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645章

唐朝好地主-第645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吐蕃如今也还没有完全统一。

    象雄等西北诸部也还与吐蕃敌视。

    另外,吐蕃内部,也是暗流涌动。因为朗日论赞是依靠綝·臧古、巴·鱼泽布、农·仲波等原苏毗贵族的力量兼并了吉曲河流域等地,所以他赐给这些人领地和奴隶,这些新贵族的地位甚至超越旧贵族。

    虽然如此一来,朗日论赞的王权大增,可却大大触犯旧贵族利益,引的他们的不满,心怀怨恨,阴谋叛乱。

    李超最近详细的研究过吐蕃的局势。

    他找到了一个关键,苏毗。

    苏毗,西羌种。苏毗人,也是羌族的一支,说来,青唐高原,许多部落都是羌系民族。苏毗原始居地在今藏区日喀则地区,也即襄曲流域,藏史籍称襄曲河为苏毗河。之后,逐渐东扩,一直抵达拉萨河流域和昌都的西北部一带。

    苏毗在隋朝时,就记载为地域广阔雄长一方,苏毗国内实行的是女王与小女王共同执政,这是一个母系社会。

    因此苏毗还有一个称号,女国。

    说来,青鸾她们的东女国,其实早年就是苏毗的一支,后来一位首领带着族人离开苏毗,一进到了川西一带,在大小金川立足,最后建立了东女国。

    在几十年前,苏毗大小女王内讧,一些大臣便暗中联络吐蕃赞普,图谋颠覆。

    朗日论赞与苏毗大臣起誓结盟,里应外合,攻占了苏毗王宫,处死了昏庸的女王,王子茫波结孙波逃遁突厥,从此苏毗归属了吐蕃。

    吐蕃把苏毗称为孙波。

    此后,朗日论赞利用苏毗的力量,征伐了许多部落,大加重用苏毗臣子,打造了一批忠心于他的新贵族,也为吐蕃内乱埋下隐患。

    苏毗灭国也不过二十余年,其实当年并不是所有苏毗人都愿意归附吐蕃的。当年本来是老女王昏庸残暴,大家便拥小女王推翻老女王。可后来小女王又昏庸残暴,大家便又向吐蕃借兵。

    哪知道,吐蕃人一来,便成了引狼入室,直接把苏毗占了。

    因此,不少苏毗人,其实一直暗恨着吐蕃,甚至还有苏毗王子一直逃离在外,念念不忘着复国。

    说来也巧,苏毗王子茫波结孙波当年逃遁突厥,在突厥混了不少年,本想借突厥之兵复国的,奈何突厥人对于遥远的藏区的事情并没兴趣。好在他当时逃跑时,倒也带了不少的财富,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苏毗武士跟随着他,流亡的日子倒不算太难过。

    在突厥混了二十年,孙波都差不多混成一个突厥贵族了。突厥人虽然不愿意帮他复国,但对这个苏毗王子还是招待的挺好的,一直是汗庭的宾客。二十多年来,突厥可汗换了好几个,但孙波一直是坐上宾。

    直到后来颉利兵败,南归中原,孙波也跟着到了襄阳。

    到了襄阳后,孙波居然再次因为他苏毗王子这个头衔,获得大唐的礼遇优待,虽没和颉利一样封爵,但待遇还不错。

    只不过孙波倒是念念不忘复国,哪怕都已经老了,可还想着复国。

    他在襄阳,知道李超跟东女国的小女王关系好,也知道李超在大唐朝廷说话管用,于是便准备了一批珠宝送到李超府上,想要李超帮他向皇帝说话,助他复国。

    李超挺佩服孙波王子的。

    一头白发,都五十多岁了,可人家复国之心不减啊。

    “你真想复国?”

    孙波点头,目光坚定。

    “可你都离开孙波二十五年了。”

    “我的国家叫苏毗,不叫孙波,孙波是朗日论赞的称呼。”孙波王子很执著。

    李超不介意这些,对于他来说,这个孙波王子虽然有信念,但信念有时并不值钱。他看重王子的,依然还是他的那个身份。

    虽说在苏毗,本来是女姓执政,是母系社会,但如今,孙波王子的名头,还是有些值钱的。

    “我可以帮助你,不过我也有一个前提。”

    “你说!”

