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94章

唐朝好地主-第89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初,李超计划是让探险队员沿着东北海岸航行,经过白令海峡到北美洲去。不过前后多批探险队出发,花费许多时间,都没有取得什么好进展。主要还是航线不熟,尤其是那边的恶劣气候,加之那边的许多土著,都还是野蛮人一般,让探险队进展艰难。

    就算后来终于有人成功穿越了白令海峡,可阿拉斯加那冰天雪地,也是让探险队举步维坚。

    后来,李超又招募了不少探险队,给他们指了另一条更大胆的航线,穿越太平洋前往南美洲。

    这条航线同样艰难,因为没有现成航线,每前进一段距离,那都得付出很大代价。最终还是有一支船队成功了,他们在前面几支失败队伍留下来的富贵路线上,又花费了五年时间,终于抵达了大洋对岸。

    到达了美洲。

    在那边探险了几年,然后再次返航。

    去的时候,几百人的队伍,回来的时候,因为疾病、与土著的冲突、遇风暴等,最后回来的只有几十人,好在他们收获不少。他们在南美州西海岸许多地方探险过,甚至到达了北美。

    不但带回了一些美州的土著,也带回不少太平洋岛上土著,同样带回了许多美州和太平洋的作物。

    其中就有玉米、土豆、地瓜这几样李超一直期待的宝物。

    李超把这些番物当宝一样的献给李世民,但李世民似乎并没有太在意。也许是如今大唐不缺土地,也不缺粮食。

    但李超知道,以汉人这种子孙兴旺,家族繁衍的观念,尤其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必然性,人口增长必然是迅速的。

    现在不缺,以后肯定还是需要的。

    尤其是玉米、土豆等可是旱耐的啊,西北等许多缺水的地方,种这个可是很好的。

    李超自己也留了不少种子,他有温室,因此早就开始在培育了。

    “你跟你娘好好聊会,你不在家,她可是经常想你。”

    拎了个篮子去了后花园的玻璃温室。

    里面郁郁葱葱,各种反季节的蔬菜作物都有,现在李家的温室已经新扩建了好几个。

    “哎呦,这西红柿长的是真红,个头也挺大。”李超看的喜欢,伸手一口气摘了十几个,一会西红柿炒蛋、西红柿汤,还可以来个白糖拌西红柿,甚至生吃也不错。

    那天的几垄辣椒也长的非常好。

    大个的青椒,长长的线椒,还有个头小小却朝天长的朝天椒,红的绿的,大个的小个的,全都鲜嫩无比,李超一把把的摘。

    这些辣椒可比云南产的野山椒强的多,以后喜欢吃辣的人有福了。

    辣椒小炒肉,也是美味。

    再换了个温室,里面几垄玉米长的极高,水嫩的玉米上的缨子还没老呢,这个时候蒸的吃最美味了,也可以炖排骨汤。

    家里还有前段时间收获的一批老玉米,是留做种子的,但今天女儿回来,也可以先弄点吃。玉米磨面,做玉米粥和玉米窝窝头都不错,还能做成玉米薄饼,也是美味。

    那边的土豆苗也长的正好,扒开泥土,下面的土豆已经有许多鹅蛋那么大的豆子,挖了几颗。

    中午可以吃酸辣土豆丝、青椒土豆丝、炸土豆条、煎土豆片,还可以做土豆泥,以及香煎小土豆。

    土豆可是好东西,既能当菜,又能当粮。吃法又多用,还充饥管饱。

    那边南瓜藤蔓延的正好,黄黄的南瓜花开的正盛,李超采了几把,一会可以炒个南瓜花。一个碧绿带白点的南瓜半藏半露在叶子下,李超摘下来,一会炒南瓜。这南瓜虽然没老,但嫩南瓜也挺好吃的。

    当然老南瓜有粉,更甜。

    嗯,再弄点什么?

