田种粮,也称露田,而永业田,是种桑麻的,还要种枣树和榆树。

    而五十颗桑树得要八亩土地,十亩之田,植树五功。一功之蚕,取不宜岁度之,虽不能尽其功者,功不下一匹帛。

    合算下,两亩一功蚕,一功蚕产绢帛一匹。

    七匹绢,得农户十四亩的桑田养一年蚕才能织这么多绢,需要八十多颗桑树养蚕。

    张管家两月工钱,抵的上普通农妇一年养蚕织丝的收入。

    一匹绢长四丈,宽一尺八,重十二两,虽不如绸缎,绢更素,但也还是价值很高了。七匹绢,直一千四百钱。

    在账簿上按下手印画押,兽医老牛把七匹绢递给管家,身为张家的契约奴,居然还能领这么多月钱,确实让人羡慕。

    “我妻子儿女的工钱我也一起领了。”管家笑道。

    张超却道,“这个不行,得他们亲自来领,至于领回去后是交给你还是自己保管,那就不是我能干涉的了。”

    管家之后,一个个在张家做工的人都按顺序来领钱。

    不少人都直接选择拿钱而不是拿粮,家里粮食还是有些的,乡下农民最缺的还是现金。自己田里种的粮食,交完赋和租,还有一些摊派后,节约点吃,还是能糊口的。一家人穿的衣服,也主要是自己种的麻织布,种桑织的丝是交朝廷的庸,另外有时还得交绢买役,免于服劳役。

    但是家里也总还有用到钱的时候,比如买盐,修理农具等。平时大家是靠着养猪养鸡鸭这些来换现金的。

    现在张家做工,能多赚不少现金。

    “九、十两月一共做工四十天,每日工钱包吃另二升粮,四十天共八斗。没有请假没有旷工,东家给你全勤奖加绩效奖二斗。合计一石一斗粟米,你要钱还是绢?”张超问排到桌前的一个妇人。

    妇人明显是早有主意的。

    “一石粮换绢,一斗粮换钱。”

    张超笑笑,一石粮换成绢是三匹半,“一石一斗粮折钱七百七十文,我看你不如换三匹绢折六百文,再换一百七十文钱,怎么样?”

    “也好。”小媳妇高兴的点头。冬天闲着没事,来张家做了一个多月活,现在把前两月做的四十天结工钱,居然能有七百多钱,何况这两月还天天在张家一天三餐的吃呢,管饱管够吃的还比自己家好多了,在这做一个多月事,不但没累着,反而长起了不少肉。

    “大牛,拿三匹绢,二牛,数一百七十文钱。”张超对后面牛家兄弟道。

    “好的。”

    绢和钱都点好拿过来,张超便让妇人到旁边的那张桌上去仔细清点丈量。这些农夫农妇们都很实在,拿了钱还要亲自再点上几遍,倒也不是信不过张家,主要是习惯了。她们甚至得点上好几遍,一遍遍的点一遍遍的量。

    “下一个,柯狗子!”

    一个三十多的汉子挤到桌前,搓着自己的手掌。

    张超看着账簿眉头紧皱着,“狗哥,你这两月在账上借支了好几次了,还倒欠账上二斗粮了。”

    “三郎,家里还等米下锅呢,你就借支几斗粮。”

    “狗哥,你说你这是怎么回事呢,人家跟你一样做事,发工钱时一个个都能领七八百钱,个个笑呵呵的,可你呢,还倒欠账上的。你不想想为什么?”

    对这个柯狗子张超也有些无奈,既同情又是鄙视。三十多岁的汉子,早年给征辽军运过粮,后来在辽东遇高句丽人袭击粮队,受了伤,命根子伤了。回来后,性情大变,爱折腾妻子,还经常动手打,妻子最后受不了,跑回娘家了,妻兄过来教训了他一顿,逼他和离。

    没了老婆这柯狗子越发没有了个约束,好吃懒做,还好上喝酒,家里过的一天不如一天。张超开作坊,请村民做事,他过来求个事做,张超最后还是让他来了。

    可这人做事,动不动就请假,有时假都不请直接不来。

    一个多月时间,请假旷工倒占了近半时间。还几次要借支钱粮,现在发工钱,一算,他一分钱没有,还倒欠账上二斗粮。

    这叫什么事啊。

    “狗哥啊,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你若真有急用,我们当然会帮忙。可你每次借支了钱粮干什么去了?买酒喝。家里那点粮食全被你卖了买酒喝光了。”

    柯狗也不是一次两次被人说了,反正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三郎,那把我家小子丫头的钱粮给我。”

    柯狗子的老婆跟他和离改嫁了,但子女是带不走的。他有五个孩子二子三女,其中大的两个都十来岁了。现在张家做学徒工,本来他们还不到年纪差点,但张超考虑到他们那个爹,最后破例把两个十一岁、十岁的的男孩女孩也收进来做学徒工,其实也就是过来烧个火,做不了什么事情,但也有份学徒工钱,还有三餐饭吃,算是照顾他们兄妹了。

    柯狗子家剩下的三个才七八岁的孩子,其实也一直是在食堂里吃饭,张超知道柯狗子家早没粮了。

    张超见他那熊样,哼了一声,“又想把他们的工钱拿去买酒喝?想也别想,几个孩子赚的钱,我帮他们保管着,等以后给他们娶媳妇找夫婿,还要帮着养几个弟弟妹妹呢。柯狗子,你要是还算个人,就戒了酒,以后老实在这做事,只要踏实肯干,工钱不会亏待你,你存点钱还能把日子过红火起来。你要是再这样胡闹,我这里也供不起你这尊大佛。”

