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516章

唐朝好地主-第516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这下满意的嗯了一声。

    承乾继续读,寨子里的人,现在在他的奏报上就成了三个数字,斩杀、俘虏、解救。将校们都笑呵呵的坐在一旁,听着太子的一个个数字。

    他们对于斩杀俘虏什么的都不太感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收获,是战利品。

    雷公寨只是个土蛮寨子,土蛮们平时日子过的并不富裕,他们也耕种,也打猎,住的是木屋,穿的还有兽皮。不过蛮子们上次屠了上庸劫了乡下,倒是横发了一笔。

    雷公寨做为参与打劫的最大的一个寨子,他们分得的东西也最多,不过现在,这些东西全又都成了官兵的战利品。

    “分了吧!”

    李超说出了大家期待已久的话。

    府兵们最喜欢打仗,就是因为能分战利品,能立功得勋升职。攻下雷公寨,大家尤其是比较在意寨中的粮食。那些粮食大部份是山下抢来的,也有些寨里自己的,有粟米高粱,也有大豆芋头,还有些肉干。

    还有不少养的猪啊鸡啊等。

    战利品如何分,这其实是早有规矩的,按大家的军功,加上其它各项综合计算。最后评出分来,战利品每项也都估分,最后留下四成,其余六成是都分给士兵们,按各自的积分。

    “拍卖吗?”

    “嗯,直接拍卖!粮食不拍,每人发一百斤粮,剩下的归公,从总积分里扣。”

    粮食现在太重要了,这次缴获的不少,如果粮食也拿来分,哪怕拿六成来分,也很大一笔。平时,也就分了,现在,粮食还是很重要的。李超只能给每人一百斤,其它的还是得留着。

    “军官们,按品级再相应多发一些!”李超又道。

    这下将校士兵们都很高兴了。

    一个普通的士兵拿拿一百斤粮,虽然这也是要扣他们积分的,可如今外面有钱都买不到粮啊。除非你自己家里原来还有存粮,否则你办了粮本换了粮票,也只能定量,定量不但数量不多,而且质量也不好啊,一分细粮,然后九分是救灾粮。

    现在有一百斤细粮打底,了不得。

    其它金银布匹等等,也不少,但都不如粮食来的这么金贵。

    一个雷公寨,光是粮食就有一万多石,堆的跟山一样,许多就还堆在外面。现在,成官兵的了。

    粮食分了,其它的物资也直接简单的拍声过了,都是直接竞标模式,给出一个起拍价,然后每人只能出一次价,同时出价,这样倒也省事。

    粮也分了,其它东西也拍了,不过眼下剿逆还没结束,因此分下来的东西都登记在册,李超留下一小部分人,照顾伤兵和看守粮食,然后出发,向下一个山寨而去。

    秋后,本来应当是秋雨绵绵,天气转凉。

    可是如今,却一直是艳阳高照,久旱无雨。早晚的时候凉快一点,但到了白天,尤其是午间又十分的热。

    灭了雷公寨后,李超干脆兵分数路,自己和崔琰他们五个,一人领兵一路,分成了六路,分头进剿各个山寨,趁着土蛮们还不知道官兵已经剿灭了雷公寨之机,同时进剿,省的他们弃寨而逃。

    山里道路难行,李超也早放弃了传统的行军方式,全都轻装前进,以当地猎户、采药人等为向导,还拉了一些雷公寨的俘虏带路,也没有带什么大辎重装备,尽量轻装,每人携带着开水和干粮,背着毯子,跟这些土蛮们,玩起了悄悄袭击的小股山地作战模式。

    早上天微微亮,李超醒来,天天在山里跑,半个月的时间,战果倒也很丰盛,除了雷公寨,光是李超领的这路,已经连破了五个大小寨子,斩杀好几百,俘虏上千。

    不过天天在山里奔走,也确实辛苦。

    尤其是吃的不好,天天都是干粮,每次只要破寨之后,才能吃上一顿好的。昨天晚上破的那个寨子不算大,也就百来户。

    “随便吃点,抓紧出发,我们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了,抓紧结束,早点回襄阳去。”李超就着山溪水洗了把脸。

    山中虽然偏僻,但在这样的旱情严重的季节,山里的日子其实本来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庄稼旱死了,还能打猎补充补充,山里的溪里,也还能有鱼,山上有兽,甚至山上也有一些野菜,溪边的野芋头就长的很好。

