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1045章

唐朝好地主-第1045章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夏花绷着的脸,张超不想再解释什么。

    “等到明年五月,到时你们乘季风南下。乘季风南下再西行,一路上会快捷许多,我会先安排一批人去那边,为你们建好城堡,开辟一些耕地,放牧一些牛羊,到时你们过去之后,也不会那么艰辛。”

    “爹,如果你真疼爱女儿,那就别把陛下流放到那非洲去!”若华道。

    “如果他愿意,当然可以留下,但他并不想留,我也不会勉强。”

    八月八禅让大典。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朝堂上,这段时间,张超也一直在进行着各种人事、组织的调整。

    现在的调整,基本上就是为新朝做准备了,上来的人,就会是以后新朝的人,甚至现在调整的衙门架构,也会是新朝以后的架构。

    长孙无忌等人已经辞去内阁职务,现在马周是次相,褚遂良、岑文本、于志宁、杨师道等依然是群辅,加入了王珪、唐俭、郑善果三人为辅相。

    而翰林院削去批红之权,改为拥有封驳之权,议会贵族院罢去六科。

    翰林院以房玄龄为翰林学士承旨,孔颍达、陆德明、李守素、虞士南、崔干、孙伏珈等八人为学士。

    御史台则负责监察事务,有风闻奏事,监督弹劾之权,同时也设置台狱,负有特殊案件的审理,与刑部、大理司并称为三法司。

    而议会两院则拥有立法权,财政预算审核通过权,监督行政权。

    一阁一院一台一会,就形成了如今全新的帝国权力格局。

    内阁决策执政、翰林院审议封驳、御史台纠察弹劾、议会立法监督。

    御史台的权职也是在不断的加强之中,现在与内阁、翰林院、议会并列,充分的显示了在新朝之中,这个衙门的重要性。

    可以不客气点说,张超当了皇帝以后,只要能够控制御史台,那么有这么一个监察机构,就能紧盯着阁院,到时哪个宰相、学士要是不合张超的意,就能用御史台把他弄下去。

    皇帝都不需要出面,驱使御史们紧盯就行。

    其实承乾就是缺了这种手段,只知道用皇帝的权威去硬压,这算是落了下乘。

    皇帝聪明的做法,永远都是驭使着手下的臣子们互相制衡,哪里需要皇帝亲自出马。

    先上后下,这段时间以来,中枢在整顿调整,人事已经差不多理顺了,该拿的都拿下了,该换的也都换了,现在则在开始地方上的人事调整。从道一级的宣抚使到左右布政使到按察使到都指挥使,然后是边疆领的总督、提督,接着是中原各州的刺史、长史、司马、六曹等等,等调整的差不多了,也就是张超全面控制天下,正式受禅登基的时候了。

    一切都有条不紊,连长孙无忌都妥协了,没有哪个再不识眼的。

    受禅日子一天天临近。

    国号、年号等都在确定。

    国号有两个,中华帝国,或者华夏帝国。全称则是中华联邦帝国,或者华夏联邦帝国。

    张超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中华帝国这个国号,中华中华,也可以简直中央之国,中央的华夏帝国。

    在这个时代,华夷还是要分的比较清的。

    分封诸侯,也就是要尊王攘夷。

    至于年号,自汉武帝起,采用登基后年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其实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换算起来比较麻烦。

    而西方现在采用的还是罗马共和国时的独裁官儒略·凯撒时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儒略历。这种历法在几百年后,被罗马教会改良后变成了后世的公元历。

    张超有个想法,打算推行一种新的历法,不是传统中国历史上的这种皇帝年号历,而是能把整个中国历史串起来的纪年。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一是以西周时的共和执政的那年做为共和元年,从那往后这样推算叠加,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正式年代记载的开始。

    另一种则是以孔子的诞生之年为纪年开始。

    一种是共和历,一种是孔子历。

    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而如今是开元三年,对应历史上应当是贞观十三年,算来应当是公元639年,这么一计算,如果按共和历来算,现在应当就是共和历1400年。