    孙波王子道,不管李超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只要愿意帮他复国,他都愿意授受,不过如果提的要求高,他现在是给不了的,但只要能帮他复国,到时有什么要求他完成不了呢?

    李超拍了拍手掌。

    青鸾从里面出来。

    孙波王子认识青鸾,毕竟东女国和苏毗一脉相传,他前不久还去拜访过青鸾呢。

    “青鸾女王!”

    孙波起身见礼。

    李超端起茶杯,拿杯盖轻轻的撇着茶沫。

    “王子,我的要求很简单,希望你能够认青鸾为女儿。”

    这个要求让孙波王子十分意外。

    “就这个要求?”

    “对,只有这个要求!”

    王子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在他看来,这根本算不得要求啊,他还以为,李超会向他索要财宝呢。

    “王子不要急着答应,你可以多考虑考虑的。”

    “这事不用考虑,我现在就能答应李相。”

    “那你可想明白想清楚了?你收青鸾为义女,那么青鸾也就成了你苏毗国的王女了!”李超不急不缓的说道。

    他让青鸾认孙波为义父,可不会无缘无故。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都是有缘由的。

    孙波是苏毗国唯一的王室成员了,这个老头在外流亡多年,生了好些个儿子,结果却神奇的没有生过女儿。

    而偏偏苏毗是个母系社会,女人执政。

    当年的大小女王内乱,女王和王女都死光了,就一个孙波跑到突厥。

    现在李超记青鸾做孙波的女儿,用意非常明显。

    青鸾成了孙波的女儿,也就成了苏毗的王女了。

    “我明白相国的意思,只要相国能且我苏毗复国,复国之后,孙波将尊奉青鸾为女王。”

    对于这样的回答,李超非常的满意。

    嗯,青鸾现在是东女国的小女王,又将成为苏毗国的王女,一旦苏毗复国,到时东女国可以和女国合并,那时青鸾就是女儿国的女王,他们的女儿灵儿,将来也就是这个女儿国的小女王了。

    “好,既然如此,那我们现在可以好好谋划一下,如何为苏毗复国了!”


第848章 杀鸡用牛刀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联席会议上,李超又是地图,又是沙盘,还用上了图片配文字说明,花了好大一番口舌功夫,把吐蕃的扩张以及矛盾讲明白。

    “陛下,诸位相国,吐蕃正在迅速崛起,如果我们不加以遏制,那么下一步,吐蕃肯定要把平高原地区,把象雄等地征服。等他们统一整个高原,那下一步,就必然要出兵入侵东女国和吐谷浑了。”

    李超手指着地图,“这两年,东女等国内附,吐谷浑称服,大唐帝国的西南边疆安稳,让朝廷得以腾出不少力量来全力防御北方突厥。如果这个时候西南乱起,到时打成一锅粥,那就非常不符合大唐的利益了。”

    “最可怕者,还在于吐蕃如果击败吐谷浑、东女等国后,那其实力,到时就堪称一个突厥出现在我们的西南后方。那时突厥在北,吐蕃在南,高句丽在东,陛下,我们就三面皆强敌环伺,必须数面对敌啊。”

    李超说的口干舌燥,坚决主张防范于未然,要及早干预西南地区的局势。不能任由吐蕃发展壮大,李超的干预策略都想好了,利用吐蕃新旧贵族的矛盾,挑动旧贵族叛乱,最好是直接找几个顶尖的刺客去杀了朗日论赞。

    然后嫁祸给旧贵族,迫使旧贵族们举兵造反。这个时候,再护送苏毗王子孙波返回苏毗旧地,秘密联络苏毗的国人,让他们造反,脱离吐蕃。大唐再适时的联络下被吐蕃征服的以及还没征服的那些周边部族,总之,火多放几把,烧的越旺越好。

    颠覆他国政权,把西南搞乱,让新生的吐蕃分裂。

    另外,还要做两手准备,一面谋划吐蕃内乱,一面则让吐蕃和吐谷浑开战。让他们消耗,让他们两败俱伤,总之,卧榻之侧,岂能容忍两个实力强大的邻居?

