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389章

唐朝好地主-第389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发现张超写的这本史书,不事于以往的史书。

    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岐异处,还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使得这本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而另一方面,这书又文字优美,叙事生动,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当然,最让李世民喜欢这书的,还是其中张超以‘臣超曰’的形式,写的史论。他用这种形式,明白的表述自己的政治和历史观点。

    张超的许多观点,就与李世民的相符合,让他越读越有一种惺惺相惜,甚至是找到知音的感觉。

    原来与张超谈话的时候,李世民也会觉得张超有时会透露出一种特别的睿智,可还不明显,但看了这些书稿,却让李世民真正感觉到张超的智慧深如大海,博大精深,深不可及。

    “事情就到此为止。”

    “可是。”

    李世民抬起头,放下手中书卷。“打仗的时候,要懂取舍,明白时机。不能在不该撤退的时候撤退,也不能在不该进攻的时候进攻。这次舅父他们已经出手,但陛下的反应却很值得深思。陛下虽出手处置了东宫犯事官员,但这处置却是极轻的,这意味着陛下在有意维护着太子。我们这个时候越是咄咄逼人,却越只会适得其反。”

    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让李世民很是沮丧,虽然这也是早在预料之中的。

    长孙无忌也有些丧气。

    “殿下,过几天就是秦琼婚礼了。”

    “我知道。”李世民点头,又拿起了书卷。

    “殿下,让我亲自再去找叔宝谈一谈。”秦琼转投太子,这对秦王府的士气和实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不必了,想走的人你也留不住,留的住人也留不住心。”

    “哼,我只是没想到秦琼是这样的人,真是他娘的看走了眼,就跟那张三一样。”


第245章 伪君子(第四更!)

    第四更送上,求订阅啊!

    崔莺莺站在张家的大门口,看着空中飘飘洒洒的鹅毛雪,目光一直望着村口的风向。今天是三郎出狱的日子,可老爹早就下过严令,今天谁都不许去长安接三郎。

    那语气十分坚决,崔莺莺也不好忤逆。

    她只希望三郎出来后,能够自己早点回来,到时给老爹敬上一杯茶赔罪,让这次的事情就这样过去。这半个月,她一天都没过好,白天魂不守舍,晚上也是反转辗侧,难以入眠。一想到三郎在雍州大牢里面,没有床没有被子连顿热乎的饭菜都吃不上,她就心里难受。

    她知道丈夫比较喜欢享受,平时是不愿意半点将就的。现在呆在那阴暗潮湿的牢房里,甚至都不知道他挨板子的伤口怎么样了。她几次派人往监牢送东西,可都被挡回来了。甚至就是想打探一点消息,都得不到。

    煎熬的半个月。

    自从三郎被关进大牢后,老爹也就没再去东宫当值,他请了假在家。

    家里的一切都挺好,崔莺莺不能管事了,也没心管事,但红线这丫头接过了她的班,用心的管理着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务,打理的也井井有条。雕版坊先后招募了二百名学徒,柯八爷郑木匠他们带着这些学徒,整天在那栋木屋里制木板,刻雕版,他们甚至还自己动手,在那小木屋边上又搭起了数栋木屋,最后还围成了一个大的院落。

    二百多人在那里日夜没停的干着,三郎之前交待的那套三经字和张氏家规的版都已经雕刻好了。

    酒坊也已经在筹备之中。

    红线那个香水小作坊,订购的一批瓷瓶和檀木盒丝绸袋子等也都送了一批样品过来,红线看过很满意。

    还有三郎用那个发酵池沤的粪肥浇的菜,长势也非常的好,比周围施其它沤肥的菜好的不止一点,绿油油的,甚至白菜上果然少了许多虫子。

    一切都挺好,可一切又都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这个家里,差了三郎。

    “下雪了,天更冷了,三郎怎么还没回来?”崔莺莺如望夫石一样站在那里。

    “十三娘,外面太冷了,你还是先回屋里去等吧。三郎肯定是先去秦爷家了,或者可能去东宫了也有可能呢。”红线给十三娘披了一件大氅,好声劝说。

    看着十三娘这个样子,她好心疼。

    半月时间,十三娘都瘦了一圈,下巴都尖了。

    崔莺莺望着渐被乱舞纷飞雪花所摭挡的村口,固执的道,“爹不让我去长安接三郎,我只能在这里等他,我不能让三郎在长安没人迎接,到了家里也没有人迎接。”

    “那我跟你一起在这里等。”

    红线扭头冲着了院里喊道,“杜采薇,去拿把两把伞来,再拿两件厚的斗篷来,再拿两暖手炉来!”