    如果用孔子纪年,那么今年就是孔历1190年。

    还有一种纪年,后世也用过,不过如果按黄帝纪元来算,就应当是黄帝纪元5017年。这个纪年,远不如共和纪年和孔子纪年来的精确,缺少足够的史书资料支撑。

    所以张超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共和纪年或者孔子纪年,也可心选择一种纪年然后再加上帝国年号纪年一起兼行。

    比如今年八月八,张超登基御极,那么今年就可以改元,则今年是共和纪年1400年,中华联邦复兴元年。

    拿着笔,张超在纸上写下共和历1400年,孔子历1190年,中华联邦帝国复兴元年几行字。




第1408章 皇后

    张超这段时间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半夜才回到城东的太师府。

    现在这里已经改为摄政府,十几年来,这座大宅门改过很多次名字。最初的学士府,后来成为赵国公府,再后来成了越王府,再后来又成了相府,再变成安国赵王府,又改为首相府,又成为了摄政府。

    朱门前的那条横街,牌楼越建越多,门楼也越建越多。最早是六重门楼,后来七重,如今都已经是九重门楼了。

    朱漆大宅门越发的高大,但也越发的森严,已经没有人能够让这栋大门为他打开。能走大门的侧门,已经是十分了不得的人物,一般的人,都只能走侧墙上开的小门进出。

    张超回家,也喜欢走侧门,从侧门进去离居住的内院也近,还不用那么兴师动众。

    现在的摄政府的四周,驻扎着三千人的侍卫,一般人根本难以靠近。

    从侧门进了府。

    府中静悄悄的,老铁枪已经出殡下葬,府中的灵堂也撤了,但府中家眷却还都在服丧中,禁止娱乐。

    回到府中,先去浴室里洗了个澡,然后换回了丧服。

    然后他去了妻子崔莺莺的房间,与她说起宫里两个女儿的决定。

    听完,崔莺莺只是点了点头。

    两人成婚也快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崔莺莺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没什么变化,虽然她的头衔也一变再变,随着丈夫不断的升官晋爵而变化。

    只不过她和刚嫁入张家时并没改变多少。

    她不是一个讲究穿戴的女人,甚至不如张超那样讲究饮食,平时在家也不如杜十娘那样喜欢化妆打扮,也不如卢氏那样热衷于名门贵族家的那些贵妇们的聚会。

    她不爱出门参加贵妇们的社交圈子,也不喜欢逛街购物。

    这些年来,她比较喜欢的事情就是盘点计算家里的账本,教育子女,管理越来越庞大的府中事务,和越来越多的人员。

    她也不太关系外面的什么军国大事,朝堂政治。

    甚至不会去特意关注丈夫在坊间的形像,若非必要,都不会去其它贵妇人家走动。

    她甚至都极少回娘家。

    她比丈夫还大几岁,过了四十岁后,就不肯再生孩子了,认为年纪大了,以后老了儿女却还年幼。每次与丈夫敦伦的时候,都会要求丈夫戴套。

    这是一个在府中很有威望的女人。

    张超向来不怎么管理府内的事务,偌大的张府,被她管理的井井有条,深得府中下人敬畏信服。

    “八月初八,日子定下来了。再过不到一个月,你就要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了。”

    崔莺莺微微一笑,“这些年我妻凭夫贵,从学士夫人到国公夫人,再到国王妃,如今要当皇后,也没有什么激动的。”

    她的女儿当过皇后,另一个庶女做过贵妃,现在她自己也要当皇后了,她确实没有什么太过激动的。

    甚至心里面,反而总有些不踏实。

    丈夫又不是什么天潢贵胄,不过是一无所有的白手起家,二十年,从白丁到亲王,已经足够让人惊讶了。

    如今却要成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皇帝。

    “其实若非父亲突然病重,本来我现在应当都带着一家老小到了吕宋的。相比起这皇后,我觉得王妃还更踏实些。”

    张超拉过妻子的手,二十年。

    妻子也从当年初次见面时的羞涩腼腆,到如今的成熟稳重。当年他们悄悄私下通信,约会青龙寺,如今两人都老了。

    眼角的皱纹掩饰不住岁月的痕迹。

    “不用担心,一切都很好,会顺顺利利的。”

