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623章

唐朝好地主-第623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取得了考试资格的赵贞,拿着准考证去那边登记了,然后详细问清了这考试的流程,马上回来跟承乾禀报。

    “怎么个考法?”承乾问赵贞。虽然这只是李家的一个考试,可承乾却并没有等闲视之。他跟着李超学习许久,很了解李超的为人。李超喜欢折腾,喜欢出新,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用上他的那些奇思妙想。

    这些看似很小的举动,有的时候变一变改一改拿到朝堂上,能成为推行到天下的新政。大唐第一届科举,可是李超做的总考官。后来又是李超进奏,开启了大唐的武科举考试。

    现在李超在自己家弄的这个考试,承乾觉得肯定不简单。

    “公子,问过了,考试的流程很清晰。一会先在这里登记,验明考生身份,然后进场。进场还要搜身,禁止夹带,连笔墨纸张都不允许带,里面都有准备。”

    承乾点头,居然如此严格,看来李家对这考试十分重视。

    朝廷的文科举考试,可都没有这么严苛。

    “叫来这里的李家管事,我想去看看这场考试。”

    本来承乾并不打算透露自己的身份,但现在他对这场考试十分有兴趣,他想看看,李家的考试,到底跟朝廷的文科举考试有什么区别。

    或者说,他很想知道,李家的考试是不是会如他想象一样,比朝廷的文科举考试还要更加的高明。

    承乾的属官找到李家管事,亮明自己的身份。

    听到对方居然是东宫的属官,李家管事自然有些惊讶。

    “你不要声张,太子殿下在此处,殿下让我召你过去说话。”

    太子殿下那是李家的女婿,也是时常登李家门的,李家管事多数都见过太子。那管事也不疑有诈,便点头跟着过来。

    到了这边一看,那个华服少年果不是太子殿下嘛。刚要行礼,旁边东宫的人便拉住了他,“在此不用行礼,如实回答太子问话好。”

    “叫我李公子好。”承乾很和气的对管事道。

    管事张了张嘴,最后叫了声李公子,很拘谨。

    “这位管事,我今天出来玩,看到你这里的考试,很好奇,有些兴趣。不知道能不能也给我一张准考证,我也想参加下李家的考试。”

    “这个。。。。。。。。。”管理惊讶,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这考试是为了招募选拔李家建设领地的读书人,太子参加考试这算什么。

    “不行吗?要不我还是先去府上,问过师母,取得她的同意先再来。”

    管事想了想,太子去了府上,只要跟夫人一说,夫人肯定是同意的,区区一件小事,又何必弄的大费周折呢。

    “公子,当然不用如此,公子若是有意进去看看,我这给公子安排。只是这实在没什么可好玩的,可能会耽误公子些时间。”

    “不妨。”承乾挥手。

    管事转身要退下。

    承乾叫住他,“我的身份这里只有你知道,不要再告诉别人,给我的准考证上,写我叫李承宗。”

    管事暗暗打量太子一眼,个子倒长的蛮高的,可一看能看出年纪,十岁不到呢。这年纪,哪能参加李家的考试。不过眼下,既然太子要玩,那也只能随他了。

    片刻,管事亲自给太子填好了一张准考证。

    李承乾拿着那张纸片把玩着,上面居然连他的画像都有了,李家还真是人才众多。“你一人弄好了这张准考证吗?”

    管事老实的回答,“回公子话,家里对这考试管理的比较严格,我只是负责外面的准考证核查,发证的另有人。我没这本事替公子弄好这准考证,是禀报了大管家后,他那边亲自插手的,请恕小的斗胆,刚才对大管家如实说了公子的身份。”

    承乾听了没有不高兴,反倒笑了。

    “这才差不多,我还以为你一人能弄出这张不合规矩的准考证呢。若真是如此,我还这考试那还真有点失望。算了,你也是按李家规矩办事。大管家知道了也没关系,不影响我进去考试好。”

    李家这考试的规矩越严,承乾越觉得。

    果然没出他所料,李家做事,并不是随意乱来的,哪怕只是一场招人的考试,也弄的很严格复杂。

    拿着准考证,来到门口,自有人在那接过仔细核对比照身份,确认无误之后,才放他进去。

    那门口的几人,明显对于李承宗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读书人起了疑心,认认真真的确认了好几遍,最后还有一人拿着准考证上去找管事请示,管事自然是放行的。

