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387章

唐朝好地主-第387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其它的论语诗经等并不适合开蒙的孩童。”

    张超撇撇嘴,郑家就是小气。

    千字文还是南北朝时所编,由梁武帝让周兴嗣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选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纂成文。都是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句平白,易诵易记。

    这也是如今最通用的启蒙书。

    张超只是开个私塾,现在是启蒙,因此郑善果直接给了本千字文。若等张家私塾的孩子开过蒙,再往上学,一般也是学儒家十三经。也就是论语诗经孝经尚书这些。

    就一本千字文,连个塾师都没,张超觉得有些头疼啊。

    话已经放出去了,要接收那些村民佃户的孩子们入学,可现在这情况不对啊。

    想了想,张超觉得只能自己先兼个小学老师了,接下来还是得想办法去请几个老师来。崔莺莺派了管事到几个庄子上跟佃户们商议退田的事情,果然,张家的条件一出,那些庄户几乎都愿意退田。

    一个免费读书,就已经让他们迫不急待的同意了,生怕答应晚上张家私塾就没有他们的份了。

    “什么,他们想现在就送孩子来启蒙读书?”

    张超也有点傻了,不是说好明年年后开学吗,怎么现在就要送孩子来。他低估了这个时代人对于读书的渴望,这些庄户们生怕夜长梦多,时间一久到时又出变故。

    许多村民昨天听说了这事,今天就带着契约和孩子过来了。一边过来把契约和田还给张家,一边就要把孩子交给张家。

    反正他们的话说,这孩子以后就交给张家了。白天读点书,然后剩下时间张家做事。按他们的意思,这些孩子等于是托管给张家,让这些孩子们半工半读。

    “送了多少孩子过来了?”

    “二百多个。”

    张超为这个数字惊讶不已,可管家下一句话让他越发的惊住,这二百多个还没有算上张家沟的村民,以及附近其它的村民孩子呢。

    “全加起来,得有三百多个。”

    三百多个啊,这都能开上十个班了。现在这私塾都不一定能挤的下这么多人,而且三百多个怎么教?

    场面失控。

    张超过去看了下,一堆的男孩子挤在新建好的私塾院里。张家新建的私塾的东头,夯土墙,里面是木板墙,顶上是树皮和茅草顶。有三个大房间,另外有三间小点的房间,这本来是给先生们居住的。院中间还有个空场,现在这个空场里挤满了孩子和家长。

    一个比标准篮球场大点的院子中,起码挤了有四五百人。

    张超一眼望去,头疼。

    那个起码都有十五六岁了吧,那也是来开蒙的?

    还有那,有没有四五岁,鼻涕挂那么长,这样的也太小了啊。

    张超不得不让管家却宣布,张家私塾暂时只接受十岁以下,六岁以上的孩童入学开蒙。十岁以上的,年纪太大了,还是算了吧。至于六岁以下的,今年年纪还小,可以待到了年龄之后来。

    “大家放心,我张家私塾开起来以后,对于附近乡亲子弟会一直接纳的。”

    有张超亲自出面,并承诺以后,许多乡民才有些不舍的把超过了年龄和还不到年龄的带走了。但还是有好多人跟管家耍赖皮。

    一个妇人拉着个比她还高的小伙,非跟管家说这孩子才九岁。

    “我这娃真的才九岁,只是个子长的快。”

    “大嫂,你这娃都起码十三四岁了啊,现在来开蒙,实在是太迟了一些。”

    十三四岁来上小学,这要读出出息,这少说也得读个十年吧。再说了,都这年纪了,这少年估计也静不下心来跟着群小弟弟们一起读书。

    “婶子,你这孙子太小,这估计才三岁吧?还是等再过两年,再送来吧。”

    费尽了口舌,总算是打消了许多人的念头。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在赶来。

    “抱歉,我们暂时只收白鹿乡的乡亲子弟,白鹿乡以外的暂时无法接纳,我们私塾地方有限,师资也有限。”

    张家办私塾的消息,也不知道怎么的一下子就传开来了。好多十里八乡的人都跑了过来,甚至有宁民县以外的地方也有人送孩子来,有蓝田县的,有新丰县的,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多早起床赶了多少路。