    不像山下,尤其是中原那些大平原上,一旦大旱,什么都没了,连草根都没的吃。在山里,起码野菜草根树叶是不愁吃的,而且多数山民都懂得捕猎设陷阱。

    可叹,就因为一些矛盾,最后弄到了这个地步。

    用寨子里缴获的面,做了刀削面。

    端着大碗刀削面,就着昨天吃鱼剩下的鱼冻,也很有味道。

    这样的季节,晚上变凉,尤其是山里,晚上还有些冷。晚上煮的鱼,剩下的汤并不会馊,过了一夜,反而又成了另一样美味。

    鱼汤过了一夜,结成了鱼冻,带着半透明,犹如嫩嫩的豆腐,味道却是极佳的。

    “其实鱼冻最下饭,可惜蒸饭比较费时间。”李超一边夹着鱼冻,一边对太子道。

    太子半月来,瘦了一些,却也又长高了一点,结实不少。他穿着套皮甲,已经习惯甲不离身了,端着个碗,就蹲在李超身边,很随意。

    “这鱼冻确实好吃。”

    “要做鱼冻其实也容易,不一定都要鱼肉,杀了鱼,把鱼鳞揭下来,洗干净后熬煮,加入佐料,煮好后把鳞片过滤,放凉之后,就成了美味的鱼冻了,还一点骨头都没有。当然,你若想更好吃点,也能把鱼头啊鱼肠鱼肝鱼鳔等扔里面煮。其实鱼冻,以前就是渔家把那些杂七杂八卖不了钱的鱼身上东西,最后加料煮成的,到了冬天,鱼冻,就成了他们的鱼豆腐,易保存,还美味。做一锅,能吃很久呢。”

    “鱼鳞也能熬出鱼冻?”

    “当然能,而且专门做出来的鱼冻,还没有骨头等,真的就跟一块豆腐一样。”

    “等回了襄阳,我一定要试试鱼鳞冻的味道!”承乾笑道。


第658章 朕的太子越来越像李超了

    李超带着太子离开襄阳巡视外出,结果一走就是一个月不见人影回来。一开始,大家还真以为是去其它州县巡视去了。

    还挺高兴祸水东移了。

    可很快,纸包不住火,渐有传言从南边过来。

    房州有人造反了,叛军屠了城。大家莫名的又惊恐又兴奋,兴奋的是李阎王那般瞎搞,终于有人不满的造反了,有人造反,那就是大事了。说不定朝廷要把李阎王调走。

    而恐惧的是,大家又担心这叛乱最终控制不住,到时火烧到这边来。

    隋末的战乱可没过去几年,大家都见识过战乱的可怕。不管造反的人是谁,最终叛军往往就会变成劫匪强盗,走哪抢哪,抢光杀光烧光,绝不会有什么为百姓着想,更不会为大户们着想客气的。

    想当年,楚帝朱璨,裹挟着几十万人,可是专门流动着劫掠,根本不事生产的,甚至还杀人做干粮。

    大家既高兴于有人造反了,又害怕造反的人打到襄阳来,内心纠结无比。

    襄阳,樊城,襄州、唐州、邓州,整个山南东,都在四处打探着李超平乱的消息,甚至连长安都在密切的关注着这边的消息。

    灾年,造反,这是最危险的苗头。一旦控制不住,就会导致叛乱四起,朝廷对灾区的救灾等越发艰难,脆弱的控制可能就会因此崩溃,一旦变成了无序,那就是恶梦的开始。

    上次弹劾李超无果,现在李超结果在山南搞的怨声载道,甚至逼的地方都造反了。许多御史们兴奋万分!

    御史都是不怕事的,只会嫌事不够大。

    对他们来说,不弹劾李超这样的年轻宠臣,如何彰显自己的存在。

    弹劾的奏章再次不断的上呈,这次杜淹找下面的御史们谈了话,他表示了反对乱弹劾,让御史们慎重。

    可御史言官们反而越发的激愤了,李超弄的百姓造反,难道还有理了?