    所谓上兵伐谋。

    大唐用计不用兵,先让他们内乱,最后还有东女等附属国的兵马做为后手,不到万不得已,大唐并不需要亲自加入战急。

    李超说的这些,是老成谋国的话。

    只不过,理解他的人并不多。

    副枢密使殷开山是太原起义元老,又是李世民的心腹旧部,这次朝廷改革兵制,设立枢密院,殷峤殷开山便升任了副枢密使。

    这个位置,可是军方第二了,五军大都督,还在枢密使和副枢密使的下面呢。

    这位副枢密使跟李超的关系其实不错,当初在征刘黑闼的时候,殷开山算是副帅,军旅之中患上重病,还是李超的灵丹妙药治了别的大夫都束手无策的病。历史上殷开山也确实死于那次军中,现在他却还活的好好的。

    不过一码归一码,殷开山很感谢李超的救命之恩,两家关系也向来不错。但今天在这个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两府联合会议上,他却并不感冒李超的这个复杂的计划。

    一个吐蕃而已,用的着这么周折吗?

    “我看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既然这个吐蕃威胁了东女等部,那我大唐就有出兵讨伐的正当理由。陛下,朝廷可以直接下一道诏书给东女诸国,再派使者去吐谷浑,让其发兵助讨。”

    在殷开山的计划里,事情可以很简单。

    朝廷先找到理由,然后下旨讨伐吐蕃,然后选个将军,带支部队过去,至少兵马数量多少其实不重要,一万也行,三五千也好。关键是要这个师出之名。

    有了出师之名,再有了旗号,将领士兵。

    然后就可以让东女等国出兵了,再让吐谷浑也出兵。

    其实这场讨伐,就是以这些西南诸部的兵马为主,却由唐军来统领,联合征讨吐蕃。

    听起来,似乎确实没毛病啊。有什么毛病,大唐要打一个敢侵犯大唐疆土的小邦,还需要什么啊?

    这样就足够了。

    在殷开山看来,以夷制夷,这样不是更直接点。

    大唐指挥着这些番兵打吐蕃,肯定能赢。万一输了,也没关系啊,死的反正是其它番人。

    被殷开山这么一打岔,李超觉得说不下去了。

    他辛苦谋划了好多天的计划,殷开山却有更简单粗暴的。

    虽然李超看不起殷开山这个计划,但简单直接啊,而且成本也并不高。可李超也不能说人家殷开山的计划就不行,李世民就觉得挺好的,管他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啊,这话不是你李超经常说的吗。

    不过最后李世民还是给李超留了几分面子的。

    两个计划一起采纳。

    刺杀吐蕃赞普朗日论赞的事情,交由李超,由他去选派刺客。护送苏毗王子回国联络苏毗旧部的事情,也交他负责。

    另一方面,朝廷直接选派一位大将,亲赴西南,征调东女等国兵马,并联合吐谷浑的兵马,一起讨伐对大唐不敬的吐蕃。

    李超想说,其实大唐不需要做这个带头人,就在后面静静的看着他们交战不好吗?可李世民却不这么认为,既然是讨伐不臣,那当然得大唐亲自统兵出征,至于东女国、白狼国、吐谷浑国,这些只能是附属协同出兵。

    于是乎,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枢密院这边列席的一众大将军们开始在争夺统兵机会。

    和吐谷浑议和了,和突厥议和了,高句丽也一直没敢来撩拨大唐,大唐也没机会去理会他,贞观二年伊始,天下出奇的太平,边境也出奇的安稳。

    而随着新军制的推行,越是高级的将军们,越是闲的没卵事。他们除了偶尔去讲武堂吹吹牛逼,吹嘘下自己的当年勇武,战场无敌什么的,也真没什么事了。

    多数时间,他们在家里操练自己家的马球队,现在也就这么点爱好了。长安的马球联盟,已经转到了襄阳,大家没事干,就开始买好马,招好球手,经营自己家的马球队,跟其它权贵豪门家的球队争雄。

    不过球队毕竟是球队,他们身份限制,也不能上场参加联赛,只能偶尔在自家的球队里过下瘾,骨子里面,他们还是期待着战争的。

    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上场的机会,哪个愿意错过?

    一众大将军里,程咬金、牛进达、罗士信、单雄信这几个家伙声音最大,侯君集、张亮、张公瑾几个的声音也大,可程咬金他们的声更大。

    吹胡子瞪眼的,还不时的向侯君集他们亮拳头。

    选将之权在天子,枢密院和兵部还有宰相们都没这权。

    李世民看着吵吵闹闹的将领们,还挺高兴的,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征战沙场,在大帐点兵时的感觉。

    “区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