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766章

唐朝好地主-第766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东宫是你的,就由你自己来夺回。”

    李渊看了一眼殿中的这些心腹重臣,这些人与外面朝会上的那些人不同,这些都是他真正的心腹,别人可能会摇摆不定,但他们则早就已经没有了回头之路。

    “诸卿,世民肯定也已经接到这边的消息了,估计正在回师路上。最快一月,迟则两月,他就要从西域回来了。我们不能让他回京,必须把他挡在关外。关中,是拦截的重中之重,奈何秦叔虽为朕之女婿,却一心向着世民。”

    “诸卿可有人愿意去夺下关中,拦截世民?”

    重臣们对了眼色。

    关中秦琼,这可不好对付。号称武门,民间又称其为门神,因为李超为他著书立传,多方美化称赞,使得秦琼的名声,那是响彻天下。连民间的贩夫走卒,可能不知道当朝宰相是谁,但一说秦琼,肯定要竖个大拇指,称赞一声秦二爷威武忠义。

    秦琼在民间,简直就跟关二爷一样有名了。

    不过这人带兵的本事,也是有的,兼之关中险固,要去打关中可不易。秦琼还不是孤军作战,河东有李绩、朔方有苏定方,河西有郭孝恪,这些人都能支持秦琼,尤其是李世民的西征大军随时能到。

    柴绍上前,“陛下,臣愿意统兵前往夺取关中,拦截废帝。”

    李世民,已经被李渊定为废帝,他还废除了贞观年号,今年为武德九年,继续沿用武德年号。

    李渊看到柴绍请令,很欣慰。不过他还在犹豫,他心里更想派李孝恭前去关中,可又对李孝恭有些放心不下。

    柴绍的本事他是放心的,也信任他的忠心,只不过京中也需要柴绍这位枢密使。

    “陛下,儿臣请求带兵讨伐关中秦琼。”一人出列。

    却是齐王元吉。

    “嗣昌和元吉都忠心可嘉,嗣昌,你为枢密使,朕身边片刻离不开你。元吉,你来挂帅西征,朕另外让孝恭做你副帅,再以薛万彻兄弟为你帐前先锋。”李渊最后决定。

    “朕,给你们三万人马,你们出京之后,可以就地征召河南等地兵马。”

    脚步声惶急。

    一名内侍连滚带爬的进来。

    “陛下,急报。”

    “武士叛变,打开扬州城投降李超,李超已经兵不血刃的拿下扬州城,目前正挥师逆长江而来!”

    李渊惊的站起。

    “武士投降李超?这不可能!”

    众臣寂静无声,扬州陷落,那么从长江口直到汉江口,就将是一路无阻了。

    “谁人能阻李超?”皇帝惊问。

    大家面面相觑。

    “陛下勿忧,吴郡王李靖已经率三万兵马赶往江夏,李靖定能击败李超。”一名大臣道。

    李渊心里却在想,武士都靠不住,这李靖能靠的住吗?


第1020章 帝国双璧

    夜幕降临。

    一名军官大步赶来,将一封军情送上。

    李靖接过,在灯下缓缓展开。军情内容很短,可他却一字一字的细细阅读。

    “武士彠不战而降,李兵不血刃拿下扬州,正向汉京进军而来。”

    灯下,李靖轻声赞叹,“李还真是了得,反应如此迅,短短时间,就组织起一支勤王军,并迅而来。太上皇虽然提前一步控制了扬州,可却被李几句话就劝降了武士彠。江淮之地,已经无人可挡李了。”

    “李会不会太过轻敌了,据报,李在登州虽然接手登州水师,可他却只征召了三千水师士兵。带着八千战士,就出兵勤王。在长江口,又接管了扬州水师,可李却一兵一卒未征,全留给了程咬金。”

    李靖笑笑,“兵贵精不贵多,兵越多,行动越缓慢。李一百条船,运载八千兵,正是兵贵神。他若是把登州水师和扬州水师都征召带上,甚至把江淮府兵也一起征召,只怕此时他还在登州港没出呢,自然也不可能这么快拿下扬州。”