    院里,杜十娘听着红线那颐指气使的呼唤,心里气苦。忍不住抹了把眼泪,跟着张三郎来到张家,本以为脱离了烟花之地,以后能能做个名士高官的妾侍,日子会很舒服。可谁知道,她刚跟着过来,三郎就被给带走了,还被免官夺职,关押收监。

    张家人因此都觉得她是个祸水,没有人给她好脸色。

    十三娘还只是冷眼相待,最可恶的就是这个郑红线,仗着自己是妾侍,又是十三娘的陪嫁,因此处处刁难她,白天要在十三娘跟前立规矩,一站一整天。晚上这红线又各种使唤,睡半夜了,还叫她起来给她和十三娘端茶,每次还要她烧水煎茶,有时她折腾了大半天,结果红线却睡着了。

    有时想想,真后悔。

    可现在契约还在十三娘的手里,她根本没的选择。

    唯一的希望,就是盼着三郎早点出狱回来了。

    长安,秦王府。

    李世民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大雪纷飞。

    “又是一年除夕至。”

    “是啊,过的好快,回首这一年,年初征讨中原,破窦建德降王世充。到了年底,又再讨河北,殿下率军三月扫平刘黑闼,这一年,真是东征西讨,无往而不胜。”

    几名秦王府心腹文武一起笑着称贺。

    “武德四年,是我大唐定鼎中原,一统南北的一年。擒窦建德降王世充斩刘黑闼,孝恭和李靖则三月破江汉,一月定岭南。”李世民笑着道,这一年对大唐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不论是中原还是南方,各处战场上都是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殿下居功至伟。”

    几名心腹都毫不掩饰的道。

    李世民也有一点心中骄傲,今年的几场大战中,他李世民无疑是取得功绩最大的那个。不说中原决战,灭了郑夏联军,夺得了大唐争夺天下最重要的一战。就是后来河北刘黑闼再叛,一月席卷河北,无人可挡,最终也还是他亲自出马才拿下的河北。

    那是场相当漂亮的平叛战事,跟他武牢关大破窦建德那一战一样的值得他自豪。

    想到河北之战,他忍不住又想到了张超。

    那个让他几次看走眼的年青人,如果不是他,洺州城可能会坚守更久,河北之战也许会再打上半年都可能。

    可现在那家伙却还在监牢里面,李世民不由的摇头。

    “玄龄,今天是张三郎出狱之日吧?”

    “是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再提此事,心里却想着,这次委屈他了。

    东宫。

    李建成听着下面的禀告,知道张超一行已经被放出来了。

    “嗯,孤知道了,下去吧。”

    李建成会在那里沉默了一会,伸手从案上拿起一个卷轴,打开,再次读了起来。这是他命人抄写的资治通鉴,目前只有九章的内容。

    九章内容不多,重头到尾的看了一遍。

    这是张超资治通鉴中周纪的第一卷,虽只九章,但内容却不少,尤其是张超写的时候,也还加了点内容,不但增添了部份后世得到考证的史料进去,也增加了一些史论,其中既有一些后世名家史论,也有些张超自己的私货。

    再次看完,李建成放下卷轴。

    每次看完这卷书,他总是非常的矛盾,这让他根本看不清楚张超这人。能写出三字经的人,才气斐然。能作出张氏家规的人,应当是个修身养性功夫极好的人。但能写出这卷周纪的人,他不仅得有才情,有修养,还得有极好的品性,是德才兼备的。

    但张超的书写的都极好,可他这个人,有时却让李建成怀疑他的德与才不匹配,甚至觉得张超有点名不符文,是个写起文章来很好,可自己却做不到的伪君子。

    特别是上次的那场闹事,李建成事后想过无数次,都不明白张超为何会那样冲动那样做?

