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91章

唐朝好地主-第791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一直在想着李世民这番话的真正意思。

    现在的科举李世民哪里不满意,他对科举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想明白了这些问题,那么他才能提出科举改革方向,要不然,不能跟皇帝的方向一致,那这改革肯定就不能成功。

    皇帝需要人才,但并不仅仅是需要人才。科举深层次的目的,还是为了改变如今的取士制度,这意味着皇帝其实是要改变官吏制度。


第1068章 安西四镇

    屋风北风呼啸,室内却温暖如春。 。

    自遥远的西域回到山南的汉京,北风已经不如西域的猛烈了,牛进达听着皇帝和李超他们的问答,却有些心神飘摇。

    此前皇帝率军返回中原,他带着几万人马留守西域。有吐谷浑和薛延陀的骑兵协助,牛进达越过天山,在莫贺咄带领下,一路追击力可汗。

    力可汗一败再败,已经逃往夷播海附近的碎叶。

    如今西域算是平定,曾经依附于西突厥的高昌、龟兹等国先后被联军攻破。

    莫贺咄取代了侄孙力可汗,成为了西突厥可汗,并臣服于大唐。

    牛进达身为安西都护府,当然并不愿意看到莫贺咄重新控制西域。他的意思是朝廷在西域建立城堡,设立军镇,驻兵移民屯垦,把西域真正的控制住。

    他之前就这个问题跟李超谈论过,李超也是对此持支持态度的。突厥等部族,天生反骨。今天莫贺咄降唐,等过个十年八年的,实力强大起来后,肯定又要背叛大唐。因此,大唐一开始就不能给他这个机会。

    李超给牛进达提的建议是安西都护府在西域几个关键的地点设立军镇,建立城堡。李超建立先设立四镇,在安西都护府现驻地高昌城之外的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地修长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府统一统领。

    这四镇的位置都在天山以南,也最容易控制。控制四镇,让朝廷控制天山以南的同时,也能更稳固高昌等地。

    至于天山以北,甚至是葱岭以西,朝廷暂时先不动。

    天山以北、葱岭以西,先交给莫贺咄可汗。

    这样做,也是避免莫贺咄立即反叛,毕竟他投靠大唐,那么跟力拼命,为的就是夺得西突厥可汗之位。如果到头来,一无所有,那他肯定要翻脸。先把天山以南、葱岭以西之地给他,也是安他之心。

    同时,还可以让他继续跟逃到碎叶去的力可汗势力争斗,大唐在天山以南坐看就好。

    李超的这个计划,让牛进达兴奋万分。

    如果真的实行了这个计划,那大唐就不仅仅是占据一个高昌,而是占据整个天山之南了。他这个安西都护府,到时肯定会提升为安西大都护府,统领高昌,兼领四镇。

    西域可并不穷,天山之南更是守着丝绸之路的两条路,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北路是墩煌到高昌至龟慈往西。

    南道则是墩煌到且末、经疏勒经葱岭往西。

    大唐控制了四镇,也就控制了丝路,这也是相当重要的。

    而李超的计划是很长远的,一旦大唐在安西四镇都站稳了脚,到时就能进一步发兵往天山之北了,到时天山北的碎叶,葱岭以西的吐火罗等地,都可以拿下。

    恢复汉之西域。

    不过这个计划,朝中支持的人并不多。许多人甚至都不觉得有必要发兵到万里之遥的西域去。

    但在西域呆了一段时间后,牛进达觉得非常有必要。

    他相信皇帝也会支持这个计划,因为皇帝亲自到过西域。

    正如大唐控制河套,在漠南分封一样,如果朝廷控制西域,那么西突厥也就不可能再强盛起来,不能再威胁大唐。

    不过此时,皇帝却在跟李超谈论着科举改革之事。

    牛进达坐在那里一杯茶一杯茶的喝着,却听的很枯燥无味,他听不明白。

    眼下的取士制度不是很好吗?

