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114章

唐朝好地主-第1114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超早朝后过去的,青鸾正呆在石堡上眺望着远方,站在窗口唱着歌。歌是用她们的语言唱的,张超听不懂,但觉得歌声悠长而美丽,充满着韵味。

    他就站在下面静静的听着,等她唱完,他在下面鼓掌叫好。

    高堡上的青鸾这才发现他来了,笑着说怎么不早出声。

    “这么好听的歌,我怎么能不听完呢。”

    据说青鸾的老家,以前的东女国女王城里,有上千座的大小石堡。每一座石堡里,都有一户东女人家。那些家族地位越高的,家里的石堡越高,她们家年轻的姑娘到了年纪的时候,那些想要追求她们的男子,晚上就可以来爬石堡,不得借用任何工具,得徒手攀登上高高的石堡。

    女王家的石堡,足有九丈之高。

    张超为青鸾修的这座石堡就有九丈之高,如同是一座高塔。

    不过张超可没有本事徒手爬上这座石堡,虽然石堡到处都是缝隙,但他是不会去爬的。

    踩着石阶盘旋而上,走到一半的时候,青鸾就来接他了。

    两人一阵亲吻,张超搂着她的腰登上堡顶。

    站在堡顶,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汉京做为帝都,规矩很多。包括建筑的规格,房屋数量,屋顶高度,甚至用的颜色都有很多限定。

    九丈高的堡楼,是不许别人建的,但这是皇帝敕建,赐给苏毗女王的,倒也就没事。

    “最近没去打球?”

    “没什么意思!”青鸾有些不太高兴,她最近跟太平公主有些斗气,在京无聊,她也建了一支马球队,球手都是苏毗女骑士,因此实力挺强,为她赢得了不少的赞誉。

    这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谁知道太平公主李令月非要来挑战她。结果几战下来,青鸾的球队输多败少,这让她很恼怒。

    她认为不是自己球队不行,而是李令月喜欢出些阴招,使手段。

    “太平就是这么个胡闹性子,你又何必跟她一个孩子计较。”

    “什么孩子,她都嫁做人妇了,哪里还是什么孩子。若是公平比球,输也就输了,可尽使阴招,算什么气度。”

    张超笑着哄她,“你若是觉得在家无聊,就出来帮我做事。平阳年后要去南洋了,北衙元帅一职要空出来。你也知道这个职位对我来说很重要,非心腹之人不放心,你是我女人,你对兵事也懂,平阳推荐了你接替她,我想想也不错。”

    “你现在呢就先出来做个北衙副帅,给平阳打打帮手,先熟悉起来。等明年她离开,你就正好接起北衙的重任。”

    青鸾很意外。

    “我?北衙大帅?我能行吗?”

    “你都能建立苏毗国,执掌一个北衙又算什么,我相信你的本事。”

    “可是·····”

    “哪有什么可事的,你看平阳不也是女人,但她在军中多年,那些将军校尉们,哪个不对她服服贴贴的。”

    “你真的相信我能行啊?那我试试。”青鸾有些兴奋的道。




第1499章 李治

    十一月。

    澳洲定南堡。

    “中原应当是白雪飘飘了吧?”

    李治站在一根雪梨树下,感叹着问道。在这里呆久了,也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独特天气,这边似乎与中原相反,春冬之时反而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而在夏初之时,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不过这里的最热,也没热到哪里去,十一二月最热的时候,其实也就跟中原的早秋相似。而最冷的时候,也跟初晚春相当。

    在这边,四季并不是那么的分明。

    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

    呆久了,反而挺喜欢这边的气候。

    这里有最好的港湾,最好的平原。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澳国公府定南堡已经初具规模,他们修建了城堡,建设了道路,开垦了庄园,建立了牧场。