    验过准考证,进了里面,还有一关。

    所有人都得脱的光光的,以搜查有无夹带,还要防止在手臂腿上等写字。虽然,李承乾觉得那些来考试的读书人也许并不知道要考的是什么,但李家的规矩是这么严格。

    脱掉了自己的衣服,里面还有一个浴池,在里面冲洗沐浴一遍,然后李家提供了里外全新的布袍冠带换上。

    从里面出来,所有的考生已经都差不多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了,统一的布衣统一的布巾布带布鞋。

    每个人给了一个篮子。

    里面有纸墨笔硕,还有馒头和开水。

    再往里走,有一个摇号处。

    每人上前,那里自动摇出一个号码,拿到号码,进考场后到那个号码的位置去坐下。

    三十八号,承乾看着手里这个号码,觉得越发了。李家做事,总是这么奇特。

    连座号这关,都弄的这么随机,这是完全不给人舞弊营私的机会啊。谁事先也不知道自己坐哪,怎么做弊,甚至李家的人,都一样事先不知道考生做哪,都是临场随机摇号的。

    等进了大考场,才发现里面比他想的还要严格,居然是一个个的小号间,全是三面隔开,只留一面与过道相连,每个考生之间都隔的很远,根本看不到对方的人。

    进号间,甚至还得钻进去,人进去后,那边有监考的人过来,把小号门给锁了,这下根本出不来了,那面镂空的号门,能透入光线,但却隔着人出不去,除非考完。

    承乾安心的坐下,发现这号房倒也不算太小,桌案上能躺一个人。

    他在桌案下发现了马桶,甚至有简易的小灶台,还有炭。

    这是吃喝拉撒都得在这里的意思了,李家的考试,究竟要考多久?

    承乾坐在那里,打量研究着这个小号房,觉得朝廷的文科举考试,也需要这样一间号房。朝廷的科举考试,可没这么严格,一群考生坐在一起考试,交头接耳是可以的,甚至相互间舞弊抄袭都有机会。

    李家这种考试办法,首先准考证那关,杜绝了替考的可能。其实换衣这关,又防止了夹带可能。而这小号房,更是防止抄袭舞弊。

    过了好一会,外面的嘈杂声大起来,考生已经全进场了。

    “肃静!”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考生们都不再隔着号门跟隔壁瞎攀扯了。

    中气男开始在那里大声的宣读着考场的规矩,有很多条。

    承乾一边听,一边挥笔把这些规矩都记了下来,他觉得这些规矩,完全可以用在朝廷的科举考试上啊,都是十足的好规矩。

    李家的考试分为三天。

    每场一天,一天考三场,因此实际上这次考试是总共九场。这三天里,他们不得中途离场,甚至不得出号房,吃喝拉撒全都得在这间小号房里面,冷了里面有衣被,还有火炉木木炭等,饿了有馒头包子等自己可以热着吃,也可以煮点面条热汤喝,里面甚至给考生们准备了水壶和茶叶等。

    当然,要拉要撒,也只能呆在里面。

    考完才能离开,谁要中途请求离开,那是自己放弃考试资格。

    李家还公布了一条,每考完一场,卷子收上去之后,李家会派人先把他们的卷子上的姓名一栏糊住,然后找专门的抄卷人,把他们的卷子全部抄誊一遍。

    抄誊好后,卷子再交给阅卷人审阅,最后评出得分。

    打分之后,最终才拆开糊名查名,九考考试成绩汇总之后,以综合得分论优劣,择优而录。

    因为这次考生较多,因此最终算大家成绩都很好,可李家也只能十取一。也是说,最终的录取名额,只有十分之一,这是固定的录取额,考的再好,如果不在这十分之一以内,也是得落榜的。

    承乾将一支毛笔在指间熟练的转动着,越听越觉得。

    李家这一套,真的很不错啊。一关关一环环的,相当的严格,同时又最大化的保证了考生的公平。

    严禁做弊,糊名、誊写,只看真本事。

    完全不论什么出身啊,名气啊这些,比起朝廷的那荐举制度的文科考试,李家的这个考试,才真正是不问出身只量才择优录人啊。

    承乾觉得自己这一趟真没白来。

    推荐一本书:《莽乾坤》,一本忠臣后代权谋反清造反的书,官场版的琅琅榜,网文版的雍正王朝,大家可以去看看!。。。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第819章 朕也想试试

    第四更,恭喜二狗狗娃成为长老!