    什么样的人,能写出张氏家规写出资治通鉴,结果自己却那般糟糕的?

    这甚至让他进而怀疑起张超的这本资治通鉴来,张超说以史为鉴,可他自己都做不到半点。这样有才却无德之人作的书,自己应当信奉吗?

    这个家伙,上次给自己惹了太多麻烦。

    李建成摇摇头,真难把这本书跟张超联系起来。

    书是好书,人,有点一般。

    “来人。”

    “殿下有何吩咐?”

    “派人往灞上张家送些礼物,安慰下张三郎。”

    “送什么礼物?”

    “就送一百两黄金吧。”李建成随口道,然后挥手。

    风雪很大,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张超却和马周纵马奔驰,似要发泄这半个月来的压抑。

    马周还是跟着张超回了灞上,六品的官免了,马周继续回来当他的白鹿书院副山长。

    顺便,还继续兼着张家的大账房。

    崔莺莺等人都快成望夫石了,终于等到了张超。

    张超骑着马从飞雪之中钻了出来,崔莺莺高呼一声三郎,扔下手里的油纸伞就往前奔跑过去,地上有刚下的雪,有点滑,她一不小心,就摔在了地上。

    张超从马上跳下,急跑几步上前,一把将崔莺莺抱了起来。

    “你怎么在外面傻站着,等我吗?”

    “我才不等你,你还知道回来啊。”

    张超任崔莺莺拿着一双拳头敲打着自己的胸脯,这傻女人,变瘦了。

    “你瘦了好多。”崔莺莺看着张超那销瘦了许多的面孔,一脸的可怜心疼。

    手摸在脸上,好冰凉,张超心疼,“你就在家里等我不好,在这外面傻站半天,下这么大雪呢。是不是我今天不回来,你就在这站一天?”

    “你不回来你去哪?今天可是除夕贺岁,难不成你还在外面养了外室?”崔莺莺虽然全身冷的很,可这会被丈夫抱着,却觉得心里暖洋洋的,男人就是女人的主心骨,他回来了,她的主心骨也就回来了。

    “我外面没养外室,不过我先前确实在长安城买了套宅子的,本来是想给你惊喜的。”张超坦白。

    “走,回屋去。”张超横抱着崔莺莺往家里走。

    “快放我下来,让人看到成什么体统。”崔莺莺羞红着脸喊道。

    “你是我妻子,我抱你又不犯法,这天经地义,谁也说不了什么!”

    “三郎,等等我。”被忽视了的红线觉得万分委屈,我也天天有盼着你回来啊,见了面都不跟我打声招呼。


第262章 版权(第四更,600票加更!)

    孔颖达觉得天上掉了馅饼,猛然起身,万分激动的道,“免费,你没有开玩笑?”

    张超当然不会跟孔颖达开玩笑,免费也是他仔细考虑过的,这本书总共三十卷,让孔颖达按市价拿出几千块贯钱根本不可能。但这本书确实不错,用心之作。在他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总结前人的版本讲义理,代圣人立言的书。

    而且这本书有一个优点在于他的训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

    论语毕竟是一本战国时的作品,到此时已经近千年的时间。这长漫长的时间,有些古代通用的词语后世可能不用了,因而难以理解,或者某个词语的某个意义后世不用了,也容易致误。另外也要解释文意,包括分析句读,以及考证名物,典章制度,引证史实故事等。

    训诂,就等于是彻底的解读一本经典,让后人能够更轻松的理解。

    孔颖达训诂就非常祥尽正确。

    张超打算自己印这本书卖,若是在后世,他还得给孔颖达版权费,得有他的授权才能印书开卖。但现在没有这个版权的意识,不过张超还是打算给他点钱。

    “要签授权契约?允许你们拿我这本书刻印出售?”

    孔颖达觉得这当然没有问题,这还需要授权,需要这么正式的签契约吗?

    “只要你和我们契定这个契约,我们每售出一本书还将给予你十文钱的版权费。”张超笑着对孔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