    弹章雪花一般的送进了宫,呈上了李世民的案前。

    李世民刚接到山南奏报,说房州有人反了的时候也吓一跳。

    他甚至考虑过是不是撤李超回来,李超的那些救灾策略,是否过激了。最后李世民深思之后还是没动摇,这个时候调李超回来,那真是前功尽弃了,不说让李超心冷,就是萧瑀陈叔达他们在地方上,也不敢用心做事了啊。

    等过了三天,李世民才收到李超的奏章。奏章里,李超详细的述明了房州叛乱的前因后果,李超把这件事情定义为房州上庸豪强与土蛮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这次救灾的事情只是个恰巧碰上了,是个引子而已。

    李超说只要一个月,就能完全平定房州之乱。

    而且保证,房州之乱,不会引起其它地方的动荡。

    李世民信了。

    李超一般不会轻易做承诺,但敢承诺保证,一般都是很有把握的。

    房州之乱,也就被定义为蛮人作乱。

    半月谈,还出了特刊,专门详解了房州上庸之乱的前后经过,当然,有过一些加工。反正最后大家从半月谈上,知道的房州之乱,是标准的官方解释版。

    都是蛮人桀骜不驯,野蛮凶狠等等。

    报纸特别着重报导了上庸屠城的惨状,整个县城被屠,三千多人遇难,加上乡村被杀害掳掠的,损失之大,之惨烈,让读者无不愤怒,土蛮千夫所指。

    大家的矛头,也都指向了那些土蛮,而没有人再把上庸之乱,与朝廷与李超的救灾防灾的政策连在一起。

    这天,忙碌一天,回到丽正殿。

    “观音婢,朕突然想吃鱼冻了。”

    长孙氏有些惊讶,“陛下怎么突然想到吃鱼冻了?”

    “今天太子又来信了,说是鱼鳞冻很好吃,还在信中附上了鱼鳞洞的作法呢。这小子,真是越来越胆大包天了,不但去了山南,现在还跟着李超整天在山里剿逆平乱,朕都有些不敢相信,朕的太子,七岁的太子,居然就已经上战场了!”

    “陛下,承乾现在已经八岁了。”

    “八岁,又不是十八岁,朕领兵之时,也是十六岁。承乾,给老子还有种!”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自豪和得意,这样的太子,其实很对他的胃口。

    “房州的叛乱还没有平定吗?”

    “差不多了,李超转战山中月余,兵分多路,这次不但是房州,就是金州、均州等周边数州内大山里的这些土蛮,算是倒霉了。要么老老实实的向朝廷登记户口、田亩、山林,并向朝廷缴纳税赋粮食,要么就要被攻破山寨。”

    “李相这个时候,还这么强硬,会不会逼的蛮人都反了?”

    “不会的,南方的蛮、獠,向来成不了事,他们就是一般散沙,窝里斗厉害,平时相互猎头、仇杀都是极寻常的,互不服气。这次上庸出了这个事,都算是很意外了。李超借着上庸之乱,狠狠的收拾下土蛮,也是给他们些警告。有些时候,我们不能示弱,越示弱,他们越会觉得可以跳出来。”

    李世民对于李超在山南东趁机,狠狠敲打土蛮的做法,持支持态度。不能惯着这些土蛮,借机收拾敲打一下,把他们编户齐民,然后警告一下,免得回头,这些人又做出什么作死的事情,李超也没有那么多空一次次去教训那些家伙。

    长孙皇后对于那些,不是太明白,她问,“这次应当杀了不少人了吧?”

    “嗯,是杀了不少。桀骜的蛮子还是很多的,李超兵分多路,剿灭大小寨了数十,斩杀五千余人,俘虏三万余众。李超上奏,说那些俘虏,全都一个不剩的要送往陇右和朔方、河西、河东等边疆之处,让他们为官奴,为边军屯田,朕觉得倒也不错。”

    “臣妾不懂朝政,还是不胡乱评说了,这鱼鳞冻太子有没有说怎么做?”

    “嗯,说了,我把信拿给你看。”

    长孙氏看过信,笑道,“太子的字倒是越写越有力了,字词间能感受到他又长大了许多了。”

    “是啊,朕挺佩服李超的,朕平生佩服的人不多,李超绝对是一个。能文允武,尤其是连带孩子都这么厉害,朕感觉,承乾以后会成为第二个李超,允文允武,嗯,还能成为一个很会做菜的太子!”

    长孙氏忍不住轻笑。

    “会做菜倒也没什么,陛下看李相国不就厨艺高超么,可治国平天下的本事也不弱于其它宰相们的。”

    “这倒是,承乾信里说做鱼冻,用大鱼的鳞最好。我派个人去灞上李家问问,让他们送些二十斤以上的大鱼来。”

    “还是算了吧,等灞上李家送鱼来,陛下这顿鱼冻得明天才能吃了。”

    “没事,鱼冻就是要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