    李拿下扬州,固然有武士彠投降之因,但也与太上皇派去的人时间太短,还没有彻底掌握扬州有关。李正是兵进神,才能突其不意。

    一百条船,八千兵,李的战术就是迅疾如风。

    不给武德朝接管整合长江沿线防御,迅进兵,各个击破,直逼汉京。

    “可李还得过我们这一关。”

    “卫公,我们要击败李吗?”年青校尉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

    朝野一直有很多人为究竟是战神李靖用兵更厉害,还是军神李统兵更了得而争论不休,只不过两人却从未一起打过仗,更别说交手了。

    现在有机会见到这两位一决高下,想想还是十分让人激动的。

    一老一少,两位大唐军界最有名的将帅的对决,很多人都在期待吧。李靖心想着,他并不想打这一仗,但却又不打不行。

    这一晚,李靖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天亮。

    刘政会派人来请李靖议事。

    军议大帐。

    刘政会跟李思行李高迁还有冯立谢叔方等一众将领已经先议上了,李靖过来,几人起身扫了个招呼,但并没有太多的恭敬。

    这番样子,已经不是第一次。

    李靖名义上是这支军队的最高主将,但实际上,这群将领却把他架空了。他不过是个名义上的主将而已,实际上却是由副帅刘政会主持。

    “大帅,汉京刚传来陛下旨意,让我们即刻向江夏进军,驻守江夏,阻击李的叛军。”

    李靖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李只有八千兵马,其实我建议我们最好就在襄阳坚守以待,以逸待劳。”

    襄阳本就是一座重镇,加之又做了两年临时都城,修的更加高大坚固,周边诸多卫城堡垒,李要去汉京,必经襄阳。

    他们在襄阳阻敌,以逸待劳,且靠近汉京,后方随时能增援。另一方面,李大本营是在登州扬州,他的勤王军是淮军子弟。一路远来汉京,中途遥远,补给方面也会更困难,兼之襄阳远离江淮,李过来,也就后继无援。

    从兵法上来说,在襄阳阻敌比在江夏更有利。

    另外,汉京现在比较空虚,他们这几万人马,如果远离汉京,万一北边李绩尉迟恭打过来,他们也还能及时回防保护汉京。

    刘政会却只是冷笑几声。

    “郡王,陛下旨意是令我等立即兵江夏,阻击李。郡王却说要守襄阳,这是何意?”

    李高迁也道,“离京之时,陛下已经拔了三万兵马与我等。到襄阳后,我们又调集征召了不少兵马,如今已有五万余众。李不过万余人,难道吴王还惧怕李不敢迎战不成?”

    郡王另有心思?”

    李靖被几个人一唱一和的堵在那里,他淡淡的道,“我只是就事论事,从用兵角度上,提出更合适的建议。既然陛下有旨令我等南下江夏,那我自然遵守。”

    刘政会笑笑。

    “很好,既然吴郡王也以为李可破,那我们就兵吧。请大帅即刻下令兵,兵进江夏。”

    李靖扫了一眼帐中诸将,“传令下去,出兵江夏。”

    九月。

    山南节度使、吴郡王李靖率兵五万,乘坐着征召的大小船只,顺汉江而下,直趋汉江口重镇鄂州江夏。

    大军乘船顺河而下,行进迅,很快抵达江夏。

    到达江夏城后,接到军情,李行进也十分迅,已经到达江南西道的洪州。

    “李依然还是那支兵马,一百条船,除去船员外,还有战士八千。目前刚到洪州,在洪州港休整。”

    刘政会听报,笑道,“李如此托大,那是自寻死路。他这么点兵马,也许与我们交战?我看,咱们也不用等他来了,咱们直接先致人,直接挥兵东进洪州,灭了他。”

    其余几人也都认为胜券在握,准备抢先进攻李。

    “诸位,莫要小瞧了李。李用兵,向来稳健,他至今还未曾败过。”李靖提醒大家。

    刘政会望着李靖,“大帅又有何建议?”

