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394章

唐朝好地主-第39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吐谷浑人老老实实的,他也不会主动去惹这些王八蛋。

    可若这些王八蛋想挑事,他张超也不怕事。对吐谷浑他也算有些看透了,其实也是狐假虎威,对中原也是忌惮着。上次他带着一万多人虚张声势,结果慕容伏允立即就撤了,就是最好的明证。

    慕容伏允也是很怕真的惹怒大唐的。

    低吼一声,张超停止不动,好一会后才翻身躺到一边。

    积压太久,终于释放一空。

    这种感觉真好!

    崔莺莺笑着给自己垫了个枕头。“我算过了,今天正好是在受孕期,这次肯定能怀上。”

    张超扯过丝被,给她盖上。

    “别光想着那个,你也注意点身体,这边比长安要冷些。特别是早晚,已经跟秋后一样了。刚出了汗,可别着凉了。”

    长安。

    太子退朝,与齐王同行。

    “那事情怎么还没有消息?”

    “估计快了,我找的可是最有名的刺客聂庆。”

    “聂庆是何人,孤从未听说过。算了,不管他是谁,已经这么久了,你再找点人,记得多找几个。我是一天也等不了了,刚才在朝堂上,二郎借突厥和亲之事,把孤破突厥之功,说的一无是处,真是岂有此事。他怎么不说他在陇右城差点都让人给剁了。都是该死的张三,若不是他吃里扒外,老二哪里还能在我面前得意张狂?”

    李元吉无奈摇摇头,“一事不烦二主,多派人手不易保密啊。”

    “区区一个张三,杀就杀了。”李建成冷漠的道。若不是他不想把事情弄到台面上来,他早就直接把张三调回长安,然后找御史弹劾,给他罗织罪名,弄死他了。

    找杀手杀死他,算是便宜他了,起码名声保住了。

    “好吧,我再找几个人。”

    回到东宫,魏征和王珪又来了。

    李建成最近看到这两人就烦,他知道两人肯定又是因为张三的事情来的。也不知道这两个人到底怎么想的,到现在还在为张三说话。有什么可说的,一切事实早就说明张三就是老二的人,先前是潜伏进来的。

    “殿下。”

    魏征刚一张嘴,李建成就伸手止住他。

    “你不用说了,我现在不想听到任何关于张三的事情。”

    魏征根本不理会李建成,依然自顾自的道,“殿下,张文远并未有错,当时他奋不顾身,一心为国,甚至创出了奇迹。如此有功之臣,殿下却疏远他,这无疑是让人心寒啊。就算张文远本是殿下之人,可现在殿下如此待他,他会如何想?再看看秦王,又是如何对待张文远的?百般拉拢啊,殿下。如张三如此优秀之人,殿下去冷落疏远,白白错失一个极好的人才啊。”

    “臣请求殿下立即召回张文远,重新请他入东宫任职。”

    “东宫已经没有空缺职位了!”李建成冷哼道。

    王珪马上道,“现右春坊右庶子之佐贰官太子中舍人一职空缺!”

    太子中舍人一职和太子中允是相当的,左春坊次官称太子中允,右春坊次官称太子中舍人,都是正五品官。比张超原来的太子洗马,还是更高。

    “那个位置孤已经有中意之人了。”

    魏征丝毫不不让,继续道,“那可授张文远为太子宾客!”

    李建成眼睛一翻,气的想骂人。

    太子中舍人是正五品,右春坊的次官。可太子宾客却是正三品,在东宫,东宫三师三少之下,就是四宾。四宾算的上是太子的老师了。

    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凡皇太子有宾客宴会,则为之上齿。

    张三何德何能,还能当太子宾客?

    “不可能!”

    李建成气乎乎的说完这三个字,甩袖而走,留下了魏征和王珪二人在那里叹气连连。

    “满朝上下,都在看着太子对待张文远,如此这般,不止寒了张文远的心,也是寒了天下人的心啊。太子怎么却非要一意孤行,看不到呢?”

    王珪小声道,“你有没有想过,也许张文远真的是秦王的人呢?”

    “那又如何,就算张文远是秦王的人,可此前张文远不也为殿下献过许多计谋?哪一桩是存心给殿下挖坑设陷阱了?不管怎么说张文远都首先是大唐的臣子,太子身为储君,难道连这点容人之量也没有?”