    太子失踪了。

    李纲和裴矩两位太子老师,整整一天都没有看到太子。这在近一年多以来,是非常罕见的情况。

    若是放在更早一些,太子还整天跟着李超玩耍胡闹的时候,太子一天两天不在东宫,那实属正常。但这一年多以来,太子可是规规矩矩的,突然一整天都不见人,这就有些大为异常了。

    李纲顾不得自己八十多岁的高龄了,气的白胡子乱抖,拉着七十多岁,同样胡子雪白的裴矩,“走,禀报陛下去。”

    李纲又是生气又是担心,生气的是太子突然就不见了人,担心的是怕太子在外出事。一年多前,太子跟着李超,不就摔断了腿,差点都没接回来。这要是再出点什么事情,他们两老东西可承受不住。

    两人出了东宫,直接坐着抬辇往皇帝宫殿去,宫中乘辇,这也是皇帝给这两位太子老师的特别荣耀,看他们年纪实在是大了。有了这辇,倒是省了许多时间,很快就到了宫里。

    李世民正在殿中批阅奏折,侍卫禀报两位太子老师到了。

    皱了皱眉,李世民有点惊讶,这两位老先生怎么来了。李世民不太喜欢李纲,觉得这人太古板,虽然教过多位诸君,可谈不上什么成就,他还是建成的老师呢。不过李纲古板归古板,也还有些可取之处。

    “王太监,太子今日闯什么祸了吗?”

    李世民听说李裴二人赶来,想到的第一个可能,就是太子闯什么祸气到这二人了。

    王内侍也有点惊讶,没听下面禀报啊。自发生了太子坠落断腿事件后,皇帝对太子的安全看顾十分用心,平时身边的护卫随从不小,甚至明里暗里还有许多暗卫密探。六扇门就有专门的一队密探是专门跟着太子的,平时都不露面不显身的,但对太子的行踪等却最为了解。

    他们不但负责暗中保卫太子,还要监督太子身边的所有人。每天太子见了什么人,谈了什么话,他们基本上都是知道的,甚至太子跟哪个宫女多亲近了点,都一样知道。至于那些太子身边的人,太子接触过的人,他们一样会调查的清清楚楚。

    虽然这样做,有点过,可李世民不敢大意马虎。现在太子身边,甚至随时随地都跟着两个高明的御医,就是为了预防万一。

    只是太子这一年多来,实在是太规矩稳健了,以至于李世民有时都忘记了太子以前也是个喜欢玩闹的人。

    “没有听说啊。”王太监一头雾水。

    “太子今天出宫了吗?”

    “嗯,今天太子出宫了,去李府庆贺崔夫人喜诞麟儿。”

    李世民皱眉,这没什么不对啊。平时,太子也偶尔会出宫转转,去李超府上什么的做做客,有时也去长孙无忌府上等,但都很懂事,顶多去半天就回来了。很少在外留宿,若真要留宿,也会早早通知宫里。

    “请李裴两位老先生进来。”

    李纲一进来,就向李世民禀奏,太子失踪一天了。问东宫的人,就没有一个知道太子去哪了的。

    李世民放下手里的奏章,起身,走到殿中,亲自扶着八十多岁的李纲坐下。

    又让王太监扶着裴矩一边坐下。

    “太子今天一早去了李相国府上,为崔夫人贺喜去了。可能一时忘记跟你们二位留个话,我替太子向二位老师道个不是先。”

    “太子平时聪慧又稳重,老臣等也甚是欣慰,可就一点,若是李超在京,太子就总会有些心不在焉,总想往李府跑。这李超现在还没回到襄阳呢,太子就已经在东宫呆不住了。这一点不好,得改!”李纲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