    虽然崔氏出身的家族,只是清河崔的一个小支,当初家里甚至将她卖婚给一个白丁的张超。但家族的家规却一直很严格,她打小受到过很传统的教育。

    谨守规矩,相夫教子,这些年来,张超在外打拼,家里始终一切和谐安宁。刚入门的那几年,还对丈夫领进门的其它女人会有些醋意,对杜十娘她们也有过些严厉的时候,还曾跟平阳闹过一阵子。

    但慢慢的,她也放开了,不纠缠于那些小节。丈夫带回来的那个孩子,她还收做嫡子,后来平阳想要认回孩子,她也没拦着。

    越活越大气。

    这段时间,家里人都在悄悄的议论着丈夫要当皇帝的事情。杜十娘也都半老徐娘了,最近每天还喜上眉梢的,要不是公爹刚去世,她还不知道要怎么的妆扮的花枝招展呢。

    卢氏姐妹们也都神色不同。

    崔莺莺要淡定的多。

    “你又没吃饭吧?”崔莺莺看着带着些疲惫色的丈夫,关切的问,“我让人给你熬了小米粥,煲了汤。”

    张超轻轻拍了拍左手掌心里妻子的手背,“有劳了。”

    崔莺莺把手从丈夫手心里抽出,白了他一眼。“我又不是外人,还这么客气做什么。”

    她起身,亲自去厨房端来小米粥、银耳汤还有一些咸菜。

    张超摸摸肚子,“晚上的时候只简单的吃了一点,太忙,也没什么胃口,这会子还真是饿了。”

    张超吃饭很挑剔,崔氏总说他的嘴和胃是最刁的。确实如此,一般外面做的饭菜,他都不太喜欢吃。他喜欢自己做饭做菜,但最近哪有时间自己弄的闲心。内阁也有厨子,有堂下饭工作餐。

    但这些厨子做的饭菜总是不合他的意。

    妻子的手艺很朴实,但说来也怪,哪怕是很简单的饭菜,却吃的很有味道。

    “我的胃早已经被你给养刁了,习惯了你做的菜,吃别人做的,还真不习惯。”

    崔氏白他一眼,心里却十分高兴。

    夫妻二十年,她早已经习惯了丈夫的一切。丈夫身上的一道疤痕一颗痣,丈夫口味的咸淡,甚至什么时候喜欢喝什么茶,什么气氛喝什么酒,都早就了如指掌了。

    这种默契,就如夫妻两个房…事的时候,可以不发一言,却能全程配合无间一样,一个简单的眼神或者是一个动作,她就能立即知道丈夫想要换个什么姿势。

    两人甚至都能默契到知道对方什么时候达到顶峰,能够互相配合一起到达那个时间。

    “等你登基御极,搬进了皇宫,我给你再选些美人入宫,选那些年轻漂亮,出身好的官宦小姐,名门闺秀。”

    张超端着碗,粥吃的正香。

    简单的小米粥,加上十三娘亲自弄的泡菜,微酸的泡菜配上小米粥正好开胃。

    “你怎么想起这些事情来了?”张超笑道。

    “你还刚四十出头,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说宫女三千,起码也得添些年轻秀女,多生些孩子也好。”

    “当皇帝了,也不是为了睡更多女人。真要睡更多女人,我也不用当皇帝啊。”张超夹了点泡菜放进粥里搅和在一起,笑着说道,其实他现在女人也不少,也十来个了。

    就这十来个,平时还不能一一照顾到呢。

    而且他也不想再生了,跟崔莺莺不想生一样,他觉得自己都四十多岁了,再生,等那些小崽子们成年,他都六七十了,太麻烦。

    他可不想自己和老太上皇一样,六十多岁,还生上几十个儿女。

    原来张超分配给家里女人的时间,都是尽量的算好她们的排卵期,这样多生点孩子。

    而现在,则是尽量算好安全期。

    张超现在有三十一个儿子,二十七个女儿,他觉得已经够多了。

    真的再多,其实亲情反倒淡了。

    四十多岁的人了,其实脑子里已经不像二十来岁的小伙一样,喜欢追求女人。

    “最近大郎他们做什么呢?”

    因为老铁枪去世,张超把儿子们都召了回来。老铁枪下葬后,他也没让他们返回。

    等张超登基,毫无疑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