    魏征越说越失望。他不相信张超是秦王的人,或者说说根本不在意,那个重要吗?只要太子表现的好,难道张超就不会为太子所感动?

    最起码,这次的事情,太子也不该如此处理。张超救秦王又没错,起码表面上找不到丝毫问题,还于国有大功。太子却因为与秦王之间的关系,而把一个大功臣冷落,甚至是踢出东宫,这天下人会如何想?

    别人看不到张超骑墙,脚踏两只船,别人只看到太子心胸狭隘,哎,可惜太子还一意孤行,不知道因为此事,要失去多少人的支持!

    还欠十一章!


第394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为敬恒两万赏加更!)

    第四更送上,谢谢敬恒的打赏,也谢谢其它兄弟们的打赏和月票。今天都冲上了分类月票榜第三,前所未有啊,人生巅峰了!谢谢大家!

    李超离开后,李渊独自一人继续喝着酒。

    “真是一个聪明的人,希望能够一直这样聪明,不要聪明过头就好。”就在刚才,李渊出言试探张超,向他问出了换储这样重要的问题。若是张超刚才敢对这件事情,有半点个人看法,不管他的回答是支持哪位皇子,李渊都会毫不留情的出手对付这位他刚赐姓厚赏的功臣。

    因为只要张超敢回答这个问题,那他就已经逾越了本份。废嫡换储这样的大事,唯宰相们可以提意见,还轮不到一个检校大都督来插手。

    一个已经守不住本份的人,就不是一个好臣子。哪怕他刚立大功,可李渊一样不能留。好在那小子还没有被功劳赏赐给迷了眼糊了心,还知道什么当说什么不当说,知道什么叫本份。

    这就好,他还挺喜欢这小子的,要不然也不会特别赐姓。如今可不是刚起兵的时候,李家的国姓可不是随便就赐的。给这小子加陇右道大都督,授左翊卫大将军,那都是破格再破格了。

    要不是北朝以来的风气,加上大唐新立,一般情况下,臣子哪可能如此跃升。二十二岁的左翊卫大将军、陇右道大都督、上柱国、光禄大夫,甚至短短两年时间里,就从一介白丁晋升为了武安县开国公。

    李渊舍得官爵钱财赏赐,但也有前提,那就是这个臣子得忠心,得守本份。如李世绩,就向来很守本份,在太子和秦王之争中,一直表现的都很不错,没有钻营投机。

    再比如李靖,功劳很大,但却不争功,任由大功都让李孝恭领去了。虽然李靖曾经要告发他谋反,差点坏他事,但李靖不卷入朝堂争斗,认真实干,这就是好样的。现在,也一样得到他的重用。

    李世绩如今是河东道大都督,李靖是岭南道大都督,李超也新加陇右道大都督。

    只要是忠心且守本份的臣子,李渊不会在意他们的出身,不会在意他们的年龄,他能量才任用,甚至愿意破格重用。

    唯一的一点,就是不能卷入到皇子们的争斗中去。

    现在太子和秦王之间的事情,已经够让他烦心了,他绝不容忍那些大臣特别是那些武将们公开卷入。

    李艺跋扈骄横,这些都不是李渊要动他的原因。李渊动他,皆因他公然的投入东宫,李艺又不是东宫官员,他是朝廷重臣,却为太子奔走,这就是犯忌。

    李艺是愚蠢的,张超是聪明的。

    李渊喜欢聪明的,讨厌蠢货。他知道张三跟太子关系不睦,也知道张超跟秦王现在关系好,但只要张超不要太过了,他也不会怎么样。

    端起酒杯,李渊又喝了一杯。

    喝完后,李渊又头疼了,自己该怎么选择呢。废太子还是保太子?废太子,那就换储,立秦王为太子,把建成和齐王分封到蜀地或者岭南去。若是保太子,那就得尽削秦王之权,也要把他分封到岭南或者蜀中去。