    勋戚官僚子弟都可以门荫入仕,多数勋戚贵族和官僚们的子弟,都是从侍卫当起,品级低点的官员子弟则从亲事、帐内做起。做足资历后,就有机会铨选入仕,一开始往往是当个小军官,或者小文职,慢慢的往上升。

    文武是可以转换的,如果立下战功,升职也快。

    而此前,朝廷的官吏制度改革,让官和吏已经打破了那道界线,吏可以升官。且朝廷的国子监毕业的生员,可以参加吏员考试,通过成为吏员,然后做的好,就有机会往上升。

    现在朝廷又要搞科举改革,还要怎么改?

    李超仔细思虑了许久,终于把握到皇帝的意图。

    “陛下,臣以为,科举取士很重要。但现今的科举考试制度,确实不太能适合朝廷需求。臣以为,要改革科举,要几个重要的方向。首先,科举取士的数量得增加,如果一科只取几人,那根本无法满足朝廷的人才所需。其次,考试得有针对性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因此专科考试虽然有其需要性,但朝廷取士的科举考试,还应当是明经进士科,不过为了让考试更加有适用性,臣请求以后只开进士科。”

    “考试内容应当为经义、诗赋、策问,既要考儒家九经经义,也同时要考诗赋,并且还要增加时事策问。这样,才能保证选出来的士子,是最优秀的。”

    李世民捏着下巴,“考经义、诗赋、策问?这等于把明经和进士合在一起了?这就是之前李家考试的内容吧,嗯,不错。”李世民是详细研究进李家之前考试的内容的,觉得这种考试内容更考验士子的学问。

    以前朝廷科举,有明经、进士等科。明经主要就是考经义,而且一般是把儒家的几大经典分开考,每个学生可以通一到两经,也就是只考他所学的经。因此,大家族出身的子弟一般考明经科较容易,只要钻研一两本经就好了。

    而那些没有家学的士子,一般考进士,进士科主考诗赋,这个比较考才能。

    但现在李超的科举内容却是经义、诗赋一起考,还要加考策问。并且经义是考九经的内容,不是一经两经。

    总的来说,难度大大增加。

    “臣提议将科举考试分级,分为三级考试。县试、道试和会试、殿试。科举每三年一届,第一年县试,所有身家清白的读书人,都可在原籍报考,在本县参加县试。县试通过者,既有秀才。”

    “第二年,各道的秀才,可参加道级统一考试,本道通过县试的秀才统一考试。通过之后,就为举人。”

    “待第三年春,举人们集中在京参加会试。考中者,既为进士。中取的进士们最后到金殿参加陛下亲自主持的殿试,最后由陛下选出一二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并给其余进士排名。”

    “臣建议一届进士起码录取三百以上。”

    “考中进士者,送国子监学习行政一年,然后授官下放。考中秀才、举人者,也有为吏资格,可直接参加吏员考试。”

    李世民越听越觉得这个三级考试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秀才、举人、进士,一级级的考,最后金殿考试,他亲自点选状元。

    “嗯,很好,文远,你回头写个详细的科举章程给朕!”

    牛进达听到他们总算谈完了,摇晃了下脑袋,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陛下,臣有一事进奏。”

    李世民谈好了科举改革,心情正好,笑着对老牛道,“有话不妨直说。”

    “陛下,臣请求朝廷设立安西四镇,于龟兹、于阗、疏勒、焉耆设立军镇,建筑城堡,驻派士兵,并移民屯垦,将天山之南,永久的纳入大唐疆域。”牛进达高声道。


第1069章 天花

    黎明即起,闻鸡起舞。

    天刚亮,李超起床,吻别杜十娘,洗漱,更衣出门。来到院里,却发现家里的一群小萝卜头,正兴奋的跟在老爹后面练着枪。

    李超也让孩子们跟着自己跑步、蹲马步、练枪。可每次,他们都不情不愿,喊疼喊累。

    “你来晚了!”