    李靖劝告他说,“李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打无把握之仗,他出兵,还从来没有败过。他既然敢只带着八千人来,那就说明他是有赢的把握的。提醒大家一点,李不是没有兵,他若想要多带些兵,就是三五万都没问题。”

    “可李却只带了八千人来,为何?自然是有其依仗的,我们不能大意。”

    李思行不满的哼了一声,这位太原元谋功臣当年跟李靖一样,也是隋末时在河东为官的。只不过当初李靖跟他们不和,还曾想跑去江都告他们来着。

    “大帅也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李不理会他的冷嘲热讽,依然道,“李是常胜将军,手下也皆精锐骁勇。眼下他们疾而来,这是救援之军,恐怕锐不可挡。我们应当暂且把船停泊在汉江内,不与李交锋。等他们士气衰弱,然后出击决战,一定能击破敌军。”

    “还有呢?”刘政会问。

    “我建议,我们还可以派人去联络这附近各州的蛮夷部族,许以好处,让他们派兵前来相助。这些蛮夷,只要有好处,则可放心使用,不用担心临阵倒戈。”

    “不,我们兵强马壮,却避而不战,这是怯敌。”刘政会摇头。

    李靖平静的道都是有道理的,如果你们都反对,我保留意见。我会向陛下上呈我的意见的。”

    刘政会却不以为意,“大帅若是怯敌畏战怕了李,那没关系,大帅可以统一支兵马留守江夏,某亲自率兵前往洪州灭了李。”

    李不反对,“我言以至此,将军依然要执意出战,那么本帅随你,祝你好运。”

    当天,刘政会率五万兵马离开江夏,前往洪州进攻李,只给李靖留下了五千人马守江夏,就连这五千人马,他也并没相信李靖,还让李思行留守统领这支兵马。李靖其实依然没有半点实际兵权。

    本来刘政会还打算带李靖同往洪州,后来又担心李靖阵前搞鬼,便干脆把他留下。


第1021章 会猎于吴

    江南西道,洪州。

    紧邻赣江的洪州自汉建城,数百年发展,已经颇具规模。因处于长江中游,尤其是这几年朝廷将都城自关中长安迁到山南后,紧邻着汉江入长江口不远的洪州,也变的越发繁华兴旺。

    洪州港也成为一个很大的内河港口,洪州和鄂州江夏、荆州江陵城一样成为长江中游商业重镇外,也还是船舶制造中心,长江汉江上跑的许多船,都是在这里制造。

    虽还不如扬州、登州的繁荣,但李超相信这里用不了多久,也将突破十万人口大关,成为大唐又一重镇。

    有长江赣江水利,这就是天然优势。洪州有造船业,也有运输业,李家的景德镇也在这不远,李家的瓷器如今成为内销外销的大单商品,基本上都要经洪州港出去。何况,江南西道还是个产粮区。

    李超率勤王军一到洪州,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和登州、扬州这些新兴的商业城市一样,这里的保守势力不如新兴的工商势力。李家程家等这些新贵们在这边实力很强,在他们的带动下,这里有大量新兴的工商业主,这些人,李超觉得可以称为新兴的资本家了。

    贞观新政,对这些人来说,是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都非常支持,没有开放的工商业发展,就没有如今兴旺的贸易,他们也赚不到这么多钱。甚至没有贞观新法里的摊丁入亩,他们也无法雇佣到更多的工人。

    工商税务方面,虽然税似乎多了,但有名目的税多了,没名目的捐费等少了,大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甚至商人们如今地位也提高了许多。

    洪州城里。

    秋风瑟瑟,草木已经枯黄,树叶飘零,预示着冬季到来,贞观三年就要过完了。

    江西宣抚衙门,正举办着一场宴会。

    江西宣抚设宴迎接李超勤王军到来,江西的军政界、工商界也都一起前来迎接,同时今天还是一个工商界为勤王军举办的募捐会。

    李超其实不差钱,勤王军也不差粮。

    他的船队里,有专门的粮船军械船,上面满载着粮食军械。不过大家如此热情,李超还是很高兴的。

    “刘政会、李高迁率五万步骑,乘着一千余条大小船只,刚离开江夏,正向洪州杀来。”宣抚使姓郑,荥阳郑氏一族的。跟李超说来也是亲戚,而且他能来洪州当宣抚使,其实也是依靠的李超的人脉关系。

    宣抚使如今虽是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但朝廷如今天下二十余道,宣抚使做为文官,比起京中部衙的主官们还是低了一些的。

    李超推他出来做江西宣抚使,其实也算是互惠互利。毕竟洪州也算是新兴资本家们的一处重要据点,李超还是希望有自己人关照。

    “五万,人数倒还真是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