    那里是花生,拔了几把,一会弄个盐煮花生,下酒正好,老爹肯定喜欢。

    那边有地瓜。

    看着那绿绿的叶子,李超忍不住先摘了几把,一会这个地瓜叶子去掉叶留下茎杆,修去皮,可以炒一盘,脆脆的也非常好吃。

    再扒开土,里面的地瓜也长熟了。

    李超先挖了几颗红薯,然后又找了一颗白薯。红薯蒸着吃好吃,还可以煮着吃,能煮出糖浆来。而白薯粉多,适合烤着吃。

    当然,红薯还能够生吃,也能用糖和醋凉拌着吃。

    看着满满一篮子的美洲菜,李超心满意足。

    离开时,看到一角落的那几垄烟草,李超不知道培育这个究竟是对是错。

    回到厨房,系上围裙,开始摘菜。

    夏花却主动的跑来厨房帮忙,以前在家里,她也经常给爹当帮厨,呆在厨房里,觉得非常亲切。

    崔十三娘、柯七娘还有杜十娘、郑婉言、卢氏等一群女人,倒也习惯了。她们也都放下架子,坐在厨房里帮着摘菜,一边还对各种新奇的蔬菜惊讶不已。

    “怪不得叫玉米呢,这个棒子上一颗颗的果实长的真的跟玉粒一样。”夏花惊叹。

    “不仅好看,还好吃呢。嫩玉米可以蒸的吃,也可以用来炖汤,很甜。而等玉米老了晒干后,可以磨成玉米面,用来蒸玉米窝窝头,或者煮玉米粥,做玉米薄饼,可都非常好吃的。”李超如数家珍。

    “这个还能磨成面粉吗?”

    “当然,这东西和高粱一样好种易活,可产量却高。你知道吗,哪怕是在关中缺少的黄土地上,亩产也能达到七八百斤。若是在江南的肥沃土地上,甚至能再翻上一翻。”

    “注意,我说的这个产量不是棒子,而是脱粒后的干玉米粒。”

    “不可能,居然这么高?那以后谁还种谷子麦子啊,都种玉米了。”郑婉言惊叹。

    李超把几个剥了叶的嫩玉米棒子放到碟子里,准备入蒸笼。

    “在西北干旱地方,甚至是在塞上,种玉米确实会比种谷麦更划算。”

    “那可真了不得了。”卢氏望着手里沉甸甸的玉米棒子,也不由的惊叹连连。8)




第1212章 李治

    西红柿炒蛋、青椒土豆丝、虎皮青椒、炒南瓜花、青椒回锅肉、酸辣土豆丝、煎小土豆、、炒南瓜、土豆泥、玉米炖排骨。

    另外还有糖拌西红柿、凉拌红薯片、盐水煮花生、蒸甜玉米、烤白薯。

    玉米锅头、玉米薄饼、蒸红薯。

    一桌子菜,全都是东陆美洲新菜。

    在后世,这都是最寻常的家常菜了,但在大唐贞观年,这可是连太子妃都不曾吃过的新鲜玩意。

    “都尝尝啊,愣着做什么。”李超解下围裙,笑着坐下。

    一大家子于是都围着桌子。

    李超和老爹坐在上面,然后是七娘和十三娘等女人们,夏花也坐在这一座。

    其它的儿女们则坐着下面几桌,因为家里儿女太多,坐了好几桌。

    李超给老爹倒酒,老爹从辽东带回来的酒,自己领地酒厂酿造的人参酒,大补好酒,用高粱酿造,加了人参在里面。

    看着这么一屋子的儿孙们,老爹高兴万分啊。

    家族人丁兴旺啊!

    因为老大李璟与长乐公主的婚事因公主的孝期拖延下来,老爹心里还有些急。老大不成婚,后面的老二李珲自然也就不能跟崔干的女儿先结婚。

    总得按顺序来,用老爹的话说,早稻都收割怎么割晚稻呢。

    “吃吧,吃吧。”

    夏花帮着祖父盛了碗玉米排骨汤,老爹开心的接过。马上夹了块玉米,这是嫩玉米,炖汤后既保持着鲜嫩,同时又浸入了排骨的肉味,还有骨头汤的特殊美味。

    “嗯,这玉米好吃,甜甜的。”老爹笑道。

    崔莺莺帮七娘盛汤,而七娘帮李超盛,一家人倒是弄的很客气。

    李超舀起一勺汤,送入嘴中,果然是熟悉的味道。

    这玉米炖排骨,李超基本上没有放什么调料,一点盐而已,排骨炖前淖了下水,用瓦罐木炭小火炖熟的,却是如此的鲜美。

    老爹啃完一块排骨,还有些感叹的对夏花道,“你们这些人赶上好时候了啊,像我们以前吃肉,那都是喜欢吃肥肉,越肥的越好。像这样的排骨,那都没人喜欢,又没油还都是骨头。”

    七娘也跟着笑。

    “现在觉得还是排骨好吃。”

    “那是如今的猪不一样,品种改良过,而且这猪打小就去了势,自然就不同了。再说,今天这排骨可是文远炖的。”