    但张超也只能拒绝,收不了这么多学生啊。

    “员外郎,我们愿意付学费束修。”一个看着很干净整齐的乡民道,看他样子,估计是个自耕农或者小地主了,为了这个机会,肯下本钱。

    面对着这么多的人,张超确实头疼。

    他当初根本没料到会这么热闹。

    最后还是马周出了个主意,来个挑选。

    挑选的标准一是年纪,对原来张家的佃户和本村村民,年纪标准是六到八岁。而对于其它的孩子,一律为只收六岁的。

    第二个要求,张家佃户和本村村民,免学费也免考核。

    但对于其它想来入学的孩子,一得考较,只要较聪明的孩子才收,二得收学费。

    符合这些条件的,才能收。

    “我们还得加个数量限制,最多收一百。”张超对马周道。

    马周对着那满满一院子,排队都排到外面很远的人群,努了努嘴。“一百个根本不可能,起码也得三百。”

    张超指了指自己这个刚修好的私塾,“才三间教室,就算把那边三间给先生准备的房间一起用来教课,也坐不了多少人啊。”

    马周却是笑着道,“我觉得这里完全可以容的下三百个学生。你那三间大房,每间坐上五六十个没问题,这边三间小点的,每间坐三四十个也可以。这边院墙下还有不少空地,再搭一排,能建五六间房,还能坐二百,加起来,这里能接纳五百个孩子。”

    张超觉得自己的这个私塾挺小的,后世这么大的地方,顶多也就收个一二百学生。

    一个教室挤六十个?这教的过来,后面的人能听的清楚?

    再说了,就算弄起这么多教室,可十二个班,也没这么多老师啊。

    “有两三个先生就能教的了三百蒙童了。”马周有些不以为然的道。听的张超目瞪口呆,后世读书,一个班级多是二三十人,就算多点也就三四十个吧。

    至于师生比往往是十比一二十比一,马周却说一百比一甚至一百五比一。

    这是教书,这是放羊吧。放羊一人放一百多头,也不容易啊。

    “蒙童嘛,不就是如此,让他们多背书,一天教两三个字就已经足够了。一个班教一课,然后让他们自己读书,一个先生带几个班并没问题。我那时读书,也是这样过来的。”

    按马周的话,蒙童有本千字文,够他们学上两三年了。两三年后,再根据其中蒙童的学习进度,再视情况教他们论语之类的。

    这太不负责任了,这样教孩子,放后世,不得被家长打破头。

    “反正教一个也是教,教一群也是教,干脆多收几个。”马周没有丝毫的压力。

    三百个蒙童的私塾,这也太大了一点啊。人家收个三十个都已经很多了,你居然要收三百个。

    “不行,太多了,最多二百。”张超退了一步。

    二百个还是有些多,但看外面这人山人海的样子,如果张超敢说只收个五十一百,估计乡民都得暴动。

    他现在愁的是去哪里弄那么多先生啊。

    “马先生,考核挑选,就委托给你了。最多只能收二百,再多一个也不行。”

    “你不亲自去把关啊?”

    张超摇了摇手,“我还有事。”

    就算收二百个学生,可现在没有请到私塾先生,靠张超跟马周两个不现实啊,他还是东宫太子洗马呢,现在只是请假在家,等过完年,总得去上班啊。

    回到家里,崔莺莺正笑眯眯的拿着算盘在算账呢,她的面前摆着一大叠的契约。那都是原先张家跟佃户们签订的租约,现在又都回到了张家手里。

    一千多亩地也重回到了张家手里,不过那些寄养的牛在张超的坚持下,还是留在了各家。他们继续帮张家喂养,到了农忙的时候,也可以用张家的牛耕地,但不得用于拉车等其它。

    “三郎,都都收回来了,一亩没少!”

    张超对崔莺莺这个罪魁祸首有些无奈,“你是把地都收回来了,可现在私塾那边送来了几百个孩子呢。我最多只能收二百个,但现在却连先生都没。”


第239章 严惩不贷(第十四更!)

    疯狂连更,存稿全更了!后面还有!求订阅求打赏!