    一个农夫,辛苦做点地打点粮食,养家糊口是本份,可柯狗子却把粮都去换酒喝。再差的酒,对一个农夫来说也很贵了,喝了酒打孩子睡懒觉,这样的男人有什么用。

    柯狗子见张超发了火,讪讪的笑笑,有些不甘又有些畏惧,最后还是只得退后到一边去了。

    “下一个。”张超懒得去理他,反正他家五个孩子其实等于是张超在帮着养,也不怕饿着。至于柯狗子,他肯来做事,就有一天饭吃还有工钱。他要不来,那活该他饿死。

    还是那句话,救急不救穷,尤其是柯狗子这种好吃懒做的人,可怜之人处有可恨之处,这种人不值得同情,张超看透了他,话说过一两遍就够了,若他自己执迷不悟,那谁也救不了他。

    推荐:《明末开封一秀才》:穿透明末,成为开封一秀才!

    《一世富贵》:穿越宋朝仁宗早期,读书中进士搞改革,

    《我在东瀛种过田》:跟着徐福去种田,探索东瀛人种的神秘起源。

    《带着成都回三国》:当刘鑫带着成都市穿越的那一刻,历史已经改变。


第127章 张三上门

    (第二更!)

    崔善福骑着马从衙门回来,心情不错。冬至到了,衙门放七天长假。夕阳西下,崔善福骑在马上迎着落日余辉,眯着眼睛,嘴角泛笑。

    马上能享受七天长假,同时家里那折腾的女儿十三娘这些天终于消停了。虽然这个消停他是付了三百两黄金代价的,但太子妃那天把郑崔两家的女眷接入宫中赏梅,然后找了妻子王氏说了番话,回来后王氏罕见的主动提出给十三娘三百两黄金做嫁妆。

    三百两黄金让崔善福心疼了几天,但只要十三娘安心不再折腾,那么其实还是赚了的。郑氏那些嫁妆如此一来,可是大部都落到了他手里。

    算算时间,只还有一个月时间,就是张家来迎亲的日子了。现在崔善福巴不得这天早点到来,等张家早点把人接走,他也能省心了。

    崔善福心情舒畅,忍不住扬鞭加速,一路轻驰。

    回到家,崔善府下马,刚靠近前厅,就听到妻子不满的声音传来。

    “辞工,辞什么工?崔家这些年难道待他不好,他莫不是看着现在酒楼生意好就想要加价涨薪?”王氏一脸不善的冲着管家喝道。

    王氏前几天被太子妃召去赏梅,然后在一堆名门贵妇中,被太子妃几次刻意冷落,让她十分难堪,最后又叫她单独谈了好一会,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要干涉十三娘嫁妆之事。在太子妃那里吃了憋,回来后还得忍痛拿出三百两黄金,王氏这几天心里一直憋着股火。

    可是现在,崔家各处产业的掌柜管事接二连三的辞职。

    理由五花八门,有说要养老的,有说生病了的,一开始她还没在意,只是让人好心挽留,甚至还提出加薪等条件。但越来越多掌柜管事提出辞呈,这事就不对劲了。

    王氏掌着崔府的家,就算是外面的产业,她也是通过几个管事遥控着。一下子这么多人辞职,她也发现出问题了。

    现在连福满楼的掌柜崔琮都说不干了。

    崔琮可是崔家人,福满楼的老掌柜了,为崔家干了二十多年,现在居然说不干了。

    “崔琮又找了什么理由?”王氏铁青着脸问。

    站在客厅里的管事是负责外面的管事,也是王氏从太原王家带来的陪房。

    “回娘子话,崔琮说醉仙楼高薪请他,他要去醉仙楼了。”

    “醉仙楼,谁家的产业?”

    王管事吱唔着道,“我也从没听说过长安城东西两市有醉仙楼这么一家酒楼,可崔琮却不像说谎。他不仅要跳槽去醉仙楼,而且他还已经暗中把整个福满楼的人都给说动,要跟着他一起去醉仙楼。如今福满楼上到掌柜下到伙计,包括账房、厨子、杂工全都辞工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他们就不干了,咱们福满楼明天开不了业了。”

    崔善福在外面听的真切,不由的怒火心头起。

    福满楼可是崔家极赚钱的一处产业,尤其是从张家得到面碱提供后,他们家做出了许多极受欢迎的发面面点,让福满楼如今相当火爆,生意兴隆。

    这崔琮居然要带着酒楼所有人跳槽,这岂不是要让福满楼关张。他一时间再从哪里找人去?

    崔善福脚下加快步伐,三两步跑进大厅里,怒喝一声,“到底怎么回事,崔琮怎么说走就走,还有这醉仙楼到底是谁家开的,居然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来挖我的人。”

    愤怒之下,崔善福双手紧抓着王管事的胳膊,用力之下,抓的王管事龇牙咧嘴的。

    “快说,到底怎么回事?”

    崔善福这两天在衙门值班,并没回家。唐朝的官员比汉朝的官员们好的多,不必住在官衙里,而是分班轮流,轮班当值的时候才需要住衙门,其它时候都是住在家里的,尤其是京官们。

    这两天他正好轮班当值,就在衙门住了两天,没想到回来,出大事了。

    王管事被崔善福那份愤怒的样子吓到了,结巴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