    李超笑道,“今天这汤其实是夏花做的,我不过是指点了一二。”

    夏花忙道,“真的有这么好吃啊,那太好了,回宫后我给殿下做。”

    “夏花这话说的好,要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承乾也挺辛苦的,夏花你有时间,多煲些汤给承乾喝。煲汤好,营养又美味。承乾也是个嘴刁的,你要经常多变换些花样多做些新鲜菜。”

    正说着曹操,曹操就来了。

    承乾本来说没空过来,但这会又来了,不但自己来了,还把李世民也带来了。李世民还把李治和兕子带来了。

    “不请自来,多有打扰了。”李世民倒挺客气。

    李超心里不太高兴皇帝打扰了他的家宴,可来都来了,也没往外赶的道理,只好招呼人摆桌子,准备菜。

    “不用了,都是亲家,哪用的着这么客气,就添几个座,再摆几副碗筷,朕就坐这桌好了。嗯,这桌上菜看着挺新鲜啊,莫非是美洲菜?”

    皇帝这么随便,李超也不坚持,反正皇帝也算是微服来访。

    当下杜十娘几个妾侍让出位子,重新上了几副碗筷,于是李世民和太子坐下,晋阳公主和晋王也都在这桌坐下。

    其它几个跟随来的随从,崔莺莺张罗着另开一桌。

    这时李世民突然朝那边一人道,“媚娘也过来坐吧,你打小跟太子妃一起长大,过来做着也有伴。”

    李超才发现,武媚娘也来了。

    不过刚才倒一时没注意到。

    好在李家也才刚开始吃饭,菜也还没动过几下。本来说再做些菜,李世民说要试美洲菜新鲜,就不用再另弄其它菜了。

    “这金黄金黄的是啥?”

    “陛下,这是酸辣土豆丝。”

    李世民很有兴趣的夹了一筷子。

    “嗯,有些酸,但很不错,让人有胃口,这土豆丝吃起来脆脆的也很好,这刀功也棒,切的都这么匀称,细条。”

    晋王李治兄妹俩则由武媚娘照顾着,李治看着那个小柳筐里的蒸玉米,金黄金黄的棒子好看就嚷着要吃,武媚娘便拿了一个给他,李治接过就啃了起来。啃了一口,眼睛就放亮,连呼好吃,一边说一边继续啃。

    兕子倒是喜欢炸土豆条,炸的金黄无比,又香又脆。

    武媚娘很细心的拿着手绢替晋阳擦去嘴边的油,这动作被一边正剥着盐水花生的李世民看到,眼里流过满意之色。

    李超也一直在暗中打量着李世民和武媚娘,然后看到武媚娘给晋王李治擦手。

    复杂的三人啊。

    好在承乾从始至终都没有去看这位父亲的才人一眼,嗯,好样的。

    “文远啊,你说的这土豆、玉米、地瓜真有这么厉害啊?”

    “臣怎么敢骗陛下呢,美洲的印第安人要是种植这些作物几千年了。”

    李世民饶有兴趣,“那个美洲真有几千年历史?以前好像从没有听人说到过。”

    “陛下,美洲与我们远隔重洋,过去航海技术不发达,自然不知晓他们的存在。但是现在,航海技术发达,也有许多勇敢的探险者,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告诉陛下一个惊人的秘密,其实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圆球,而不是天圆地方。”

    李世民惊讶的望着李超。

    李治倒是忍不住问,“我们所处的世界不是如棋盘一样,地是方的,天是圆的吗?”

    兕子也好奇的问,“巨大的圆球?那住在下面的人怎么不会掉下去?”

    “哈哈,公主这个问题问的好,这其实涉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引力。我们所处的这个大球,我将他称为地球,而地球带有一种吸引力。打个比方,你跳起来,最后还是会落在地上,这就是地球引力。”

    李世民捏着下巴,听李超这个大胆的说法。

    “正是因为这种引力,所以呢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会很好很稳的呆在地球表面,而不会掉下去的。我再说一个现象来证明,比如说晋王之前跟随陛下在登州呆过,那肯定到过港口看过海吧?”

    李晋放下玉米棒子,点头。

    “那我问殿下,你站在码头上看远处驶来的船只时,是不是最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看到整条船?”

    “确实这样。”

    李超拿了一个碗过来,倒扣在桌上。然后拿了一根筷子做示范,“殿下请看,因为我们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