    太极宫。

    李渊听了杨恭仁的奏报,眉头紧皱,面色凝结。

    “陛下,此事已经传的长安皆知,影响实在恶劣,若是不严加惩治,实在难平众愤。”

    “早上才发生的事情,已经长安皆知?”

    “街知巷闻,轰动长安。”

    李渊揉了揉太阳穴,这件事情具体经过他都已经知道了,他也在第一时间就派人给太子传了口谕,让太子管束好东宫属吏。但现在事情不但没平息,反而整个长安都知道了。李渊也不傻,当然明白这事情背后有人推波助澜煽风点火。

    不问可知,这背后定然是有次子世民的影子。

    有些事情,李渊知道,但不愿意却面对,可现在事实却摆在面前,不想面对也不行啊。东宫一出点事,就整个长安都知道了。

    “这些勋贵子弟确实有些过份了。”李渊沉吟良久之后,终于下了决心。

    这事情不可能就这样大事化了,不然秦王只会闹的更厉害,必须给秦王一个安抚。

    “传朕旨意,所有参与此次斗殴之事的东宫官员,一律罢免官职。”

    “一削到底?”

    李渊点了点头,他对那些勋贵向来是很宽厚大方的,毕竟大唐立国,这些人也是多有功勋。但现在不少勋贵子弟也确实十分胡来,没有个约束,越来越不像话了。这次就杀鸡儆猴,杀一儆百。

    等过了这阵风,到时再给他们重新授官也没关系。

    “陛下,只是免官还是太轻了。”

    “那就再把他们在牢里多关几天。”

    “陛下,东宫有失管束。。。。”

    李渊打住了杨温的话,“裴世矩、郑善果身为东宫詹事和左庶子,为东宫官僚之长,此次东宫属官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他的失职,裴世矩、郑善果罚俸半年!”

    杨恭仁一听皇帝的话,也明白这个事情是要到此为止了。

    距太极宫不远,东宫。

    李建成听说雍州衙门调武侯把张超等一众早上闹事的东官属官才给抓起了雍州牢房,不由的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之上。

    李建成咬着牙,愤怒到了极点。

    “杨温、高士廉二人如此蔑视孤,真当孤好欺?”

    “来人,备车,孤要进宫面圣。”

    魏征站起来,问,“殿下见了陛下欲说什么?”

    魏征一句话,让李建成又坐了回去。是啊,见了皇帝说什么?早上皇帝只是派人下了道口谕给他,但并没有要严惩之意。

    魏征见李建成不再冲动,劝说道,“本已平息之事,现在却再起波澜,很明显,这是秦王府在背后推波助澜。这事我们知道,陛下当然也会知道。现在就看陛下的态度,如果这个时候殿下去面见陛下,只怕会适得其反,不如静观其变。”

    “就这样什么也不做?”

    “殿下,什么也不做是最好的。只要殿下一日还是太子,那么陛下肯定会维护殿下的。就算秦王借机生事,陛下肯定也会维护殿下的。”

    “静听消息就好。”

    翼国公府。

    程咬金牛进达都赶来了秦琼府上,连李世绩的爹李盖,还有向来不怎么与秦琼走动的尉迟敬德都来了。

    牛进达坐在秦琼旁边呼呼的生着气,昨天儿子狼狈回家后,他就问清了事实。得知程处默几个跟王君廓的儿子在青楼斗殴,他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反而心里暗自觉得儿子长大了,都知道争女人打架斗殴了,还挺高兴呢。

    只是后来听说程处默几个居然打输了,才揍了程处默一顿出气。

    本来以为这事情就这样算了,谁知道他们一大早跑去找了张三这个杀才,然后带着上百号人把王永安围殴,腿都打断了。

    听到下人禀报,当时程咬金还哈哈大笑。打的好,这才是是我程咬金的种,打仗怎么能打输,被打了更要打回来。他还称赞了张超几句,觉得这小王八蛋,投了太子挺让他不喜的,可这次表现很好,很有男人气势。

    不过程处默回来之后,他还是揍了程处默一顿。

    这次不是因为打输了,而是程处默居然还要去找张三来帮忙找回场子,太丢他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