    老爹看到李超穿着练功服过来,停下手里动作,笑着对他道。

    “这些家伙还是跟祖父最亲。”

    “是你太严厉了。”老爹招呼几个小家伙们休息,让他们自由活动。老大李璟主动的给爷爷送上毛巾,惹得老爹哈哈大笑,伸手揉着他头上的短发。

    “孩子确实是隔代亲,李越就跟我没这么亲。”老爹说起幼子,不太满意。在他看来,李越比起李超天差地别,又任性又顽皮,尤其是因为妻子七娘的宠爱,变的有点无法无天。他有时发脾气揍一顿,结果七娘还要跟他吵。

    “还是璟儿他们听话。”老爹望着一群兴奋的在一起追逐着的孙儿们感叹道。

    老爹是昨天才刚到的汉京,一家人从辽西赶来,路上走了一个多月。老爹倒是已经习惯了燕北的领地城堡生活,看着一片荒芜的地方,慢慢的城堡立起,屯庄建起,看到一户户的领民落户,看到一家家商家在城堡开业,看着越来越热闹的领地互市,老爹越发的喜欢那里。

    不过大女儿要成亲,老爹还是放下了领地的一切,全家赶回汉京。

    “老爹你的气色变的更好了,好像又年轻了几岁。”李超赞叹道。

    “在燕北那里,山青水秀的,确实挺好。”老爹笑道。他感觉自己确实焕发了第二春,生活一天比一天有奔头,除了小儿子不太听话外。

    “越郎还小嘛,其实啊,越郎是七娘老来子,肯定比较宠他的。若是你们舍得啊,就把他留在汉京,我亲自管教,包准两三年时间就让他变成个好郎君。”

    老爹目光看着李璟他们,“我相信,璟儿几个年纪小小,可已经被你教导的很好,虽然有点怕你,但比越儿懂事多了。”他感叹着道,他倒是愿意把小儿子留给李超教导,长兄如父,李超来教肯定是好的,只是怕七娘不会同意。

    七娘大女儿马上要出嫁了,小儿子才三岁,也算是老来子,宠溺些正常。

    “你明年还留在京城吗?”老爹问。

    李超摆了个马步,然后认真的扎着。

    “嗯,明年肯定得留京。”

    “不是说陛下已经接受了你的辞相吗?”

    “辞相是辞相了,但明年还是不能离开京城的。”李超笑着答道,表面上的理由当然是李超得留京负责科举改革的事情,但实际上,是李世民现在不愿意他离京。

    为什么不让,也不是什么复杂的问题。当然还是要观察观察。

    “京城也挺好的,有时间多跟璟儿他们相处,教育儿女也很重要。”

    李超点头,“是啊,多些时间陪陪妻妾儿女,多享受天伦之乐,确实挺好的。”

    “老爹,明天我给家里孩子接痘,到时让越儿也一起接痘。”李超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听到李超提起此事,老爹有些犹豫的问,“接痘真的有用吗?”

    接痘,也就是接牛痘。

    这是李超提出的一种预防天花的办法。

    天花,是一种相当厉害的疾病。早在晋代时,著名药学家葛洪就在《肘后备急方》中有记载,“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随结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者,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这算是较早的记录,但天花却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在后世的时候,天花早被灭绝了。

    但在唐朝,天花却是一个让人闻之变色的传染病,说可怕,是因为这种传染病死亡率极高,达到三成以上的死亡率。

    而且传染性极高。

    运气好的,活下来后,也会成为一个大麻子。

    这种病先发高热,全身起红色丘疹,继而变成疱疹,最后成脓疱。若是好了,则十天左右结痂,痂脱后留疤,就是麻子了。

    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而且无药可治。

    这种病不但让人留下麻子,而且死亡率、传染率极高。

    因为天花主要是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就能传染,因此在古代这个防治手段不够的时代,传染性更高。

    孩童尤其难抵抗天花。

    孩童得天花后死亡率极高。

    不过天花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得过一次好了后,就再不会得,终生免疫。

    天花一直以来都是不治之症,但李超以前听说过在天花疫苗出来之前,有人用牛痘来预防天花。

    牛痘也是一种痘,挤奶工很容易得上牛痘,牛痘也会在手上起水痘,甚至流脓。但比起天花来,牛痘却只是一种轻型病毒,不会致死,甚至对人影响不太大。

    后来有医生让人故意接种牛痘,然后等牛痘一好,就再也不会感染上天花了。这一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