    还修建了码头。

    现在,定南堡里,还有了国公府、警察厅、法院、议会等各衙门,也有了银行、市场等商铺工坊。

    虽然这一年多来没能得到中原的人口和物资的补给,期间也还经历过土著的袭扰以及疾病的威胁,但他们都挺了过来。

    肥沃的土地、良好的气候,以及充沛的降雨,使得他们开垦的土地,收获不错。现在仓库里已经还有不少剩余的粮食存储起来,土豆、玉米这些作物在这边非常适合种植。

    他们养殖的牛羊马匹等,也越繁衍越多。

    而那优良的港湾里,也有丰富的渔产,为他们的生产提供了许多帮助。

    一年多的时间,李治也慢慢的从一个年轻的废太子,变成了稳重成熟的男人。依然还很稚嫩的脸上,却已经能看到很多成熟。

    “是啊,十一月,中原此时肯定早下过雪了。”

    王安回道。

    来到澳州一年多,他们甚至一次雪都没有见过。甚至这里都没怎么冷过,再冷的天,也没有见水结过冰,也没见天下过雪。

    最冷的时候,是中原最热的时候。在这里,却也只需要穿一件夹袍就行了。

    而现在中原正是最冷的时候,他们这里反而是最暖的时候,一件薄衫就足够了。甚至那些土著奴隶们,直接打着赤膊。

    “算算时间,中原的补给船也应当到了。”李治道。

    看看这座蓝色海湾里的定南堡,李治很自豪。但一年多没有中原的补给,当初带来的许多物资也都用完了,这个时候急需要补给。

    李治是需要的还是移民,虽然这一年多的时间,李治也派人四处出击,抓了一些土著过来为奴隶,充当着劳力,帮着修城、铺路、垦荒、做工,但人口还是太少了。

    此外许多工具李治也缺,铁器现在还是他们无法自己生产的。就连身上的穿的衣服,也没这个能力生产,偶尔也只是用些兽皮,制造一些简单的衣服靴子。

    遥想当初登陆这里的时候,又怎么会想到,一年多后,这片蛮荒之陆上,能建起这样一座城堡,这里能聚起三万多人口。

    想到一年多前,在香料群岛与父亲分别,然后再无消息。也不知道父皇是否到达美洲,不知道他在那里是否立足。

    他更无时无刻不想起美洲,不知道兄长李承乾在中原如何,为何这么久就不能派几条船过来。

    想着想着,李治不由的流下了两行热泪。

    他虽然心里一直没放下回中原,可是看看自己的那几条船,看看自己的这座小城堡,就算全民皆兵,把所有青壮征召起来,都凑不起五千人。

    一年多时间,他的领地人口发展到了三万余人口,拥有了十余万亩耕地,听起来很不错的样子,其实跟中原一比,却能让人一切念想都灰飞烟灭。

    “也不知道大唐是否还在!”

    李治遥望北方中原方向,想起承乾依靠着张超等人,迫父皇退位,废他太子位,他觉得承乾的帝位也并不稳固。

    张超这种人,肯定不甘久居人下的。张超有能力也有人脉,承乾未必控制的了他。

    虽然承乾当初起兵,让他失去了太子之位,甚至被流放到了这澳洲,可心里面,李治却又还希望承乾能够坐稳皇位。

    毕竟,他李治这个澳国公,是大唐的澳国公。若承乾这位兄长坐稳皇位,保住大唐帝国,则他还有个根,澳国也还能得到中原的补给,得到中原的囚犯移民,得到奴隶补给,得到物资装备的供应。

    而若是承乾丢了皇位,则大唐也就保不住了。

    大唐都没了,澳国公也就不存在了。

    若他们被扔在这里自生自灭,那他也就成了海外一遗民了,此生也放能在这里生存,但别想现回中原,更别提他心里的那念念不忘的目标。

    “殿下,臣已经派出船北上迎接。若补给船按约而来,肯定就能迎上。”

    王安也在等着这些船的到来,算算日子,确实应当来了。王安是太原王氏家族,太原王氏做为五姓七家,本是高高在上。但入唐以来,五姓七家其实一直被打压,虽然也有一支与张超联姻,可在武德到贞观年间的历次动荡中,每一次,太原王氏,总有被打倒清洗的。

    王安就是在护法之战中最错队的,跟着李治来到澳州,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李治,现在他既是李治的老丈人,也是澳国公府的国相。

    澳国能有这么大的发展,与他的能力离不开。

    掌管着澳国公国这么一大摊子,王安比李治更明白这里对中原的需求,随着时间越久,这里也越需要中原。

    等待总是有些让人煎熬的,尤其是时隔一年多后,他们与中原不通音讯,根本不知道中原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本应当前来的补给船队会不会到来。

    一天。

    船没出现。

    两天,船还没出现。

    一连好几天,船还是没有出现。

    等到第七天,李治已经不抱希望了。

    本来定南堡里的人,也都做了许多准备,在迎接中原船只的到来,可此时也都慢慢的冷淡了,失望了。

    “你说中原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船只没有按时来?”