    可是李渊犹豫不决。

    他想保太子,宰相们也是保太子,但天下还未太平,此时把世民封到蜀地,这于大唐江山也不好。

    天下还未稳固啊。

    有世民在京,就算不给他实权,可万一有事,也还能马上就启用他。就如平刘黑闼,比如陇右防吐谷浑。

    再等等吧,等再过几年,灭了梁师都、苑君璋,等朝廷和突厥决战,等到大唐的江山稳固之时,那时再给世民封到蜀地或者岭南去。

    李渊端着酒杯来到一边,那里地上铺着一幅巨大的地图。

    由多张羊皮拼凑而成,天下山川尽在其上。李渊脚上只穿着袜子,手里提着一根龙头杖来到这幅占了半边殿的地图上,走到了长安北面。

    在横山以西,那里就是夏州,夏州在延州、庆州之北,在横山山脉西北。

    那里的地形已经完全不同,是戈壁、荒漠,沙洲,往西和往北,是西套和东套。

    在这片布满沙漠、戈壁的地方,夏州、盐州、宥州、胜州等地分布其间。

    梁师都也正占据着这片地方。

    梁师都本是夏州朔方人,世为当地豪族。隋时为鹰扬郎将,大业末,被免官回乡,于是交结党徒起兵造反。占据朔方,与突厥连兵,后攻占雕阴、弘化、延安等郡,于是自称皇帝,国号为梁。

    突厥始毕可汗特送狼头大旗,赠以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称号。

    梁师都又引突厥兵占据河套,攻拔盐川。

    此后几度进犯灵州,占据了西套。

    虽然李渊也曾经借过突厥兵,但李渊现在最讨厌的也就是突厥,和突厥人的狗。

    本来梁师都也败于唐军之手,可这个无耻之人,派人向突厥可汗声称,“隋亡之后,中原裂为四五小国,势均力弱,全都争先依附突厥。如今唐灭刘武周,国势益大,兵马四出。师都不久将亡,但下次就轮到突厥了。望可汗像魏孝文帝那样,率兵南下,师都愿为向导。”

    若不是处罗可汗突然去世,兵马未出,突厥早两年就已经南下进犯了。

    “梁师都不除,卧榻不安啊。”李渊想到张超那句话,觉得非常不道理。

    “下一个目标,就是梁逆!”

    李超出了太极宫,老爹他们已经在那里等候许久了。

    “恭喜三郎,得赐国姓,无比荣耀,从此与国休戚,荣耀永固!”

    韦云起笑着拱手,苏定方等人也齐声称贺。

    老爹脸上也笑呵呵的。

    看来他确实没有想错,这时代的人,对于赐国姓还真是非常愿意的。

    李超笑笑,“也恭喜大家了,渭河边虚惊一场,回头就是金殿加官!”

    韦云起升了定西都护,苏定方升了洮州都督,马周升了洮州刺史,其它许敬宗、李守素等也都因此跟着升了官。

    连程处默、崔琰他们,也都因此得到了上金殿的荣耀,出来时得到通知,他们也都升了本品。实职没变,但阶官升了,以后俸禄也涨了。

    老爹现在改叫李铁枪,他还是宁民县开国伯,这次还得了一百户的实封。老爹很高兴,伯爵了,全是沾儿子的光啊。

    “走,回营去!”

    来时大家担心不已,回去时则是骑着高头大马,一路上春风得意。

    马周骑马与李超并行,“恭喜三郎,升大都督了。”

    “其实要是可以,我倒更愿意留在洮州。那里好不容易弄出样子来了,以后能坐享其成了,陛下却调我去陇右了,还是个校检,到了那边,两眼一摸黑,又得重新来过,劳碌命啊。”

    马周呵呵。

    他对张超是真挺感激的,没有张超的知遇之恩,就没有他的今天。他一个寒门士子,今天能成为一个上州的刺史,三品的官啊。这几乎全是沾了三郎的光。

    “三郎,我其实倒挺想跟着你去凉州的。”

    “别,以你的才能,足够主掌一州了。洮州你也熟悉,那里的人也还是我们先前那些人,暂时一两年内朝廷也不太可能把人全换了,你在那里主政,能适应的更快。再说了,我在洮州也还有不少的产业呢,不在洮州当官了,可也还想在洮州赚点钱呢。何况,咱们灞上那么多老乡如今都在洮州安家落户,你在那里当刺史,怎么说也是自己人啊。”

    “三郎,谢谢你。”

    “说这种客套话干什么?”

    “三郎,以后我会继续照着你之前订下的那些政策方略实行的,我会好好的打理洮州,不会辜负你的一片心血。”

    “那不仅是我的心血,也还有你的心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