    “殿下,这里距离中原那么遥远,延期一些也是正常,可能船队已经在路上了。”王安安慰。

    一直到第十天的时候,一条船回来了。

    那是澳国公府的船,双桅快帆船。

    船只进港,李治亲自跑到码头。

    “船,船,中原的船来了。”船长激动的向李治禀报。

    “船真的来了吗?”

    “来了来了。”

    王安在一边问,“来了多少船,带了什么物资?”

    “很多船,来了很多船,足有上百条船,满载着无数的移民、牲畜还有物资!”

    李治不敢置信。

    怎么会有这么多船,这么多人,这么多物资?

    王安听了也没有高兴,他甚至皱起了眉头。

    就算承乾还在位,可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支援力度。

    难道说,朝廷想要吞占这里?

    他们辛苦打下了这里的基础,建立了这里的一砖一瓦,开辟了这么多的田地,朝廷要来摘桃子了?

    可惜那个报信的船长并不知道太多具体的消息。

    又等了一天。

    第二天的中午,远处出现了白帆。

    先是一点白帆,然后是高高的桅杆,再是第一朵白帆,接着越来越多条船出现。

    果然就如同那船长所说的,来的是一支庞大的船队,起码上百条帆船。

    李治神色不宁的站在那里。

    船队进港,缓缓靠岸。

    “有诏令到,澳国公李治接旨!”

    船上下来一群人,当先一位身着绯袍,手捧着一道黄绫绢旨。

    李治上前跪接。

    他本来以为这是道承乾发给他的旨意,谁知越听越不对劲。

    听到最后,李治几乎已经是趴伏在地上,肩膀耸…动着,泣不成声了。

    大唐亡了。

    皇帝承乾也已经禅让退位,并被放逐到了非洲之南去了。

    如今中原是代唐而立的大华,皇帝就是那个他一直忌惮担心的张超。

    张超继位都已经一年多了,基本上他离开中原不到半年,张超就从吕宋返回中原,然后篡位自立了。

    张超的篡位,居然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整个中原,居然没有大唐的忠臣良将。

    使者宣读完圣旨,站在那看着李治哭成一个泪人,心里也是有些感慨。

    “澳国公,接旨吧。”

    李治还在继续哭着。

    旁边国相王安也是感慨万千,想到中原大唐已经亡了,同样忍不住就流下两行热泪,就连那些赶来港口迎接的澳国百姓,也有很多人流下眼泪。

    他们也不知道为何流泪,只是此时这种气氛下,忍不住落泪,也许是对故乡的思念吧。

    “澳国公,大华代唐,也是天命所归,顺应时势。还望澳国公能够正视,我大华陛下仁慈,善待唐室。澳国公的爵位、封地俱不变,非但如此,陛下还念及国公在澳洲开拓艰难,不但如约派出船队前来补给,还特意多调拔许多物资以赏赐。”

    赏赐的东西不少,发配流放来的囚犯、赏赐的奴隶,还有牛羊等牲畜,各种工具,布匹衣服等等。

    王安擦了擦眼睛,伸手去扶李治,在他耳边低声道,“殿下,先接旨吧。”

    李治伏在地上不肯起来,王安拉了几下都拉不动。

    “殿下,莫要如此,殿下与我澳国之生死存亡,皆在殿下此时一念之间也。”王安焦急的提醒着李治,若是李治不识时务,后果难料。




第1500章 101

    松浦清秀身披领主甲,外罩大华将军袍,大步流星的当先走入帅帐。

    “末将松浦清秀携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